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命制高考作文试题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试题可谓独领风骚。原题是: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大蝴蝶安静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影响。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这道新材料作文题与江苏前几年作文命题形式迥然不同,它出现,是有背景。多年来,在全国众多自主命题省份中,江苏高考作文一直保持“提示语标题”这一形式命题格局,直至2019年仍固守着仅江苏独此一家为“标题作文”最后一道防线。2019年终于来了个华丽转身,最终突破了这一道防线,从而形成了2019年高考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局面。我想,这不仅是因为命题者已认识到“提示语标题”这一作文题型局限,而且能够正视它,尤其是能够尊重客观,不固步自封,充分借鉴优秀作文命题长处,勇于自我否定与超越。多年来,江苏语文高考自主命题作文试题采用“提示语标题”这一作文命题形式是有明显局限。虽说给定标题,是为了加强限制,增加规定性,以防止宿构与套作;命题加提示语,主要是为了引发思考、激活思维、打开思路,让考生人人有话可说,体现人文关怀。然而,给定标题不仅规定了写作范围,限制了写作角度,也束缚了学生思维,它意味着让考生失去了写作自主性与选择性,显得很不包容与开放。而题目加上提示语,又至少存在两个缺陷:一是由于提示语已对立意作了基本定向,写作要求中“立意自定”几乎形同虚设;二是提示语也常常给考生带来一种思维误导,影响考生立意与构思,导致不少考生作文是在对提示语进行简单演绎甚至扩写,于是也由此产生大量套构之作。自2019年始,在全国新课标卷与大纲卷中出现体现新课程理念与精神新材料作文基本上不存在这类局限。虽然写作范围也有一定限制,但写作视角是多维,立意是多向。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更具开放性,考生写作具有较大自由度与灵活性,不仅有利于考查学生思维与表达能力,也有利于考生施展才华、张扬个性、发挥独创。而且,这种作文题型融“读”“写”“思”三位一体,它更接近语文学习本真,能较好检测考生语文素养。因此,人们十分青睐这种新材料作文题型,所谓众望所归,与时俱进,于是2019年江苏这道优秀作文试题也就应运而生了。就试题命制而言,这道新材料作文考题给了我们不少有益启示。一.好作文题首先要有较高检测信度、效度好作文试题首先在于它检测信度与效度,因为作为选拔性考试,它第一要著是公平公正。要具有信度与效度,就应尽量回避社会热点与焦点,以防猜题押题,然而回避热点焦点又并不是说要考生不关注现实生活与社会人生。我们认为,在作文试题命制上,回避热点焦点问题,防止猜题押题、套作与抄袭,这是常识;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充分发挥命题导向作用,这又是共识。怎样在这两者之间寻找最佳契合点,江苏高考语文命题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范例。为了有效防止猜题押题而影响考试公平公正,此题选用材料表面看关注似乎是自然生态,并没有直接来反映现实生活,然而却间接地折射生活、反映时代,与现实生活非常贴近,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联,符合“合时合事”写作准则。经验告诉我们,高考作文命题材料一般都不直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尽量回避社会热点与焦点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考作文试题与社会现实生活就完全没有关联。纵观历届优秀考题,除写作视角指向抒写自我心灵这类考题外,绝大多数作文命题,尽管不直接反映现实生活,但都与社会现实生活有一种隐含性联系,这种联系或若隐若现,或藕断丝连。其宗旨就在于引导考生写出关注现实、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感与现实感文章。倘使文章脱离生活,没有时代感与现实感,在虚幻王国里构建空中楼阁,又有何价值可言?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主张或要求考生将高考作文作为某个时尚概念或新潮观念图解,甚至政治传声筒。细品江苏这道高考作文题,一则优美小故事,体现出是人文大爱与生态情怀。此题有很强寄寓性,它旨在让考生从生活一个现象,一个细节入手,去写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人与自然与谐相处等这样一个大题目,这对当今社会,很有现实意义。此题坚持正确导向,引导考生不仅关注自然,也关注生活、关注时代,不回避社会现实问题而又不失检测信度与效度。二.好作文题要有较高思维含量与张力什么是“好”作文题?熊丙奇教授认为:“高考作文题好与坏,主要在于它能不能提供比较大思辨空间,能不能让学生自由表达。”(中国教育报《高考作文改革“在路上”》,2019年6月8日第3版)可谓一语中。这道高考作文试题尤为突出是,不仅有利于考生自由表达,而且有很大思维(思辨与想象)空间,真正意义上考查了学生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高考作文考查核心能力是思维与语言,姑且不论语言表达能力,但就思维能力而论,优秀作文命题总是具有较高思维含量与思维张力。这思维包括形象思维(联想与想象)、抽象思维(逻辑与辩证)、批判思维等等,思维浅层次、结论不言而喻都与优秀命题无缘。高考作文考查终极目标是检测学生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水平;没有思维含量与张力试题,就不具备检测信度、效度与区分度。所以,作文命题必须有思维品质尤其是理性思辨与批判反思高品位追求。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命题实践,有力说明了这一追求并非无可企及。仅就立意而言,这道题能较为科学地检测学生思维准确性、广阔性与深刻性。新材料作文与旧材料作文写作不同,旧材料作文有一种写作倾向,就是一定要依据材料主旨来写,写出来文章,其中心要与材料主旨保持一致,否则就是偏题跑题,不符合材料作文要求。而新材料作文强调则是相关性,而不是一致性。具体而言,其立意并不要求与材料主旨完全一致,只要能够与材料含义相关即可,而不一定要从材料整体出发,不一定要与材料主旨高度契合。简言之,只要能“源自材料,自圆其说”即可。
由于新材料作文写作视角多维,立意多向,允许多层次、多角度立意,因此具有较大灵活性与包容性。江苏这道作文试题提供叙事性材料具有基本情节,内涵十分丰富,从理论上讲,正如一位阅卷专家所说那样,它给考生提供了角度自选、立意自定多种可行性。总体来看,尊重生命,敬畏自然,人与自然与谐相处,保护生态平衡,维护生活秩序,小细节会决定大变化等,这些都是这个材料核心意蕴,也是立意根本点与出发点。如果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思考,还有多种立意:1.从探险者角度看,(1)剖析无止境,有剖析就有发现;(2)善于发现并欣赏自然之美;(3)崇尚自然法则,维护与谐宁静;(4)尊重生命,善待别人;(5)要学会体察别人,从对方角度来思考问题;(6)敬畏自然,要谨“小”慎“微”,有时哪怕是无心之举也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伤害;(7)我们还可进一步去反思人类自身行为,人类本身这些没有恶意轻微行为,尚且对美丽生态造成影响,而一旦有意为之、人为干预甚至是蓄意破坏,那又将会造成怎样严重后果呢?2.从蝴蝶角度来说,(1)追求宁静之美;(2)学会保护自己;(3)要善于见微知著,懂得防患于未然;(4)勇于改变生存现状,而不随缘自适、随遇而安;(5)如果我们作一番理性思辨,蝴蝶远远地退到了山洞深处,这就意味着它走向更黑暗而不是光明处,难道说蝴蝶永远保持在黑暗中生活这样一种安于现状习性(习惯)就不需要改变吗?(6)蝴蝶生存环境改变,这是人干扰,但自然界干扰会更多,自然界各种灾害是客观存在,变化未必是坏事,关键是要提高生存能力,面对干扰,处变不惊。3.从探险者与蝴蝶两者关系来看,材料主要有两个关系,正如南京大学博导王继志教授所言,探险者代表人类,蝴蝶代表自然,说到底是人与自然关系。(1)人与自然要建立一种与谐关系,不要破坏它;(2)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生活,变化发展是常态,凝固不变反而是非常态。要学会适应,顺应改变;(3)人类既要顺应自然,又要改造自然,提升整个自然与人类生存质量、生活质量;(4)人类如果缺少对自然、对生命敬畏,实际上是对自己、对未来不负责任;(5)人与自然生命是同等,不要老是以主宰者、征服者、改造者去对自然胡作非为,肆意破坏。当然,我们还可从蜡烛角度去思考,一支小小蜡烛尚且影响蝴蝶生存环境,而人类自身那种种破坏生态行为,又会产生怎样“蝴蝶效应”?甚至还可以由山洞这样一个蝴蝶生存环境变化,联想到人类赖以生存地球环境恶化,从而来谈忧患意识。如此等等。三.作文命题很难尽善尽美,对作文命题剖析永无止境高考作文题目一出台,优劣评判,总是见仁见智,主要是没有也很难有一个相对统一标准。其实,客观地说,高考命题是很难,几乎不可能十全十美,如果我们从不同角度与层面去审视评判它,结论往往相左,甚至迥异。然而,相对客观标准总是应该有。应该说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无论从检测信度与效度,还是考察学生语文素养、思想认识水平包括人文情怀,尤其是考查学生写作核心能力思维与语言,都是无可非议。但即令如此,试题不足也还是显而易见。除了材料中将“夜蛾”误作“蝴蝶”这一科学常识错误外,至少还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作文试题中各项要求,很难让考生得到一一落实。以文体选择为例。此题偏于对事物现象理性思考,而不具有叙事性质;文体趋向于写议论文,而非记叙文,故在文体选择上两者难以平分秋色,于是也就让擅长写记叙文考生勉为其难,尽管也产生了不少考场佳作,但毕竟是凤毛麟角。二是材料审题立意开放力度不大,命题理念仍略显保守。此题所提供材料,虽然文字优美,语言优雅,描写传神,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可美中不足是,最后一句“若有所悟”,几乎是直接点明题旨,使得立意指向明确而集中,这实则是给定了立意,多少束缚考生思维,影响考生个性张扬,才华施展与发挥,不利于考生写出新意与创意。这是传统命题“主题预设”、“结论先行”偏执表现,这也许是近几年高考新材料作文命题一个通病。即令是2019年全国新课标卷,这一问题也仍很突出。诚然,作为独立(单个)阅读材料,这样结尾是必要,因为任何一篇文章它总要给人以启迪,这样结尾可看作是“卒章显旨”或“画龙点睛”;然而,作为作文命题材料,它功用是让考生通过阅读,自己去思考与感悟,以便有效检测考生认识水平与思维品质;而一旦有了这样结尾,也就意味着将现成立意与结论提供给了考生,这实质上是“主题预设”或“结论先行”。由于写作内容单薄,指向单一,并没有能给考生提供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多种可行性,客观上也剥夺了考生独立思考、自主立意权利,也让作文题目中“角度自选”、“立意自定”等要求,很难落到实处,所以命题材料中这样结尾也就成了“画蛇添足”。这一点,江苏高考考场作文实际,足以作为明证。据2019年6月20日《扬子晚报》有关现场阅卷情况报道,由于材料中最后一句话是“小小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影响”,受这句话‘启发’,差不多有七成考生都在论述‘小与大’关系,虽然也算切题,但写人多了也就成了大路货,而且大多考生写得枯燥乏味,很难得到好分数。其实,江苏2019年这道作文题目完全可以让考生自己去“若有所悟”,去揣摩理解与深刻感悟,并在此基础上表达自己独到见解,抒发自己真情实感,从而写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船舶焊接工艺过程控制考核试卷及答案
- 小麦脱皮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锦纶纤维纤维耐高温处理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粮食经纪人基础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压电石英晶体研磨工三级安全教育(班组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评数学试卷含解析
-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测试卷附答案
- 市场调查及咨询服务公司合同付款管理办法
- 产品供货协议
- 应届生面试题库及答案
- 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信息参考价(2024年第四季度)
- 数据中心运维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BACTEC-FX血培养仪标准操作程序
- 《蛋白质组学》课件
- 3.新教材八上第三单元阅读综合实践
- 大学生劳动教育通论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大连海洋大学
- 2024版农业公司与个人农产品种植合作合同范本3篇
- 机器学习技术与应用 课件 第3课 协作机器人
- 【高分复习笔记】汪流《电影编剧学》(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 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嫦娥奔月》绘本课件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行香子》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