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山西省晋城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黑风暴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环境污染B.土地沙化C.龙卷风D.植被破坏
2.农田作物的生长和土壤养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产量往往受土壤中供应最不足的营养元素所制约。这是()
A.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C.阿伦法则D.贝格曼法则
3.石油、煤在生态系统的能流途径中为()。
A.贮存库B.交换库C.循环库D.混合型库
4.环境中,生物因素之间的作用,其本质是()。
A.捕食与被捕食之间的关系B.寄生与被寄生之间的关系C.协同进化D.营养的关系
5.群落发育初期的主要标志是()。A.植物优势种的良好发育B.植物伴生种的良好发育C.植物建群种的良好发育D.植物亚优势种的良好发育
6.下列现象中植物表现出对其他生物种类的影响产生相应对策的是()。
A.夹竹桃含有的苦味强心苷对动物组织造成危害
B.豆科植物的供氮结构
C.食谷鸟由于食物的短缺而迁徙
D.蚜虫侵袭榆树使叶子组织畸形,生长成虫瘿
7.下列生态系统中,维护自身相对平衡能力最强的是()
A.农田B.湖泊C.热带雨林D.北方针叶林
8.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A.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B.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C.所有植物个体的总和D.所有动物个体的总和
9.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
A.林德曼B.海克尔C.奥德姆D.坦斯利
10.地中海果蝇的生物学零度是13.5℃,完成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是250日·度(d·℃),则其在日平均温度26℃条件下完成发育所需要的天数是()。A.20天B.30天C.40天D.50天
11.下列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长起直接作用的因子是()
A.光能B.水分C.养分D.以上三者皆是
12.下列关于生物小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循环时间长,是闭合式循环B.循环时间长,是开放式循环C.循环时间短,是闭合式循环D.循环时间短,是开放式循环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组成成分的是()。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土壤
14.有关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种食物只能被一种消费者取食
B.多条食物链可形成食物网
C.一种消费者不能同时取食多种食物
D.营养级是有一定顺序的,不是错综复杂的
15.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A.长江流域B.淮海流域C.黄土高原D.青藏高原
16.《物种起源》的作者是()
A.达尔文B.马尔萨斯C.坦斯利D.洪堡德
17.下列不属于碳循环途径的是()。A.陆地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碳素交换
B.海洋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碳素交换
C.陆地生物与海洋生物之间的碳素交换
D.化石燃料燃烧参与的碳循环
18.单位面积上的生物个体数属于群落数量特征中的()。A.频度B.密度C.多度D.优势度
1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植物对干旱环境适应特征的是()
A.具有发达的根系B.具有厚的肉质茎C.叶片的角质层厚D.叶片面积增大
20.下列属于群落交错区的是()。
A.森林和草原之间的灌丛地带B.湖泊到山地的森林地带C.山地到农村的农田带D.海陆交界的潮间带
21.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
22.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A.寒温带B.热带C.亚热带D.暖温带
23.生物对高温适应的特点是()。A.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可溶性糖
B.降低细胞含水量,减少可溶性糖
C.增加细胞含水量,增加可溶性糖
D.增加细胞含水量,减少可溶性糖
24.分布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种个体大,这在生态学上称为()。A.阿伦规律B.贝格曼规律C.谢尔福德定律D.林德曼定律
25.磷循环属于()。
A.气相型循.B.沉积型循坏C.液相型循环D.混合型循环
26.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猫”传递时,体内该有毒物质浓度最高的生物是()。A.浮游植物B.浮游动物C.鱼D.猫
27.人类对作物补加能源的作用主要是()。A.改善环境B.消灭竞争者C.增加总生产量D.增加净生产量
28.旱生植物的特点是()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29.生态系统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有机物质产量称为()
A.生物量B.生产力C.利用率D.周转率
30.群落与环境的关系为()。A.环境促成群落的形成B.群落造成了环境C.相互影响和制约D.无关
31.生态学巩固时期,生态学发展达到第一个高峰,主要是指()。A.生态学概念的提出B.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C.生态学的广泛应用D.生态学同其他学科的渗透交叉
32.水中()的存在通常是缺氧或完全无氧的标志。
A.二氧化碳B.氨气C.硫化氢D.沼气
33.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越是上面的营养级,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残留浓度越高,这种现象叫做()。
A.食物链的浓缩作用B.食物链的缩短作用C.食物链的放大作用D.食物链的传递作用
34.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是()。
A.植物个体的迁移和散布B.动物个体的迁移和散布C.植物繁殖体的迁移和散布D.植物繁殖体的爆发
35.新疆的葡萄、瓜等比较甜,其主要原因是()
A.干旱缺水B.光周期现象C.温周期现象D.化肥用量低
36.经验证明,要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优越,其森林覆盖率要达到()
A.10%B.20%C.30%D.40%
37.当今人类和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是()
A.共生B.竞争C.捕食D.种内斗争
38.苔藓、蘑菇、白蚁、蜘蛛等均以林中枯死的朽木为生,这些生物组成了()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食物链
39.下列属于同一个种群的是()
A.某一池塘中的鲢鱼和鲫鱼B.两个鱼塘中的鲤鱼C.某一森林中的山杨和柳树D.某一实验地中的小麦
40.生物群落的概念最早是由__________提出的。()
A.谢尔福德
B.达尔文
C.奥德姆
D.莫比乌斯
41.限制橡胶只能在热带生长的主要因素是()
A.水分B.温度C.光照D.地形
42.需要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不能忍耐强光照的植物属于()
A.阳性植物B.阴性植物C.中性植物D.耐阴植物
43.根据单元顶极学说,在一个气候区,群落演替到最后只形成一个()
A.偏途顶极B.先顶极C.气候顶极D.后顶极
44.种群生态学的核心内容是()。A.种群动态研究B.种群数量C.种内、种间关系D.种群调节
45.一般来说,生态系统可以缺少的组分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成分
46.下列生物种群,数量呈季节性消长的是()。
A.旅鼠B.海洋浮游生物C.北极狐D.蝗虫
47.下列生态系统中,维护自身相对平衡能力最强的是()
A.农田B.湖泊C.热带雨林D.北方针叶林
48.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特征是()。A.矮化B.顶冠C.根系发达D.旗冠
49.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结构最为单纯的是()。
A.森林B.草原C.农田D.海洋
50.与K对策生物相比,r对策生物一般()。A.出生率高、寿命较短B.生率低、寿命长C.出生率低、寿命较短D.出生率高、寿命长
二、填空题(20题)51.根据降水量的不同,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划分三个等雨量区,分别分布着不同的植被,这三个区是______、干旱区和荒漠区。
52.林德曼通过对水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______定律,又叫林德曼定律。
53.植物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称为______。
54.地球表层大气、土壤、水体及植被温度年际间缓慢上升被称为______。
55.在2001年和2002年共有六位英美科学家因为他们对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56.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节律性的变化,形成了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称之为______。
57.高等动物常见的婚配制度是______。
58.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称为______。
59.具有镶嵌性特性的植物群落叫做______群落。
60.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现象称为______。
61.能量金字塔是指一段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______所同化的能量。
62.种群在理想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出生率又叫______。
63.生态系统中的______、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四大组成要素。
64.一个草原生态系统长期超载放牧,使某些优质草类大大减少,有毒的、带刺的劣质草类增加,草原生态系统草的种类改变,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载畜量下降,这是生态平衡的失调在其______上的表现。
65.根据生境类型,生态学可分为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淡水生态学和______四类。
66.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生物小循环和______两方面。
67.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______。
68.云杉林被采伐后的恢复演替可延续达几十年,有时达几百年,这种恢复演替叫做______;
69.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我们常把大的、缓慢的、移动的库叫做______库。
70.某一物种的盖度与盖度最大物种的盖度比称为______。
三、判断题(10题)71.蝗灾是由于蝗虫数量的季节消长引起的。[]
A.正确B.错误
72.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目是无限的。()
A.正确B.错误
73.减少细胞内水分,加快代谢速率,是植物具有抗高温能力的原因。()
A.正确B.错误
74.现代生态学以人为研究中心,更加注重实践研究。()
75.水生植物的通气组织不发达,叶片角质层厚。()
A.正确B.错误
76.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遗传调节和食物调节都属于种群自动调节机制。()
77.酸雨是指pH值等于6.0的降水。()
A.正确B.错误
78.逻辑斯谛增长区别于指数增长的地方就是它引入了环境容量这一参数。[]
A.正确B.错误
79.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80.狼借助嚎叫声表示它是某块领域的占有者。()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温度与生物分布的关系。
82.有效积温法则可应用于哪些方面?
83.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并举例说明。
84.简述判断种群分布型的方法。
85.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有哪些?
五、论述题(2题)86.简述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
87.论述全球初级生产量分布的特点。
六、单选题(0题)88.种群是指()。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B.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C.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参考答案
1.D
2.A
3.A解析:石油、煤贮存于地表底层,是能量流动的贮存库,只有将其采出来利用,才能开始能量转化,故选A。
4.D解析:A、B、C三项只是生物间的一种关系,本质上三者都是营养关系,故选D。
5.C
6.A
7.C
8.A种群是同一物种占有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的集合体。
9.D
10.A
11.D
12.D
13.D群落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某个地区或物理空间内的许多生物种群所组成的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以及区域内生活着的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14.B
15.C
16.A
17.C
18.A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发现的频度,即指某物种在样本总体中的出现率。
19.D
20.D
21.B
22.D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暖温带,在中纬度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是8~14℃。
23.A
24.B
25.B
26.D
27.D
28.A
29.B
30.C
31.D
32.A
33.A
34.C
35.C
36.C
37.A
38.B
39.D
40.D
41.B
42.B
43.C
44.A
45.B
46.B解析:海洋浮游生物在温暖的春秋两季,大量繁殖生长;在环境过热或过冷的夏冬季节则明显减少,呈现季节性消长,故选B。
47.C
48.D
49.C解析:C项农田中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单纯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其他选项所含生物种类多,关系也很复杂,故选C。
50.Ar对策者通常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一般缺乏保护后代机制,竞争力强,但一般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入侵新的栖息地,并通过高增长率而迅速繁殖。
51.湿润区
52.十分之一
53.盖度
54.全球变暖
55.细胞周期,细胞凋亡
56.物候节律
57.一雄多雌制一雄多雌制
58.群落交错区(或生态交错区、生态过渡带)群落交错区(或生态交错区、生态过渡带)
59.镶嵌镶嵌
60.生殖隔离生殖隔离
61.主导因子
62.生理出生率生理出生率
63.环境环境
64.结构结构
65.岛屿生态学
66.地质大循环地质大循环
67.优势种
68.长期演替
69.储存储存
70.盖度比
71.B
72.B
73.B
74.Y
75.B
76.N
77.B
78.A
79.Y
80.A
81.(1)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的最高或最低临界温度时生命活动就受到限制或无法生存。所以生物往往分布于其最适温度附近地区。(2)由于多数生物的最适温度在20~30度因而温暖地区分布的生物种类多低温地区生物种类少。(3)决定生物分布的因子不仅是温度因子但它是影响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子。温度和降水共同作用。(1)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的最高或最低临界温度时,生命活动就受到限制或无法生存。所以,生物往往分布于其最适温度附近地区。(2)由于多数生物的最适温度在20~30度,因而温暖地区分布的生物种类多,低温地区生物种类少。(3)决定生物分布的因子不仅是温度因子,但它是影响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子。温度和降水共同作用。
82.(1)预测昆虫的年发生世代数;(2)预测生物的地理分布北界;(3)预测来年的害虫发生程度;(4)推算昆虫的年发生历及植物的物候期;(5)制定农业区划;(6)预报农时。(1)预测昆虫的年发生世代数;(2)预测生物的地理分布北界;(3)预测来年的害虫发生程度;(4)推算昆虫的年发生历及植物的物候期;(5)制定农业区划;(6)预报农时。
83.(1)各生态因子都有各自的特殊功能和作用相互之间不可替代。(2)在一定的范围内某因子不足时其作用可南其他因子的增加或增强而得到补偿。(3)例如光照和二氧化碳两因子在植物光合作用中是不可相互替代的但是在光照不足引起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光合作用下降的幅度。(1)各生态因子都有各自的特殊功能和作用,相互之间不可替代。(2)在一定的范围内,某因子不足时,其作用可南其他因子的增加或增强而得到补偿。(3)例如,光照和二氧化碳两因子在植物光合作用中是不可相互替代的,但是在光照不足引起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光合作用下降的幅度。
84.检验空间分布的方法有分散度法和空间分布指数法。(1)分散度法:假设每个样方中个体平均数为m则可根据分散度S2值判断种群的分布类型若S2=0即绝大多数样方的个体数稳定接近于平均数时种群的分布为均匀分布;若S2=m即每一个体在任何空间的分布概率是相等的其分散度S2等于平均数种群的分布为随机分布;若S2>m即分散度大于平均数种群的分布为集群型分布。(2)空间分布指数:空间分布指数是由方差和均数的关系决定的即:I=V/m式中:I为空间分布指数V方检验空间分布的方法有分散度法和空间分布指数法。(1)分散度法:假设每个样方中个体平均数为m,则可根据分散度S2值判断种群的分布类型若S2=0,即绝大多数样方的个体数稳定接近于平均数时,种群的分布为均匀分布;若S2=m,即每一个体在任何空间的分布概率是相等的,其分散度S2等于平均数,种群的分布为随机分布;若S2>m,即分散度大于平均数,种群的分布为集群型分布。(2)空间分布指数:空间分布指数是由方差和均数的关系决定的,即:I=V/m式中:I为空间分布指数,V方
85.(1)水生植物有三类: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员工入职培训教材与考核试题
- 小学阶段写作能力提升方案
- 叠合板施工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
- 施工组织设计中文档编写规范指南
- 数控机床师资培训完整方案
- 地基换填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案
- 建立企业管理者培训方案
- 企业电子线路信息采集方案
- 垃圾清运实施方案
- 2026届牡丹江市重点中学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饲料产品-征求意见稿
- 大众零部件库存管理办法
- 寺庙安全隐患排查记录表
- 高一英语下册复习分类汇编:读后续写15篇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零食与健康》教学课件
- 2025年叉车模拟考试试题(附答案)
- 肠道传染病防控培训课件
- 流行唱法教学课件
- SQL数据库基础知识课件
- 华为业财融合案例
- 铁路环水保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