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4-7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_第1页
202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4-7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_第2页
202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4-7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_第3页
202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4-7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_第4页
202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4-7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引领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价值引领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必备知识易错纠偏1.原始社会被奴隶社会替代是历史的倒退。()2.任何文化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3.文化决定政治、经济。()4.中华文化全面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5.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6.中华文化是中华各地域民族文化的总和。()7.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8.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9.中国人民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根本动力。()10.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着眼点。()速记卡片1个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2项要求: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要求3个特点:文化的特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3个内涵: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3个作用:文化的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核心考点一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考点精析·一一突破1.全面理解文化的特点角度特点内容文化的本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但通过社会实践,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文化不等同于文明文化与文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文明是积极向上的文化,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文化与物质载体的关系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2.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1)区分决定作用与反作用: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不能混淆。(2)辩证看待“决定作用”: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不代表文化是经济、政治的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可能超前也可能滞后于经济、政治的发展。(3)文化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3.文化的功能与作用(1)功能引导功能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教化功能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功能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推动功能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2)作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力定位·一举多得能力定位1辨识与判断(是什么)、反思与评价(怎么样)1.[2020·江苏高考]“凡往见人,入门必问主人食否”原是北宋时的乡约,说的是不管到谁家去,进门先要问吃了没有,以示对主人的尊重。明朝《泰泉乡礼》沿用了这条乡约,到了清朝,“吃了吗”已成为流行的交往礼仪和习惯,并延续至今。由此可见()①乡约是在人们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②乡约礼仪是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人们创造礼仪文化的同时也被它塑造④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能力定位2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为什么)2.[2021·湖南卷,11]2020年11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外参观者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展示的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等赞不绝口;来自意大利的55个世界文化遗产被浓缩成5个主题,通过五面氛围大屏展示,给观众带来一场全方位的意式审美体验。中外文化遗产在进博会上的展示说明()①不同文化凝结着各自民族的智慧②文化的价值在于不同文化的交流③文化与经济的交融增进了文明互鉴④文化的内涵因现代科技而不断丰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命题预测·一应俱全命题点1文化的内涵和特点1.“留白”是指在中国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从而有意留下空白。“留白”艺术在传统哲学观念的影响下形成,注重精神气质和内涵,呈现出均衡美、节奏美、空灵美的特征。如《寒江独钓图》,只是一叶小舟,一个垂钓渔翁,却让人有烟波浩渺之感,就是空白之处,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这体现了()A.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B.文化决定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C.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用者D.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品质命题点2文化的功能2.“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盲点清除·一网打尽易错点1误认为文化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澄清思维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训练1]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这表明()①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通过实践活动能透视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精神追求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易错点2颠倒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澄清思维文化是由经济和政治决定的,不能把文化的作用夸大为决定作用。[训练2]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这一论述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②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归根到底是由文化决定的③文化为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④文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水平的根本尺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易错点3忽视文化作用的双重性澄清思维文化性质和作用均具有双重性。[训练3]某地在推进脱贫攻坚时,有效地发挥了文化扶贫的作用,通过提高贫困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形成内生动力、激发发展潜力,最终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这说明()①文化为脱贫攻坚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②文化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基础③优秀文化能够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④文化建设能为贫困地区提供智力支持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核心考点二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考点精析·一一突破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1)核心思想理念: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2)中华传统美德: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3)中华人文精神: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2.把握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关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角度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说的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向)的角度说的侧重点侧重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侧重从静态上,即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联系两者是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区别的特征,高度概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3.正确认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继承发展原因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的健康的内容,同时具有消极的落后的部分。这些积极成分具有重要现实价值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也应随着社会生活而变化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做法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应予以改造或剔除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4.准确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传承作用: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推动国家发展。(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观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力定位·一举多得能力定位1辨识与判断(是什么)、推理与论证(为什么)1.[2020·山东高考]透过下图可以看出()①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②文物是中华文化文脉赓续、博大精深的重要物证③作为“活”着的历史,文物对研究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文物在博物馆的展出丰富和拓展了中华文化的内涵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能力定位2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为什么)2.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因为,历史文化遗产()①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而且影响着当下和未来②不仅属于我们,而且属于子孙后代③不仅承载传统文化,而且蕴含时代精神④不仅见证历史,而且展示未来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命题预测·一应俱全命题点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命题点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2.应对疫情,习近平同志代表党和国家庄严承诺:“人民生命重于泰山!只要是为了人民的生命负责,那么什么代价、什么后果都要担当。”从《尚书》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民本思想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观念中,这种深层次的文化理念是我们在作出选择时无形的“指挥棒”。这体现了()A.民本思想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B.民本思想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基本特征因时而变C.民本思想对今天中国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D.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复兴,必须全面继承民本思想盲点清除·一网打尽易错点混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澄清思维源远流长侧重发展历程、纵向角度,博大精深侧重成就和魅力、横向角度。[训练]从下列有关蹴鞠、足球的组图中,我们可知()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蹴鞠文化在传承中发展③传统蹴鞠运动长盛不衰④中华体育文化博大精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核心考点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考点精析·一一突破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1)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2)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2)重要意义:①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3)不断发展: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既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4)具体要求: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5)伟大抗疫精神: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能力定位·一举多得能力定位1辨识与判断(是什么)1.[2020·北京卷,2]广西《众志成城抗击疫情》邮票采用连票形式,第一图集中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医护人员、科研工作者、社区工作者、人民警察、志愿者等群体形象,第二图以医务工作者形象为主体,“众”字将两枚邮票紧密连接。邮票的设计()①在方寸之间记录了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历程,讲述了中国故事②描绘了中华儿女逆行出征的场景,彰显了英勇无畏的奉献精神③凝聚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④是重大现实事件在设计者头脑中的客观映象,体现了物质的力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能力定位2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为什么)2.[2021·全国甲卷,20]“素质是立身之本,技能是立业之本。”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据此完成下题。2020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广州举办,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格最高、项目最全、选手最多、影响最广的综合性、全国性技能竞赛盛会2557名选手在86个比赛项目中切磋技艺、展示风采,97名技能“高手”脱颖而出,荣获金牌。举办职业技能大赛的文化意义在于()①彰显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性②促进不同地域文化交流融合③增强技能人才职业荣誉感、自豪感④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能力定位3探究与建构(怎么办)3.[2021·山东卷,9]从作为国家最高荣誉载体的勋章奖章设计,到作为国家名片的国际盛会标志和吉祥物设计,新时代的中国设计正凭借其独特的创新创造活力,成为国家形象的生动表达。下图是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奖章整体以“齿轮”“书籍”“旗帜”“五星、天安门”“祥云”“麦穗”造型融合,“冰墩墩”的设计将熊猫形象与冰雪运动巧妙结合,材料启示我们,以设计诠释传播国家形象时应()①彰显鲜明的时代精神,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②坚持国际创作导向,展现国际审美风范③融合中华文化元素,承载深远文化内涵④立足于中华美学精神,塑造文化感召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命题预测·一应俱全命题点1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1.“越是传统的文化元素,越要用创新激发其活力。”正加紧制作的动画电影《良渚传奇》用手绘动画的形式讲述良渚故事,影片植入水坝、城墙、玉、饕餮纹等良渚文明的标志性元素,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当代价值,让观众在动画中与良渚文化亲密接触。这启示我们()A.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B.电影作品的创作应该以追求更高票房为目的C.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D.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命题点2中华民族精神2.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正式发布。“雪容融”以灯笼为创意进行设计创作。灯笼以“中国红”为主色调,渲染了中国春节的节日气氛,身体发出光芒,寓意着点亮梦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体现了冬残奥会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激励世界的冬残奥会理念。“雪容融”的创作()①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奋斗精神②根源于冬残奥会理念和设计者的灵感③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营养④说明传统习俗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盲点清除·一网打尽易错点误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澄清思维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训练]踏歌西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60多年前,数千名师生响应国家号召,从黄浦江畔义无反顾地奔向条件艰苦的古城西安,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他们用青春和汗水建起了一所享誉国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用激情和奋斗铸就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要继续传承弘扬“西迁精神”。这表明()①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②国家情怀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实践的、具体的③“西迁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从磨难中奋起的精神源泉④弘扬“西迁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一步必备知识①精神现象②社会实践③载体④血脉⑤灵魂⑥思想理念⑦传统美德⑧人文精神⑨博大精深⑩精神标识⑪创造性转化⑫创新性发展⑬爱国主义⑭精神火炬易错纠偏1.提示:×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2.提示:×文化有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之分,不能笼统地说文化对经济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起阻碍作用。3.提示:×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4.提示:×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5.提示:×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6.提示:×中华文化是由中华各地域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不能认为是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7.提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8.提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9.提示:×中国人民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10.提示:×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第二步核心考点一2能力定位1.解析:材料中的乡约自北宋流传至今,成为交往礼仪和习惯,这表明乡约是在人们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也表明人们创造礼仪文化的同时也被它塑造,①③正确。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而非乡约礼仪,②错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④中“决定”说法错误。答案:B2.解析: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价值任何时候都是为人服务的,文化价值在于其发挥作用,但其价值不在于交流,②说法不科学。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其内涵应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科技仅仅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仅仅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变革,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答案:B3命题预测1.解析:A不符合题意,材料未表明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B错误,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C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用者;D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答案:C2.解析:“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很明显莎士比亚代表的是“文化”,“征服全世界”说明了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正确答案是B;题意并没有涉及文化的交流和传播,A不选;C说法错误,优秀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D与题意无关。答案:B4盲点清除训练1解析:②中“直接”说法错误;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错误。答案:D训练2解析:文化是由经济和政治决定的,②说法错误。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水平的根本尺度,④说法错误。答案:B训练3解析:优秀文化能够为脱贫攻坚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①忽视了文化作用的双重性,故错误;脱贫攻坚的基础是经济,而不是文化,故②错误。答案:B核心考点二2能力定位1.解析:题中呈现了从新石器时期到元代的四件文物,体现了中华文化文脉赓续,这些文物表达的内容十分丰富,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符合题意;题中呈现的文物制造工艺越来越精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对于研究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③符合题意;题中只是展示了文物,并没有涉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①不符合题意;文物在博物馆展出,其文化内涵不会发生变化,不会丰富和拓展中华文化的内涵,④观点错误。答案:C2.解析:历史文化遗产承载优秀传统文化,但没有蕴含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