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环境整治研究(论文)》_第1页
《苏州河环境整治研究(论文)》_第2页
《苏州河环境整治研究(论文)》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苏州河环境整治成效研究作者摘要:苏州河是苏州人的母亲河,几千年来,它哺育着苏州的一代又一代人。而苏州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地带,其环境一直为我国人民所关注。苏州河的环境也是苏州环境的一部分,如何改变其环境污染一直是我们应该去研究的。同时,生态城市也在上世纪70年代起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对生态城市概念和理论的不同理解,如何维护城市生态结构、生态环境、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和谐的同时,给城市居民带来创造精神和生产力,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物质文化水平仍然是我们应该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此背景,本文从生态城市的相关理论为背景,以苏州河为对象,对苏州河的环境整治进行了研究。关键词:苏州河;生态城市;环境整治;河流保护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成为了一个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人类社会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各种复杂的问题,如污染和环境破坏,住房短缺,就业困难、拥堵等。尤其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由于环境污染而恶化,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各个层面都受到了严重影响【1】。例如,城市废水对水源的污染问题、城市产生的各种废气对空气的污染问题、全球气温升高,逐渐变暖以及臭氧层被破坏的问题等,这些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不仅威胁了人们的健康,制约了经济的发挥在那,也导致生态退化,人们生存环境受到破坏。为了解决城市化进程中以上叙述的诸多问题,在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城市化导致的问题逐渐严重,人们对这一问题广泛重视起来,并提出了把生态学原理与方法运用都运用到城市研究中的“生态城市”主张,而环境保护也在生态城市的建设实践中得以体现【2】。生态城市理念(一)生态城市概念“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1年发起的“人与生物圈”项目研究过程中首次提出的一个关于理想的人类栖居地的理念,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许多市政府或普通居民都以自己的感受为出发点,有时定位为“花园城市”或“绿色城市”与“生态城市”相提并论【3】。在美国罗杰斯特看来,生态城市是一个生态良好的城市,是人类和谐社会、高效良好的生态循环和互利共生的生活方式,融自然、城市、人为一体的生态良好的结构。院士李文华认为,生态城市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它可以理解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新的空间组织方式,即一定区域内人类住区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住区发展的高级阶段和形式。根据上述定义,建设城市生态系统是生态城市强调的重点,前提是把城市生态系统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提高到与经济、社会系统同等的水平,城市生态系统中应当充分完全循环的形式来运行,更加强调生态学概念,生态文明等方面与社会经济相互融合,才能实现城市经济社会规模的转变,才能把城市的综合效益进行最大化。(二)生态城市特点1.和谐性生态城市的和谐,不仅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共生和回归、自然与城市的融合上,更体现在创造符合人类进化需要的生态环境上,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充满生机和活力。生态城市旨在创造一个符合人类进化需要的环境,它是充满人文情怀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的,有强大的互助合作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4】。生态城市不是一个以天然绿色为装饰的居住环境,而是一个用心去关心人、陶冶人的居住区。文化是生态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文化的个性及其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是它最重要的功能与本质。2.高效性生态城市不同于现代城市的“高能耗”和“非循环”运行机制,它有着高效的运行机制,可以提高所有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自然物质的使用,更经济的材料性能和更少的废物处理。这是一个基于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通信的快速有序的信息系统,一个完整有效的物资能源供应系统,以及网络完善、布局合理、服务周到的商业金融服务体系、设施先进的污水垃圾处理系统、郊区生态支撑体系等为基础【5】。3.可持续性生态城市建设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兼顾不同时空,更加理性分配资源。既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其满足需要的能力,确保城市健康、可持续、协调发展。4.整体性生态城市不仅追求优美的环境和自身的繁荣,而且兼顾社会、经济的综合效益。这不仅仅是一个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的问题,这也是统筹城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问题。他以整体协调发展为目标。5.区域性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和农村的统一体,本身就是一个区域概念,是以区域平衡为基础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平衡与协调的生态城市只能存在于平衡与协调的区域。一般来说,生态城市的价值趋向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实现这一目标,世界各国必须加强合作,共享技术和资源,建立互利的网络体系,创造全球生态平衡。这是一般的区域概念,也是全球概念【6】。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苏州河污染处理成效研究构建智慧水环保体系“智慧环保”是以数据为核心,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决策和服务形成一个统一的工作流程、环境管理、实施监控、急救反应,执法和科学决策更有效和准确。苏州河治理有关机构可以通过监测网络的全覆盖,监测化工,印染,造纸,火(热)电气工业,实现自动监测的烟气和废水排放的重污染源的自动监测。监测pH值、TOC和五参数,实时掌握河道断面的质量,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警关河闸【7】。此外,该市环境监测中心,可以整合所有在线视频预警监控设施、监测数据,在一个开发平台的污染源监测,监测范围内的所有环境监测数据和统计范围的整个地区,实现资源共享、智慧环保框架基本形成。苏州河治理机构应根据建设环境要素的全面、科学决策、智能监测预警分析方法和自动化管理创新的“五”智能环境,实现环境保护的一体化【8】。健全监管制度在法律层面上,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从立法理念到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进一步加强水污染防治规划的严肃性,确保计划的全面实施。同时,需要参照国外法律,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强化法律威慑【9】。此外,还界定了奖励行为的内容和方法,强调了经济激励在环境法中的重要作用。在公众参与程度上,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公众对自身利益的公共事务有了极大的热情。此外,水污染控制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也决定了社会治理参与水污染控制的需要。扩大公众参与,建立公民、非政府组织、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合作治理机制【10】。当然,为了使公众参与机制有效运行,在水污染防治、环境信息公开、法律法规、公众参与和保护等一系列制度安排中发挥积极作用。例如,政府和企业应定期公布水质,流域管理政策、公司治理和其他污水,流域水污染控制,通过一定的方式来保护公众的知情权,提高透明度,提高参与的效果【11】。实现效益共赢苏州市环保局通过指导企业技术升级,从源头节约、末端治理方面入手,通过管理改善、工艺改进、设施投入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减少单位产值生产用水消耗及工业废水排放,促使沪士电子用水排水各类指标均能达到国内清洁生产一级标准,并大力开展吴淞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有效改善河道水生态,提高区域水环境质量,此外,苏州市依托市域主要河流水系、结合重要道路和交通廊道,构建穿越市域、具有较高林木郁闭度的连贯的带状绿地,形成生态廊道网络并规划建设多个生态园【12】。结论总体来说,苏州河污染的成因主要是由于污染物的排放,生活污水、工业污水、降水方面的污水排放,其次,城市污染物排放监测系统薄弱,虽然苏州有重大污染物减排监测,但尚未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一些企业为自己的利益,有污水污染行为,有城市水污染控制不到位,苏州市对流域水污染的治理,虽然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而言,苏州市水污染治理机制还存在明显的缺陷:政府在治理中扮演主要角色,存在行政分割现象;治理手段较为单一,造成体制性失效;水污染治理过程缺少公众的有效参与。近年来,苏州从法律与行政、污水处理技术、排污费的控制积极加强公众参与与监督等方面采取了措施,也使得苏州的水污染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这一点可以从近年来苏州苏州水质量变化可以看出来。但苏州后续仍需探讨完善城市水污染防治的对策。本文基于生态环境有关理论,对苏州河污染治理提出了建议。生态城市的建设对我们当今社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它与政治、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说未来的城市政治、经济的发展,都要立足于生态城市建设的理念之上。简言之,我们要立足苏州河情况,探索河流污染治理的正确方向。

参考文献张坤民.生态城市评估与指标体系[M].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2003.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M].科学出版社,2002.杨琰瑛,郑善文,逯非,等.国内外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比较研究[J].生态学报,2018.苏远鹏.关于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若干问题思考[J].四川水泥,2018,000(004):103.陈素平.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No.739(02):42-43.王少平,俞立中,许世远,等.苏州河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2(06):22-25+29.董波,崔礼克,刘婕,等.苏州河水生植物监测预警机制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2019(4).黄民生,徐亚同.苏州河污染支流——绥宁河生物修复试验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4,000(002):62-62.贺宝根,周乃晟,顾群.苏州河污染底泥处理的合理措施[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