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块状结构B.片状结构C.团粒结构D.柱状结构

2.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下列哪种生产力指标与总生产力的比值相对较高()。A.初级总生产力B.初级净生产力C.群落净生产力D.次级生产力

3.种群的季节性消长主要是()

A.环境因子的影响B.生物因子的影响C.人为活动的影响D.突发性自然灾害

4.时间短、范围小、开放式的循环是()。A.地球化学循环B.生物循环C.沉积型循环D.气相型循环

5.2007年我国太湖出现蓝藻大发生的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这属于()。A.年间波动B.种群大爆发C.生物入侵D.季节性消长

6.()因子属于间接生态因子。

A.土壤B.水C.地形D.温度

7.领域的特性不包括()。A.更换性B.排他性C.伸缩性D.替代性

8.下列生物中()属于腐食动物。A.秃鹰B.麻雀C.老鹰D.黄雀

9.苔藓、蘑菇、白蚁、蜘蛛等均以林中枯死的朽木为生,这些生物组成了()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食物链

10.暖流将()的动物带到较冷的地方。

A.喜冷性B.喜热性C.喜干性D.喜湿性

11.旱生植物的特点是()。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12.生态学的分支科学分类法有()。

A.四种B.五种C.六种D.七种

13.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

A.伴生种B.优势种C.习生种D.劣生种

1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转化要遵循一定的定律,下列选项不属于这些定律的是()。A.热力学第一定律B.热力学第二定律C.能量守恒定律D.能量传递定律

15.经验证明,要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优越,其森林覆盖率要达到()。A.10%B.20%C.30%D.40%

16.鹿群繁殖季节在春季,促使雌鹿排卵的主要因素是()。

A.温度上升B.日照时间加长C.光照强度增强D.食物质量提高

17.下列群落中,植物物种组成最简单的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荒漠生物群落

18.蜘蛛、蜗牛、青蛙等一般生活在森林的()中。A.乔木层B.灌木层C.草本层D.地被层

19.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决定了群落物种的多样性,并从而影响到了群落的稳定性。

A.建群种B.优势种C.附属种D.稀有种

20.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A.结构简单B.组成复杂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21.分布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种个体大,这在生态学上称为()。A.阿伦规律B.贝格曼规律C.谢尔福德定律D.林德曼定律

22.自然界大多数种群的内分布型为()

A.均匀型B.集群型C.随机型D.三者都不是

23.群落交错区存在于两个群落的边缘,群落交错区植物种类丰富多样的原因是()。

A.群落交错区内部的环境条件要比两个群落复杂

B.群落交错区内部的环境条件要比两个群落简单

C.群落交错区外部的环境条件要比两个群落复杂

D.群落交错区外部的环境条件要比两个群落简单

24.紫外光对微生物有致死作用,波长为()时就开始有了杀菌作用。

A.400nmB.360nmC.240~340nmD.200~300nm

25.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有()

A.实验室研究B.野外调查C.系统分析和模型D.以上三者

26.下列作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A.油菜B.冬小麦C.水稻D.甜菜

27.当种群密度增高时,种群内变异性增加,许多遗传性较差的个体存活下来,这些低质的个体由于自然选择的压力增加而被淘汰,于是种群内部的变异性降低了。这个现象说明生物种群密度有()。

A.内分泌调节B.行为调节C.食物调节D.遗传调节

28.驯化能改变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即可改变其()。A.生态幅B.生态对策C.种间关系D.内分布型

29.植被类型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子是()

A.温度B.二氧化碳C.氧气D.风

30.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A.光照B.水分C.温度D.氧气

31.按瑙基耶尔的生活型分类,当年完成生活史并以种子的形式度过不利时期的植物是()。A.一年生植物B.地面芽植物C.地上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

32.种群平衡是指()

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

C、种群迁入和迁出相等

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33.气相型循环的贮存库主要是()A.大气圈B.土壤圈C.智能圈D.岩石圈

34.种群呈指数增长的条件之一是()。A.环境资源有限B.多个物种共存C.环境资源无限D.K-对策生物

35.各种生物源所拥有的基因、各种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及它们形成的生态过程,这就是生物的()。

A.适应性B.多样性C.调节性D.连续性

36.在一个有“三叶草—田鼠—黄鼠狼”食物链的稳定生态系统中,分别测得三种生物的含能量(kJ)和DDT含量(mg/kg),问下列哪组数据是正确的三叶草田鼠黄鼠狼能量DDT能量DDT能量DDT

A.2.7×1070.254.98×1061.893.48×10530.24

B.2.7×10730.244.98×1061.893.48×1050.25

C.3.48×1050.254.98×1061.892.7×10730.24

D.3.48×10530.244.98×1061.892.7×1070.25

37.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生态学分支学科的划分依据是()

A.生物组织层次B.生物类群C.生境类型D.应用领域

38.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A.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B.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C.所有植物个体的总和D.所有动物个体的总和

39.有效积温计算公式K=N(T-C)中,C表示()

A.生物学零度B.摄氏零度C.月平均温度D.年平均温度

40.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生态系统”概念的科学家是()。A.海克尔B.坦斯利C.马世骏D.竺可桢

41.《物种起源》的作者是()

A.达尔文B.马尔萨斯C.坦斯利D.洪堡德

42.浮萍属于()。

A.浮水植物B.沉水植物C.挺水植物D.多浆植物

43.雄性动物总是奋力攻击和赶走同类雄性进入其所在的动物群,这是()

A.竞争B.种内斗争C.捕食D.他感作用

44.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石油B.天然气C.水能D.煤

45.下列能导致某一种群呈指数增长的条件之一是()

A.多个种群共存B.种群对环境适应性强C.环境资源不受限制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46.猕猴既可以果为食又可以小型动物为食,因此,它不可能是

A.第二营养级B.初级消费者C.生产者D.次级消费者()

47.下列能源燃烧时,易形成酸雨的是()。A.石油B.煤C.天然气D.煤气

48.低温期(),植物受害越重。

A.温度越高B.越短C.越长D.有间隔

49.水生演替系列常开始于()。

A.水域环境B.陆地环境C.海洋与陆地环境交界处D.沿淡水湖泊或池塘的边缘

50.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是()

A.蒙古标B.长白落叶松C.红松D.兴安落叶松

二、填空题(20题)51.鲢鱼和鳙鱼是上层鱼,主要吃浮游生物;而青鱼和鲤鱼是底栖鱼,前者喜欢吃螺蛳,后者是杂食性的。通过混养,既减少了对资源的竞争,又扩大了资源的利用范围,提高了鱼类群落的代谢功能,增加了生产力。这是利用了水生动物的______现象。

52.由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携带,将某种生物带人新的适宜栖息繁衍的地区,使其快速扩展,不利于原有物种的生存,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53.土壤的______是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颗粒的密度的平均值。

54.生物群落的发生一般要经过入侵、定居、__________和反应等阶段。

55.凡未受人类干扰或扶持,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依靠生物和环境本身的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

56.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由______首先提出来的。

57.风将植物的种子吹到一个新的地点而发芽生长的过程,称为______。

58.高等植物的枯枝落叶被分解者所利用,分解成碎屑,然后再为多种动物所食,这样的食物链是______。

59.从生态学观点看,种群不仅是物或物种的基本单位,而且也是构成______的基本单位。

60.气流翻过山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的干热的风叫做________。

61.森林生态系统是指以______为主体的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进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并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总体。

62.生态金字塔通常分为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__________金字塔三种类型。

6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___________的和逐级递减的。

64.寄生蜂将卵产在昆虫幼虫内,随着发育过程逐步消耗宿主的全部内脏器官,这种介于寄生和捕食之间的种间关系称为______。

65.绿色植物处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第______营养级。

66.种群一般有三个群体特征,即空间特征、数量特征和______。

67.华北的农谚“枣发芽,种棉花”,“杏花开,快种麦”中的枣和杏在此被指为______生物。

68.根据生境类型,生态学可分为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淡水生态学和______四类。

69.节律变温包括昼夜变温和一年内的______两方面。

70.单位面积上或单位体积中种群的个体数量称为______。

三、判断题(10题)71.逻辑斯谛增长区别于指数增长的地方就是它引入了环境容量这一参数。[]

A.正确B.错误

72.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其中生物更加多样化。()

73.仙人掌的叶片呈针刺状,这是长期适应干旱环境的结果。()

74.生物的生态位是指种群在地球上的分布位置。[]

A.正确B.错误

75.一般说,食物链可以多于五个营养级。()

A.正确B.错误

76.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营养物质循环变慢。()

A.否B.是

77.各种物质只有借助于水才能在生态系统中进行循环。()

A.正确B.错误

78.食物调节不属于种群自动调节机制。()

A.正确B.错误

79.草木群落没有分层现象。()

80.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同一空间范围内的多种生物类型的集合。()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生物群落有哪些基本特征?

82.简述温度与生物分布的关系。

83.什么是种间竞争?简述种间竞争的特点和类型

84.简述水生原生演替的演替系列。

85.简述影响初级生产力的因素。

五、论述题(2题)86.论述群落演替的动因及其类型。

87.论述人工选择在种群进化与适应中的作用。

六、单选题(0题)88.有季相变化的群落是

A.雨林B.北方针叶林C.红树林D.夏绿阔叶林()

参考答案

1.C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与矿质土粒相互黏成的小团块,它是土壤肥力的基础。

2.C

3.A

4.B生物循环是指环境中的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相继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生物循环的时间短、范围小,是开放的循环。

5.B

6.C解析:地形因子通过影响其他三项土壤、水、温度等直接因子而间接影响生物,所以是间接因子,故选C。

7.A

8.A

9.B

10.B

11.B旱生植物在形态结构上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减少水分丢失,另一方面是增加水分摄取。旱生植物可以分为少浆植物和多浆植物两类。少浆植物有发达的根系,增加水分摄取,植物叶面积很小,叶片特化成刺状、针状或鳞片状,且气孔下陷。

12.C

13.B

14.D

15.C

16.C

17.D

18.C

19.D解析:群落环境丰富多样决定了群落物种的多样性,稀有种的存在正好证明了环境的多样性,也就是物种的多样性,故选D。

20.A

21.B

22.B

23.A

24.B

25.D

26.C日照时间必须超过某一暗期,才能转向生殖生长,否则就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开花是短日照植物。这类植物通常在早春或深秋开花。如烟草、大豆、水稻、芝麻、牵牛和菌类等。

27.D

28.A

29.A

30.C

31.A

32.B

33.A

34.C

35.B

36.A

37.A

38.A种群是同一物种占有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的集合体。

39.A

40.B

41.A

42.A

43.B

44.C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质能、水电(能)、风能、太阳能等。

45.C

46.C

47.B因为酸雨主要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以煤是最容易引发的,煤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

48.C

49.D

50.D

51.成层成层

52.生态入侵

53.密度密度

54.竞争

55.自然生态系统

56.奥德姆奥德姆

57.风播

58.碎屑食物链碎屑食物链

59.群落群落

60.焚风

61.木本植物木本植物

62.能量

63.【正确答案】:

单向

64.拟寄生拟寄生

65.一一

66.遗传特征

67.指示

68.岛屿生态学

69.季节变温季节变温

70.种群密度

71.A

72.Y

73.Y

74.B

75.B

76.Y

77.A

78.A

79.N

80.B

81.(1)由不同物种组成物种间相互影响;(2)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3)有形成群落环境的功能;(4)有动态特征;(5)有一定的分布范围。(1)由不同物种组成,物种间相互影响;(2)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3)有形成群落环境的功能;(4)有动态特征;(5)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82.(1)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的最高或最低临界温度时生命活动就受到限制或无法生存。所以生物往往分布于其最适温度附近地区。(2)由于多数生物的最适温度在20~30度因而温暖地区分布的生物种类多低温地区生物种类少。(3)决定生物分布的因子不仅是温度因子但它是影响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子。温度和降水共同作用。(1)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的最高或最低临界温度时,生命活动就受到限制或无法生存。所以,生物往往分布于其最适温度附近地区。(2)由于多数生物的最适温度在20~30度,因而温暖地区分布的生物种类多,低温地区生物种类少。(3)决定生物分布的因子不仅是温度因子,但它是影响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子。温度和降水共同作用。

83.(1)种间竞争:两个或多个物种利用相同的有限资源时,为了争夺资源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2)特点:①竞争结果的不对称性;②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结果。(3)类型:①资源利用性竞争;②相互干涉性竞争。

84.典型的水生演替系列依次是:(1)自由漂浮植物阶段;(2)沉水植物阶段;(3)浮叶根生植物阶段;(4)直立水生植物阶段;(5)湿生草本植物阶段;(6)木本植物阶段。

85.捕食从广义的概念看指所有高一营养级的生物取食和伤豁低一营养级的生物的种间关系。广义的捕食包括:(1)传统捕食指肉食动物吃草食动物或其他肉食动物;(2)植食指动物取食绿色植物营养体、种子和果实;(3)拟寄生是指昆虫界的寄生现象寄生昆虫常常把卵产在其他昆虫(寄主)体内待卵孵化为幼虫以后便以寄主的组织为食直到寄主死亡为止。(4)同种相残这是捕食的一种特殊形式即捕食者和猎物均属同一物种。捕食从广义的概念看,指所有高一营养级的生物取食和伤豁低一营养级的生物的种间关系。广义的捕食包括:(1)传统捕食,指肉食动物吃草食动物或其他肉食动物;(2)植食,指动物取食绿色植物营养体、种子和果实;(3)拟寄生,是指昆虫界的寄生现象,寄生昆虫常常把卵产在其他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