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甘肃省武威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N为()。A.发育历期B.生物学零度C.有效积温D.平均温度
2.湿土的热容量比干土(),导热率比干土()。
A.大;大B.大;小C.小;大D.小;小
3.坡度在16°~25°的是()。A.缓坡B.斜坡C.陡坡D.急坡
4.驯化能改变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即可改变其()。A.生态幅B.生态对策C.种间关系D.内分布型
5.优势种对群落环境已经非常适应,同时它也决定着群落内较大范围内的生境条件,这些生境条件又决定了群落内的其他物种的()。
A.种类和密度B.盖度和密度C.种类和数量D.盖度和数量
6.沿海赤潮产生的原因是()。A.过多的氮B.过多的磷C.过多的碳D.过多的氮和磷等
7.不同坡度的温度差异主要是由于()引起的。
A.风速差异B.海拔高低差异C.太阳辐射差异D.降水幅度差异
8.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是()。A.寄生B.互利共生C.拟寄生D.偏利共生
9.赤道附近的植物群落类型是()。A.针叶林B.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草原
10.群落中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为()。
A.密度B.多度C.盖度D.频度
11.光补偿点是指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相等时的()
A.光照时数B.光照强度C.光谱成分D.温度
12.下列生物属于r对策的是()。A.银杏B.大象C.丹顶鹤D.蝗虫
13.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人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
A.种群衰退B.种群平衡C.种群爆发D.生态入侵
14.在PH值为7.5以上的石灰性土壤中,Ca常和下述哪种营养元素结合而降低该元素对作物的有效性()
A.NB.PC.KD.以上三者
15.在人类大规模砍伐之前,世界森林面积约为()
A.40亿公顷
B.50亿公顷
C.60亿公顷
D.70亿公顷
16.下列哪种关系属于互利共生关系()。A.鸟与树的关系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C.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D.青蛙与水稻的关系
17.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A.菌根B.根瘤C.菌丝D.子实体
18.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
A.周期性波动
B、种群爆发
C、不规则波动
D、季节性消长2
19.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净生产力较高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荒漠生态系统
20.白桦在自然条件下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的重要因素是
A.降水量太大B.温度过高C.温度过低D.土壤中缺乏白桦生长所需的元素()
21.蜘蛛、蜗牛、青蛙等一般生活在森林的()中。
A.乔木层B.灌木层C.草本层D.地被层
22.从人类的食性来看,我们所处的营养级是()
A.第一、二级B.第二、三级C.第三、四级D.第二、三、四级
23.生态位包括()
A.空间生态位B.营养生态位C.多维生态位D.以上三者都是
24.生态系统的功能是()。A.物质循环B.能量流动C.信息传递D.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25.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气相型的是()。A.磷B.钙C.氮D.铁
26.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石油B.天然气C.煤D.水能
27.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总称为()
A.水圈B.岩石圈C.大气圈D.生物圈
28.我国解放后新增加的荒漠面积中,有95%是人为活动造成的,其中“贡献”最大的是()
A.过度放牧B.破坏森林C.过度农垦D.工矿开发
29.研究生物个体发育、系统发育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生态学分支称为。()
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D.景观生态学
30.生活在低温环境中的植物常通过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和增加细胞中的糖类、脂肪和色素等物质来降低植物的冰点,增加抗寒能力。这是植物的()。A.形态适应B.结构适应C.行为适应D.生理适应
31.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A.菌根
B.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
32.下列生物中,属于K对策者的是()
A.大熊猫B.虎皮鹦鹉C.狗尾草D.蓝藻
33.种类组成贫乏,乔木以松、冷杉、云杉、落叶松为主的生态系统是()。A.热带雨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
34.紧密林带()。
A.在林稍形成流线密集区,在背风面形成涡流区
B.在林稍形成流线密集区,在背风面形成低速区
C.在林稍不形成流线密集区,在背风面形成涡流区
D.在林稍不形成流线密集区,在背风面形成低速区
35.我国东部地区成为湿润森林区,主要受()
A.山风影响B.季风影响C.谷风影响D.海洋风影响
36.下列属于典型捕食食物链的是
A.大豆→菟丝子B.草→兔子→鹰C.牛粪→蚯蚓→鸡D.秸秆→蘑菇→人
37.当光合作用强度因光照不足而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其下降幅度,这表明生态因子的作用具有()。A.阶段性B.限制性C.补偿性D.不可替代性
38.根据食物链富集原理,DDT在体内浓度最高的是()。A.浮游生物B.小鱼C.食小鱼的大鱼D.食大鱼的水鸟
39.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A.林德曼B.海克尔C.奥德姆D.坦斯利
40.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A.寒温带B.热带C.亚热带D.暖温带
41.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A.长江流域B.淮海流域C.黄土高原D.青藏高原
42.农田弃耕后的演替,按演替发生的时间为()
A.世纪演替B.长期演替C.快速演替D.以上三者都不是
4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转化要遵循一定的定律,不属于这些定律的是()
A.热力学第一定律
B.热力学第二定律
C.能量守恒定律
D.能量传递定律
44.原生演替的速度比次生演替的速度()
A.快B.慢C.相等D.依具体情况而定
4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理论上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最多有()流入了第五营养级。A.1/1000B.2/10000C.1/625D.1/125
46.公元前200年以前,记载江淮平原沼泽植物的带状分布与水文土质的生态关系的我国古籍是()
A.《管子·地员篇》B.《齐民要术》C.《本草纲目》D.《尔雅》
47.群落交错区存在于两个群落的边缘,群落交错区植物种类丰富多样的原因是()。
A.群落交错区内部的环境条件要比两个群落复杂
B.群落交错区内部的环境条件要比两个群落简单
C.群落交错区外部的环境条件要比两个群落复杂
D.群落交错区外部的环境条件要比两个群落简单
48.水毛莨生长在水中的叶呈丝状,水面上的叶呈片状,这种性状的变异()。
A.说明环境因素引起基因突变B.说明环境因素引起基因重组C.说明环境因素引起染色体变异D.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49.相同的群落类型()。A.可重复出现在相同生境中B.不会重复出现在相同生境中C.只能出现在同一地区D.只能出现在不同气候区
50.硅藻→桡足动物→沙丁鱼→较大鱼→鲨鱼这条食物链为()。A.腐屑链B.捕食链C.寄生链D.混合链
二、填空题(20题)51.根据生境类型,生态学可分为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淡水生态学和______四类。
52.在一定生育期内,高于生物零度的温度称为______。
53.弱光下植物色素不能形成,细胞纵向伸长,糖类含量低,植株为黄色软弱状,这种现象叫______。
54.一个种类没有受到另一个种类因竞争而引起的抑制作用时占据的最大的生态位叫______。
55.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___________的和逐级递减的。
56.某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或最大密度,即为该环境对该种群的______。
57.在环境条件没有限制性影响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度为______。
58.在高山、风口常可见到由于风力的作用树木形成畸形树冠,称为______。
59.
60.不同生物,长期生存在相同生态条件下,形成相同的适应,叫______。
61.广义的共生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62.地形是通过对光照、温度、水分和养分等重新分配对生物生长产生影响,因而它是()生态因子。
63.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空气流动的方向是从__________________。
64.地球表层大气、土壤、水体及植被温度年际间缓慢上升被称为______。
65.随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内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群落组成及其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______。
66.逻辑斯谛“S”型增长曲线渐近于______值,但不会超过这个最大值水平。
67.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______。
68.未来的能源政策以______为基础,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缓解能源供求矛盾,减少环境污染。
69.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
70.分解作用能够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改造地球表面的惰性物质,降低______的危害程度。
三、判断题(10题)71.与K对策生物相比,r对策生物的内禀增长率低。()
72.水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一般比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长。
A.正确B.错误
73.
第44题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内最大种群数量。()
A.否B.是
74.某些植物在叶细胞中大量储存五碳糖、黏液等物质来降低冰点,增强抗寒能力。()
A.正确B.错误
75.落叶阔叶林的季相变化比常绿阔叶林明显。
A.否B.是
76.r对策生物种群容易发生种群爆发。[]
A.正确B.错误
77.群落演替系列达到最后稳定阶段形成的稳定群落即为顶极群落。()
A.正确B.错误
78.植物对昼夜温度交替变化的反应称为物候节律。()
79.酸雨是指空气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等),使雨水pH小于7而形成的。()
A.正确B.错误
80.昆虫的个体很小,它对恶劣环境的生态对策是减慢繁殖,不断扩展生境。()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有毒物质的富集及其危害。
82.简述生态型和生活型的区别。
83.简述影响初级生产力的因素。
84.从不同的角度,环境可分为哪几类?
85.简述影响初级生产力的因素。
五、论述题(2题)86.比较r对策和K对策的特点。
87.简述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
六、单选题(0题)88.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参考答案
1.A
2.A解析:湿土比干土含有较多的水分,较少的空气,水的热容量高,导热快,而且散热慢,故湿土中的热容量较高,导热率较快,选A。
3.B按坡面的倾斜度,通常可分为下列几个等级:平坦地5°以下缓坡6°~15°斜坡16°~25°陡坡26°~35°急坡36°~45°险坡45°以上
4.A
5.C
6.D赤潮产生的原因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中有大量磷,造成海域的富营养化。
7.C
8.B双方在共生中都能得到益处,并且完全相互依赖,不能分开。
9.C
10.C
11.B
12.Dr对策者通常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一般缺乏保护后代的机制,竞争力弱,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如蝗虫。
13.D
14.B
15.C
16.B
17.B
18.B
19.C
20.B
21.C
22.D
23.D
24.D
25.C
26.D
27.D
28.A
29.A
30.D
31.B
32.A
33.D
34.A
35.B
36.B
37.C
38.D
39.D
40.D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暖温带,在中纬度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是8~14℃。
41.C
42.C
43.D
44.B
45.C
46.A
47.A
48.D
49.B
50.B捕食链的构成方式为:植物一植食性动物一肉食性动物。
51.岛屿生态学
52.活动温度活动温度
53.黄化现象黄化现象
54.基础生态位
55.【正确答案】:
单向
56.环境容量
57.内禀增长率
58.旗形树旗形树
59.最小因子定律
60.趋同适应趋同适应
61.偏利共生;原始合作;互利共生
62.间接间接
63.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64.全球变暖
65.群落演替群落演替
66.K
67.太阳的辐射
68.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
69.生态系统生态系统
70.污染物
71.N
72.A
73.N
74.A
75.Y
76.A
77.A
78.Y
79.B
80.B
81.有毒物质是指对有机体和人本身有毒害的物质,如有机合成农药,重金属元素和放射性物质等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通过水、土、食物的聚集,对在生物链上的每一个生物产生影响,并随食物链而富集,危害人类健康。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其浓度提高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倍,使本来不产生毒害的低浓度,变成危害严重的高浓度,造成对人类的危害,如著名的日本水俣病(汞中毒)就是这么引起的。食物链富集还可以通过生物将有毒物质扩散到很远的地区,甚至遍及全世界(如DDT),就连南极企鹅和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也难幸免。
82.生态型是分类学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是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长期生长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或人为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生活型是着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分类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反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生态型是分类学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是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长期生长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或人为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生活型是着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分类,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反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
83.(1)环境条件。影响初级生产力的环境因素除了日光外还有三个重要的物质因素(水、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和两个重要的环境调节因素(温度和氧气)。(2)生物群落的内在因素:①初级生产者;②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③初级生产量的分配状况;④初级生产量的消费状况;⑤群落中动物的影响。(3)补加能源的作用。(1)环境条件。影响初级生产力的环境因素除了日光外,还有三个重要的物质因素(水、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和两个重要的环境调节因素(温度和氧气)。(2)生物群落的内在因素:①初级生产者;②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③初级生产量的分配状况;④初级生产量的消费状况;⑤群落中动物的影响。(3)补加能源的作用。
84.从环境的主体、环境的性质、环境的范围等不同的角度可将环境进行分类。①按环境的主体可将环境分为人类环境和自然环境。②按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③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从环境的主体、环境的性质、环境的范围等不同的角度可将环境进行分类。①按环境的主体可将环境分为人类环境和自然环境。②按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③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85.(1)环境条件。影响初级生产力的环境因素除了日光外,还有3个重要的物质因素(水、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和两个重要的环境调节因素(温度和氧气)。(2)生物群落的内在因素:①初级生产者。②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③初级生产量的分配状况。④初级生产量的消费状况。⑤群落中动物的影响。(3)补加能源的作用。
86.①具有r对策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迁入新的生境。其出生率高个体的寿命短形体较小亲代对后代没有照顾和保护能力防御能力较弱死亡率极高通过大量和快速的繁殖后代及不断扩散提高生存过程中的竞争力。具有r对策的种群经常受到生态因素的影响数量变动很大。但是高r值能使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强的扩散能力可以使r对策者迅速离开恶劣的生境扩散到其他地方建立新种群。②具有K对策的生物扩散能力较弱其出生率低个体的寿命长形体较大保证它们在生存竞争中取胜。它们具有亲代关怀行为对于后代有比较好的照顾和保护能力。一般防御能力较强。虎、豹、大熊猫、棕熊等生物属于K对策生物。具有K对策的生物种群数量比较稳定一般保持在K值附近但不超过K值所以导致其所在生境退化的可能性较小。但是一旦种群遇到危险而种群数量下降想要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很困难。①具有r对策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迁入新的生境。其出生率高,个体的寿命短,形体较小,亲代对后代没有照顾和保护能力,防御能力较弱,死亡率极高,通过大量和快速的繁殖后代及不断扩散提高生存过程中的竞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古诗登高望远创作背景与主题分析教案
- 安全知识培训中心效果课件
- 新质生产力破局之道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能力测试B卷附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安全知识和制度培训课件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过关检测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模拟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每日一练带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测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正式版)DB15∕T 2633-2022 《商都西芹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 2022年贵州省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数学悖论”-辛普森悖论
-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GCP三套考试题
- 车辆赠与协议模板
- 烧结岗位安全操作培训-PPT课件
- 【课件】1.2 点线传情——造型元素之点线面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选修绘画
- 运动处方(课堂PPT)
- 物资储备与物流方案
- 财务报销流程培训PPT模板课件
- 关于加强铁路企业年金管理的指导意见
- 幼儿园体检结果分析评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