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怀疑与学问教案_第1页
18.怀疑与学问教案_第2页
18.怀疑与学问教案_第3页
18.怀疑与学问教案_第4页
18.怀疑与学问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一、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的语言。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二、教学重点:1.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2.本文是怎样引用古人的话作为道理的论据来论证的?三、教学难点: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一、导入新课一个人从事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其最终收效都一样,其最后成果都相同,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而有的人却收效差,成果小,彼此有差异,有的甚至差异很大,非常悬殊。无论历史上,无论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好些,成果大些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搞好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十分重要的。《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很有价值的见解,学好这篇文章对我们很有意义。二、教学新课环节一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把握内容)一、小组交流预习成果,互批互改,自主订正;二、整体感知:1.听录音,了解文章内容结构,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3.结合预习情况,教师归纳: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历史学家,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与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检查预习(一)读读写写凶险xiǎn视察chá轻信xìn虚妄wàng盲从máng折扣zhé流俗sú墨守mò停滞zhì不攻自破gōng腐草为萤yíng(二)词语解释腐草为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辨伪去妄: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论或学说)。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内容归纳本文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这篇文章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者“学者先要会疑”)。第二部分第一层:(3、4段),论述对于传说,都应该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顺顺便便就信了。第二部分第二层:(5段),论述对于不论哪一本书,那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第二部分(3—5段),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第三部分(6段),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环节二合作探究(深入文本,合作探究)朗读课文,以四人为一组讨论交流在学习本文中遇到的问题:学习方式:小组讨论,记录员做好记录,每小组推一名代表上讲台发言,教师适时点拔归纳1.第1、2段提出了文章的总论点,这个总论点是什么?[来源:Zxxk.Com]讨论明确本文的总论点是借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提出的,总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或者是“学则须疑”。如果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表达,总论点是“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2.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讨论明确这种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的说服力更为增强。3.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来讨论明确①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自己如何对待这“传说”,而下文紧接着就谈论这个问题。②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这段讲学问的基础是什么,下面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基础,内容深入了。③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这个关系到全篇中。动议题的问题,本段虽未加以论说,而“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点已在本段得到说明,这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垫下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4.突破重难(1)第4段可以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讨论明确第一层(开头到“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指出“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种“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怀疑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第二层(“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学根据”)举二例(“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记载)具体说明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第三层(末句“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2)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是否可以去掉第5段?两段的内容有何相异?讨论明确第4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5段则说“我们不论对干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写了第4段,又写第5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3)第6段包含几层意思?彼此如何联系?讨论明确本段包含四层意思:一、首句提出本段论点,即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二、(“对于别人的话……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讲道理论证论点。先从反面阐明,再从正面阐明。三、(“许多大学问家……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举实例论证论点。四、(“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到段末)归纳作结,照应论点。先从正面作结,再从反面强调:“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5.写法探究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讨论明确本文的语言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环节四课堂小结(课文小结,教后反思)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作者关于怀疑与学问之间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