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章生态系统的保护
第一节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影响环境.........................................
第二节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9
第一节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影响环境
必备知识
一、我国人口情况和发展现状
⑴情况:人口基数大,人口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
⑵现状
①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②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二、世界人口日益增长
1.20世纪下半叶,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增速明显加快,其中发展中国家的人
口数量增速超过发达国家,导致了人口数量增长与地球有限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
出。
2.控制人口增长,谋求人类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逐渐成为人
类社会的共识。
三、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引发全球性环境问题
1.主要类型及原因(连线)
主要类型主要原因
①全球气候变化a.氟氯烧、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
②资源匮乏b.人口剧增及人类的活动
③臭氧层破坏c.CO,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④土地荒漠化d.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⑤酸雨频发e.石油泄露、倾倒污染物等
⑥环境污染f.植被的破坏
提示:①一c②一b③一a④一f⑤一d⑥一e
2.特点:全球性。
「全基础诊断一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
1.虽然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但人口总数仍在不断上升。
2.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
减少等。()
3.气候变温主要是由于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
4.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
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臭氧层破坏。()
5.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提示:1.V2.V
3.X气候变温主要是由于人类利用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
室气体造成的。
4.J5.V
核心突破
镌3Q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分析
I人口增多I
包
,
粮
燃料
资
科
教文
能
水
源
源
寥
住
施
需
需求
需
体设
求
需
的
求
娄增
增
增多
增多
多
增
增
多
,
I生态:迹需求朝导致生■足迹
供给增多
地减少|
人均能源环境
资源减少恶化
进
一
步
I力动力增加I加
剧
I人口继续增长I:
(1)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增多,生态足迹增大,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人类活动
超出了生态承载力,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2)生态承载力是有限的,因此人类应控制人口规模,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改
进工艺设备,减少排放,治理污染;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可持续发展。
I创新应用k
1.如图是梅托斯早在1970年所提出的一个“人口膨胀一自然资源耗竭一环境污
染”的模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900ab2100时间/年
(1)在a〜6年内粮食水平增长的最可能原因是什么?
提示:人类的毁林造田和围湖造田等。
(2)简要说出该模型中所包含的道理。
提示:人口数量的增加引起粮食匮乏、自然资源衰竭、环境污染加剧,从而影响
到人类自身的生存,最终导致人口数量的下降。
(3)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降低人口增长对环境所造成的压力?
提示: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使人
的生产、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三者协调发展。
2.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曾经是我国引以为豪的基本国情之一,但是
近年来在发展中遇到了多种困难和问题,又将原因归于人口基数过大,合理吗?
提示:我国发展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众多有关系:贫困人口
多、人均受教育程度低、资源人均占有量低等,都会导致对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进
而加剧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对点练习]
1.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
误的是()
人
人
口原有处境容纳量
口
At数
环境容纳量口、坯填容纳量
数
量
数
量
量
新的环境容纳1ft
。时间°时间0时间
IIIIII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却不能使人口数量长时间超越环境容纳量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B[分析题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图
II、III),最终还是要降下来。由此可知,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
力,随着生产的发展,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所以环境容纳量不会无限增大;人
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
您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归纳
2.水污染类型的判断技巧
⑴根据污染成因判断
①若水中富含N、P等营养元素引起的污染,则为无机污染。
②若水中富含有机物引起的污染,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引起的污染,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2)根据危害结果判断
①若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则为无机污染。
②若异养生物大量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较高营养级生物的体内重金属、农药浓度高,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3.生态环境污染的类型及危害
污染情况成因危害
水中富含N、P
无机污染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元素
水中富含有机
水体污染有机污染异养生物过度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
物
重金属、农药重金属、农药
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毒素浓度高
污染进入食物链
大气中CO?等过
温室效应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
多
大气中so?和氮
有毒气体污染可引起酸雨,危害植物生长
大气污染氧化物过多
雾化剂、除臭
导致人患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植
臭氧层破坏剂和制冷剂使
物光合作用受抑制
用氟利昂
思维拓展
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机制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排水
I汇集
池塘、湖泊、海湾(水中N、P等元素含量增多)
\有氧呼吸
浮游植物大量繁域(水华或赤潮)
I…,需氧微生
|厌氧微生物
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水中溶解氧减少
鱼类、其他水生生物死亡
I
水华或赤潮
[对点练习]
1.近年来我国尤其是北方居民深受雾霾天气的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变化与我
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生态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口众多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虽还未产生沉重的压力,但不合理地开发和利
用自然资源造成了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B.可持续发展观念是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它追求的是自
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C.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
地荒漠化、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D.富营养化是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元素含量过多引起的
A[人口众多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沉重的压力,A错误;可持续发展
观念是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
久而协调的发展,B正确;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
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C正确;富营养化是因为
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元素含量过多引起的,D正确。]
2.(多选)“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是海洋
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我国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也
呈逐年上升趋势,下列关于“赤潮”的表述错误的是()
A.赤潮发生时水体多变为红色,进而会导致鱼、虾、贝类的死亡
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
C.赤潮发生时水中的溶解氧增多
D.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会引起赤潮
CD[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的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
发性的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大量赤潮生物聚集于鱼类
的鲤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赤潮发生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
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大量含氮有机物和其他生活污水排
入海洋,是引发海水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因素。]
易错提醒
赤潮与水华的区别与防治
(1)富营养化发生在海洋和湖泊中的具体表现不同,发生在海洋中称为赤潮,发
生在湖泊等淡水流域中称为水华。
(2)解决水污染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减少污水排放。对不可避免产生的污水,要集
中到处理厂进行净化。常用的方法有物理沉降过滤、化学反应分解等,最符合生态学
原理的是利用生物分解的办法降解。
畲情境材料
南极大陆曾被誉为“洁白无瑕”的世界、地球上的最后一块“净土”,然而近年
来的许多事实表明,南极的环境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洁白无瑕,最新研究表明:海
鸟粪便中检测出有机氯农药污染物质。
由材料分析知,南极海鸟粪便中检测出有机氯农药污染物质,这是由于物质循环
的原因,由此形成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
问题毯究
1.南极出现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举例说明。(科学思维)
提示:全球性大气污染随大气环流使南极部分地区污染物增多;海洋石油污染事
故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到南极海域。
2.为了防止农药污染,我们应该怎样做?(社会责任)
提示:利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替代化学(农药)防治。
[课堂小结]
知识网络构建核心语句背诵
人口增长与
人口现状环境的关系1.目前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
1______1_____1
1人口,增长]明显下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
影响
列。
1主要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
1,2.控制人口增长,谋求人类经济、社会、
X球资‘源臭‘氧土’地酸%环器
气候匮乏层破荒漠频发污染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社会
的共识。
3.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引发了全球气候
变化、资源匮乏、臭氧层破坏、酸雨频发
以及荒漠化加剧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4.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
造成了威胁,同时也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
可持续发展。
随堂检测
1.人口增长过快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可以体现在()
①对土地资源的压力②对水资源的压力③对能源的压力④对森林资源的
压力⑤使环境污染加剧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D[题中①②③④⑤均可体现人口增长过快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
2.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
D[目前人口数量增长过快,但还没有达到{值。因为人为的政策,所以生物种
群消长规律不能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科技进步并不能解决对煤、石油等资源的依赖
问题。人口过度增长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导致灾害的发生频率提高。]
3.(多选)下列属于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的是()
A.环境污染B.自然资源破坏
C.大力植树造林D.人口的急剧增长
ABD[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可改善生态环境,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4.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①全球气候变化②粮食短缺③臭氧层破坏④土地荒漠化⑤海洋污染
⑥生物多样性丧失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⑥
C[粮食短缺是人类面临的危机,不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5.近年来,巢湖在每年的梅雨季节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水华(蓝细菌爆发)现象,
下面是发生水华现象时,巢湖生态系统中一些成分的关系图。请回答:
(1)水华现象发生的环境因素主要有等;水
华现象发生后,一般不会导致巢湖生态系统的崩溃,这是因为
(2)微囊藻是造成水华的主要生物之一。当巢湖水中的N、P等元素含量变化时,
对微囊藻的环境容纳量是否有影响?,理由是
(3)图中a、b分别代表o
[解析](1)引发水华的原因主要是水体富营养化、温度较高、光照较强等,这
些因素易导致蓝藻繁殖过快,消耗水体中的大量氧气,同时一些微生物产生有毒物质,
这些都会使鱼类等水生动物死亡,致使水体变臭。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
能力,水华现象发生之后,一般不会导致巢湖生态系统的崩溃,而会在一定时间内恢
复正常。(2)水中的N、P等矿质元素是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其含量发生变化时,会
影响微囊藻的环境容纳量。(3)蓝细菌爆发后其数量较多,进行呼吸作用而使水体中
溶解氧减少;分解者分解藻类等遗体的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物质,这些都会引起鱼类
等水生动物死亡,因此,图中a表示水体中的溶解氧,b表示有毒物质。
[答案](1)水体富营养化、温度较高、光照较强巢湖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
力(2)有在其他环境条件适宜、空间充裕等情况下,营养物质将是限制生物环境
容纳量的重要因素(其他合理答案均可)(3)水体中的溶解氧、有毒物质
第二节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
必备知识
一、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
与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内容: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
性。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1.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生物栖息地的破坏、人类过度开发或外来物种入侵。
2.保护措施
(1)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是进行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
(2)动物园、植物园、濒危物种繁育中心是迁地保护的主要场所。
(3)建立精子库、种子库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4)保护生物多样性还需建立和建全相应的法律和法规。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要求合理利用资源
1.资源要多层次利用
增加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数、使营养结构更复杂,可实现对资源的多层次利用。
2.资源要循环利用
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每一环节既是给予者,又是接纳者,周而复始,就可
保证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供给。
3.人工生态系统要关注物种多样性
在一个物种多样性程度高的生态系统中,一旦营养级中的某种生物因故灭绝,该
营养级的其他生物可迅速替代,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所以,物种多
样性程度较高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也较高。
4.生态农业是合理利用资源的成功范例
生态农业是以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前提,在一定区域内,因地制宜地规划、
组织和开展的现代农业生产。
四、保护环境需从我做起
作为地球上的一个居民,应从自身做起,坚持低碳生活,低碳生活需要在生活中
尽量采用低能耗、低排放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又是
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
匚i基础诊断「匚।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
1.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2.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3.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增加生物多样性。()
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措施是就地保护。()
5.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提示:1.X人造林物种较为单一,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会降低生物的多样
性。
2.X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3.X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破坏。
4.V5.V
核心突破
镌3Q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
1.生物多样性形成原因
(1)从分子水平分析
DNA的多样性一蛋白质的多样性一生物性状的多样性
(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2)从进化角度分析
生物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环境的定向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协同
作用的结果。
2.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
药用价值野生植物(青蒿素)、野生动物(五灵脂、海蝶鞘、蝉蜕等)
工业原料芦苇一一造纸原料
科学研究价值优质高产水稻的培育;仿生学上的应用
色彩纷呈的植物和神态各异的动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的
美学价值
灵感
(2)间接价值一一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一一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使用价值。
思维拓展
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的两点提醒
(1)基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前提,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生
态系统多样性为物种多样性提供了环境条件。
(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远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对点练习]
1.(多选)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
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合理的是()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
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ABC[题干信息"生态效应逐渐显现”,说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物种多样
性程度显著提高,A合理;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群落的物种组成更为复杂,
B合理;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种多样,C合理;生物多
样性的生态效应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不合理。]
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D.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间接价值
A[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A项正确;
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项错误;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的植物、
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即生物多样性包括遗
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C项错误;生物多样性的
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D项错误。]
易错提醒
误认为生物多样性仅为“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应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
(1)同种生物(无生殖隔离)不同个体(或种群)间存在“遗传多样性”或“基因多
样性”。
(2)不同生物(具有生殖隔离)即不同物种间存在“物种多样性”。
(3)不同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无机环境)间存在“生态系统多样性”。
由此可见,生物多样性并不仅仅局限于“生物”范畴。
镌处建怎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与保护
1.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角度,分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危害
(1)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将使人类失去其直接价值一一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
材料及其他生活、生产原料。
(2)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将丧失其间接价值一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遭到破坏,
人类的生存环境将受到影响。
(3)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野生生物具有的巨大的潜在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现代观点
(1)一关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2)两避免:避免盲目掠夺式开发利用;避免禁止开发和利用。
(3)两坚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坚持合理开发是最好的保护,如规定禁渔
期和禁渔区、退耕还林(草、湖)等。
3.外来物种入侵及其引发的危机
(1)外来物种入侵含义:某物种从它的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的途径迁移到新
的生态环境的过程。
(2)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破坏迁入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使迁入地
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即引发生态危机。
(3)侵入物种引发生态危机的原因:占据生态位。如果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侵
入物种由于缺少天敌的控制,一旦传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在短时间内呈现种群
的“J”型曲线增长。
(4)防治物种入侵的措施
①正确科学地引进需要的物种,同时要做好跟踪措施。
②建立快速有效的早期预警监测体系。
③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清除入侵的物种。
④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创新应用
有人说,为了保护野生生物,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应该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
资源。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提示:不对。应该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禁止开发和利用濒危灭绝的野生
生物资源。
[对点练习]
1.下列关于江苏省内发生的几个生态相关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互花米草原产于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
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于美洲,经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
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C.麋鹿原产于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
护区实行易地保护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
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B[外来物种入侵会给当地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但外来物种并不是没
有任何利用价值的,B错误。]
2.自然界中,有些新植物或动物物种的出现会打破原来固有的生态循环系统,
有时甚至给当地环境带来压力和灾难,造成生态系统退化。下列关于生物入侵的叙述,
错误的是()
A.生物入侵会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B.生物入侵会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C.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
D.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
B[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不当(如引入我国的水葫芦、食人鱼等),首先会减少当
地的物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主要通过食物链的方式造成其他物种消失或
者濒危),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易错提醒
外来物种W入侵物种
对于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和栖息环境来说,任何非本地的生物都叫外来生物,这
样的物种叫外来物种。但是,并非所有外来的物种都能造成生物入侵,只有在新环境
中大规模繁衍、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的物种才能称为入侵物种。
您性鸣g生态农业
1.生态农业的特点
生态农业可以实现对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减少环
境污染。具体优点表现在:
(1)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农业投入。
(2)收获多种产品,增加经济效益。
(3)净化环境,降低人和家畜、家禽的发病率。
2.设计生态农业的方法
方法一:食物链(网)的“相接”,即巧接食物链(网),如图所示。
甲乙
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巧接食物链(网),如由图甲变为图乙,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方法二:食物链(网)的“加环”
I-------1玉米丹”府阚
I残一物I
I—।农作物'里-----------
“加环”可为未被利用的残余物找到“出路”。例如,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
产木糖醇,其残余物用来栽培食用菌,食用菌的残余物再用来养殖蛆蛹,蛆蛹可作为
家禽、家畜的饲料,家禽、家畜的粪便再作为有机肥还田等。
[对点练习]
1.“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以沼气为纽带,将
沼气池、猪禽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将牛粪、猪粪直接施入沼气池,可以为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生长提供物质和能
量
B.该系统遵循了资源的多层次利用和循环利用等
C.该系统的主要成分是蔬菜,人、牛、猪等均为消费者,它们构成食物网
D.由于废弃物的再利用,提高了该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将牛粪、猪粪直接施入沼气池,其中的有机物可被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同
时实现能量多级利用,A正确;该生态系统将农业废弃物的转化、再生和资源化等综
合起来,同时又增加了蔬菜的种植和猪牛等家畜的饲养,遵循了资源的多层次利用和
循环利用等,B正确;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又是基石,人、猪和牛直接或
间接取食生产者(蔬菜),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了食物链或食物网,C正确;不同结构
的生态系统,其能量传递效率都为10%〜20%,D错误。]
2.设计生态农业的常用方法之一就是“加环”,下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农作物―一家畜、家禽
沼气池Z--------------食用真菌
A.该设计遵循了资源的循环利用等,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
B.分解者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C.人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
D.离开人的管理,该生态农业仍可以正常运转
B[该设计遵循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但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的,A错误;分解者
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B正确;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
C错误;离开人的管理,该生态农业将不能正常运转,D错误。]
畲情境材料
下图中图1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图2中甲、乙、丙是关于地雀的进
化、发展过程示意图。
1&e优国心
o染色体
生物多
样性不<
同层次
图1
甲乙丙
图2
注:图12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
能互相交配。
素养盛§
由材料和图例分析知,生物多样性具有三个不同层次,而且地雀是不断进化发展
的,由此形成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的学科素养。
问强度究
1.图1中I、II、III依次代表生物多样性的哪些层面?(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提示:I反映了同一物种中的差异应为遗传多样性;n反映了不同物种间的差异
应为物种多样性;ni反映了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的关系应为生态系统多样性。
2.图2中哪些地雀间的差异能体现基因多样性?哪些地雀间的差异能体现物种
多样性?请说明判断依据。(科学思维)
提示:由A与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推知,二者未产生生殖隔离应属于同一物
种,其差异能体现基因多样性;由C与A、B间不能互相交配推知,C与A、B间已产
生生殖隔离,故C为新物种,则C与A、B间的差异反映的是物种多样性。
[课堂小结]
知识网络构建核心语句背诵
的
所有
圈内
生物
是指
样性
物多
1.生
有
所拥
它们
物等
微生
物和
、动
植物
与环
生物
这些
以及由
因,
部基
的全
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经验分享用电安全知识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经济与金融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毒品分析与毒情智慧监测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申请书
- 2025版本的房屋买卖合同
- 2025光伏合同(文本)
- 2025年工业厂房建设借款合同模板
- 药物合成策略与展望
- 2025二手车买卖协议合同样本
- 银行数字化转型
- 2025企业设备抵押借款合同范本AA
- 2024年江西省高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 JJF(民航) 0114-2024 民用航空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气压传感器校准规范
- 三级电子商务师测试试题库与答案
-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新高考福建卷试题含答案解析
- DZ/T 0430-2023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范(正式版)
- 【农业技术推广探究文献综述2300字】
- 2024年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物业管理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 《麻醉后苏醒延迟》课件
- 《物业客服培训》课件
- 06J403-1 楼梯、栏杆、栏板图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