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4篇_第1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4篇_第2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4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4篇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规划篇一

一、学科分析:

历史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整合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学科的相关学问与技能,培育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本学科学问产生了兴趣,有肯定的学习动力。然而,从目前上课反应的状况看学生底子差,两极分化现象严峻,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跟不上教学进度的较多。同时由于教材呈现方式的更新和教材体系的重组,对于理解、分析力量远远不够或欠佳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或许会有肯定的难度。

三、教材分析:

《历史》是根底教育课程改革新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我们可以借鉴的阅历有限。因此,与其他分科课程相比,这门课程面临着学科建立和教材呈现方式改造的双重压力。

四、教材特色:

1、教材编写的思路:以学生的生活规律为主导,以地理、历史学科为根底,以相关学科学问为背景和支撑。

根本思路:生活是主题(生活的环境、生活的异同、生活的问题);时空是框架(时间、空间两个维度)。

2、教材内容表述的特色:

基于案例、基于生活、基于情境和基于问题的表述。

3、教材内容的特点:

(1)注意根底学问(根底学问、根本技能、根本观念)。

(2)突出力量培育(课题活动、自我测评、综合探究)。

五、实施教学总体思路:

1、坚持“以学生进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仆人,能够真正“主宰”课堂。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例子,结合教材进展有机教学,活学活用,以发挥课堂最大效益。

3、要重视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详细落实,尤其要强调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教学,要淡化某些概念的学科标准,力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逐步领悟、构建出有关学问的学科意义。

4、充分利用远程资源进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规划篇二

一、学生状况

本学期我担当七年级四个班历史教学,在他们当中,有的同学学习历史的兴趣很浓,有的同学根本没什么兴趣。上学期历史的平均成绩在79分左右,整体成绩比拟抱负,这个学期要想方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我应当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仔细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留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力争培育一批喜爱历史学科的爱好者。

二、教材解析

依据七年级历史课程标准,整合版、人教版历史教材,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究中提高,渐渐建构带有自己特色的历史教学模式,争取各个班的每个同学的历史成绩都有所提高。

二、教学目标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根底上,使学生进一步把握重要的历史大事、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根本特征以及进展趋势,熟悉历史进展的根本线索和根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殊注意学生力量的培育。留意培育学生的制造性学习力量;解读、推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力量;进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力量;培育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3、对学生进展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进展需要的公识和人文素养。

4、转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

四、详细措施

(1)以启发诱导式教学为主,并采纳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挂图等教学工具;积极采纳现代化教学手段。

(3)争取每期都要开设历史活动课,要求自己必需自始至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且要让学生学有所得。

五、进度安排

本学期总课时为38课时,每周2课时。

初一历史教学规划篇三

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编辑了初一年级历史教学规划,盼望对您有所帮忙!

一、指导思想

1、以教学大纲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力量。

2、培育学生学习兴趣,使优生更优,中等生更进一步,后进生前进一大步。

3、为培育学生学习历史和用好历史打下良好的根底

4、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念,并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根本状况分析

(一)、学情分析

由于在小学时对历史学问接触较少,学生对历史学问把握程度不一,成绩悬殊较大。有的学生智力较好,自尊心强,好动。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纪律松散。教师要关爱每个学生,建立公平,和谐的师生关系。从本学期开头我要抓紧,抓扎实,重视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端正学习及生活的态度。

(二)、教材分析

要使学生在学问,力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全面进展,必需引导学生主动参和体验各种学科探究活动,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学习学问,因此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学问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式学习转为主动探究式学习。这是这次教材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点。

三、目标要求

通过八年级历史新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进展。

1、通过学生尝试使学生熟悉和了解中国古代史,从而提高对历史学问的分析理解力量。培育民族骄傲感和自信念。

2、通过引导学生尝试、思索、争论、培育学生的自主探究力量,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历史大事的学习来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与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力量。结合课文图片信息,培育学生的观看和想象力量;通过探究尝试活动,培育学生独立思索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力量及读图识图力量。

3、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亲密关系,和谐进展的意义,提高环境爱护意识。

4、初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根底。

5、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进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礼貌等的教育。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学习态度。

6、树立学生坚固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意识,让学生乐学,爱学,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进展,让学校成为学生的天堂。

五、辅导对象

各班全体学生特殊是后进生要赐予更多的关怀和辅导

六、辅导时间

课余时间

七、辅导地点

办公室或班级

八、方法措施

专题辅导和集中辅导相结合,后进生应赐予更多的关注,下面就具体分析一下:

(一)智力因素型:对于智力因素型的学生,

1、用急躁与鼓舞拨开这些学生心理的迷雾,让其重新定位,树立自信;由于这类学生对自己错误地定位为缺少学习的艺术细胞,而且这种熟悉在其心里已经根深蒂固,我们只能急躁鼓舞再鼓舞,反复向学生说明或者证明其原本不笨,只是自己对自己的定位错误才导致的结果,告知他们自作聪慧要不得,自作愚笨更可怕;待其树立起自信以后,再施以相应的方法和辅导。

2、精确定位,因材施教。在学校教书的这几年,让我见足了智力型差生的那种差劲;一个接一个的那又怎样是他们问问题的常用语言;对这类学生进展精确的定位是有效实施转化的有力保证。

3、回归自然,笨中求进。对智力型的后进生我们是不能急于求成、期望值太高的;将问题降低难度,回归自然是促成其学习进步的必要条件。

(二)非智力因素型:非智力因素型的后进生,主要表达在学习没兴趣、没目的,学习习惯较差等方面;所以对非智力因素型的后进生转化的工作重点主要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生的学习习惯。非智力因素型的后进生,他们的智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一旦将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同样可以制造奇迹!

1、树立个人典范,分散集体力气。

2、启迪才智,宝中淘宝。在非智力因素型的后进生珍宝当中,假如我们留意观看就会发觉,他们当中不乏智力超强、悟性超群者。对这些学生我们只须常常对其洒点阳光,准时鼓励辅导,可能就会有意想不到的转化效果。

抓好后进生的转化除了上面的方法,加强常规训练,严格要求也是必不行少的。另外后进生并不是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单独作用而造成的,两者在后进生身上是穿插综合表现的,熟悉了这点,才能全面、有效地提高后进生的整体素养,提高后进生历史教学成绩。

八、辅导详细内容安排如下:

周次

时间

内容

8.15-8.21

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2原始的农耕生活

8.22-8.28

3华夏之祖单元复习检测

8.29-9.4

4夏、商、西周的兴亡5绚烂的青铜文明

9.5-9.11

6春秋战国的分争7大变革的时代

9.12-9.18

8中华文化的勃兴(1)9中华文化的勃兴(2)

9.19-9.25

单元复习检测

9.26-10.2

10秦王扫六合11伐无道,诛暴秦

10.3-10.9

复习第一单元

10.10-10.16

复习其次单元

10.17-10.23

综合复习

十一

10.24-10.30

期中考试

十二

10.31-11.6

12大一统的汉朝13两汉经济的进展

十三

11.7-11.13

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15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十四

11.14-11.20

16兴盛的秦汉文化(1)17兴盛的秦汉文化(2)

十五

11.21-11.27

第三单元复习检测

十六

11.28-12.4

18三国鼎立19江南地区的开发

十七

12.5-12.11

20北方民族的大融合21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1

十八

12.12-12.18

22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2)第四单元复习

十九

12.19-12.25

第四单元检测总结复习第一、二单元

二十

12.26-1.1

总结复习第三单元总结复习第四单元

二十一

1.2-1.8

综合复习

二十二

1.9-1.15

期末考试

初一历史教学规划篇四

一、班级状况分析:

这个学生这学期在高一五、七、八班教历史。经过两周的观看,学生根本上可以完成学习任务。5班,7班学习兴趣深厚,组织纪律性强。8班反响比拟慢,学习气氛一般,学习上有肯定障碍。有鉴于此,这学期学生应当花更多的时间在课堂上。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真实地反映了课程改革的精神,表达了鲜亮的时代感。本书以人类文明史进展为主,教材重点突出,从点到面建立新的评价机制。全书图文并茂,生动标准,单元、类、副标题设计合理标准,更注意汲取当代文化的变化进展,更科学合理地把握和处理历史分期进展的力气、民族关系等重要问题。

初中七年级上册主要叙述从中华文明起源到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在课程类型设置上,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新教材提倡探究性学习,增加了“学习与探究”课程。在栏目设置上,有许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学习栏目。图形材料的有效运用大大增加了历史学问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同时也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穿插和渗透。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和半坡聚落的原始农耕文化特征。

3、了解炎帝、黄帝、隋禹的传奇,了解传奇与史实的区分

4、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直到从禅让制到皇位世袭制的演化,了解夏、商、西周三代。

5、叙述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直到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6、通过商鞅变法的史实,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和汉字的演化,并以慕斯武定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7、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以都江堰为例,体验古人的才智和制造力。

8、了解秦国吞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心集权的史实,探讨建立统一国家的意义。

9、列举汉武统一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叙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