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1515/15/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的自由契诃夫的好友高尔基说:“你是一个我见过的最最自由的人,对什么也不顶礼膜拜。”着名作家爱伦堡说:“如果契诃夫没有这样少有的善良,他就写不出他已经写出来的这些作品。”俄国契诃夫学会主席拉克申说:“契诃夫生活在19世纪,但他的思想属于20世纪。”“自由”,是个常常挂在契诃夫嘴边的词。对于契诃夫来说,自由的心态是一个人获得内心平静的必要条件。契诃夫在名作《第六病室》里,将这层意思说得非常透彻:“您是个有思想、爱思考的人,在任何环境里,您都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对于生活的自由而深入的思索,和对于人世间无谓纷扰的蔑视——这是两种幸福,人类最高的幸福。”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自由的人呢?契诃夫在一封书信中写过一句振聋发聩的话:“把人身上的奴性一滴一滴地挤出去。”契诃夫的自由心态的一大特征,诚如高尔基所说——“对什么也不顶礼膜拜”。他1895年创作剧本《海鸥》时,就明确声明他“毫不顾忌舞台规则”,他“违背所有戏剧法则,写得像一部小说”。他这样的创新思维自然很难得到当时俄国戏剧界的普遍认可。但契诃夫去世半个世纪之后,全世界的着名的戏剧人纷纷承认契诃夫开创了散文化戏剧的先河。他的突破传统戏剧规范的戏剧创作,开启了现代戏剧的新纪元。这是对契诃夫在戏剧创作中的自由追求的最大褒奖。一、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从而认识一切反对进步、畏惧改革的习惯势力。2.学习领会课文中幽默讽刺的手法和细节描写的作用,学会运用讽刺的手法刻画揭露丑恶的事物。二、作者连线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着称于世。小说创作领域,在俄国,他与列夫·托尔斯泰齐名,在世界上,他和法国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比肩;戏剧实践方面,“莎士比亚第一,契诃夫第二”举世认可。他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因以短篇小说为主要创作体裁而登上世界文学高峰的人。契诃夫一生致力于短篇小说创作,共创作四百七十多篇中、短篇小说和十几个剧本,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套中人》《变色龙》《哀伤》《苦恼》《万卡》等,剧本主要有《伊凡诺夫》《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都是轰动世界的杰作。三、背景探寻自由民主的呼声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在此之前,受欧洲进步文明潮流的影响,俄国也兴起变革之风,尤其在进步的知识分子和贵族中间,要求自由民主、改变专制秩序的呼声日趋强烈。面对汹涌的变革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镇压、逮捕革命者,查封进步刊物,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警探遍布大街小巷,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对抗进步的潮流,竭力维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这篇小说就反映了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四、归纳整理1.字音①规矩(ju) ②祈祷(dǎo)③谗言(chán) ④怂恿(sǒng)⑤讥诮(qiào) ⑥周济(jì)⑦陶冶(yě) ⑧辖制(xiá)2.字形3.词语(1)辖制·挟制【辨析】二者都有控制的意思。“辖制”指管束,控制。“挟制”指依仗势力或抓住别人的弱点,强使服从。从词义范围来看,“辖制”的适用范围要大。【运用】①美国政府问责局在4月的一份报告中说,中国控制着97%的稀土生产,从而拥有________美国的“市场支配力”。②中央情报局和其他情报部门受国会________,要对国会负责。答案①挟制②辖制(2)以至·以致【辨析】“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前句意思的延伸),相当于“直到”;前句意思的自然结果。“以致”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因果关系,但多指不好的结果或陈述者不想看到的结果。【运用】①商朝纣王暴虐无道,________众叛亲离,终于走上被迫自焚而亡之途。②我们在星空下,轻摇橹,慢划桨,________乐而忘返。答案①以致②以至4.成语(1)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伤害。(2)唉声叹气: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的叹息。(3)垂头丧气:低着头,精神不振。形容失望懊丧的样子。(4)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5)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众人心里感到非常痛快。(6)正人君子: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也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一、合作探究1.作者笔下的别里科夫是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答:答案别里科夫活动的那个小城镇实际上就是当时俄国社会的缩影。别里科夫是沙皇政府的忠实拥护者,他生活在知识界,起到了沙皇的警察密探所起不到的作用,是反动知识分子的典型。别里科夫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他的世界观就是害怕出乱子,害怕改变既有的一切。他辖制着大家,并不是靠暴力等手段,而是给众人精神上的压抑,可以说是专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灵,使他惧怕一切变革,顽固僵化,他既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也是受害者,成了个畸形人、可怜虫,怕得直往套子里钻。2.别里科夫是一个胆小如鼠弱不禁风的人,为什么却能管制全城呢?答:答案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六神无主是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会变革,害怕动摇了旧秩序。全城的人怕他,向他妥协,是因为他的言行与思想都是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觉维护着旧制度旧思想。周围的人还没有勇气敢与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辖制。这两种“怕”的总根源都是沙皇专制制度。别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统治,一方面是极力加强反动统治,在全国造成了沉重压抑的气氛;另一方面又是行将灭亡,摇摇欲坠。革命的风暴还未到来,大多数人还感到迷茫,不敢起来斗争,所以别里科夫还能“辖制”全城。3.华连卡姐弟是怎样的人?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答:答案华连卡姐弟是有新思想敢说敢为的年轻人,代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的力量。柯瓦连科和别里科夫的冲突,展示了新旧两种思想的矛盾斗争,而且淋漓尽致地鞭笞和讽刺了别里科夫腐朽反动的本质。尽管别里科夫的死并不等于反动腐朽势力的灭亡,但华连卡姐弟的出现,却使人看到新思想的力量。4.本文的中心事件是别里科夫的婚事,但是自始至终,作者只讲别里科夫的“婚事”,而不提他有什么爱情,为什么?答:答案别里科夫准备结婚的原因有几个方面:别人的撮合游说;华连卡表示出的好感;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欢;华连卡出身较高,有田产;华连卡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以上种种,都是外人施加的因素,或是一种外在的诱惑,而别里科夫内心并未萌发一种真正的爱意,他准备结婚不是因为“爱”。别里科夫和华连卡的性格:一个孤僻、古怪、保守,惧怕任何新事物;而另一个则美丽、活泼、爱热闹,爱新事物,爱新生活。两个人性格截然不同,甚至于完全对立,不可能发展成真正的爱情。看婚事的结局:通常“结婚”是件使人高兴的事,但在别里科夫却成了一场大灾难,一次仅仅是可能的喜事,结果却成了真正的丧事。他的套子使他感受不到爱的温馨和幸福,使他对“恋爱”充满气愤,以至于看到那漫画便气得脸色发青、嘴唇发抖。作家只讲“婚事”,而不提他有什么爱情是意味深长的。5.“埋葬别里科夫”本是“大快人心的事”,可我们却为什么“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答:答案别里科夫之死大快人心,表明人们对他的厌恶、憎恨,表明人们对完全自由的无比向往。但像他这样的爱打小报告的沙皇政府的鹰犬还大有人在,所以,“一个礼拜还没过完,生活又恢复了旧样子”。人们惧怕的不是别里科夫本人,而是别里科夫深受其毒害而又为之效忠尽力的沙皇专制统治。虽然,别里科夫一笑即死的脆弱,预示着专制统治的一触即溃,但只要反动政府没有被推翻,它就会作垂死挣扎,甚至于变本加厉地镇压革命,残酷地杀害有进步思想的民众。小说的结尾,使人触目惊心,发人深思,启迪人们起来和反动势力作斗争。6.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别里科夫,传统观点认为他是沙皇制度的卫道士,别里科夫真的是沙皇制度的卫道士吗?我的观点:观点一:别里科夫是沙皇统治阶级的忠实卫道士。作者通过对别里科夫的习性、言行及其遭遇的描写,有力地说明了他是一个维护旧制度、旧秩序,阻碍历史发展、社会前进的反动人物。别里科夫是一个为自己制造套子隔绝人世的可怜而又可笑的人物形象。他反对和害怕现实的一切变革,是沙皇反动政府的忠实拥护者。观点二:别里科夫不是沙皇统治阶级的忠实卫道士。别里科夫是生活在众人中的一个扭曲者形象。他被人奚落冷落,甚至嘲弄。漫画事件足以说明这一点。他的不幸恰恰是那个社会的悲哀,那一群人的笑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健康的笑,就连年轻人都失去了同情与关爱,更能说明沙皇专制统治的罪恶。别里科夫连自己的尊严都不保,哪里还是什么沙皇统治阶级思想意识的忠实卫道士。沙皇统治阶级不会以这么一个无用的别里科夫作为自己的代言人。别里科夫是不折不扣的牺牲品。作品体现了契诃夫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的思想。二、归纳总结图解文章主旨探微本文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套中人”形象。别里科夫已经成为那些害怕新事物、保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者的代名词。借助此形象,有力地鞭挞了反动势力的可厌可憎,无情地嘲笑了他们的极端虚弱,向我们展示了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在大革命风暴来临之际俄国的黑暗现实。一、百变素材(一)幽默的契诃夫你对社会、对人生冷静、节制、犀利、入木三分的透视,你用讽刺和幽默展现出的撼人的艺术力量,每时每刻都在深深地打动着仰慕你的人们。你用自己手中的笔来描绘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纵横驰骋、痛快淋漓地折射着社会畸形的丝丝缕缕,以此来唤醒沉睡的民众。你用极度夸张的手法,嘲讽过小人物卑微畏惧的奴性心理,在幽默中引发人们对世界的思考。你用幽默的笔触,讽刺过欺下媚上、随风转舵的“变色龙”,把沙皇政府爪牙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不得不叫人为之拍案叫绝。嘲讽之余,你也曾经对一个下层普通的学徒进行过精妙的刻画,对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与怜悯,社会现实是不可改变的,你只能在文字中默默地祝福着他们。(二)奴性奴性不仅扼杀自己的个性,有时也会束缚社会的个性。奴性是人性萎缩的表现,是灵魂缺乏独立性的表现。当奴性成为惯性时,它会慢慢地扼杀个性,唯上是从,没有一丝一毫的主见和创新思想,不敢越雷池半步。同时,当奴性思想进一步发展,会成为无形的主宰,进而扼杀社会的个性,比如别里科夫,他在某种意义上辖制了全城,就是源于其可怜又可怕的奴性。(三)警惕思想上的“套子”别里科夫为自己戴上了很多套子,最可怕的是思想之套。思想的套子很多,比如教条主义,遵守规则而不知变通,顽固守旧,泥古不化,定势思维等等,这些都可能导致思想腐烂、锈蚀,最后变得僵硬,没有创新精神。(四)走出套子为思想松绑,为精神突围,突破传统的束缚,冲决教条的约束,才能发挥个性,进入自由创造的天空,从而发掘出思想的最大潜能。当思想进入绝对的自由境界,霍金的身体可以被轮椅束缚,思想却可以驰骋到无限的时空,创作出常人所不能完成的《时间简史》。二、技法学习夸张讽刺的手法课文运用夸张讽刺的手法,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揭露了那个社会的各种病态,抨击了沙皇专制制度,热烈地向往新生活的到来。作者用讽刺手法塑造了一个保守、反动、扼杀一切新思想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典型形象。如何运用夸张讽刺的手法,文章主要突出了两点:一方面是夸张人物的性格,像别里科夫这样整天躲在“套子”里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另一方面是夸张人物对社会的作用,说他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连“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大家什么都不敢干。这些夸张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展现了社会的真实本质。别里科夫是众多“套中人”的典型代表,而他对人们的压制,也是专制意识形态对民众的种种压迫的缩影。讽刺也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对别里科夫性格行为的夸张,嘲讽了“套中人”的丑陋和可憎;二是以戏剧化的情节,描写别里科夫可悲的下场。他生平最怕出乱子,结果乱子偏偏找上他,挺好的婚事让他自己无端搞出了“乱子”,这不是绝妙的讽刺吗?讽刺是用漫画或嘲讽的语言描绘刻画对象,以达到否定和贬斥的效果。是对假、丑、恶的否定,是一种特殊感情的表现形式,运用讽刺的目的在于揭露,揭露被讽刺者的矛盾所在,以及他的可笑可恶。迁移运用改一改,运用讽刺手法使下句更有讽刺效果。例句:这帮贪官们,眼睛处处盯着钱,言行不一致,尽干祸国殃民的事。【示例】这帮贪官们,黑眼珠子只盯着白银子,句句话忠心爱国,样样事祸国殃民。三、考点链接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两者的作用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社会环境描写,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状况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包括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它涉及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等。分析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要与中心联系起来,要和人物个性、命运联系起来,要与故事的背景和情感基调联系起来,要思路开阔,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1)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在小说的开头,一般有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2)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作家往往用生动的社会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3)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社会环境描写,能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4)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社会环境描写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故而社会环境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5)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是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6)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社会环境的认真考察。小说中社会环境的描写就是要将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形成人物思想性格的特定环境,这个环境甚至对于人生价值的形成都会产生长久的作用。答题步骤:第一步,分析社会环境本身的特点。指出相关语句揭示了……社会现实。第二步,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1)衬托人物……心理。(2)交代人物……身份。(3)表现人物……性格。第三步,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内容埋伏笔,作铺垫。第四步,结合文章中心作答。深化了文章……主题(中心)。【对点训练】请你根据本处的提示,解答[分层训练]中第8题。四、悦读心赏描摹丑态皆病态放大畸形见原形——从别里科夫看契诃夫的夸张讽刺艺术俄国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安东·帕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创作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和戏剧作品,用夸张手法塑造了大量“可笑、可恶、可怜”的人物形象,从各个方面反映了19世纪末俄国的社会生活;而“套中人”别里科夫早已超越时空,成为文学大观园中不朽的典型。别里科夫很可笑,可笑到你几乎不相信。“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上暖和的棉大衣”;雨伞、手表、小刀都要装进套子里,就连脸也“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坐马车要“支起车篷”;更可笑的是,“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总之,他要千方百计给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就连“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的古代语言学科也成为他的又一副套子,因为他“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别里科夫更为可恶,可恶到你会说,世间怎有这种人!他的“那种纯粹套子式的论调”,压得别人透不出气;“年轻人都不安分”,最终被他弄得“开除了事”;“教师们都怕他”,“全城都受着他辖制”,甚至“太太们到礼拜六不办家庭戏剧晚会”,“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全城人“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在他心里,“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这种事,那就做不得”;做了做不得的事,他就拿出最有力的武器——向上司报告。别里科夫也极为可怜,可怜得像一条虫!他“通宵做噩梦”,成天整日生活在恐惧之中,最大的人生理想就是做一个现行制度下的“守法良民”;只要不出乱子,他就有指望将他的“套子”生活过下去,只要不出乱子,甚至“决定结婚”。谁料正是这桩婚事闹出乱子,“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这条可怜的虫儿千方百计用“套子”保护自己,最终却丧命套中!看了别里科夫,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变色龙”奥楚蔑洛夫。从客观上说,像别里科夫这样整天躲在“套子”里的人,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说他“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连“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大家什么都不敢干,这显然是夸张人物所起的作用。同样,像奥楚蔑洛夫那样善于“变色”的人,也应该是作者的故意夸大。然而,我们也可以给他二人找找生存的理由。去掉“套子”,不去“变色”,让他们堂堂正正地做人,在19世纪末的俄国,他们能生存几天?!因此,这些夸张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本质。那就是当时的社会是不允许人堂堂正正做人的社会,病态社会造就了许许多多的“套中人”和“变色龙”!契诃夫小说《公务员之死》中奴才心理十足的小公务员、《胜利者的得意扬扬》中十四等文官科祖林、《在钉子上》中津津有味地嚼食着别人的残羹剩饭的一帮小官吏、《胖子和瘦子》中那个趋炎附势而丧失自尊的瘦子,哪一个不是沙皇制度下的“三可”人物!“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小说用漫画常用的夸张笔调来描画这个性格畸形、精神变态最终走向死亡的悲剧人物,只是为了鞭挞他丑陋的思想和性格。小说结尾对别里科夫葬礼的描写,给小说的喜剧基调涂抹上一层悲剧色彩,提醒读者在兴奋的雀跃之后冷静地思索:“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很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我们“再也不能照这样活下去”!一、基础达标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A.开口“实干兴邦”,闭口“为人民服务”,这位正人君子台上一套,背后又是一套,实在令人讨厌。B.操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可是高三同学安然无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的看书,做习题的做习题,谁也没有关注教室外的事情。C.学校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往往投入大量精力,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以后再组织活动时变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D.班主任告诉我们,下学期我们班的语文将由特级教师王军来上,这真是大快人心的消息。E.妻子病逝后,王老先生每日垂头丧气地在公园呆坐,邻居看了都不禁替他难过。解析B项,“安然无恙”意为平安没有疾病,没有受到什么损害,与该句语境不合。D项,“大快人心”指坏人或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心里非常痛快。答案B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只要生活本身不改变,别里科夫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还会存在下去,这时,除了从根本上改变生活本身,难道还能否认有别的出路吗?B.契诃夫以对“小人物”命运空前的关注和对沙皇制度的专横和虚伪的无情揭露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契诃夫的作品在欧美许多国家都有广泛的影响。C.契诃夫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精巧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和人物做真实描绘和刻画,不动声色地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D.契诃夫的作品大多是速写式的,善于运用白描式的个性化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以高超的叙事风格跻身于“世界三大小说之王”。解析A项,否定不当,应删去“否认”。C项,成分残缺,应在“精巧的艺术手法”前面加上“凭借”。D项,偷换主语,“跻身于‘世界三大小说之王’”的是契诃夫,而不是他的作品。答案B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在恋爱方面,__①__是在婚姻方面,怂恿总要起很大的作用的。__②__人人——他的同事和同事的太太们——开始向别里科夫游说:他应当结婚。__③__,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欢;她是五等文官的女儿,有田产;__④__要紧的,她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__⑤__他昏了头,决定结婚了。①②③④⑤A尤其然后何况/从而B特别/况且尤其于是C更于是并且特别/D但/因为更所以答案B4.联系课文,选出下列加点词句的表达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A.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才”字突出了人们对别里科夫的憎恶,对他的死表示大快人心。)B.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着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通过夸张,写出他的外表特点。“最”字夸张地突出了他的怪僻、乖谬。)C.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暴露了他的心虚胆怯,害怕新事物,“千万”强调了这种心理的程度。)D.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通过环境描写形象地揭示别里科夫生活在“套子”中,“一只箱子”突出他的卧室之小。)解析这里是在突出别里科夫的卧室也如一个套子,使他的生活环境也成为套子,别里科夫就被封闭在这个套子里。答案D5.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用夸张手法再次凸现“套中人”的色厉内荏,既有力地鞭笞了其可厌可憎,又无情地嘲笑了其极端虚弱。)B.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运用对比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新旧两种事物的较量,揭示了沙皇专制统治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行将没落。)C.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写了别里科夫怕冷、虚弱的性格。)D.我们动身了,他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形象的比喻,传神地描绘了别里科夫因他的威严受到嘲弄和挑战后气愤不安的情景。)解析C项,虽有“好像”,但不是比喻。答案C6.对《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别里科夫虽然有显赫的地位和权势,但他是旧制度、旧秩序、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人们害怕他,其实是被那黑暗污浊的政治空气压得喘不过气来。B.别里科夫死了,“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这个结局暗示着,虽然别里科夫死了,但是禁锢社会、束缚人们思想的“套子”仍然存在。另外还有许多“套中人”活着,别里科夫现象是社会现实的普遍反映。C.别里科夫不但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也要把别人套在套子里,拖住前进的生活步伐,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沙皇卫道者的代表。D.别里科夫的孤僻虚伪和惶惑不安揭示了他维护沙皇统治的反动立场和变态心理,他是一个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自觉维护专制制度的奴才典型。解析“虽然有显赫的地位和权势”错误,他只是一个小人物。答案A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不平的镜子契诃夫我和我的妻子走进客厅里。那儿弥漫着霉气和潮气。房间已经有整整一个世纪不见亮光,等到我们点上烛火,照亮四壁,就有几百万只大老鼠和小耗子往四下里逃窜。我们关上身后的房门,可是房间里仍然有风,吹拂墙角上堆着的一叠叠纸张。亮光落在那些纸上,我们就看见了古老的信纸和中世纪的画片。墙壁由于年陈日久而变成绿色,上面挂着我家祖先的肖像。我们的脚步声响遍整个房子。我咳嗽一声,就有回声来接应我,这类回声从前也接应过我家祖先发出的响声呢……房外风声呼啸和哀叫。壁炉的烟囱里似乎有人在哭,哭声响着绝望的音调。大颗的雨点敲打乌黑昏暗的窗子,敲打声惹得人满心愁闷。“啊,祖宗呀,祖宗!”我说,意味深长地叹气。“假使我是作家,那么我瞧着这些肖像,就会写出篇幅很大的长篇小说来。要知道,这些老人当初每一个都年轻过,每一个男的或者女的都有过爱情故事……而且是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呀!比方说,看一看这个老太婆吧,她是我的曾祖母。这个毫不俊俏、其貌不扬的女人,却有过极其有趣的故事。你看见吗?”我问妻子说,“你看见挂在那边墙角上的镜子吗?”我就对妻子指着一面大镜子,它配着乌黑的铜框,挂在墙角上我曾祖母肖像旁边。“这面镜子有点邪气:它生生把我的曾祖母毁了。她花很大的一笔钱买下它,一直到死都没有离开过它。她黑夜白日地照这面镜子,一刻也不停,甚至吃饭喝水也要照。每次上床睡觉,她都带着它,放在床上。她临终要求把镜子跟她一块儿放进棺材里。她的心愿没有实现,因为棺材里装不下那么大的镜子。”“她是个风骚的女人吧?”我的妻子问。“就算是吧。然而,难道她就没有别的镜子?为什么她单单非常喜欢这面镜子,却不喜欢别的镜子呢?莫非她就没有更好点的镜子?不,不,亲爱的,这当中包藏着一宗吓人的秘密呢。据人们传说,这面镜子里有个魔鬼作祟,偏巧曾祖母又喜爱魔鬼。当然,这些话都是胡扯,可是,毫无疑问,这面配着铜框的镜子具有神秘的力量。”我拂掉镜面上的灰尘,照一照,扬声大笑。原来这面镜子不平整,把我的脸相往四下里扯歪,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两个,而且溜到旁边去了。“我曾祖母的爱好可真是奇怪!”我说。我的妻子迟疑不决地走到镜子跟前,也照一下,顿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她脸色煞白,四肢发抖,大叫一声。烛台从她手里掉下来,在地板上滚了一阵,蜡烛灭了。黑暗包围了我们,我立刻听见一件沉重的东西掉在地板上:原来妻子倒在地下,人事不知了。风哀叫得越发凄厉,大老鼠开始奔跑,小耗子在纸堆里弄得纸张沙沙响。等到一扇百叶窗从窗口脱落,掉下去,我的头发就根根直竖起来,不住颤动。月亮在窗外出现了……我抱起我的妻子,迅速离开了祖宗的住所。她一直到第二天傍晚才醒过来。“镜子!把镜子拿给我!”她醒过来以后说,“镜子在哪儿?”这以后她有整整一个星期不喝水,不吃东西,不睡觉,老是要求把那面镜子拿给她。她痛哭,扯着脑袋上的头发,在床上翻来覆去。医生说她可能会死于精力衰竭,她的情况极其危险,我这才勉强克制恐惧,来到祖宗的住所,从那儿取来曾祖母的镜子拿给她。她一看见它,就快乐得哈哈大笑,然后抓住它,吻它,目不转睛地瞅着它。如今已经过去十多年,她却还是在照那面镜子,一会儿也不肯离开它。“难道这就是我吗?”她小声说,脸上除了泛起红晕以外,还现出幸福和痴迷的神情。“对,这就是我!大家都说谎,只有这面镜子例外!人们都说谎,我的丈夫也说谎!啊,要是我早点看见我自己,要是我早知道我实际上是什么模样,那我就不会嫁给这个人!他配不上我!我的脚旁边应是匍匐着最漂亮和最高贵的骑士才对!……”有一次我站在妻子身后,无意中看了一下镜子,这才揭开可怕的秘密。我看见镜子里有一个女人,相貌艳丽夺目,我生平从没见过这样的美人。这是大自然的奇迹,融合了美丽、优雅和端庄。然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我那难看、笨拙的妻子在镜子里却显得这么漂亮?这是什么缘故?这是因为不平的镜子把我妻子难看的脸往四下里扯歪,脸容经过这样的变动,说来也凑巧,倒变得漂亮了。负乘负等于正嘛。现在我俩,我和妻子,坐在镜子跟前,眼巴巴地瞧着它,一刻也不放松;我的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了两个,而且溜到旁边了,然而我妻子的脸却妩媚迷人,我心里猛然生出疯狂而着魔的热情。“哈哈哈!”我狂笑着。我的妻子却在小声说话,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我多么美啊!”(选自《契诃夫小说选》,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篇小说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记叙了“我”和妻子在老祖宗住所的客厅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人物虽少,故事虽简单,但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B.小说多处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描写环境和人物,如第一段对客厅环境的描写,文中对曾祖母与镜子形影不离、不停地照镜子的叙述,以及妻子一星期不喝水、不吃东西、不睡觉的交代等,都运用了夸张的写法。C.“我”的曾祖母和妻子两个女人都痴迷那面神奇的镜子,因为那面镜子不说谎,让她们看到了自己的真实模样,给予了她们自信和幸福。D.“我”的妻子第一次照镜子之所以“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昏倒在地,是因为她在镜子里看到了“我”变形的可怕的脸和自己的从来没有注意到的美丽动人的脸。解析A项,“记叙了‘我’和妻子在老祖宗住所的客厅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错,整个故事不都是发生在“老祖宗住所的客厅里”。C项,“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真实模样”错。D项,“看到了‘我’变形的可怕的脸”文中没有交待。答案B8.【考点链接】小说题目是“不平的镜子”,可是开篇却用较多的文字描写环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作答本题可先用一句话概括描写的内容,再分析其作用。本段环境描写处在开篇部分,应考虑渲染的气氛以及与下文的关系。答案①表现客厅的古老陈旧和荒寂破败;②渲染令人绝望和窒息的环境气氛;③为自然引出下文有关镜子的故事作铺垫。9.这篇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玻璃艺术屏风考核试卷
- 灯具零售客户关系管理考核试卷
- 煤炭气体热效率与烟气排放考核试卷
- 2025年如何进行合同法律审查及风险控制
- 2025创新型科技园区管委会(区域)劳动合同书
- 2025企业承包经营合同(利润目标责任制)
- 2025光纤采购合同范本
- 隧道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 燃气供应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规范
- 租赁场地合同书安全条款
-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二)(含答案)
- 探讨“职继融通”研究的内涵、框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 医保飞行检查培训
- 2025年中考英语押题预测卷(苏州专用)(原卷版)
- 2024年高考真题-地理(河北卷) 含答案
- 医学教材 《疟疾》课件
- 西方文论经典导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全)
- 完全竞争市场习题及答案
- 高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大全
- 27.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传播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