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数学五班级下册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识20以内的质数。
3.培育同学自主探究、独立思索、合作沟通的技能。
4.让同学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育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难点
质数、合数的意义。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
老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新课讲授】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同学动手完成)点四位同学上黑板板演,老师留意指导。
(2)依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填写下表)
(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肯定是什么数?
老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假如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
判断以下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22293537879396
老师引导同学应当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依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质数:172937
合数:2235879396
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
(2)汇报:
①依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
②用筛选法摒除。
③留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四的第1~3题。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本事?
同学畅谈所得。
课后习题
(1)全部的奇数都是质数。()
(2)全部的偶数都是合数。()
(3)在1,2,3,4,5,…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4)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5)在自然数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6)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7)在自然数中,有无限多个质数,没有最大的质数。()
板书
一个数,假如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一个数,假如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数学五班级下册教学设计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89页的内容及第91页练习十七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培育同学抽象、概括的技能。
教学重点:
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并总结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同学操作用长方形纸片〔长3Cm,宽2Cm〕与方格纸。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前面,我们通过讨论两个数的因数,掌控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今日,我们来讨论两个数的倍数。
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
1.在数轴上标出4、6的倍数所在的点。
拿出老师课前发的画有两条直线的纸。
在第一条直线上找出4的倍数所在的点,画上黑点。在第二条直线上找出6的倍数所在的点,圈上小圆圈。
2.引入公倍数。
(1〕同学汇报,多媒体课件涌现两条数轴,并依据同学报的数,仿效涌现黑点和小圆圈。
(2〕观测:从4和6的倍数中你发觉了什么?
(3〕同学回答后,多媒体课件演示两条数轴合并在一起,出现12和21。
(4〕我们发觉:有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假如让你给这些数起个名,把它们叫做4和6的什么数呢?〔板书:公倍数〕
说说看,什么叫两个数的公倍数?
3.用集合图表示。
假如让你把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填在下面的图中,你会填吗?试试看。同桌两人可以争论一下。
4.引人最小公倍数。
同学汇报后问:
(1〕为什么三个部分里都要添上省略号?
(2〕4和6的公倍数还有哪些?有没有最大公倍数?
(3〕有没有最小公倍数?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几?〔板书:最小公倍数〕
4的倍数6的倍数
4,8,
16,20,…
12,24,
4和6的公倍数:
5.引出例1。
前面学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时,我们讨论了用正方形地砖铺地的实际问题。今日,我们再来讨论一个用长方形墙砖铺成正方形的实际问题出例如1。
(1〕操作探究。
同学任意选择操作方式。
①用长方形学具拼正方形。
②在印有格子的纸上面画出用长方形墙砖拼成的正方形。边操作、边思索:拼成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与长方形墙砖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2〕反馈并揭示意义。
①请选用第一种操作方式的同学上来演示拼的过程,并说一说拼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老师依据同学的演示板书正方形边长,如6dm
②请选第二种操作方式的同学汇报,老师让多媒体课件出现边长为6dm、12dm……的正方形。
③正方形边长还有可能是几?你是怎样知道的?
④观测所拼成的边长是6dm、12dm、18dm…的正方形与墙砖的长3dm、宽2dm的关系。体会正方形的边长正好是3和2的公倍数,而6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思索: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最小公倍乘2乘3…就是这两个数的其他公倍数。〕
⑤阅读教材第88、89页的内容,进一步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实际意义。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画一画,说一说。
小松鼠一次能跳2格,小猴一次能跳3格,它们从同一点往前跳,跳到第几格时第一次跳到同一点,第2次跳到同一点是在第几格?第3次呢?
引导同学将此题与例1比较:内容不同,但数学意义相同,都是求2和3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完成教材第89页的“做一做”。
同学独立思索,写出答案并沟通:4人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4的倍数;6人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6的倍数。总人数在40以内,所以是求40以内4和6的公倍数。
(3〕独立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十七的第2题。
(4〕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
指导同学找到写出两个数的公倍数的简便方法,先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用最小公倍数乘2、乘3.得到其他公倍数。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我们共同讨论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并通过解决铺长方形地砖的问题,了解了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一〕
4的倍数:4、8、12、16、20、24、28、36……
6的倍数:6、12、18、24、30、36……
4和6的公倍数:12、24、36……
4和6的最小公倍数:12
教后反思:
优点:
本节课主要学习怎样进行约分,在学习中让同学自己总结方法,找到约分的技巧,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总结出约分时的考前须知。本节课教学内容充盈,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不足:
首先在分层练习的时候题目较简约,没有表达由易到难,分层练习这个过程。其次本节课从整体上来说更像一节纯粹的做练习课,缺乏须要的讲解和语言文字的修饰,更只是简约的习题排列。
数学五班级下册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联系长方体表面积在生活中的运用,培育同学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摆、算、想象、猜想等学习活动中,培育同学有序思索、合理分类、化繁为简的思维方法,并进展空间观念.
3.会依据实际需要,合理策划选择包装样式,表达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能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思索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生活中,常把几个长方体物体包成一个大长方体.这样就会有各式各样的包装.
同学间相互沟通了解的状况.
师:前几天,我曾让大家去了解这方面的状况,谁来说说你带来了什么?
生:火柴盒、香烟盒或药盒等.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争论、讨论问题.(揭题).
二、开展.
1.师:下面我们讨论两个相怜悯况.想一想:用两个相同的长方体物体包装,会有几种不同的包法?
2.试一试:要求摆得出,还要说得明白.
沟通:有哪几种?为了方便表达,面用字母A表示,次大面用字母B表示,最小面用字母C表示.
归纳:三种不同包法:A面重叠(上下叠);B面重叠(前后叠);C面重叠(左右叠).
3.师:现在讨论6个相怜悯况.2个有三种不同摆法,6个有几种呢?你能很快猜出有几种吗?
生:6、7、8、9、10、12种等.
师:那么,到底有几种呢?想试试吗?(生:想!)
师:两人一组,边摆边思索,怎样说才能让大家明白你的摆法?
合作学习:
(1)小组摆、沟通.老师在巡察时实时向同学们推举了同学中作记录的学习方法.并问:为什么要记呢?
生:包装方式多,记一记,不会重复.
(2)大组沟通、汇报.
两人一组汇报,要求一位同学边说边摆,另外一位同学选择相应的直观图贴在黑板上.
同学汇报:总共有9种不同的包法.(见下列图)
师生归纳:按接触面思索:A、B、C各一种;AB、AC、BC各两种.
师:这种方法怎么样?它是按什么思索的?
生:按接触面来思索;这样思索有序,不简单漏掉.
师:还有其他思索方法吗?能不能将问题简化,比如以两个一组作为一个整体,将两个A面重叠(上下叠)的长方体看作一个大长方体,这样就转化为3个长方体的包装问题了,可以有几种包法?
生: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拼摆,有3种包法.
师:大家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还可以怎样考虑?.
生:哦,我明白了!还可以将两个B面重叠(前后叠)的长方体看作一个大长方体,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拼摆,又有3种包法.
生:还可以将两个C面重叠(前后叠)的长方体看作…….
生:(抢着说)对,对!它也有3种包法.因此6个长方体共有3×3=9种不同的包法.
师: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这种方式很好,很清晰.
师:先把2个小长方体看作一个大长方体,那么6个小长方体就可以看作3个大长方体.2个小长方体间的位置不同,就得到了3个不同长方体的包装问题.这种将繁复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简约问题,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很重要.
4.师:现在我们来猜猜,哪些样式的表面积较大、较小?说理由,并算算.
生:都是C面重叠的包装样式的表面积较大,由于重叠部分面积最小;上图第一列中的A面重叠、AB、AC面重叠的包装样式表面积较小,由于重叠部分面积较大……
师:哪个表面积更小些呢?
生:可以算一算.
师:假设A面面积为6,B面为3,C面为2.
生:6×2+3×12+2×12=72,6×4+3×6+2×12=66,6×4+3×12+2×6=72.这几个表面积都比较小.
三、争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包装.
老师取一种物品(火柴),先请大家猜可能的包装样式,再说说理由,结合实际谈想法.
同学打开一包火柴观测后说,(见图)这种样式表面积小,也就是材料省.
师:是不是厂商对商品的包装都考虑节约材料呢?
生:不肯定.
师:分小组,相互观测带来的其他物品,说说自己的看法.
同学纷纷举例说明:有的考虑经济、有用,有的考虑美观、大方,有的考虑方便……不同的需要就有不同的标准.
四、小结.
师:这节课对你有什么启示?
生:生活中有很多事,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包装这一小问题,学问可不小;我们可以用肯定的标准选择方案……
探究活动
设计包装盒
活动目的
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培育同学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活动题目
某工厂生产A、B、C、D、E五种产品.厂方要设计师设计一种通用的包装盒子,能包装这五种产品中任一种.设计师按要求设计了如下列图中所示的包装盒子.
五种产品:
包装盒子:
厂方负责人看了设计师设计的包装盒后,不满足,认为太糜费了,根本不需要设计成十二格的长方体,只要放得下产品就可以了.于是设计师改进了方案,设计了最少体积的盒子.同学们,你们知道盒子的体积有多大吗?(即由几个小立方体组成)外形是怎样的?
活动方法
同学利用学具分小组拼摆
数学五班级下册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定义,感悟特性及性质,会运用数学语言简约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约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2.经受观测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培育同学的推理技能,积累几何活动阅历,进展空间想象。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测生活、思索生活,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性及性质。
教学难点:
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在方格纸上画出简约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1.师:在二班级和四班级我们都学习过图形的运动,你还记得这些是什么现象吗?(出示课件动态图片)
预设:生:旋转现象
2.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生:它们都是围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
3.这些现象是不是旋转呢?(出示秋千等动态图)
这些也是旋转现象,也是物体绕一个点转动,只不过进行的是局部的圆周运动。
4.生活中还有哪些旋转现象?(生:螺旋桨,风扇,钟表等)
5.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还许多,我们就从与我们最亲密的钟表开始,来探究图形的旋转吧。(板书课题)
二、开展探究,学习新知
(一)认识旋转方向
1.请同学们仔细观测,钟表的`指针是怎样转动的?一起来比划一下。
引出:与钟表指针转动的方向一样的叫做顺时针旋转。
与钟表指针转动相反的方向叫什么?(逆时针)一起来比划一下逆时针旋转。
2.旋转有几种状况?(两种: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
3.这里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指的是旋转的方向(板书)
(二)借助钟面,明确旋转三要素
1.动态出示指针从“12”旋转到“1”、从“2”旋转到“6”。
师提问:
(1)认真观测甲、乙两个钟面上的指针的旋转过程有什么不同点?
板书:角度、起止位置
(2)甲乙两个钟面上的指针的旋转过程有什么相同点?
板书:方向、中心
2.同桌之间相互沟通:怎样从起止位置、旋转中心、方向、角度等方面描述一下指针从“12”旋转到“1”的过程呢?
生:指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30°到“1”。
3.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描述一下指针从“2”到“6”的过程吗?
生答。
4.你能想象一下指针从6到9的旋转过程吗?除了顺时针旋转还有其他转法吗?
5.描述道闸的旋转(出示习题图片)
师:打开课本83页,做一做,仔细读题,想象或仿照一下车杆的起落,并将空格补充完整。
生独立解决,师巡察。
6.反馈。
(三)简约图形的旋转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描述钟表指针、车杆等的旋转过程,下面我们来学习如何描述图形的旋转。
1.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它有几条边,几个顶点?
2.认真观测,三角形在旋转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预设:位置变了,外形、大小没变,三角形的边的长度没变,夹角没变等。
3.你能描述一下三角形是如何转动的?
生: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
师:他描述的对不对?三角形绕点o旋转我们看得很清晰,由于点o没变,顺时针也很简单看出,你怎么知道它是旋转了90°呢?
生:看三角形的边
4.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是不是这样。(课件演示)
5.结论:我们可以依据图形上的边或点等部分旋转的角度来判断图形旋转的角度。
(四)动手操作,感悟旋转性质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图形的旋转,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试着画一画呢?
1.线段的旋转(课件出示)
(1)假如我们让这条线段旋转,你觉得应当怎么转?
(2)画出线段OA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2.谁来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画的?观测旋转前后的线段,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3.三角形的旋转(课件出示)
(1)动手操作,感受三角形旋转的过程
将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
先想象旋转过程,再动手操作。
提问:如何确定三角形旋转后的位置?
预设: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每条边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2)老师演示,总结画图步骤。
(3)做一做:
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吗?
三、回顾小结,感受旋转的应用
这节课我们深入探究了图形的运动中的旋转运动,艺术家们运用几何学中的平移、对称和旋转设计出了很多漂亮的图案,我们来观赏一下。盼望同学们也能像艺术家们,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设计出漂亮的图案,装扮我们的生活!
数学五班级下册教学设计篇5
教学内容:人教版学校数学五班级下册教材第5-6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同学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结合生活实际,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究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动手操作,使同学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约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4、观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制造出的美,培育同学的审美技能;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2、探究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约图形旋转90°。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同学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
1.揭示课题课件涌现:摩天轮、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引导同学观测物体的旋转,并感知旋转现象观测物体的旋转,并感知旋转现象由同学生活中熟识的事物引入,使同学感知旋转现象,建立旋转的表象。引导同学观测并描述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师:刚才,同学们反复地提到“旋转”,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旋转”(板书课题)用语言描述这些物体是怎样旋转的。还可以用肢体动作来表现这些物体的旋转。体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旋转。
2.联系生活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师: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许多,那究竟什么是旋转呢?
引导同学用数学语言概括出旋转含义,并板书。师:今日咱们就从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亲密地钟表和风车开始讨论吧!风扇、陀螺、旋转木马、钟表、车轮……
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旋转就是物体围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通过生活事例,使同学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把同学的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内化为同学的知识。
数学五班级下册教学设计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掌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那么并能正确娴熟地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让同学在情境中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
〔2〕在合作学习中培育沟通、倾听、共享技能。
3.情感与立场
通过同学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培育合作意识,让同学体验胜利。体会分数加、减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让同学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掌控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
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课件、圆形纸一张、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把小伙伴和小伙伴说的话多读几遍,并仔细完成以下内容,不懂的要反复思索,相信你肯定会很棒的!〕
1.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2.你是怎么计算的?
3.尝试完成90页做一做第2题,同桌相互说说同分母分数相加和相减怎么计算?
4.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今日要学习什么知识吗?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讨论和分数有关的知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精讲多炼
预习检查一:
1.〔出例如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师:兰兰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饼,妈妈把一张饼平均分成了8块,爸爸吃了3块饼,妈妈吃了1块饼,,也可以说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
师:张饼表示的是〔生:把一张饼同时分成八块取其中的三块也就是张饼〕
师:张饼表示的是〔生:把一张饼同时分成八块取其中的一块也就是张饼〕
师:依据已知信息你能提两个问题吗?
出示: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
师:怎样列式解答?
预习检查二:
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1.涂一涂:通过同学的动手操作,在圆里用红色表示爸爸的饼,用蓝色表示妈妈的饼。
2.说一说:请你依据所画的圆来说说怎么计算?请左边的同学说,右边同学说。
师:红色代表什么?〔生:爸爸吃的饼〕这1块表示〔生:这张饼的〕〔生:有3个〕
师:蓝色代表什么?〔妈妈吃的饼〕这1块表示〔有1个〕
师指涂色的圆,所以〔生:3个加上1个是4个,也就是〕
师:说说减法。
生:3个减去1个等于2个,也就是。
生:和的分数单位相同,可以把3个和1个径直加起来,也可以把3个和1个径直减。
3.规范书写
4.归纳法那么
师:请同学们观测这两个算式你能发觉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吗?
生: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师:为什么分母不变?请联系你所画的圆想一想。
生:把1个圆平均分成8份,平均分的总份数不变,分母也就不变。
师:不看图就看这几个分数想一想为什么分母不变?
生:这几个分数的分母相同说明是分数单位相同,分母不变分数单位也不变,分子相加减,就是把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课件出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齐读〕
5.即时练习
师:请同学们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那么计算下面各题。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预习检查三:
要求:同桌相互核对答案,左边的同学对右边的同学说是如何计算加法的,右边的同学对左边的同学说是如何计算减法的?
比较:这两行的分数加法和减法有什么不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三、归类整理师: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是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四、布置作业
数学五班级下册教学设计篇7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测、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育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进一步形成用于探究、擅长合作沟通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控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形成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小纸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仔细观测,看看有什么发觉?〔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2、师:同学们在一班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讨论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
二、课前预习
自学内容P27~29例题1~2
1、同伴相互举例说说生活中的长方体
2、观测长方体,看P28的例一,试着〔用铅笔〕完成书中的表格。
3、用工具袋里的材料,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做一个长方体。写下你发觉了什么?
尝试练习,试着完成P29的做一做练习
4、有什么迷惑?
三、汇报展示:
〔一〕导入
1.已经认识过很多物体的外形,你能说一说国旗、手帕、红领巾等各是什么外形吗?小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是平面图形。
讲台上放一些物体,留意观测它们的外形、它们和平面图形一样吗?
2.指出:像这些物体都是立体图形。其中,粉笔盒、书等的外形是长方体。你还能说出一些长方体外形的物体吗?
、出示P27图,让同学观测。
师:四周有许多物体的外形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
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外形的物品?
4.小结:我们四周有很多物体的外形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二〕教学实施
1.认识面、棱、点。
师:昨天让同学们观测了长方体。现在老师来演示一下,你们说说面、棱、点的区分。
〔1〕拿出预备的马铃薯,用刀切下一片,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平平的面〕
〔2〕挨着这个面,再切一刀,你又看到了什么?〔两个面,一条边〕实时指出: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这条边叫做棱。
〔3〕紧挨着这两个面再切一刀,形成三个面,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有三个面,三条棱〕指出:三条棱相交的点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2.汇报长方体的面:
提问: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3.汇报长方体的棱和顶点
4.汇报面、棱、顶点的特征
提问:大家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一个长方体,它的面、棱和顶点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团餐绩效管理办法
- 园区车辆管理办法
- 国企纪委管理办法
- 国库业务管理办法
- 国网收据管理办法
- 穴位敷贴技术试题及答案
- 高端婚礼策划服务费合同
- 2025至2030钒钛合金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生物保存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电信应用的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AltiumDesigner课件教程-原理图、pcb设计
- (完整版)笔录模板
- 如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课件
- 芜湖中电环保发电有限公司芜湖中电环保发电垃圾焚烧线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模板)
- 工程施工会计科目
- JJF 1251-2010坐标定位测量系统校准规范
- GB/T 7384-1996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氧基化衍生物羟值的测定乙酐法
- GB/T 4835.1-2012辐射防护仪器β、X和γ辐射周围和/或定向剂量当量(率)仪和/或监测仪第1部分:便携式工作场所和环境测量仪与监测仪
- GB/T 35538-2017工业用酶制剂测定技术导则
- GB/T 24405.2-2010信息技术服务管理第2部分:实践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