《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8篇)_第1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8篇)_第2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8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8篇)教学目标:

1.熟悉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从前、废墟、疾步、无望、瓦砾、开拓、破烂不堪等词语。积存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详细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吸取的力气。

3.领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展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详细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肤浅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吸取的巨大精神力气。

教学难点:

领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展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预备:

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爱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忱的鼓舞,是严格的要求,请你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

2、是啊,父母的爱是平凡、朴实、无私的。母爱如太阳,热闹而暖和,父爱如海洋,肤浅而含蓄。或许,我们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可是这种平凡的爱在我们生命遇到危急时会制造出惊人的奇迹。今日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一起去体验宏大而无私的父爱。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并相互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把握状况。

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2、汇报沟通读书状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2、汇报沟通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四、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消失不管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不管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其次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回忆课文内容。

2、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国洛山矶西北部发生的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桥梁坍塌,大路断裂。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是父亲的坚决与绝不放弃,在儿子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制造出了惊人的奇迹。(板书课题)

二、品读体验

1、读文章最终一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3、汇报沟通: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父亲的了不起: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决的语气。)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情愿帮忙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处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排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儿子的了不起:

(1)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是你吗?(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

(2)父亲声音抖动地说:出来吧!阿曼达。(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管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三.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1.引导:这篇课文生动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歌颂宏大的父爱,赞扬深厚的父子之情的。

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详细句子感悟。

2、今日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宏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受这种惊心动魄的事。父母的爱啊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吩咐,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爱护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

四、课外延长,升华情感

(一)、同学们,在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之后,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团聚了,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课文中的插图,父子俩紧紧地抱在一起,幼小的儿子阿曼达笑得那么快乐,这位可敬的父亲却哭了。巨大的喜悦占据了他的心,这个时候,笑和哭都表达着一种同样的感情,都表达着这位父与子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啊!同学们我想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会由衷地对这对父与子发出祝愿的?此时此刻,你会说些什么呢?想一想,同桌之间先相互说一说。

1、对这位父亲说:你真了不起,我鄙视你!.

2、对这位父亲说:你的爱是真心的爱,你的爱给了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念和士气,这是最珍贵的东西。

3、对阿曼达说:你拥有这样的父亲真幸福呀!

4、对阿曼达说:你真了不起,在那种危急的时刻,你能安静地等父亲来救援,并且先让同学们出来,这是一般孩子很难做到的事。

5、想对父子说:是你们让我知道爱的力气有多么奇妙。

6、爱和信任是可以制造奇迹的,有了爱没有做不到的事,像那首唱歌道死神也会忘而却步!

(二)、(课件)叙述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进一步感受父爱和母爱的宏大,以及全国人民对苦难同胞无私的爱

五、布置作业

孩子们,地震中的父亲以永不放弃、信守承诺表达了对儿子的爱。而更多的时候,父母的爱并不肯定都是惊天动地的,它经常就藏在平凡的小事中。我们都在生活的点滴上,在细节上,在一言一举中感受着父母的爱!请你们回忆生活中父母所做的,看起来微缺乏道,但却饱含深情的事,并且把这份爱珍藏在你的日记中,好吗?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了不起爱

儿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布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行,教育学生做一个意志顽强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救助儿子和儿子等待父亲过程中的心情,感受父子之间的亲情及深深信任。

3、熟悉“塌、昔、墟、掘、爆、勘”等六个生字,会写“昔、漆、拐、挖、掘、控、辟、拥”等八个生字,把握“从前、漆黑、拐弯、挖掘、掌握、开拓、拥抱”等词语。

【教学重点】课文的4~自然段父亲挖掘废墟、查找儿子的经过是课文的重点。

【教学难点】

1、体会父亲救助儿子和儿子等待父亲过程中的心情,感受父子之间的亲情及深

深信任。

2、在比照中品尝文中语句的用语精确和表达技巧。

【教具】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地震的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提纲

二、展现沟通

(一)揭题,沟通资料

1、读完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争论汇报。

3、说到地震你想到了什么?你有关于地震的哪些资料?(学生沟通资料)

4、小结:

地震这一天让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虽然灾难无情,但是人间有爱。在1994年洛杉矶大地震中,也有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制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感人至深的故事中去。

(二)初读课文,汇报学习

对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说一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有自己的话说一说,读课文,汇报生字词及词意。

3、按自然段汇报你学会的、理解的生字词。

4、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师相机指导,正音。

5、理解体会生字词。

6、出示“词语花篮”词,并自己添加其他好词佳句。

(三)扫瞄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是按什么挨次写的?这样的文章以前是怎么分段的呢?还可以怎么分?

2、小结:

分段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但要有依据、有道理

(四)再读课文,初步体会情感

1、把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说说为什么感动?

2、汇报读,师相机指导。

(五)指导书写生字,“漆、挖、掘、控、拥”。

其次课时

一.展现沟通,整体把握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这句话包含了哪两层的意思?

二.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一)请大家自由品读课文,从哪里我们感受到了这位父亲的了不起?请你边读边想象画面,在你觉得有触动地方画上标记,也可以用一个字或词,记录下你读时的感受。

(二)引出重点段

1、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那个地方最让你感动,甚至有潸然泪下的感觉。(学生答后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

2、指名沟通并初步引导读出感受

(三)体会重点段

读这段话的时候,哪一句话首先抓住了你的心?

1、体会“他满脸的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的衣服破烂不堪,处处是血迹”。

(1)这句话里又是哪些词语抓住了你的心?引导学生想详细样子。

(2)父亲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在这38个小时里会发生哪些触目惊心的场面,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叙述想象内容,师引导读好此句)

2、体会他挖了“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八小时……他不停地挖着,没人再来阻挡他。”

(1)你在这些表示时间的词里感受到了什么?(比拟课后第三题文句)

(2)你能把这漫长和困难读出来吗?

(3)从这个“再”字你体会到了什么?在课文里找找看哪些人曾经阻挡过他,为什么阻挡?(指导读人们劝告的话,读出焦急、担忧的语气。)

(4)小结:

但为了救出儿子,父亲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却是了不起,让我们来协作读课文5-9自然段,读出这份沉甸甸的父爱。

3、体会重点句:“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1)父亲36小时不眠不休,哪来的力气?

(2)这是他“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寻常他什么时候会对儿子说这句话?

(3)小结:

快乐的时候,父亲会对儿子说:____

哀痛的时候,父亲会对儿子说:____

害怕的时候,父亲会拍拍肩膀,鼓舞儿子说:别怕____

(1)如今儿子在废墟底下生死未卜,父亲虽没有说一句话,可是我们能感受到他心里对儿子的一声声吩咐,一次次召唤,他会在心里一遍遍对儿子说什么?

他又在心里一遍遍对自己说什么?

(5)小结:是对儿子的承诺,是对儿子深深的爱支撑着父亲。所以尽管挖掘得如此困难,尽管盼望如此渺茫,但他没有放弃。

(6)36小时候,父亲已成为什么样呢?

三.检测反应

感情朗读课文1~10自然段。

总结:此情此景,谁看了会不为之动容!我们要对这位父亲说:您真了不起!

第三课时

上节课我们被父亲的了不起的行为震撼了,心里满是沉甸甸的父爱。下面我们把目光聚拢在儿子阿曼达身上。

一.展现沟通(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1、默读课文第11~23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可以看出儿子的了不起?

2、为什么他不怕?(无论……,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3、想象补白

(1)就在父亲进展着漫长而艰难的挖掘的同时,儿子和伙伴们在黑暗的废墟下进展着漫长的等待。在等待中,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阿曼达又是怎样做的呢?

(2)那是怎样惊心动魄的38小时,怎样饥饿恐惊的38小时。惋惜文章没有描述,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阿曼达是怎样鼓励这13个小伙伴熬过这困难的38小时的。先小组内说一说,再写下来。可以学习文章对父亲描写的方法。

(3)生沟通练笔内容。

(4)小结:

阿曼达就是这样不断的鼓舞自己,也鼓舞着同学,他把对父亲的信任化作战胜一切困难和恐惊的士气,所以我们说:这位儿子真了不起!

二.赞美父子,照顾开头

1、让我们齐读20~23自然段,让我们看看爱制造了什么奇迹!

2、地震是残酷的,但是父子间因爱所产生的能量远远超出了这次地震。此时,我们不由地发自内心的赞美: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真了不起!

三.检测反应

1、这种“了不起”源于父亲对儿子的爱,父亲对儿子的承诺。下面让我们用这句话来回忆一下这个困难的历程:

当父亲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哀思欲绝时支撑他的是这句话____

当人们都来阻拦他,劝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依旧是这句话____

父亲不在乎那38小时的。不吃不喝,不眠不休,由于他知道,此刻,他儿子肯定跟他一样,在默念着那句话,那就是____

四.板书设计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子

决不放弃爱乐观和善

了不起

教学反思:父亲是这个故事的重要人物,文中对父亲的动作有一些细致的描写。对于这些词句,我采纳了联系了生活阅历、创设情境想象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将这些文字读懂、读活、读出情味,这是感受宏大父爱的关键所在。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三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使学生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刚学过《秋天的思念》,体会到了母爱的无私和宏大。这篇课文通过一个传奇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读准本课的生字词;在熟读的根底上,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读一读,读准即可。

2.默读课文,投影出示自学提示:

①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画出文中使你感动的句子。并作简洁的批注。

(新课标指出:鼓舞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

②画出不理解的词句或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想一想它的含义。

(新课标指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再沟通。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巡察,随机解决简洁的问题。

(三)班上沟通,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并加以指导。

1.课文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为什么这样说呢?谈谈你的看法。

2.投影出示并体会这句话:“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自由读。

(2)谈谈自己的理解。

(3)还不够理解的同学,再读一读,直到会理解为止。

(新课标指出: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品尝”。)

(4)小结:父亲的了不起在于他的“不放弃”和“责任感”;儿子的了不起在于他对父亲的信任和对同伴有责任感。

板书:不放弃责任感信任

3.你自己最喜爱哪些句子或段落,自由读,然后读给同学听。

(新课标指出:重视个体体验。)

4、分角色读。

(四)以“父与子”为主题,小组合作编写小本剧,然后排练表演。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五)作业。

把这个故事复述给自己的父母听。

(作业的设计,既熬炼学生的复述力量,又在学校和家庭之间营造出一种关怀孩子的教育、人人担当责任的环境气氛。)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熟悉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存文中的佳句;领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展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从课文的详细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吸取的力气。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把握本课学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育学生体会父爱。

重点难点:

从课文的详细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吸取的力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觉得什么叫亲情,你和你父亲的关系怎么样呢?

2、板书课题

3、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自学练

1、学习课文生字

2、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三、大班展练

1、一个小班展练字音;提示学生应留意的问题。

2、一个小班展练字形,包括重点字,难点字,笔顺等;

3、一个小班展练词语,包括近反义词等;

4、一个小班展练运用,包括造句等。

四、拓展练习

正确书写生字词语;完成语文家作;词语手册。

一个小班展练运用,包括造句等。

五、拓展练习

正确书写生字词语;完成语文家作;词语手册。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2、回忆课文内容。

3、过度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这对父子在地震中所经受的事情,歌颂了宏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二、自学自练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里看出父与子的了不起。

2、用――画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小组内谈谈各自的体会。

3、课文其次十自然段,父亲抖动的说“出来吧,阿曼达!为什么抖动的说,应当快乐才对。

4、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父亲和儿子的语言、外貌、动作,勾画出来,并谈谈你的感受和体会。

5、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我们来评一评。

6、句子赏析

(1)“他挖8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这句话怎么不直接写36小时,二是从8小时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无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为什么文章中三次反复消失这样的话?

7、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文中反复消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8、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请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三、大班展练

1、一个小班展练问题1、2、3

2、一个小班展练问题4、5、6

3、一个小班展练问题7、8

四、稳固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使学生受到父子亲情的感染,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怎样表达出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思念》,体验到了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今日,我们再来体验一下生命中的另一份重要的、宏大的爱——父亲的爱。

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课文

1.读通课文,留意读音。

2.再读课文,思索: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后,一位父亲在盼望特别渺茫的状况下救出了自己的儿子。)

三、小组自学课文

1.理清课文脉络。

2.课文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为什么这样说?谈谈你的看法。

思索课文应当分成几大段?每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四、争论沟通

1.课文构造:

第一段(1)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人们受到了损害。

其次段(2~23)一位父亲去儿子的学校,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把儿子及其同学救了出来。

第三段(24)父子紧紧拥抱在一起。

2.读文章的第2~23自然段,详细答复刚刚提出的问题,找出重点的词。

父亲了不起是由于:坚决、疾步、埋头、满脸灰尘、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

儿子了不起是由于:不要可怕,我不怕藏(板书)

3.通读全文,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1)这篇课文告知了我们什么?(父爱是宏大的、无私的,它无处不在)

(2)学生参照板书,逐步思索,独立概括中心思想。

五、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1.结合生活实例,教育学生学会关怀别人,尤其是父母。

2.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亲节、母亲节的详细日期。

3.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报父母恩情的事。

教案点评:

本课通过教学最终要让学生深知为人父母,最疼爱的是自己的子女,而作为子女,最应报答父母的恩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根本独立学习了《秋天的思念》之后,这篇课文更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主要通过阅读、思索、自学、争论、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怎样体会出父亲对儿子的爱有。同时还要将这种德育和美育的渗透落实到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教师又有意识地安排了“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亲节、母亲节的详细日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报父母恩情的事。

探究活动

以“父与子”为主题,小组合作编写小剧本,然后排练表演。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从前、废墟、疾步、无望、瓦砾、开拓、破烂不堪”等词语。积存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详细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吸取的力气。

4.领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展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详细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宏大力气──父亲对儿子肤浅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吸取的巨大精神力气。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今日我们来看一下《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父亲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他的爱的,儿子又从这宏大的父爱中得到了怎样的力气。

大声快读、整体感知

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通读全文,了解课文故事的梗概。读的过程中画下不熟悉的字词,自己查字典解决。

接读课文、复述故事

操作:选定几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边听边记录出问题的地方,然后集体订正;指定一二名同学复述故事的梗概。

小声细品、提出问题

要求:轻声读课文,可以通篇读,亦可选择重点段落细品,把自己不懂得地方用曲线画出来打上问号,把自读懂的地方,用铅笔在空白处写出感悟。

归纳问题、小组探讨

操作:教师归纳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以小组的形式集体探讨,边探讨、边读文、边记录。教师巡察深入小组与其共同争论,要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默读课文、深入思索

要求:针对刚刚小组内的争论,自己找出有关段落反复默读品尝,重新写下感受。

整理思路、班机汇报

各组指派代表,汇报争论结果

整理笔记、反思收获

整理自己在这节课中所提过的问题,参与争论过的问题,得到的收获

其次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知道了故事的梗概,并且也对其中的局部问题进展了争论,今日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是深入的体会文章当中描写的是怎样的一位父亲,他的宏大之处在哪里?而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回忆故事、简评父子

操作:回忆上节课我们的学习,简洁的说一下你认为这是一对什么样的对父子。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赏析词句、品评父子

操作:1.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

一是父亲了不起,再是儿子了不起。

2.画出文章当中能够表现父子了不起的词句(描写父子语言的句子和描写父亲外貌和动作的句子),细细品读,写下感受,看看他们了不起在什么地方。

3.指名读自己画出的句子或段落,说出理由,然后有感情的去朗读它。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那个从前布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美丽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废墟。”

“太危急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些客观的环境,给这位父亲的救援带来的极大地困难和危急,然而他又是怎样做的呢?当其他的父母哭喊着离开的时候,这位父亲又是怎样做的呢?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再没人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处处都是血迹。”

锲而不舍、百折不回的父爱的力气,最终掘开层层废墟,看到了盼望。

“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这句话既是父亲挖掘下去的动力,又是儿子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的信念。由于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真诚的承诺,才有了儿子的: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管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可以看出儿子是从父亲那里学会了爱!爱父亲!爱别人!

角色转换、感悟真情

闭上眼睛想一想自己假如出在当时的情景当中,你会怎样做?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各种角色(父亲、儿子、警察、……),来体会当时他们不同的心情。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编排课本剧,要留意不同人的语气、语速和动作。

深情、齐读课文,体会父子的了不起。

作业:

1.写一篇对文中父亲的人物赏析。提示:可以通过对文章当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及动作的描写来进展分析,还可以把这位父亲与其他父母不同的表现加以比照进展赏析。

2.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爱

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教学反思:语言自然具有形而上的倾向,带有剧烈的示意,而且这种示意会带给文本。因此,有时候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会“趋同”,用哲学大师德里达的话说,会不自觉地去查找“固定的构造或一元意义”。以前,我们许多教师会利用学生理解文本的趋同性,来完成对文本“中心思想”的提炼。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七

一、谈话导入,提醒课题

1、明确专题:

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谈话导入:

对下面的一段文字,大家肯定有了深切的体会。出示一段赞颂亲情的抒情性文字,可以是收集到的别人的文字,也可以教师自己撰写的:(亲情,是黑夜里光明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亲情,是冬日里温暖的太阳,驱走寒冷,给人们带来暖和……)让学生齐读。

3、提醒课题: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读了以后,信任大家对这段文字,对亲情的珍贵肯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学生通过查字、词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熟悉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边读边动笔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认读生字新词。

3、指名分局部轮番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4、检查自读状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⑴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读后你有些什么想法?

三、再读课文,直指重点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所写的是怎样的一对父子。答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2、齐读最终一个自然段:

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力量,又可以强化对词语的积存。同时,又查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

3、质疑:

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沟通自己的看法。

4、小组内探讨,沟通各自的初步熟悉。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悉“塌、昔、墟、掘、爆、堪”等6个生字,把握“从前、漆黑、拐弯、挖掘、掌握、开拓、拥抱”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顽强意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布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行,教育学生做一个意志顽强的人;理解信念和父爱的宏大力气。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子俩非常了不起,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布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顽强意志。

教学预备:

1、学生预习课文,理清文章构造。

2、教师和学生搜集有关地震的材料。

3、教师预备课件。(有关这次地震音频、父亲在营救儿子时候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父爱的宏大,受到爱的教育。

2、初步领悟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描写来表现父爱的表达方式。

一、情境导入,检查预习

1、播放视频,感受地震。

2、提醒课题,齐读课题。

3、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二、顺学而导,感受父爱

(一)请潜心读书,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做批注。

(二)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教师相机点拨并指导朗读。

句段一:他立刻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决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1、学生谈读书体会。

2、引导学生抓住“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读中体会父亲感情的变化。

句段二: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处处都是血迹。

1、学生谈阅读体会。

2、师依据学生的理解,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抓住写时间的词,体会时间的漫长,感悟句子的表达效果,并指导朗读。

(2)透过父亲的外貌描写,联系上下文,想象在漫长的挖掘过程中,父亲所经受的艰辛,体会父爱的宏大,并指导朗读。

(3)联系上下文,在读中体会“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亲带来的精神力气。

(三)小结课文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父爱的写作方法。

三、读写迁移,感悟信任

(一)学生连续汇报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1、学生读写阿曼达的句段,并谈体会。

2、引导学生想象废墟下的阿曼达和他的同学是怎样度过这漫长的38小时,尝试着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一写。

3、反应沟通。

四、紧扣中心,品尝幸福

朗读课文最终一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幸福”的含义。

板书设计:

其次课时

(一)、复习学问,导入新课

1、复习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了发生在父与子之间的一件什么事?(反应,并板书:父子)

2、在地震中,很多楼房都成了废墟,(课件出示影音资料)同学们,像这样惊心动魄的大地震,在正常状况下,埋在废墟下的人生还的可能性大吗?(生齐答——不大)是的,生还的可能性特别小,然而这篇课文讲的一个儿子与十四个同学在废墟下支撑了38个小时,一个父亲不顾危急坚持不懈地挖了38小时,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了不起)板书

(二)品读课文,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父亲了不起在哪?儿子了不起在哪;请大家默读课文、思索刚刚的问题,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然后在四人小组里争论。

1、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父亲

(1)、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能够表达父亲了不起的相关的语句。

全班沟通:生汇报,师相机出示: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处处都是血迹。(看出父亲挖得时间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