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七年级下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习题3(含答案)_第1页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习题3(含答案)_第2页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习题3(含答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隋朝的统一测试题(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75分)1.如下图所示,大运河的中心是()2.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A.蜀东晋金B.东汉南宋隋C.蜀东晋隋D.蜀西夏元3.有人说:“……这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对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和平等的”。该制度诞生于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4.隋朝大运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被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观。它分为四段,最北面的一段是[来源@~^:&中教网*]A.通济渠B永济渠C.邗沟D.江南河5.下列属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水利工程有①都江堰

②长城

③大运河

④赵州桥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秦代万里长城和隋朝大运河都是古代的伟大工程,对历史发展影响巨大。二者历史影响的相似之处是()A.有利于民族间友好往来B.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来&*~源:中教%网#]C.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D.加强了南北间经济交流7.通过秦末农民战争和隋末农民战争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初中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A.实现了改朝换代

B.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

8.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朝代(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9.按照东、南、西、北的次序排列下列水利工程,正确的是(

①郑国渠

②都江堰

③灵渠

④江南河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10.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开凿于隋炀帝统治时期

B.全长四、五千公里

C.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D.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11.隋文帝统治时期被称为(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开皇之治

D.贞观之治12下列制度属于隋朝开创的是(

A.均田制、行省制

B.分封制、井田制

C.郡县制、租调制

D.三省六部制、科举制.13.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南水北调

C.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14.隋朝统一南北的条件有(

①经济繁荣,全国户数增加1倍以上

②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

④南北朝后期,江南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5.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C.创设了科举制度 D.发明了雕版印刷术16.“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哪项工程的历史功绩的赞颂?()A.长城 B.都江堰 C.大运河 D.赵州桥17.就历史阶段特征而言,隋唐时期的主要特征是()A.民族政权并立 B.商品经济空前活跃C.繁荣与开放 D.中外交往与冲突18.在中国历史上,结束国家分裂,实现统一并建立隋朝的是:A.杨坚 B.杨广 C.李渊 D.李世民19.成语“罄竹难书”出自《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是李密(隋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为声讨哪一人物而写的: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宗 D.唐玄宗20.隋朝末年,家住余杭的一位商人想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去洛阳,他选择的出行方式最可能是()A.乘汽车 B.坐轿子 C.乘船 D.坐火车2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C.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22.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A.通济渠 B.永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23.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有()①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实现全国统一②创立过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③修建过大规模工程④短暂统一,二世而亡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4.隋朝时开凿的南北大运河最北端的是()A.长安 B.涿郡 C.洛阳 D.余杭25.图片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图片最能反映隋朝历史的是(

二、材料分析题(25分)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汴水》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请回答:

(1)隋炀帝从东都洛阳出发游玩江都(扬州),先后要经过哪两段运河?(10分)

(2)胡曾对隋朝大运河的开凿的看法怎样?(5分)

(3)概述皮日休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5分)

(4)你同意上述哪位作者的观点,为什么?(5分)第1课隋朝的统一测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75分)1.B2.C3.C4.B5.C6.B7.B8.A9.B10.C11.C12.D13.C14.D15.D16.C17.C18.A19.B20.C21.B22.B23.D24.B25.A二、材料分析题(25分)(1)通济渠,邗沟(10分先后次序错了不得分)(2)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他对大运河的开凿持否定态度。(5分)(3)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因为数百年后南北往来仍然依赖它。他对大运河的开凿基本持肯定态度。(5分)(4)同意胡曾的观点。理由是:第一,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除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外,主要是为了隋炀帝巡游江南、炫耀天子威严提供条件。大运河开通后,他就迫不及待地多次乘龙舟游江都,正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大运河的开凿正是隋炀帝暴政的体现。第二,大运河的开凿和隋炀帝巡游江都都役使了大量的民力,也消耗了大量的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以至在大运河建成的次年就爆发了农民起义。在隋末农民起义的波浪中,隋亡了。因此,人们说隋亡于此河是有道理的。第三,以隋朝当时的经济实力是不宜这样做的。如果不是出于隋炀帝个人的目的,采取量力分段开凿运河,并结合各州县的转运,南北交通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隋炀帝逆势而动,偏为不可为之事,正是导致隋亡的原因所在。同意皮日休的观点。理由是:第一,隋朝开凿的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的交通和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第二,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在以后很长的一个初中历史时期里,它都占据了南北交通大动脉的地位。它是古代运河之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