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9页共39页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克和千克一、教学内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二、教学目的1.在详细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可以进展简单的计算。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根底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三、编排特点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历为根底,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教材编写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如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克和千克是两个根本的质量单位,假如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展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展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稳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到达这种互相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材采取了一些措施。〔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一个2分硬币和一袋1千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说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时机。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的工具。再如,让学生称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物品。让他们在认识一些不同的秤后,实际练习读取盘秤、弹簧秤等常用的秤上的数值,充实实际测量的经历并稳固重量观念。〔3〕培养估测意识。如,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拟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异,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四、详细内容1.主题图。教材第85页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出质量单位的。教学时,老师可从学生的已有经历出发,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克和千克的认识。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地是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可以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理论活动,理解1克、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3.认识常见的秤。教材第86页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秤。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准备一些常用的秤,如天平、盘秤、电子秤、弹簧秤等,使学生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些秤,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再让学生认识这些工具,练习读取秤上的数值。但应注意不要要求过高,只要学生能读出整十、整百克和整千克就可以了。4.解决问题。教材第87页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学时,老师可联络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让学生调查家里买的苹果和鸡蛋的质量和数量,并推算一下大约多少个苹果重1千克,大约多少个鸡蛋重1千克。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所给的素材提出一些计算的问题。使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5.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老师应给学生们提供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如在教学教材第87页“做一做”中第2题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活动时,依次出示大家带来的物品,让每个学生都先估一估,记录下来,再选择适宜的秤称一称,比拟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异,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f132.更多教案延伸阅读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克和千克一、教学内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二、教学目的1.在详细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可以进展简单的计算。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根底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三、编排特点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历为根底,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教材编写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如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克和千克是两个根本的质量单位,假如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展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展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稳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到达这种互相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材采取了一些措施。〔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一个2分硬币和一袋1千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说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时机。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的工具。再如,让学生称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物品。让他们在认识一些不同的秤后,实际练习读取盘秤、弹簧秤等常用的秤上的数值,充实实际测量的经历并稳固重量观念。〔3〕培养估测意识。如,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拟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异,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四、详细内容1.主题图。教材第85页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出质量单位的。教学时,老师可从学生的已有经历出发,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克和千克的认识。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地是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可以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理论活动,理解1克、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3.认识常见的秤。教材第86页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秤。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准备一些常用的秤,如天平、盘秤、电子秤、弹簧秤等,使学生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些秤,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再让学生认识这些工具,练习读取秤上的数值。但应注意不要要求过高,只要学生能读出整十、整百克和整千克就可以了。4.解决问题。教材第87页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学时,老师可联络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让学生调查家里买的苹果和鸡蛋的质量和数量,并推算一下大约多少个苹果重1千克,大约多少个鸡蛋重1千克。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所给的素材提出一些计算的问题。使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5.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老师应给学生们提供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如在教学教材第87页“做一做”中第2题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活动时,依次出示大家带来的物品,让每个学生都先估一估,记录下来,再选择适宜的秤称一称,比拟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异,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千克和克的认识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l、情境导入,看一看。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2、联络实际,掂一掂。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置的商品。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拟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拟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历。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兴趣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老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理论。二、新课教学,认识质量1、认识秤。提问: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展比拟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让学生把提早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处?老师总结:展示课件中的秤。[简析: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2、认识千克〔1〕猜一猜。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2〕称一称。说话:同学们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称称看吧。学生动手称,并互相交流称后的结果。〔3〕感受1千克。说话:这几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来只凭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断出它们的重量,应该用秤称一称。学生在通过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验证结论。〔4〕感受几千克。学生分小组秤一下所带商品的准确重量。并指名请演示秤重量的过程。一开场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后再类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让学生通过“在玩中学”掌握根本知识。〔5〕动手操作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数数有多少个。说一说书上37页上一些物品的重量。第二题说出电梯或卡车的载重量,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既有几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数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同时为今后学习“吨”打下根底。4、认识重量单位“克”。〔1〕称一称。a、用台秤称一枚2分硬币。b、用台秤称1块橡皮。c、质疑:你发现了什么?〔2〕认一认。秤比拟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我们常用天平秤比拟轻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时,需要用砝码。你知道下面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吗?老师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出示砝码。老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学生动手称出10克黄豆有多重。1个乒乓球有多重。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这是感受1克重的好材料,可以让学生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感受“克”。小组同学通过掂鹅毛和塑料尺进展比拟,进一步体会1克有多重,初步建立起1克的观念。练习:称一称铅笔盒里的学惯用具的重量。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千克的认识教学目的1.通过理论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会用“千克”表示物体的重量。2.在理论活动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才能。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秤1.多媒体课件演示:两个小卡通人物,一个举着一包红枣,另一个举着一包膨化食品。两人争论不休,都说自己的东西重。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来比一比,哪个物品重些?2.小组讨论,交流解决方法,得出结论:掂一掂、称一称。3.师生共同小结:比拟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4.认识秤。老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秤,让学生进展全面的观察和充分感知。[说明:用“掂一掂”的方法来比拟物体的轻重,是学生比拟熟悉的生活情境,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数学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学生根据“称一称”活动的需要,很自然想到“秤”,让学生在需要中学。]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1.活动体验,初步感知。掂一掂1千克红枣的重量,体验“1千克”。掂一掂不够1千克的膨化食品的重量。比一比,掂两种实物重量的感觉。学生理论后交流体验的结果。[说明:通过掂一掂、比一比,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深入地感受1千克重量的大小,有利于1千克概念的形成。]2.观察秤面,认识秤面上的数字刻度。根据秤面上的数字刻度,让学生说说从这些数据中知道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概括:假如称某种物体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假如指着2,就是重2千克……3.教学“试一试”,进一步感受和体验1千克。小组活动:分工合作,轮流理论,交流体验。活动一:称出1千克大米,装进袋里,拎一拎1千克大米有多重,用心好好体验。活动二:称出1千克鸡蛋。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个重1千克,再称一称,然后数一数,拎一拎。4.介绍千克的符号:kg,板书:千克(kg)[说明: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体验空间,目的是让每位学生都经历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真实体验和触觉感知,深化对千克的认识,加快概念的建立。]三、稳固概念、拓展应用1.出示标有净含量的袋装食品,让学生观察外包装,交流从包装袋上获得的数据信息,然后再掂一掂,称一称。比拟净含量和秤得的重量,理解“净含量”的意义。2.借助多媒体播放乘坐电梯的录像实况,理解电梯和货车的载重情况。3.看秤面上的刻度说蔬菜、水果的重量。(想想做做第3、4题〕4.阅读课本32页:“你知道吗”的内容。[说明:练习让学生经历了千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过程,稳固概念的同时也理解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四、课内总结,课外延伸1.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吗?2.课后理论活动:(1)到超市里看一看,哪些物品重1千克。(2)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再帮助妈妈拎一拎,看自己能拎起几千克的物品。[说明:把课堂里学到的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现实生活中,表达了数学的生活性和社会性,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更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推理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数学学科教案主备人:教学内容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推理教学目的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进展分析^p、推理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p与推理的才能。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才能。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考虑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p、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考虑问题的才能。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p、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考虑问题的才能。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预设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谈话引入:师:日常生活中常常通过一个现象或是一句话就能推测出未知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推理,今天我们学习推理。二、新课:1、出例如题1:把知道的信息说一说。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小红拿的是语文,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请猜一猜小刚拿的是〔〕书,小丽拿的是〔〕书。2、请学生答复,并说出理由。师:从三个知道的信息,你能猜出小红拿的是什么书吗?师::从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句话能分析^p推理出什么?提问:小丽拿的是什么书?4、老师小结:通过分析^p同学说的话,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就叫做简单的推理,推理是根据所给的条件通过分析^p、推理、判断出正确的答案。师假如我们只分析^p小刚说的话,而不看小红说的话,能得正确的答案吗?5、小结:在简单推理时,一定要全面地分析^p,进展判断,才能得到正确答案。5、做一做。1〕欢欢、乐乐和笑笑是三只得意的小狗。体重分别是7千克、5千克、9千克。乐乐比欢欢重,笑笑最轻。你能写出他们的名字吗?2〕小冬、小雨和小伟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小冬和小雨各是几班的?三、练习。1、游戏——帮小动物找家。森林里的小鹿、熊猫、小羊、猫和小兔分到了新房子。小鹿说:猫在我的左边。小羊说:我家的左边是熊猫家,右边是小兔家。小兔说:右数第3家就是我家。你能帮他们找到各自的新家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猜一猜下面小动物各住几号房间。公鸡、小羊、熊猫、梅花鹿和松鼠去旅游,它们住在宾馆里的1—5号房间,效劳员告诉他们:熊猫住的不是1、3、5号,梅花鹿住的号码比熊猫多一倍,小羊住在梅花鹿的右边,公鸡住的离熊猫最近,熊猫住在公鸡的右边。猜一猜,这几只动物各住几号房间。四、动笔练习。让学生自己说出的信息,然后解答。考虑题:甲、乙、丙三位老师分别教语文、数学和英语。:1、每个老师只教一门课。2、甲上课全用普通话。3、外语老师是一个学生的哥哥。4、丙是一位女老师,她比数学老师年轻。请问三位老师各教什么课?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吗?板书设计推理例1小刚拿的是〔数学〕书熊猫、羊、兔、猫、鹿小丽拿的是〔英语〕书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数学学科教案主备人:教学内容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二课时简单推理〔数独〕教学目的1、通过一系列的分析^p、比拟、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探究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考虑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教学难点培养分析^p、推理的思维过程及考虑的有序性和全面性才能。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预设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复习。有香蕉、苹果、橘子三种水果。小刚说:“每人只吃一种水果,我不吃橘子。”小林说:“我既不吃苹果,也不吃橘子。”猜一猜他们三人各吃什么水果?二、新课。1、出例如2在下列图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给学生读题考虑的时间,然后说说知道了什么信息?师:你们首先确定哪行哪列的数?先看哪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应填的数。A是几?怎么想的?B是几?怎么想的?接着该怎么填?2、订正答案。并说理由。3、做一做。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4、师:在解题时同学们一定先确定哪个空格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按照这样的线索,就能逐一找出其他空格的数。三、练习。1、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2、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C各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3、动笔练习,完成书上第6、7题。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们做这样的题是不是很有兴趣?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写数读数教学内容:p7-p9例1、例2、例3、例4,课堂活动1、2、3、4题教学目的:1、进一步建立数位的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2、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3、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的广泛性、现实性。教学重点: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教具准备:计数器、一些实物图片,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计数单位?这些计数单位在计数器上是怎样排列的?生:认识了个、十、百、千、万。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让学生在计数器上边指边说各个数位。并请生在计数器上拨出85个数,再写出这个数。师指名说是怎样写的。生:十位上有8颗珠子就在十位上写8,个位上有5颗珠子就在个位上写5。师:小朋友已经会写100以内数了,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写数和读数。二、师提醒并板书课题:写数读数三、通过拨珠,探究万以内数的写法。〔一〕教学例11、师:谁会拨二百八十五这个数?你是怎样拨的?生:在百位上拨2颗珠子,在十位上拨8颗,在个位上拨五颗。师:怎样写这个数?小朋友先自己写一写,再对同桌说一说怎样写的。并指名说。生:百位上有2颗珠子,就在百位上写2,十位上有8颗,就在十位上写8,个位上有5颗,就在个位上写5。2、生看书p7例1的第二幅计数器图,并在书上写出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指名上台板写,集体订正。3、师:刚刚我们在写这几个数的时候,是从哪位开场写的?同桌讨论后,再全班交流汇报。生:从高位写起,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在那一位上写几。〔二〕教学例21、师:小朋友会在计数器上拨出二百六十吗?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指名拨。师:你们会写这个数吗?生写一写,和同桌说一说。指名上台写,并问为什么在十位写0?生:因为个位上一颗珠子也没有,所以写0。师:这个数该怎么读呢?生:读作二百六十2、生看p7例2的第二幅计数器图,先写出这个数,再读出这个数。师:为什么这个数的十位、个位上都写0?生:因为十位、个位上都没有,所以用零占位。师:刚刚我们在读这两个数时,末尾的零读出来了吗?生:末尾的零不读。补充:在计数器上拨出五千这个数,学生写完后再读出这个数。3、师小结:读数时,当我们遇到末尾有一个零,或者两个零,还是三个零,我们都不读。4、学生看书自学p8例2的后两幅图,先填写在书上,再和同桌读一读,互相讨论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的读法。师指名汇报。生: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三〕、教学例3学生先自己读一读,再读给同桌听一听。师指名读,再出示卡片让全班看着卡片齐读。〔四〕、教学例41、师先在黑板上写出四千八百,请小朋友写出这个数,并对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写的。指一生上台写,并说出是怎样写的。2、学生在书上写出其它三个数,再同桌讨论写万以内数的方法。3、师根据学生的答复,再小结写万以内数的方法: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顺序写;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就在个位上写几;假如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四、课堂活动:1、读出下面各数。〔p9-第1题〕2、⑴读出第1页情景图中的数据;⑵用四张数字卡片摆出不同的四位数,再读出来。〔p9-2题的小道〕3、写出下面各数。〔p9-3题〕做在作业本上。4、你读我写。〔p10-4题〕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六、课后记: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详细介绍:课题:连加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用一个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比拟纯熟地进展计算。2。使学生纯熟地运用凑十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敏性。教学重点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连加”】1.板演请同学说计算过程,最后说说笔算加法的法那么,老师贴出:①一样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2.口算682=579=375=674=149=355=486=892=87=76=58=46=95=75=38=47=找两名程度差不多的同学,同时做左右两组口算,问左边做得快的同学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快。〔左边把能凑成十的两个数先加,再与另一个数相加,这样算得快〕看右边一组,问:从得数上看与二十以内的口算有什么不同?〔10以内的两个数相加得数永远不会超过20,而三个数相加,就有可能超过20了〕4.小结引出新课师说:两个数相加的笔算加法这局部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假如三个数连加你还会计算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连加。〔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学习例6【继续演示课件“连加”】〔1〕出示袋子图〔2〕看图说图意,列出算式88+97+105=师说:以前我们算三个数连加,要用两个竖式,从这节课开场,为了简便,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进展计算。〔3〕教计算方法师说:谁能把它写成竖式的形式?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写。老师强调一样数位对齐。学生独立计算,老师总结:以前我们学过两个数相加满10,向前一位进1,如今个位三个数相加满20,就要向十位进2.那么笔算加法的法那么第三条应该怎么改一改呢?老师用红笔在法那么第三条上改:板书:〔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2.反应练习。【继续演示课件“连加”】〔1〕老师板书702+2984+368=〔2〕引导学生交流,在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应注意的问题:①三个数相加,能简算的要简算。②三个数相加,和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老师巡视,假如发现问题考虑的不全面,老师可适当提示。〔3〕师生共同计算。引导学生答复:计算个位时,先把个位上的2和8加起来得10,再加上4得14.老师同时用彩色粉笔把2和8用括线连起来,在得数的个位上写4,向前一位进一。板书:计算十位没有简便算法,学生直接口述。老师板书:引导学生答复:计算百位时,先把百位上的7和3加起来得10,9和进上来的1加起来也得10.老师用彩色粉笔按答复顺序画括线。两个10合起来是20,在得数的百位上写0,向千位上进2.老师板书:千位上结果是4〔竖式板书完好〕引导学生归纳:计算连加法,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拟简便。启发学生表述: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拟简便。〔老师同时板书〕。3.小结师说:今天我们学的新知识是连加。做连加的题,先要把一样数位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拟简便。〔三〕稳固反应【继续演示课件“连加”】1.先想一想怎样算简便,再口算647=892=755=1535=971=2397=2.做一做3.练一练这四道题可进展比赛,让学生想方法,用凑十法把题算得又对又快。4.笔算下面各题48159+66=653+2185+924=247968+8293=老师巡视,如发现学生数位对错,忘加进位的数,横式上忘写得数等错误,要帮助他们及时纠正。板书设计连加682=579=3+75=67+8=149=354=486=896=87=76=58=46=95=75=38=47=96=55=39=28=例688+97+105=290〔千克〕702+2984+368=4054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连加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不同的方法数数教学目的: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能按要求进展正确地数数;2.知道千以内的数位名称和计数单位,知道各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才能,进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4.能结合实际进展估计,逐步开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教学难点:正确灵敏地数数,逐渐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出课题。昨天,老师和同学们一样,也搜集一些生活中的数,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读一读。大屏幕出示:1.二〔1〕班有46位同学。2.方芳同学去年期末考试数学得了98分。3.一袋大米有50千克。4.小铭的爸爸身高176厘米。5.一件女式羽绒衣的价钱是480元。哪些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46、98、50、介绍这是百以内的数。哪些数是我们以前没学过的?176、480。真能干,没学过也会读了。这两个数比以前学过的数要大,是千以内的数。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千以内的数"。〔板书课题:千以内的数〕二、培养数感,学会数数。关于这个“千”〔指着板书〕,你知道哪些知识?〔调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历,以下内容根据学生答复先后进展,老师要适时引导调控〕1.知道"一千"的写法:1000〔学生说出写法1加3个0时老师板书〕它读作:一千师出示计数器,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000吗?〔千位上一颗〕2.看计数器知道这1000的1在千位上。〔根据学生答复在1000上板书:个、十、百、千〕看板书说: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3.知道10个100是1000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演示数数,体会十进制意义。第一步: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第二步: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第三步:一百个一百个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老师出示100元人民币,强化对“10个一百是一千”的认识。这是100元的人民币,你想要几张才会是1000元?〔10张〕数一数。4.知道100+900=1000,200+800=1000,300+700=10000,400+600=1000,500+500=1000介绍这些都叫整百数。5.知道比1000少1的数是999练习数数:〔1〕一个一个地数,从985数到1000,从198数到206十个十个地数,从870数到1000,从260数到350〔2〕一个一个地数,数出724前面的8个数。十个十个地数,数出630前面的6个数。〔3〕399加上1是〔〕,600减去1是〔〕。6.知道我们班有50个同学,2个班有100人,20个班就有1000个同学。知道一本数学书大约100页,10本数学书大约1000页。三、自主探究,学会读数、写数及数的组成。1.学生自学书第69页例2。考虑:〔1〕例2告诉我们哪些知识?〔2〕例2的三个数有什么区别?2.汇报交流自学情况。〔课件出例如2〕。在交流中逐渐得到以下知识:〔1〕例2有写数、读数、数的组成相关知识。〔2〕第一个数126没有0,读作一百二十六;第二个数304中间〔十位〕有一个0,要读出来,读作三百零四;第三个数末尾〔个位〕有一个0,这个0不用读出来,读作五百八十。〔3〕分别说出数的组成,百位上是几就是几个百,十位上是几就是几个十,各位上是几就是几个一。〔根据学生答复,把数板书在1000的下方,排列成表格式,加深对数位顺序的理解。同时指出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3.动手操作,同桌合作练习写数、读数、说出这个数的组成。〔1〕用学具盒中的计数器练习,一人播出一个三位数,一人读数和写数,两人一起说出数的组成,比赛看哪两个同学合作的,写的数最多。〔2〕展示动作最快的一组的作业,写在黑板上。检查数的读、写有没错误,强调读法中计数单位不能掉下,集体说数的组成。〔老师在提问时注意改变顺序〕四、联络实际,拓展应用1.完成书上做一做1、2〔1〕说一说数的组成。广场上有330只鸽子。天空中有580个气球。〔2〕写出下面各数。有八百六十人跑马拉松。这片树林有九百五十棵数。2.把你课外搜集的千以内的数说出来,其他同学仔细听,写出数并说说数的组成。〔两生板演〕五、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二年级数学下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1000以内数的认识〔p68、69例1、例2〕教学目的:1.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2.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3.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根本策略。4.学会1000以内数的读写法。5.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亲密联络,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与快乐。教学重点: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教学准备:实物投影等。教学设想: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开展和学习需求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整体设计上注意了以数数为主线,把数的组成、估计意识的培养及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等方面穿插在一起进展教学。一、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根底。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知识根底来展开教学,所以我在课前活动中,先让学生在欣赏照片时,估计一二年级的人数、全校的人数,再让学生说说对于刚刚说到的这些数,你知道些什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识根底。学生已经懂了的,我们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试卷及答案
- 渔光一体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方案
- 2026年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年菏泽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必刷测试卷必考题
- 2026年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必刷测试卷新版
- 2026年百色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6年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附答案
- 餐饮服务礼仪及流程标准手册
- 2026年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高一英语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 软件项目需求分析模板(含示例)
- 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 山东省济南市2025-2026学年高三年级9月开学摸底考试英语试题卷
-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
- 风电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广东工会考试题库(含答案)
- 煤矿冬季三防安全培训课件
- 品管圈提高手术患者术中主动保温率
- 水质 总碱度的测定 全自动电位滴定法
- 2025年江西公务员考试(财经管理)测试题及答案
- 污水管道更换工程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