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 练习题-高三统编版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_第1页
专题五 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 练习题-高三统编版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_第2页
专题五 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 练习题-高三统编版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_第3页
专题五 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 练习题-高三统编版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_第4页
专题五 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 练习题-高三统编版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五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1649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被控诉为“发动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指控,并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据此分析,国王认为()A.共和国是非法的新权威

B.英国国王乃人民选出C.革命者企图贬其为庶民

D.君权神授和君权至上2.“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和1689年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都可以看作是理性精神在政治生活中的典型体现,由此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和宗教宽容氛围结束了自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以来国内的各种政治冲突和宗教冲突,使得英国在政治妥协和宗教宽容的基础上迅速地走上‘日不落帝国’的辉煌道路。”材料主要强调了在英国走向强大的道路上()A.渐进改良的作用

B.立宪政体的作用C.宗教宽容的作用

D.理性精神的作用3.(近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政治上的法制化,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下列关于近代以来的宪法或法律文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共同纲领》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B.《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C.《美国1787年宪法》破除封建法规,确立资产阶级立法规范D.《拿破仑法典》践行了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的思想4.麦考莱在其著作《英国史》中称赞光荣革命是最后一次革命。这是因为光荣革命后的英国()A.结束了王权专制

B.解决了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5.“鉴于议会议院的议员选举办法存在弊端,……宜剥夺许多微不足道的选区产生议员之权利,将该项权利授予人口稠密、资源富饶之大城市……宜扩充有权参加议员选举之人数……拥有或租有任何住宅、仓库、账房、商店或其他房屋……得有权选举该城市或城镇选区一名或数名议会代表……假如他在当年7月底之前12个月中接受教区赈款或其他救济金,依照目前议会法之规定,他丧失了选举议会代表的资格。”这说明当时英国()A.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政权

B.议会立法增加了中小城镇的议员议席C.对选民有严格的财产限制

D.“微不足道的选区”选民选举权被剥夺6.“据俄新社2015年11月23日消息,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将向议会提议,批准英国参与在叙利亚打击‘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的行动。”该提议能否通过取决于()A.议会对提议的支持率

B.国王对提议的态度C.民众对议会的满意度

D.国王对首相支持度7.美国独立后,在1777年通过的《邦联条例》中,规定美国国会实行一院制;其后在1787年制定的联邦宪法中,改为两院制。这一改变体现的原则是()A.共和制

B.联邦制

C.分权制

D.总统制8.某思想家说:“手艺人制作木头桌子的时候,如果木料的边缘厚薄不一,不合格,他们就两边各削去一些,让各方严缝,桌子就稳定了。按照这个道理,双方都应该放弃一些要求,才能联合起来,商量出一个解决方法。”下列文献的制定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A.《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宪法C.《人权宣言》

D.1936年苏联宪法9.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权由国会掌握,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属于联邦最高法院。这一规定()A.加强了中央权力,兼顾了地方分权

B.类似中国的剪刀石头布游戏规则C.强化了总统权力,提高了行政效率

D.其本质是“主权在民,权力制衡”10.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写道:“每个州都向国会选派两名参议员,而众议院的议员人数则按人口比例规定。根据这样的规定,现在纽约州有40名众议员,但只有两名参议员;而特拉华州有两名参议员,但只有一名众议员。因此,特拉华州与纽约州在参议院平等;而在众议院,纽约州的影响是特拉华州的40倍。”该政治现象()A.是联邦主义与邦联主义相调和的产物B.反映出当时美国各州政治地位不平等C.说明联邦政府结构体现三权分立原则D.表明美国国会议员均由间接选举产生11.美国政府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中提出: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该永远获得自由。这一规定说明,在1863年之前,美国政府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12.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欲任命保守色彩极为浓重的罗伯特·博克为最高法院大法官。此举招致自由派人士强烈反对,最终影响参议院以58比42票否决了该提名。根据美国宪法,里根总统应该()A.另择合适法官人选

B.强行任命该名法官C.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D.调解两派之间矛盾13.2016年又是美国大选之年,而近些年来美国人对“一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同属于一个党)还是“两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不同属一个党)的选择一直反复不定,但认为“一党政府”好的选择平均值明显高于认为“两党政府”好的选民比例,而且其比例有日趋增长的趋势。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立法权与行政权制衡作用的削弱

B.美国总统的行政权不断扩大C.两党竞争相互监督的作用在加强

D.美国民主政治逐渐走向衰落14.1850年时巴斯夏这样描述祖国的种种乱象:“一贯性的反对、议会斗争、街头起义、革命、意想不到的变故、小集团、幻想、人人可以提出的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进行治理的要求……政策对一切事务的人为干预、资本和劳动人为的错误配置、引发无谓的摩擦、波动、危机和损失的根源等等。”这反映出法国()A.政治动荡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B.工业革命发展缓慢成果不能共享C.人们受启蒙思想影响渴望民主政治

D.外敌入侵激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15.1873年5月,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梯也尔对君主派议员说:“你们不要弄错,民众绝大多数都站在共和国一边。”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随后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法国(

)A.代议制度的曲折发展 B.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C.资产阶级的贪婪腐朽 D.人民主权的观念淡化16.在制定1875年宪法的过程中,由于各派之间分歧较大,国民议会无法制定一部完整的宪法,只能逐条讨论和表决。共和国一词仅仅出现在关于总统选举方式的条款中:“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选出。”这种现象充分说明(

)A.法国缺乏实行共和制的基础 B.法国保守派势力强大C.人民群众毫无任何民主权利 D.法国的民主十分发达17.1877年,发生了法国共和派西蒙内阁打击教权主义的事件,总统写信对西蒙进行指责,西蒙内阁被迫辞职,王政派的布罗伊便被任命为内阁总理,众议院就此提出抗议,总统又将众议院解散。材料反映出当时法国(

)A.政治力量对峙严重危及共和制 B.宪法赋予了总统较大实权C.保皇派取得政治上的巨大优势 D.具有强烈的封建专制色彩18.西方史学界很多人认为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下面为俾斯麦墓碑上的文字,其内容是说明俾斯麦发起“革命”旨在(

)安息于此俾斯家公爵1815年4月1日生1898年7月30日死皇帝肉帐世的忠:实的總意臣下A.建立民主政治 B.改变循德意志落后状态C.结束德国分裂 D.推行军国主义的政策19.德国宰相俾斯麦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德意志帝国宪法》“得益于美国”主要体现在()A.皇权受到制约

B.实行联邦制度C.设立责任内阁

D.议会拥有立法权20.俾斯麦说:“忠于德意志帝国这种思想是随着有资格领取退休金的感情才能培养出来的。谁渴望一份养老金,谁就会比没有这种可能的人满足”。这表明德意志帝国(

)A.运用柔性方式缓解阶级矛盾 B.建立起较完善的福利制度C.满足了工人阶级的政治诉求 D.具有封建专制统治的本质二、非选择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89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该法特别禁止公共机构的任何人员收受或者要求收受以及承诺或实际提供任何形式的礼物、贷款、费用、酬劳或利益。l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将《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规定的范围扩大到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在英国,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英国的司法机关完全独立于政府,不受政府管辖。司法机关可以通过法院判决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使腐败行为更容易暴露在阳光下,因而在实际上对腐败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摘编自《英国反腐机制的启示》材料二英国是最早对官员财产公示进行立法的国家,1883年,议会通过《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1978年,美国政府颁布了《政府官员行为道德法》,1989年,又修订为《道德改革法》。它规定: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以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如实填写财产,由新成立的道德署收存,总审计长负责审查。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财产报告向全社会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查阅。——刘植荣《外国公务员如何公示财产》(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反腐败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材料二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哪些原则?指出英国能率先对官员财产公示进行立法的政治前提。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财产公示制度能成功推行的原因。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利,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材料二“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全属合众国的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众议院应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一次之议员组成,……合众国的参议院由每州的州议会选举两名参议员组成之,”——摘自《1787年美国宪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的?用史实说明“克服专制王权”是如何促进英国“继续前进”的?(2)为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美国《1787年宪法》遵循了怎样的原则?若总统与国会间就某一法案出现严重分歧,他们将如何依照宪法行使权利?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544条:“所有权是无限地利用并支配物品的权利,但利用以不受法律禁止为限”。第545条:“除非供公用并有公正的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第1101条:“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法国《拿破仑法典》(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法律原则?结合所学阐述《拿破仑法典》颁布的意义。(2)作者认为:“德国统一之路具有革命和保守的双重属性,这种历史两重性在统一的后果中有明显的反映。”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1649年1月,英吉利共和国还没有成立,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可知,他认为他的权力是上天赋予的,故B项错误;根据史实可知,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可知,君权神授,故D项正确。【答案】D2.【解析】渐进改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立宪政体确立的原因,不是结果,故B项错误;宗教宽容是理性精神的体现,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和1689年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都可以看作是理性精神在政治生活中的典型体现,”得出材料主要强调了理性精神的作用,故D项正确。【答案】D3.【解析】《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的,故A项错误;《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地位,为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奠定基础,故B项正确;《美国1787年宪法》解决的是当时美国邦联制的弊端,而不是为破除封建法规,故C项错误;《论法的精神》提出了“三权分立”说,奠定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基础,《拿破仑法典》是法国法律典籍,没有涉及国家政权建立方式,故D项错误。【答案】B4.【解析】光荣革命是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未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结束了王权专制的《权利法案》的颁布,故A项错误;光荣革命解决问题是: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故B项错误;从人治走向法治的标志是《权利法案》的发表,故C项错误;材料中最后一次革命,革命的方式被改良取代,故D项正确。【答案】D5.【解析】材料规定了选民选举议会代表的资格,与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政权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于议会议院的议员选举办法存在弊端,……宜剥夺许多微不足道的选区产生议员之权利,将该项权利授予人口稠密、资源富饶之大城市”表明不是增加中小城镇的议员议席,故B项错误;材料“拥有或租有任何住宅、仓库、账房、商店或其他房屋……得有权选举该城市或城镇选区一名或数名议会代表……假如他在当年7月底之前12个月中接受教区赈款或其他救济金,依照目前议会法之规定,他丧失了选举议会代表的资格”表明对选举议会代表的资格有严格的财产限制,故C项正确;材料“宜剥夺许多微不足道的选区产生议员之权利”表明是剥夺其产生议员的权利,不是剥夺选民选举权,故D项错误。【答案】C6.【解析】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内阁首相由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是立法机关,故提议是否会通过取决于议会的支持率,故A项正确;君主立宪制下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B项错误;下议院由选民选举产生,代替选民行使国家权力,故C项错误;首相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故D项错误。【答案】A7.【解析】共和制是君主制的对称,是国家代表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府体制或国家形式,与材料中强调国会“一院制”到“两院制”并不相关,故A项错误;联邦制是一种复合制的国家结构。联邦制实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权,中央政府即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划分,由宪法明文规定,除非通过修宪,不能任意变更,材料中并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B项错误;分权即权力分立,是指国家权利不能集中于国家机构的某个部门或者一部分人,而应当合理地分割成若干部分,由宪法授予不同的国家机构(部门)和不同的人民所执掌,国会伴随权力的分割,由一个部门到两个部门,故C项正确;总统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与议会内阁制相对称,指由选民分别选举行政和立法机关,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同时担任政府首脑的制度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8.【解析】“双方都应该放弃一些要求,才能联合起来”,材料主旨强调政治妥协的重要性。《权利法案》是资产阶级主导制定颁布的,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故A项错误;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了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等等的相互妥协,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正确;《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期间大资产阶级主导制定颁布的,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故C项错误;1936年苏联宪法是布尔什维克党制定颁布的,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故D项错误。【答案】B9.【解析】材料“立法权由国会掌握,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属于联邦最高法院。”重在解决中央政府内部权力的分配架构,与地方政府权力运转无关,故A项错误;中央政府三大权力机构的权力分配机制体现的是双向制约而非简单的“剪刀石头布游戏”体现的单向制约机制,故B项错误;三权分立原则本质上制约了总统决策的过程,降低了行政效率,故C项错误;材料“立法权由国会掌握,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属于联邦最高法院。”政府机构公职人员选举产生,行使权力的同时受到其他法定权利部门的制约,防止绝对权力的出现,故D项正确。【答案】D10.【解析】材料中“每个州都向国会选派两名参议员,而众议院的议员人数则按人口比例规定”表明大州和小州的利益都得到保障,体现了邦联主义的州权利要求,而“国会”体现了联邦主义,两相调和,故A项正确;选举方式不同不等于政治地位不平等,与材料中“每个州都向国会选派两名参议员,……特拉华州与纽约州在参议院平等”不符,故B项错误;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材料中“国会……参议员……众议院”只涉及立法权,没有涉及三权分立,故C项错误;两院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而非“间接选举产生”,故D项错误。【答案】A11.【解析】根据材料“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该永远获得自由。”可知,在1863年之前的奴隶并没有获得自由,这违背了自由、平等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力,也就是天赋人权,B项正确;主权在民强调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材料不体现权力来源,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奴隶问题与各州自治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奴隶问题与各州平等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答案】B12.【解析】据材料“此举招致自由派人士强烈反对,最终影响参议院以58比42票否决了该提名”可知总统应该另择合适法官人选,故A项正确;据美国三权分立原则可知总统不能强行任命该名法官,故B项错误;总统不能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故C项错误;调解两派之间矛盾并非最佳解决方案,故D项错误。【答案】A13.【解析】总统拥有行政权,国会拥有立法权。“一党政府”的选择平均值明显高于“两党政府”选民比例说明立法权与行政权制衡作用的削弱,故A项正确;美国总统的行政权不断扩大说法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一党政府”好的选择平均值明显高于“两党政府”说明“两党竞争相互监督的作用在加强”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美国民主政治逐渐走向完善,故D项错误。【答案】A14.【解析】根据材料“政策对一切事务的人为干预、资本和劳动人为的错误配置、引发无谓的摩擦、波动、危机和损失的根源等等”,结合所学,说明法国大革命的乱象,影响到了社会的安定与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叙述的是法国当时的政治,故B项错误;材料叙述的是法国人为了追求民主政治所付出的代价,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850年……描述祖国的种种乱象”、“一贯性的反对、议会斗争、街头起义、革命、意想不到的变故、小集团、幻想、人人可以提出的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进行治理的要求”,结合所学学,指代法国大革命,故D项错误。【答案】A15.【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法国共和制在确立的过程中,共和派和君主派斗争反复,说明的是代议制度的曲折发展,A项正确;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资产阶级的贪婪腐化无关,排除C项;法国民众深受启蒙运动的洗礼,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项。【答案】A16.【解析】根据材料“由于各派之间分歧较大……共和国一词仅仅出现在关于总统选举方式的条款中”并结合所学可知,法国是长期实行君主制的国家,保守派的势力十分强大,在讨论1875年宪法条款时,保守派坚决反对实行共和制,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B项正确;19世纪中期法国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较快,不缺乏实行共和制的基础,但相比较而言,法国的民主力量较为薄弱,AD两项不符合实,排除AD项。“毫无任何民主权利”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B项。【答案】B17.【解析】法国总统指责内阁,最终逼迫内阁辞职,而且总统因众议院不满意王政派的人事任命而解散众议院,说明当时法国总统的权力较大,B项正确;通过题干可以看出法国的共和力量相对较弱,并未形成对峙,而且也无法判断当时这种政治斗争是否直接威胁到了共和体制,排除A项;题干显示的是总统的权力相对较大,但是不能由此说明保皇派取得政治优势,两者之间并不完全重合,排除C项;法国当时确立的是共和政体,总统本身是这一政体的产物,总统权力较大是因为法国共和派势力相对弱小,这不是专制色彩,排除D项。故选B项。【答案】B18.【解析】据所学可知,俾斯麦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结束了德国分裂,实现了国家统一,C项正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了德国建立起君主立宪的民主政治,排除A项;德国统一后,德意志落后的状态才开始发生改变,排除B项;容克地主等旧贵族在德意志统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统一后的德意志由容克地主掌握政权,容克地主是德国军国主义政策的支持者,故统一后的德意志推行军国主义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答案】C19.【解析】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由所学可知,美国实行联邦制度,德意志帝国宪法成立后,学习美国的联邦制。【答案】B20.俾斯麦说:“忠于德意志帝国这种思想是随着有资格领取退休金的感情才能培养出来的。谁渴望一份养老金,谁就会比没有这种可能的人满足”。这表明德意志帝国(

)A.运用柔性方式缓解阶级矛盾 B.建立起较完善的福利制度C.满足了工人阶级的政治诉求 D.具有封建专制统治的本质【解析】材料“忠于德意志帝国这种思想是随着有资格领取退休金的感情才能培养出来的”体现的是俾斯麦试图利用社会保障制度来强化公民对德意志帝国的认同感,即运用柔性方式缓解阶级矛盾,A项正确;当时德意志帝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并不完善,排除B项;材料与工人阶级的政治诉求无关,排除C项;德意志帝国虽然具有封建色彩,但是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A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21.【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各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解能力。第二问,材料二分三层颁布第一部反腐败法,政体各机构的职责,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可归纳方式,原因主要结合当时的背景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2)本题从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入手考查中国古代政治、近代启蒙思想、西方代议制、近代中国政治等。第(2)问中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结合启蒙运动的主要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