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对归纳主义方法论的批判_第1页
简述对归纳主义方法论的批判_第2页
简述对归纳主义方法论的批判_第3页
简述对归纳主义方法论的批判_第4页
简述对归纳主义方法论的批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简述对归纳主义方法论的批判在新时期河南文坛上,有几位作家的写作屡屡被评论者认为具有典型的寓言风格。王鸿生早在1987年就开头探讨乔典运小说的寓言性(1),而近年来对于刘震云、阎连科小说的寓言性的认知更是在评论界达成了共识,也有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特意探讨刘震云、阎连科小说的寓言性。可以说,他们作品的寓言性特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那么,他们的这种所谓的寓言性特质写作的指向是什么呢?

乔典运等人的创作,之所以被称为寓言式的写作,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这些作家的写作,在对现实举行描摹的时候,对于社会世象并不是举行一种详尽的尽量符合表象真实的模仿,而是往往采用了一种夸诞、猖狂的表现手法,将真实的世界举行变形,于是我们生存的世界在他们笔下往往以一种古怪的猖狂的形象表现出来。例如阎连科的《受活》就煞有介事地创造了一个几乎全部由残疾人组成的受活庄,写出县长柳鹰雀表现出来的猖狂的政治狂想曲。整个作品的基调就是猖狂,给人猛烈的寓言的感觉。但是,值得留神的是,这些作家早期的作品并不带有这样猛烈的寓言色调,事实上,他们早期的作品中常用的还是一种典型的传统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像乔典运的《驴的喜剧》,刘震云的《瓜地一夜》,阎连科的《领补助金的女人》等都是以一种极其写实的手法对现实世界的表象举行描写。这样的书写方式鲜明是符合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的。现实主义作为世界文学的一个重要写作手法,在既往的历史上,也曾经对这个世界做出了颇为深刻的表述,对世界的种种不公正现象做出了极为深刻的批判,这也是我们直到今天依旧把《人间喜剧》、《红与黑》奉为经典的主要理由。但是,在中国语境中,当现实主义成为唯一语言之后,它事实上导致了真正的现实主义精神的缺席,而成了庸俗现实主义。所谓的真实地反映生活、表达生活事实上成了对于生活表象的虚伪的模仿。这样的现实主义的描写或许在对于生活表象的模拟上,在生活细节的表现上是惟妙惟肖的,但是,由于真正的现实批判精神的缺席,使得这样一种现实主义往往就成了对于生活皮相的模仿,而生活最为本真的真实却付诸阙如了。

对于真正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家来说,这样的对于生活皮相的模拟,以及因此导致的生活本质真实的缺失无疑是让人无法采纳的。阎连科就很愤怒地发出了自己的评价:“从今天的处境来说,现实主义,是谋杀文学的最大的罪魁祸首。至少说,我们几十年所倡导的那种现实主义,是谋杀文学的最大元凶。”(2)他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鲜明就是我们所说的表象现实主义,或者说,庸俗现实主义。他接着又说道:“自鲁迅以后,自五四以后,现实主义已经在小说中被变更了它原有的方向和性质,就像我们把贞节烈女改造成了娴熟雅静的妓女一样,使她总向我们奉献着贞烈之女所没有的秀美而喜悦的微笑……真实并不存在于生活之中,更不在炎热的现实之中。真实只存在于某些作家的内心。”(3)换言之,在阎连科看来,真正的现实主义理应是从作家内心生发出来的,而不是所谓的对于生活真实的描摹。片面强调对生活表象真实的描摹只能堕入庸俗现实主义。为了超越庸俗现实主义,不再堕入庸俗现实主义的窠臼,张扬作家猛烈的内心真实,作家需要找出一个最为适合的表述方法。在这样探索的道路上,阎连科这位具有真正的现实批判精神的作家,在历经了对于现实表象的描摹的写作路径之后,终究到达了以猖狂的表象表现猖狂的生活本质的道路上,也即他所谓的“超越主义”(4)。乔典运和刘震云虽然没有发出类似的理论的表述,但是在创作实践上却走出了一条和阎连科同样的道路。

为了适应表现现实本质的需要,乔典运等人的小说采用了对于现实的表象举行夸诞、变形的写法。这样,他们笔下的现实就变得不像我们日常所司空见惯的现实,而呈现出了猖狂的色调。像乔典运的小说《无字碑》,以一块古碑的命运作为故事的线索,把整个人间存在的那种极度荒芜而又极度真实的精神匮乏以极为猖狂、夸诞的手法表现了出来,而刘震云的《故土相处流传》、阎连科的《受活》更是以极端的方式写出了一个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的世界,更像是政治文化的狂想曲:在《受活》中,阎连科出人意料地创造出了一个几乎全是由残疾人组成的受活庄,还有添置列宁遗体的政治狂人柳鹰雀,整个小说就在一片猖狂的空气中以貌似极为真实的状况开展;而《故土相处流传》中,刘震云关于曹操、朱元璋等历史政治人物的前生来世的表述,以及由此开展的滑稽的表演,那么是给人更猛烈的寓言的感觉。寓言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对于现实的高度概括性,阎连科等人的小说虽然在对于生活表象的描摹上是夸诞的、变形的,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正是这种高度夸诞变形的书写方法却恰恰穿透了生活的表象,表达出了在中国生活以及中国历史中存在的大量悖谬性的现实,实现了对于中国生活的批判。

以夸诞猖狂的方式对世界的表象做出某种变形,从而更加深入地进入世界生存体式的本质,从而实现对当代生活的批判并不是几位豫籍作家的首创。事实上,一些世界出名的作家,譬如卡夫卡,很早就运用这种方式创作,并且写出了轰动世界的作品,譬如《城堡》、《审判》等等。但是,值得留神的是,豫籍作家在对生活做出某种猖狂和变形的时候,其所指向的生活地域往往是自己的故土――河南。而且,他们的批判也不是宛如卡夫卡那样是对整个工业化、后工业化社会对人的异化的批判,带有整个人类命运批判、反思的性质,而是更多地带有国民性批判的因子:他们的批判往往以现代人文价值伦理观念为指导,对生活在中原腹地的乡村的农人的愚昧、精神上的萎缩举行批判。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文明的集大成者。这样,在中原这块土地上,存留着太多的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譬如说勤劳淳朴、坚韧宽厚等等。但是,务必供认,在这块土地上也留存着太多的传统的糟粕,譬如说奴性、缺乏自方法识等等。在某种意义上,中原文化确实可以视作中华文明的表征,分外鲜明地兼具了中华文明的优点和缺点。这几位作家就是通过对于中原农人的生存历史的反思,开展了对于中国生活的批判。

相对于现代人文价值伦理来说,传统中国文化中最落后的,或者说,最大限度地阻碍了现代中国向一个现代文明强国转型的,就是奴性。几十年前,鲁迅就对中国人精神中深蕴的奴性深恶痛绝,明确提出了“立人”的看法。但是,奴性与官本位思想作为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思想鲜明不那么轻易被反掉,相反,它们貌似已经成了某种集体无意识,深刻地嵌进了中国人的思想深处。这几位作家,在他们富有寓言特色的指向中原地域的创作中,都旗帜鲜明地表现了对于奴性的批判。王鸿生曾经给乔典运的创作总结了几个文化意象,分别是“举手”、“费神”和“贵贱”(5)。而这几个文化意象其实是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的,那就是奴性。乔典运的小说对于中国国民性的多种弊病都有批判(6),但是,总的来说,对于奴性的批判形成了乔典运小说批判的一个总的主题。

面对中国民众地不觉醒的生活状态,阎连科和刘震云的寓言式写作也都鲜明地表现了对于民众奴性的批判。刘震云的《故土相处流传》是一个带有鲜明的寓言特色的文本,在这个小说中,他以猖狂的笔调写出了故土民众对于无论袁绍还是曹操的臣服都不是出于某种理念,而仅仅是由于对方掌权,为了表现民众的奴性,刘震云甚至还设计了众人争相珍藏曹操脚上因脚气而流下的黄水这样一个细节,分外诚恳地表达了对于中国奴性思想的批判。而阎连科的《受活》中对于受活庄人对于柳鹰雀的崇拜以及俯首听命的描写,包括柳鹰雀对于自己身份的认知的猖狂表现(把自己的相片和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相片并列悬挂),也都深切地表现了中国民众的奴性心理以及官本位思想。面对中国这种独特的奴性心理,刘震云、阎连科的笔触并不是单纯地指向对民众奴性思想的批判,他们也指出了,这样的奴性思想的形成也正是和官对于民的愚弄是密不成分的,所以,在他们的小说中,也对官的对民众的愚弄,以及对于官员和政治权力本身举行了辛辣的嘲讽。刘震云的《故土相处流传》是把历史打乱重组了,通过这种重组,他实现了对于政治人物的祛魅。在他笔下,慈禧太后原来是一个低智商的村姑转生的,而曹操袁绍发动战役也不过是为了争夺一个小寡妇。其中在曹操袁绍两军对垒时候,二人俨然依旧谈笑风生,一句让小的们去打吧然后就各自回营帐喝酒,更是深刻地表现了官员权力对于民众的愚弄。而刘震云就是在这描写权力对于民众的愚弄的过程中,以猖狂的方式实施了对于权力愚民的批判。阎连科的《受活》写的是县长柳鹰雀的政治狂想曲,而他的政治狂想曲的操作过程俨然全是靠对受活庄人的坑骗来举行。通过对柳鹰雀所掀起的猖狂的行动的描写,阎连科鲜明对于现代中国种种疯狂的政治运动暗寓了批判的指向。他的《坚硬如水》那么更是明显地通过政治和性的结合,表达了对中国独特的疯狂的政治运动的批判。

鲜明,乔典运、刘震云以及阎连科的寓言式书写的实质是有感于传统的现实主义无法穿透中国现状、历史表层的真实,深入到中国现状、历史的本质,从而实现对中国式生活、中国式历史的批判,而有意采取的通过表象的猖狂夸诞的手法对现实、历史举行表述的结果。他们通过这样的书写方式,穿透了现实虚浮的表象,表现了对于中国生活的真实批判。而在这样的批判过程中,虽然他们疏离了传统现实主义,表现出了夸诞猖狂的色调,但是,正是在这样的极富猖狂性的寓言式书写中,表现出了他们真正的现实主义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