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目录前言 4第一章总论 61.1项目背景 61.2规划依据 61.3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 71.3.1规划范围 71.3.2规划期限 8第二章保护区基本情况及现状评价 92.1基本情况 92.1.1地理位置 92.1.2自然条件 92.1.3生物资源 132.1.4社会经济状况 202.1.5保护历史沿革 242.2保护区现状评价 262.2.1保护区类型、主要保护对象 262.2.2保护价值及评价 262.2.3环境质量评价 292.2.4污染源分析 362.2.5保护区管理评价 382.2.6存在的主要问题 48第三章规划目标 543.1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543.1.1指导思想 543.1.2基本原则 543.2规划目标 563.2.1总体目标 563.2.2近期目标(2008~2010年) 563.2.3远期目标(2011~2015年) 57第四章总体布局 584.1功能分区 584.1.1保护区范围 584.1.2功能区划 584.2功能分区布局 594.2.1核心区布局 594.2.2缓冲区布局 604.2.3实验区布局 60第五章规划内容 625.1保护与管理规划 625.1.1保护措施 625.1.2保护与管理体系建设 645.1.3野生生物保护规划 695.1.4防火建设规划 765.2科研监测规划 785.2.1目标与原则 785.2.2科研监测项目规划 795.2.3科研队伍建设和组织管理 885.2.4科研档案建设 905.3宣传教育规划 915.3.1社会公众宣传教育 915.3.2参观者宣传教育 925.3.3周边社区宣传教育 935.3.4职业培训 955.3.5宣教设施设备 965.4社区发展与社区共管 975.4.1社区发展目标 985.4.2社区发展主要措施 985.4.3社区共管 1045.5生态旅游规划 1065.5.1生态旅游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1065.5.2旅游资源评价 1075.5.3环境容量分析 1125.5.4环境质量控制 1135.5.5旅游设施建设 1135.5.6三废处理 1145.5.7旅游效益分析 1145.6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1155.6.1基础设施建设原则 1155.6.2局站址规划 1155.6.3交通建设规划 1165.6.4供电与通讯规划 1185.6.5给排水及环保设施规划 1195.7行政管理规划 1205.7.1管理机构 1205.7.2人员编制 1245.8重点建设工程 1255.8.1保护管理工程 1255.8.2科研监测工程 1265.8.3宣传教育工程 1265.8.4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275.8.5生态旅游工程 127第六章经费概算 1286.1依据、原则和范围 1286.1.1经费概算依据 1286.1.2经费概算原则 1286.1.3经费概算范围 1286.2规划投资概算 1296.2.1规划投资总额 1296.2.2投资项目构成 1296.2.3按资金来源分 1306.3项目进度安排 1306.4事业经费预算 1306.5经费来源与资金筹措 131第七章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1327.1政策保障 1327.1.1地方政府配套政策 1327.1.2生态补偿 1337.1.3人才优惠政策 1337.2资金保障 1347.2.1资金引进政策 1347.2.2资金使用规定 1347.2.3资金报账制度 1357.2.4资金审计和监督 135第八章效益评价 1368.1生态效益 1368.2社会效益 1378.3经济效益 137附表:1、某岛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2、某山片区鸟类名录。附件:1、国务院关于将辽宁某岛、某山列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的批复(国发〔1980〕207号);2、关于成立辽宁某岛、某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批复(辽编发〔1980〕221号);3、关于某岛某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增加编制的通知(大编发〔1987〕27号);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通知(国办函〔2005〕29号);5、关于调整辽宁某岛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函〔2005〕161号)。附图:(见图册)PAGEPAGE141前言某岛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某区境内,总面积14595hm2,主要保护对象为某岛蝮蛇、迁徙候鸟及其生境。保护区由某岛和某山两个片区组成,某岛陆地面积仅73hm2,但岛上分布有2万余条我国特有的某岛蝮蛇,为世界罕见。某山片区地处欧亚大陆候鸟南北迁徙的通道上,是候鸟迁徙中的重要停歇地,素有“某山鸟栈”之称,极具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某岛某山保护区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为数不多的位于特大城市近郊和市区的自然保护区之一。由于保护区建立时我国自然保护区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国家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缺乏相应规范,加之建区时未进行全面的科学考察和合理规划,边界范围的界定主要是依据行政区域而定,因而导致大量的农田、工矿企业、村庄乃至街道被划入保护区内,这不仅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自然资源的保护成效。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和旅顺口军事禁区的部分解禁,大连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龙头地区,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保护区所在区域的经济建设和资源保护的矛盾也随之日益激化。2000年和2005年,保护区分别因烟大铁路轮渡建设和双岛湾大型石化项目建设,进行了功能区划调整和范围调整,但两次调整仅是对建设项目涉及区域进行了面积调整,未能解决保护区所存在的上述矛盾,相反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矛盾的加剧。2007年,大连市环保局为了进一步加强某岛某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同时正确处理好保护区与社区经济发展的矛盾,经国家环保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同意后,组织编制了保护区的总体规划。本规划的编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有效保护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以及促进资源保护和社区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全面调查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依照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的理论进行编制。本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大连市环保局、中共大连市某区委、区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铁山、双岛湾、江西、北海4个街道,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由于城市市区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尚无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本规划的编制很大程度上属于探索性质,加之编者水平有限,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第一章总论1.1项目背景辽宁某岛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某岛某山保护区”)位于大连市某区,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保护区由某岛和某山地区两部分组成,面积145,95hm2,主要保护对象是某岛蝮蛇和候鸟及其生态环境。某岛某山保护区位于城市区域,人口密度大,开发利用程度高,保护区资源保护和社区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直接影响了保护区的管护工作,威胁保护对象的生存,同时制约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协同大连环科院、某岛某山保护区管理处共同承担了编制《辽宁某岛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任务,旨在通过规划,对保护区内不同功能区划进行布局和设置,彻底解决保护区资源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矛盾,实现将某岛某山保护区建成我国环保系统具有典型代表性意义的示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国家环保总局、辽宁省环保局、大连市环保局和某区人民政府十分关心某岛某山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对其规划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是做好此次总体规划工作的前提和保障。规划也得到了有关单位、专家和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表谢意。1.2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12月25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8月28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10月9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年9月30日);(8)《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1995年7月);(9)国家环保总局《关于编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通知》(环然[1996]507号);(10)《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8]111号);(11)“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认真做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划界立标和土地确权等工作的通知》”(环发[1998]358号);(12)《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等七部(委、局)联合发布,环发[2002]163号);(13)《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大纲》(环办[2002]76号);(1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通知”(国办函[2005]29号);(15)“关于调整辽宁某岛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函[2005]161号);(16)《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93);(17)《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技术规范》(HJ/TJl26-88);(18)《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范》(HJ/Tl29-2003);(19)《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20)辽宁某岛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2003);(21)《某岛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大连市人民政府第7号令发布,1997年7月18号);(22)大连市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2005)。1.3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1.3.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包括某岛某山保护区所有功能区划,总面积14595hm2。1.3.2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2006年。规划近期:2008-2010年。规划远期:2011-2015年。
第二章保护区基本情况及现状评价2.1基本情况2.1.1地理位置某岛某山保护区位于辽东半岛南端,辽宁省大连市某区的西部,总面积14,595hm2。保护区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四周环海的某岛及其周围200m海域,面积155hm2(以下简称某岛片区)。二是以某山为代表的陆地部分,面积为14,440hm2,包括某山、老虎尾、九头山及其周边地区(以下简称某山某岛又名*岛,**岛,位于旅顺西北方的渤海中,东距陆地5.3海里,南距海猫岛5海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20°58′40″,北纬38°57′00″。岛屿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1,460m,宽约760m,总面积155hm2,其中岛屿面积73hm2,水域面积82hm某山地区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大连市某区的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5′07″~121°15′05″、北纬38°43′18″~38°57′00″。北起北海街道黄泥湾海域,南至某山东南角,西临渤海,东部以北海街道到某区新市街一线为界;北西南三面临海;南北长约27km,东西宽约12km,面积14,440hm2,其中海岸线长74.12.1.2自然条件(1)地质某岛原是胶辽古陆的组成部分,约在一亿年前形成,经过燕山运动,使久经剥蚀的古陆褶皱成山(被挤起巨石)。到中新世(距今约2000到1000万年前),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发生了辽河断裂,导致渤海下陷,古陆剥蚀平原被水淹没,山峰形成岛屿。最近几百万年来,几经海退海侵,在某岛海拔20~30m、60m、160m的悬崖上均留下了海蚀遗迹。某岛上出露的岩石均为震旦亚界中部的硅质岩,与辽东半岛陆地上所见的岩石相同。自下而上分为五层,依次为细砾砂岩、石英砾岩与砂岩互层、石英砾岩、粗粒石英砂岩和石英岩。岛的东南部有少量的灰绿岩脉。某山地区在地质构造上属于中朝准地台的复州-大连凹陷区。在新生代的喜马拉雅期,以某山至复县老帽山为中轴继续上升,其西翼同时沉降,地势基本与现代雷同。由于古气候多次变化,亦出现多次海退海进和海岸带的变迁。某山地区出露的岩层主要为太古界震旦系地层,以分布在某山东坡的混合岩和片麻岩为代表。区内广泛分布的地层为震旦系石英岩,石英砂岩、板岩和千板岩。(2)地貌某岛的四周海蚀地貌和重力地貌十分发育。典型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沟、海蚀柱、海蚀阶地等。某岛地层皱褶与断裂十分发育,又在现代强烈的融冰风化、海蚀作用下,裂缝纵横,洞穴遍布,为岛上的蝮蛇提供了良好的生境。岛的周围除东南有一片卵石滩外,均为悬崖峭壁。某山地区在地貌分区上属侵蚀剥蚀低山丘陵区。陆地地貌类型主要有侵蚀剥蚀小起伏低山,侵蚀剥蚀高丘陵,侵蚀剥蚀低丘陵,山麓冲洪积台地,海积冲积平原,海蚀台地和海滩。侵蚀剥蚀小起伏低山某山主峰海拔465.6m,是黄渤二海的陆地分界线。山体由古老坚硬的石英岩组成,为一前坡陡,后坡缓的单面山,是保护区的核心区之一。侵蚀剥蚀高丘陵侵蚀剥蚀高丘陵海拔在200m左右,相对高度150m以下,多由坚硬的石英岩或石英岩夹板岩组成,丘陵较为陡峻,坡度一般在15~25°。高丘陵分布在黄泥湾的南部、江西街道的南部和旅顺口的南部,其中北部的九头山海拔171m,老虎尾的鸡冠山海拔171m等为代表,是保护区内的另外二处核心区所在地。侵蚀剥蚀低丘陵侵蚀剥蚀低丘陵海拔150m以下,相对高度100m以下,由太古界的片麻岩和其它混合岩组成,起伏和缓,顶面平坦,已逐渐演变为波状起伏的准平原。低丘陵主要分布在高丘陵的外围与平原台地的过渡带上。山麓冲洪积台地分布在某山北麓逐渐向平原的过渡地带。海拔50~100m,起伏高度为20~50m,其前缘多为黄土状土组成,后缘逐渐由洪积物代替,其上冲沟密集,有的沟深可达10m,宽10~20m。海积冲积平原分布在本区中部,自北向南延伸,近海边多为海积物,与海滩连接,近丘陵多为冲积洪积物,地面平坦,为本区的农耕地带。海岸及海岸地貌本区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近74.1km,某山西角以东属港湾型基岩海岸。海岸岬角突出,深水逼岸,水下斜坡陡急。在海崖前发育规模不等的海蚀平台或岩脊滩。本区的海蚀地貌十分发育,沿海广泛分布的海蚀阶地,海蚀岩脊滩和海蚀崖。某山和艾子口的海蚀崖高达50m以上,崖上分布大量海蚀洞,崖前海蚀柱高达(3)气候某岛的气候属于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左右。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不低于-8℃。冬季冻土深度不超过75cm。最热月8月的平均气温在26℃左右。无霜期20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575mm。70%的降水集中在6、7、8三个月中。某岛孤立于渤海之中,具有风日多、风力大的某山地区属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根据旅顺1951-1975年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0.2℃,极端高温34.6℃,极端低温-19.3℃。日均温≥10℃的年积温3,665℃,无霜期20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14.5mm。降水量在空间上的分布是自东向西逐渐减少。该区年平均风速在6.0m(4)土壤某岛上的地带性土壤为棕壤,绝大部分是发育在石英岩类风化壳上的棕壤性土,坡积棕壤面积较小。土体厚度平均在75cm左右,最深达1m以上,分布不均,有机质含量较高,含量可达7.77-13.67%。除裸岩地段外,一般20~60cm厚。比较厚的土层为某岛蝮蛇冬眠提供了有利条件。某山地区的土壤分为典型的地带性土壤—棕壤,同时还零星分布着一些地域性土壤—草甸土、风沙土、盐土和水稻土,共5个土类7个亚类。棕壤为3个亚类,面积约19.7万亩,其中棕壤土11万亩,该亚类土层薄,坡度大,易发生水土流失。棕壤亚类5万亩,潮棕壤亚类3.7万亩,一般为耕地,还有部分菜园,是重要的产果产粮区。草甸土只分一个亚类,面积约1万亩,该亚类土体深厚,质地适中,土地肥沃,是主要的产菜产粮区。风沙土和盐土各为一个亚类,该亚类主要分布在海岸边,土体沙性大,含盐量高,经改良后可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两个亚类总面积约为0.3万亩。水稻土只一个亚类,面积不足千亩,主要栽种水稻等水生作物。某山地区各类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65%,其中农业土壤为1.43%。菜田有机质含量较高,平均为2%。某山地区土壤障碍因素主要是土层较薄,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如棕壤性土11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43%,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改良利用,一是要退耕还林,二是修筑梯田,三是采取工程措施治沟垒坝。表2-1某岛土壤及陆地土壤养分分析比较表地点深度(cm)有机质(%)全氮(%)全磷(%)pH值某岛一沟0-109.520.4670.1466.70某岛二沟0-205.190.2910.0976.40某岛三沟0-207.400.4050.1236.70某岛四沟0-227.060.3650.0666.12某岛五沟0-227.270.3850.3316.26某岛六沟0-225.600.2950.2765.90陆地平均-7.000.3680.173-陆地双岛-30-220.820.0170.0136.70陆地江西-470-124.280.1520.0366.50陆地铁山-230-200.920.0560.0296.80陆地平均-2.000.0850.026-(5)河流与水资源某岛上无固定河流,仅在降水时沿山沟形成若干径流,很快就消失,因此,水分成为制约某岛植被和野生动物的一个重要因子。某山地区大小河流十几条,绝大部分是季节性的干河,雨季水势迅猛,喧泄急快,洪水过后立即干枯。长年流水的两条河:一是鸦户咀河,发源于铁山镇对庄沟水库,向北流至南鸦户咀村,再转向东,经盐滩注入黄海港湾,全长约11.5公里,流域面积1,000hm2,二是江西河,发源于某区三农场北甸子村,向北经大潘家村、隋家村、经盐厂而流入渤海双岛湾,全长7.7km,流域面积600hm2。另外还有六座水库,总库容量为37.8万m3,一是铁山镇对庄沟水库,库容量为29.9万m3;二是铁山镇杨树沟水库,库容量为14.1万m3;三是江西镇大潘家村的八一水库,库容量为25.5万m3;四是双岛湾镇大甸子村的军民水库,库容量为13.5万m3;五是台山西村的台山西水库,库容量为11.9万m3,六是曲家村曲家水库,库室是为42.9万m3。某山地区地表水年径流量为1916.8万m3,区内人均地表水占有量330m32.1.3生物资源(1)植物资源某岛植物组成属于华北植物区系。共记录有65科210种野生维管束植物。由于受强烈海风的作用,岛上的乔木林多变为矮林状态,形成独特的海岛矮林。矮林的外貌特征表现在有明显的主干,但是高度一般在6~8m。某岛栾树矮林分布在向阳陡坡,树高平均2.0m左右,土层厚的地段树高可达3~4m,乔木层盖度60-70%,伴生少量麻栎、小叶朴、黄榆和辽东栎。黄榆矮林黄榆矮林分布于山脊或向阳陡坡。乔木层高2.0~2.5m,土层厚地段树高可达3~4m,盖度70~90%。黄榆为建群种,混生少量的小叶朴。灌丛及灌草丛灌丛分布于林缘。建群种有叶底珠,胡枝子、李叶溲疏、三裂绣线菊、盐肤木、小叶鼠李、酸枣和万年蒿等。灌草丛分布在山坡下腹,指以中生或旱中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建群种,其中散生一定数量灌木的植物群落。建群种主要有白羊草、黄背草、芒、荻、大油芒等。某山地区的植物属于华北植物区系,已经记录的维管束植物有422种,分属85科。代表植物有赤松、油松、麻栎、栓皮栎、槲树、槲栎、臭椿、酸枣、荆条、扁担木、山花椒、黄背草、桔草、白羊草、细柄草等。此外,某山产的某山腺毛茶藨为该区的特有树种。海州常山为亚热带树种。该区目前营造的大面积刺槐和日本黑松均系引进种,这两个树种已适应该区的生境,落地种子均可正常发芽,生长成幼树,形成半天然林。某山地区的植被属于暖温带夏绿阔叶林地带的北部落叶栎林亚地带。主要的天然和半天然植被类型包括赤松林、日本黑松林、刺槐林、麻栎林、蒙古栎林、酸枣灌丛、三裂绣线菊灌丛、胡枝子灌丛、黄背草灌丛、野古草灌草丛、白羊草灌草丛和结缕草草甸。人工植被主要为农田和果园。主要植被类型为:针叶林包括赤松林和日本黑松林。分布在低山和高丘陵的山体上部,坡度较大,土层厚在20~30cm,常有石砾出露。目前该区内针叶林的面积为5250hm2,占所有林地面积的75%。针叶林郁闭度一般在0.2~0.7左右,树高4~8m,胸径4~8cm,属幼龄林。林下灌木主要有山花椒、细叶胡枝子、绒毛胡枝子、多花胡枝子、胡枝子、酸枣、土庄绣线菊、花木兰、朝鲜鼠李、茅莓悬钩子和南蛇藤等。草本植物层盖度一般在30-60%,主要有低苔草、矮丛苔草、早春苔草。伴生有黄背草、野青茅、翻白萎陵菜、伏茜草、多叶隐子草、丛生隐子草、蓝萼香茶菜、霞草、少花野菊和结缕草等。柞树林建群种包括麻栎、槲树、辽东栎和蒙古栎等,均为乡土树种。分布在山丘的向阳坡地,坡度在15°~30°,土层稍厚。郁闭度0.4~0.6,树高4~9m,胸径5~15cm,多为幼林。其中常混生有赤松。林下灌木主要有花木兰、绒毛胡枝子、多花胡枝子、胡枝子、苦参、山花椒、三裂绣线菊、叶底珠、锦带花和五脉百里香等。草本植物层盖度30%~60%,主要种类有矮丛苔草、地榆、变色白前、蓝萼香茶菜、火绒草、鹅绒萎陵菜和霞草等。刺槐人工林广泛分布于该区的低山丘陵和平原。林龄一般在10~20年,亦有30~40年的壮龄林。刺槐抗性强,适宜在土层薄的干山坡生长。郁闭度一般在0.2~0.6左右,多为纯林,树高8~20m,胸径10~35cm。灌木层盖度较小,一般在10~20%。主要有榛子、胡枝子、山花椒和酸枣等。刺槐林草本植物稀少,仅见有零星分布的矮丛苔草、霞草、火绒草和黄蒿。落叶阔叶灌丛某山地区的灌丛按照建群种划分,主要有酸枣灌丛、山花椒灌丛、三裂绣线菊灌丛。这些灌丛占据着低山丘陵的石质山坡,或分布于林间,或分布于低丘陵人为活动频繁地段。灌木层高0.5~1.5m,总盖度50%~80%不等。其中混生10余种灌木,主要有扁担木、山刺玫、万年蒿、胡枝子、多花胡枝子、细梗胡枝子、细叶胡枝子、花木兰、草本植物层盖度在30%~60%。主要有矮丛苔草、早春苔草、霞草、地榆、黄岑、乳浆大戟、瓜子金、风轮菜、东北杜蒿和黄背草等。落叶阔叶灌草丛某山地区多见的灌草丛主要是白羊草灌草丛、黄背草灌草丛、野古草灌草丛、丛生隐子草灌草丛和结缕草灌草丛。灌草丛是人为活动极为频繁,森林和灌丛被破坏之后形成的群落,多分布在林间和低丘陵村屯附近。土层瘠薄,粗砂碎石出露,群落盖度一般在30%~80%不等,高度为20~60cm。草本植物有时高于灌木。草本植物除了建群种外,尚混生多叶隐子草、宽叶隐子草、北京隐子草、丛生隐子草、中华隐子草、细叶白前、山鸡儿肠、霞草、野古草、芒、荻、石竹、细叶婆婆纳、鬼针草、猪毛菜和细柄草等。散生灌木主要有酸枣、多种胡枝子、万年蒿、花木兰、三裂绣线菊、苦参和五脉百里香等。盐生草甸盐生草甸分布于沿海高潮线以上的淤泥质重盐化草甸土上,其群落盖度20%~30%。建群种植物主要有獐茅、匙叶矶松、付氏矶松、翅碱蓬、辽宁碱蓬、海篷子、大穗结缕草、芦苇、毛芦苇、狼尾草和马蔺等。在个别地段尚出现有小乔木柽柳和小灌木杠柳。果园和农田果园:某山地区是暖温带水果产区,主要品种有苹果、桃、大樱桃、葡萄,近年又发展了一定的干果品种(如枣、栗子等)。农田:某山地区谷物以玉米为主,其余为菜园。(2)动物资源①某岛蝮蛇某岛因生存大量的某岛蝮蛇(Gloydiusshedaoensis)而得名。某岛蝮蛇也是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之一。某岛独特的海岛生态系统造就了某岛蝮蛇特殊的生活习性,某岛蝮蛇主要以南北迁徙的小型候鸟为食,一年有两个活动高峰期,五月为第一个活动高峰期,九月上旬到十月上旬是第二个活动高峰期,在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则进入“夏眠”和“冬眠”。蝮蛇种群数量与采食特性:某岛上的主要动物是某岛蝮蛇,其种群数量在20,000条左右,它是某岛的主宰者,是一种管牙类的毒蛇,在分类上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爬行纲-蛇目-蝰科-蝮亚科,成体蛇的体长一般在70~90cm左右。某岛上的生态环境很适宜它的生存,长期生活在安静的环境里,形成了活动缓慢的特性,它有着固定和临时的栖息地,并具有回归性。某岛蝮蛇主要食物是小型鸟类,年吞食6-8只鸟。某岛每年春、秋两季都有大量候鸟南来北往在此停歇,成为某岛蝮蛇的主要食物,是某岛蝮蛇能够在某岛上生存和延续下来的主要因素。某岛蝮蛇幼蛇的捕食率低于其它年龄组,其原因是:幼蛇个体小,食幅窄,可食鸟类只限于柳莺、绣眼鸟体形大小的鸟类,捕食机遇少,除捕食小型鸟类外亦食蜈蚣、鼠妇等无脊椎动物。栖息特性:某岛蝮蛇的栖息地可分为两类:一是临时栖息地,是某岛蝮蛇的扑食场所,该场所是小型鸟类经常活动停留的地方,如树枝和岩石等;二是永久栖息地,为其夜间栖息和冬眠的场所,如天然岩缝和岩洞。某岛蝮蛇的临时栖息地多选择在离永久栖息地较近的地方,且不轻易变动,往往数月以至数年使用同一栖息地。某岛蝮蛇的永久栖息地,其洞穴深度随不同生境和冬季冻土层的厚度而不同,在40~100cm间。日活动特性:某岛蝮蛇在早晨及傍晚出现较多,中午前后出现较少,这是与每天小型鸟类的活动有关。每天小型鸟类凌晨开始活动,某岛蝮蛇在此时也陆续上树或栖息在岩石上,等待小鸟的到来,8:00以后至10:00左右逐渐离去;15:00以后又陆续回到捕食地点,直到19:00左右才逐渐离去,这两段时间是一天之中小型鸟类的活动高峰。季节活动:某岛蝮蛇在3月中旬开始出蛰,到4月中旬,某岛上的气温较低,一般在10℃左右,小型候鸟较少,虽然一部分某岛蝮蛇已经出蛰,但很少活动,多数在石板或干草叶上晒太阳。从4月下旬开始,随着小型鸟类的增加,某岛蝮蛇开始进入活动旺季,直到5月达到高峰。6~8月中旬,尤其是7月,小型鸟类较少,某岛蝮蛇随之处于夏眠状态。8月中旬,随着小型鸟类由北向南迁徙路经某岛,某岛蝮蛇又开始了活动,9-11月上旬达到一年中第二个活动高峰。10月中下旬以后,随着气温的降低,某岛蝮蛇开始陆续入洞冬眠,到11月下旬,气温降到2℃时,完全进入冬眠。繁殖特性:某岛蝮蛇为卵胎生,即卵留在母蛇子宫内孵化,最后产出幼蛇。每年5月、8月至10月在岛上均可见蝮蛇交尾现象,一般都在树上,有时两雄一雌在一起。怀卵期3个半月,8月下旬开始产仔,9月中、下旬幼仔的数量明显增多,某岛蝮蛇的产仔期为8月下旬至10月下旬,每一条雌蛇产仔为1-8条。交尾一次,可持续3-4年不用交尾而产仔,但不是每年都产仔。②鸟类某岛已记录到的鸟类有16目36科125种。其中雀形目鸟类73种,非雀形目鸟类52种。某山是东北亚大陆候鸟南北迁徙的主要通道之一,迁徙鸟的种类多、数量大,被誉为“某山鸟栈”,现已记录的鸟类有302种,隶属18目45科,属于国家Ⅰ级保护的鸟类9种,Ⅱ级保护鸟类45种。其中猛禽39种,占全国猛禽82种的47.56%,占东北猛禽53种的76.47%,占辽宁猛禽43种的90.70%。某山鸟类名录详见附表2。2000年到2004年保护区发现的8种新记录鸟类参见表2-2。表2-22001年以来保护区发现的新记录鸟种名称拉丁名发现时间短翅树莺Cettladiphone2001.10.16棕头鸦雀Paradoxorniswebbianus2001.10.29灰腹灰雀Pyrrhulagriseiventris2001.10.31山鹛Rhopophiluspekinensis2002.10.15稻田苇莺Acrocephalusagricola2002.10.16铁爪鹀Calcariuslapponicus2002.10.16赤颈鸫Turdusruficollis2002.10.17白头鹎Pycnonotussinensis2004.11.08中白鹭Egrettaintermedia2005.05.25黑脸琵鹭Plataleaspoonbill2006.05.22保护区5年环志的鸟类中共有11045只雀形目鸟类,分属18科、37属、74种,占辽宁省雀形目鸟类种数(149种)的49.7%。其中:莺科18种,占总数的27.3%,以柳莺属居多;鹀科12种,占总数的16.2%;鸫科11种,占总数的14.9%。这些雀形目鸟类中属东洋种3种,占4.1%;广布种26种,占35.1%;古北种45种,占60.8%,古北界鸟类占优势,但其绝大多数为旅鸟。而24种繁殖鸟中,古北种鸟类与广布种鸟类之比为1.2:1,以古北种占优势。这些鸟中留鸟12种,占总数的16.2%;候鸟62种,占总数的83.8%,其中冬候鸟5种,占总数的6.8%,夏候鸟12种,占总数的16.2%,旅鸟45种,占总数的60.8%。根据某山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及鸟类的生活习性,将该区的鸟类大致分为四个生态类群。森林鸟类生态类群:低山高丘陵目前分布着大面积的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迁徙的大型食肉猛禽常在这一生态环境中作短暂的栖息和停留,这类猛禽的代表有金雕、白尾海雕、鹰雕、苍鹰、长耳鸮、红角鸮等。灌丛鸟类生态类群:低山林间灌丛和丘陵灌丛由于隐蔽性差,受人为活动频繁的干扰,在此生境活动栖息的多为雀形目小型鸟类,以植物种子和昆虫为食。常见的有各种鹀类、灰山椒鸟、红尾伯劳、大山雀、煤山雀等。在此生境中筑巢繁殖的鸟类有山鹡鸰、三道眉草鹀等。由于这些小型鸟种类多,数量大,因此这里聚集了不少以小型鸟为食的雀鹰、松雀鹰、燕隼等。湿地鸟类生态类群:海滨滩涂具有丰富的无脊椎动物和浅水鱼类,为涉禽和游禽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海边岩礁石崖又为这些鸟类提供了安全筑巢的场所。常见的鸟类有绿头鸭、黑尾鸥、红嘴鸥、海鸥、黄嘴白鹭,白眉鸭、白腰雨燕和环颈鸻等。农田鸟类生态类群:某山地区农田以玉米为主,还有小面积小麦、高粱、大豆和葵花籽等农作物。此外还有大面积的果园,这类生境为以谷物和果实为食的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条件。这种生境中常见的鸟类有黄雀、金翅雀、黑尾蜡嘴雀、锡嘴雀和鹌鹑等。(3)其它动物某岛已记录的昆虫有58科117种。岛上还有少量的褐家鼠,蝙蝠等哺乳动物。某山地区除了鸟类之外,还有一些其它动物。属于两栖纲的有黑斑蛙、大蟾蜍等;属于爬行纲的有丽斑麻蜥、白条锦蛇、虎斑游蛇等14种;属于哺乳纲的有刺猬、野兔、蝙蝠等16种。保护区成立前,由于人为的对某山不断开发,使某山的动物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逐年减少,有的种类已灭绝。保护区成立后,由于加强了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使某山地区的一些动物,如野兔、刺猬、野鸡、喜鹊等的数量增长很快,对农作物已造成了危害,这是保护区今后要合理解决的问题。2.1.4社会经济状况2.1.4.1行政区划保护区范围内现有4个街道,1个经济开发区,包括铁山街道、江西街道、双岛湾街道、北海街道、旅顺经济开发区。共有35个行政村或自然村(其中铁山街道14个、江西街道7个、双岛湾街道4个、北海街道3个、经济开发区7个。表2-3保护区行政村和自然村分布概况表街道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铁山柏岚子村、对庄沟村柏岚子村、王家村、文家村、韭菜房村、金家村等部分地段,牧羊城村(于家村、刁家村、尹家村、刘家屯)、郭家村、张家村、陈家村全部地段大刘家村、杨树沟村(上杨树沟村、下杨树沟村)、北牙户咀村、中牙户咀村、南牙户咀村、王家村、文家村、柏岚子村、张家沟村、金家村等部分地段双岛湾-大艾子口村艾子口村(大艾子口村、小艾子口村)、北屋村、官家村、台山西村部分地段江西--大潘家村、小潘家村、太平沟村、江西村、大口井村、隋家村、董家村部分地段北海-袁家沟村北海村、邵家村、袁家村部分地段开发区-双沟村大东村、高家村、三羊村、后三羊村、方家村、羊头洼村部分地段2.1.4.2人口分布截止到2006年底,保护区居民人口总数43678人,其中核心区46人,缓冲区9174人,实验区34458人。按街道划分,铁山街道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数64.3%,其它依次为江西街道、开发区、北海街道、双岛湾街道。近几年保护区人口数量变化见表2-4。表2-42002~2006年保护区人口数量变化表街道名称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铁山街道1749317825182891991628050双岛湾街道890880883887887江西街道51545132536156046686北海街道19772009198820182026经济开发区41904153419641846029合计2970429999307173260943678(1)核心区人口保护区核心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某山核心区。保护区核心区共有12户46人,分布在铁山街道的柏岚子村(10户)和对庄沟村(2户)。(2)缓冲区人口缓冲区居民主要分布在某山缓冲区和九头山缓冲区两个片区,共有9174人。某山缓冲区共有8572人,分布具有一区一带的特征。一区包括某山西北部的牧羊城村(于家村、刁家村、尹家村、刘家屯)、郭家村、张家村、陈家村,这一区域村庄成片,村距较近。其中北部牧羊城村人口最多。一带指柏岚子村—刁窝棚子屯(属王家村)—王家村—文家村—韭菜房村(金家村)—金家村村庄带,位于某山东北部及北部,沿线村庄间隔较大,其中柏岚子村及金家村人口相对集中。铁山街道共有8462人。九头山缓冲区共有602人,其中双岛湾街道大艾子口村437人,沿街道分布;北海街道165人;开发区110人。(3)实验区人口实验区总人口34458人,其中铁山街道19542人、江西街道6686人、双岛湾街道450人、北海街道1861人、开发区5919人。铁山街道占56.7%。人口多集中于各街道行政中心,如铁山街道人口集中于中牙户咀村、北牙户咀村、南牙户咀村一带,江西街道人口集中于大潘家村、隋家村。表2-5某岛某山保护区不同功能区人口分布表(单位:人)功能区铁山街道江西街道双岛湾街道北海街道开发区合计核心区46000046缓冲区846204371651109174实验区1954266864501861591934458总计28050668688720266029436782.1.4.3企业分布及企业特点根据现状调查,目前保护区内共有458家企业,其中核心区3家,缓冲区97家,实验区358家。按街道划分,铁山街道有241家(核心区2家、缓冲区82家、实验区157家),双岛湾街道共有77家(缓冲区2家、实验区75家),开发区有49家(缓冲区6家、实验区有43家),江西街道有73家(均分布于实验区内);北海街道共有18家(核心区1家、缓冲区7家、实验区10家)。保护区各功能区企业分布情况详见表2-6。表2-6保护区各功能区企业分布(单位家)街道名称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合计铁山街道282157241双岛湾街道027577开发区064349江西街道007373北海街道171018合计397358458(1)核心区企业据调查,保护区核心区内企业共有3家。大连旅顺永嘉烟花有限公司规模较大,位于铁山街道里沟桥附近,现有职工68人,2006年总产值达200万元,完成利税35万元。九头山奶牛厂位于北海街道,规模较小。实地调查中,还在柏岚子村的核心区发现一个采石场正在作业中。该采石场未经相关部门许可,属非法采矿,对保护区生境破坏严重。(2)缓冲区企业保护区缓冲区由于开发历史较长,社区居民众多,企业数量也很多,共有约97家企业分布,企业类型多样,涉及机械、建材、养殖、种植等不同产业类型,有些对环境存在明显污染,如旅顺铁山牧羊城鱼粉厂、某区铁山街道尹家锻造厂和旅顺砂布厂等。缓冲区企业名录详见附件:《某岛某山保护区实验区控制性规划》。(3)实验区企业保护区实验区人为活动最为频繁,开发程度最大,人口和企业数量也最多,共有358家企业分布,范围涉及机械加工、餐饮、制造业、化工、轻工、纺织、农林、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和服务业等。实验区企业名录详见附件:《某岛某山保护区实验区控制性规划》。2.1.4.4社会经济概况某岛某山自然保护区由于地处城市区域,社会经济较为发达,第二产业产值最大,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较小。(1)农林牧渔业某山地区经济较发达,2006年铁山街道、江西街道、经济开发区、双岛湾街道、北海街道第一产业总产值164196万元,各区耕地面积均较少,以玉米、小麦、豆类为主,农业产值相对较低。渔业总产值145518万元,占第一产业的88.6%。(2)工业2006年铁山街道、江西街道、经济开发区、双岛湾街道、北海街道第二产业总产值546732万元,工业总产值实现290735万元。其中铁山街道、江西街道以机械制造业、水产养殖为支柱产业,北海街道以锅炉、水产加工业、机械制造业为支柱产业,双岛湾街道以水产加工业为支柱产业,经济开发区以化工、机械制造为支柱产业。表2-72006年保护区社区社会经济基本情况一览表(单位万元)分类铁山街道江西街道开发区双岛街道北海街道合计第一产业总产值4907031534177263477631090164196其中渔业总产值4420025350149263392227120145518第二产业总产值991406986416526512437388090546732其中工业总产值851617816678089395799640290635第三产业总产值717901489937135470931569172486生产总值220000116297220126206242120749883414(3)综合交通某山地区的公路线路体系由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一般公路构成。高速公路为土羊高速公路;6条一级公路分别为许官路、三双路、水西路、马北路、盐尹路、大盐路;另外还有滨海路等一般公路以及烟大轮渡、铁路等。2.1.5保护历史沿革(1)保护区建立阶段1980年8月6日,国务院批准建立辽宁某岛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发[1980]207号)。1980年11月21日,辽宁省编委批准成立辽宁某岛某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为全民事业单位(全额拨款),县团级建制,实行省、市环保局双重领导,以省环保局为主,省编委下达编制人数24名(辽编发[1980]221号)。1985年4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决定将辽宁某岛某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下放大连市管理(辽政发[1985]35号),隶属于大连市环保局领导,下放后原级别不变。1987年1月26日,大连市编委批准增加事业编制11名(大编发[1987]27号),编制人数达到35人。1988年,保护区成立了“大连某岛医院”。1990年,保护区建立了“某岛自然博物馆”。1996年,保护区成立了“大连蛇类蛇毒研究所”。(2)保护区调整阶段保护区由于直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时间较早,当时国家尚没有颁布有关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纲要和法规,因此未对保护区进行功能区划。1998年6月,保护区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制定了《某岛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并对保护区功能区进行了划分,规划的保护区总面积为17,073km2,某岛和某山核心区划为核心区。2000年11月,国家环保总局给辽宁省环境保护局复函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保护区总面积和之后,为了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需求,保护区分别进行了两次范围和功能区调整,划出相应的区域用于地方经济发展。2002年,国家重点项目烟大火车轮渡需要穿过某山缓冲区,按照规定的程序,对保护区南天门山缓冲区南部进行部分调整,并在2000年功能区划的基础上作了重新调整,增加了南天门和老虎尾两个核心区。2003年5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了保护区调整方案。调整后的保护区总面积17,073hm2。其中某岛155hm2,范围包括某岛面积73hm2及其周围200m海域面积83hm2。某山地区16,918hm2,范围包括铁山街道、江西街道、双岛湾镇和某区调整后的功能区划如下:核心区由某岛核心区(155hm2)、某山核心区(2,000hm2)、老虎尾核心区(550hm2)、南天门核心区(600hm2)四部分组成,其中某山地区包括后者三部分。核心区面积总计3,305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9.4%。缓冲区由两部分组成,均位于某山地区,南部缓冲区在某山核心区周围(2,000hm2),北部缓冲区位于某山地区西部、南天门核心区周围(3,445hm2),缓冲区面积总计5,445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1.9%。除核心区、缓冲区以外其它范围为实验区,南北贯通,面积8,323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8.7%。2005年由于双岛湾石化园区建设的需要,遵照国家的有关程序,某岛某山保护区进行了范围调整,将双岛湾2928hm2,旅顺新港580hm2调整出保护区。国务院办公厅在2005年4月14日国办函[2005]2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通知》文件中,批准了辽宁某岛某山保护区的调整意见。2.2保护区现状评价2.2.1保护区类型、主要保护对象某岛某山保护区总面积14,595hm2,其中核心区3,565hm2、缓冲区2,815hm2,实验区8,215hm2。根据《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93),某岛某山保护区类型属于野生生物类的野生动物类型,主要保护对象是以某岛蝮蛇和迁徙候鸟为主的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生境。2.2.2保护价值及评价2.2.2.1保护价值某岛某山保护区地处辽东半岛的最南端,某岛核心区靠近黄海和渤海的分界线,地理位置独特,气候适宜,地质历史古老,地貌特征复杂,良好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大面积的温带森林、灌丛、草丛、滩涂湿地以及海岛矮林等多样的植被类型,由于保护区某山片区位于东北亚候鸟迁徙路线上,是迁徙候鸟的重要停歇点,保护区鸟类资源十分丰富,独特的某岛矮林和某岛生态系统也为我国特有的某岛蝮蛇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岛上自然生态系统极为脆弱,具有极其重要的典型性、脆弱性、多样性、稀有性和自然性。(1)典型性和脆弱性某岛蝮蛇是我国特有种,在全世界仅分布在面积0.73km2的某岛上,目前种群数量约有2万条,保护区是开展某岛蝮蛇生物学、生态学科学研究的理想基地,某岛由于面积狭小,四面环海,经过长期进化和演替,形成了以某岛矮林为主要植被的特有的某岛生态系统,岛上也形成了“某岛蝮蛇-小型鸟类-植物和昆虫”的食物链,抵御外界干扰能力较弱,极易受到外来入侵物种的影响和威胁,具有高度的脆弱性,急需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2)多样性和稀有性保护区生境类型多样,生物物种资源十分丰富,根据初步调查统计,某岛片区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65科210种,岛上鸟类共有16目36科125种,其中雀形目鸟类73种,非雀形目鸟类52种。其他动物包括某岛蝮蛇、褐家鼠和蝙蝠等,昆虫共有58科117种。某山片区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85科422种,鸟类共有300余种,某山是东北亚大陆候鸟南北迁徙的主要通道之一,被誉为“某山鸟栈”。优越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珍稀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繁衍栖息的生存场所。保护区内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54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丹顶鹤、金雕等9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有大天鹅、红隼等45种。(3)自然性和可保护性某岛某山保护区内空气质量优良,水质良好,环境优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与结构复杂,类型多样,物种相对丰度较高,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保护区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社区居民的知识文化水平较高,综合素质较好,具有很高的可保护性。2.2.2.2参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标准,对保护区的自然属性、可保护属性和保护管理属性进行评价,总计得分为81分,其中自然属性得分48分,占该属性满分的80%;可保护属性得分20分,为满分;保护管理属性得分最低,为13分,占该属性满分的65%。因此,保护区自然属性良好,可保护价值极大,但管理上较为薄弱,详见表2-8。表2-8某岛某山保护区综合评价结果一览表指标体系某岛某山自然保护区评价指标分类指标名称满分值得分值得分依据自然属性(60分)物种珍稀濒危性2520主要保护物种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物种代表性1010生物地理学和生物系统学上具有世界性代表意义。种群结构55主要保护对象在保护区内具有合理的种群结构,能保证物种的正常繁衍。生境重要性1010世界上唯一或极重要生境。生境自然性103受到明显人为干扰,但核心区基本保持自然状态。小结48可保护属性(20分)面积适宜性88面积足以保证主要保护物种的正常繁衍或生存。科学价值88在生态、遗传、经济等方面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经济和社会价值44在资源利用、旅游、教育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小结20保护管理属性(20分)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44具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和适宜的人员配备,且专业技术人员占管理人员的比例≥20%。边界划定和土地权属41虽未取得土地使用权,但边界清楚,无土地实用权属纠纷。基础工作64完成综合科学考察,基本掌握资源、环境本底情况,编制完成较详细综合考察报告和总体规划,收集了大部分的样本材料。管理条件64基本具备管理所需的办公、保护、科研、宣传教育、交通、通讯、生活用房等设施。小结13合计得分812.2.3环境质量评价2.2.3.1土地利用现状(1)核心区土地利用保护区核心区是保护区自然植被保存最为完好、人为活动干扰最小的区域,区内林地共有2994.9hm2、建设用地87.31hm2、特殊用地24.5hm2、果园68.9hm2、旱地29.6hm2、滩涂132.6hm2、石地60.4hm2、其他未利用地7.69hm2、水库水面3.4hm2、坑塘水面0.7hm2。(2)缓冲区土地利用缓冲区共有林地814.6hm2、建设用地841.12hm2、特殊用地110.6hm2、旱地586.08hm2、菜地18.7hm2、果园277.2hm2、滩涂47.9hm2、沼泽地5.7hm2、沙地5.9hm2、石地69.5hm2、其他未利用地26.9hm2、水库水面2.8hm2、坑塘水面8hm2。(3)实验区土地利用实验区共有林地2573.4hm2、建设用地2610.92hm2、特殊用地82.2hm2、旱地1101.08hm2、菜地198.3hm2、果园1089.2hm2、河流水面12.5hm2、苇地3.4hm2、滩涂101.6hm2、盐碱地89hm2、沼泽地1.3hm2、沙地10hm2、石地37.9hm2、其他未利用地254.3hm2、水库水面26.6hm2、坑塘水面23.3hm2。各功能区用地情况参见表2-9。表2-9保护区陆地区域各功能区土地利用情况(hm2)土地类型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九头山某山老虎尾小计九头山某山老虎尾小计林地766.11773.77455.032994.9419.8373.8620.94814.62573.4建设用地30.3427.1629.8187.3168.71642.19130.22841.122610.92特殊用地0.47.8416.6624.55.297.87.6110.682.2旱地9.620029.653.32524.128.64586.081101.08菜地00001.8816.82018.7198.3果园18.650.3068.966.9210.30277.21089.2河流水面0000000012.5苇地000000003.4滩涂30.253.548.9132.67.5936.93.4147.9101.6盐碱地0000000089沼泽地0000005.75.71.33沙地00005.9005.910石地060.4060.4069.5069.537.9其他未利用地1.366.3307.693.223.20.526.9254.3水库水面2.70.703.402.802.826.6坑塘水面0.7000.72.52.512.99823.3合计860200055034106352000180281582152.2.3.2生物环境(1)林地生态系统某山地区属于华北植物区系的植被,森林覆盖率为34.54%,自然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和针叶混交森林为主,少数为灌丛和草丛,为众多鸟类提供了优越的栖息生境。目前某山林业用地面积约6382.9hm2,现有林木主要是人工次生植被及干旱的草原化草本植物群落,主要有赤松、黑松、刺槐、槲树、栎树和一些果树等;灌木主要为胡枝子等;草本植物种类较多,主要有大油芒、艾篙、金叶马兰等。在林地面积中,绝大多数都是幼龄林和中龄林,其中幼龄林占93%,中龄林占7%。随着人为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对自然资源开发程度的逐渐加强,保护区实验区和缓冲区内很多区域自然植被已经遭到破坏,被农田生态系统、建筑物和道路等所代替,大部分已经丧失了原有的生态功能,造成保护区内有效自然生态系统面积大大缩小。某岛片区自然环境保护良好,几乎没有人为干扰,基本处于原始封闭的状态之中,岛上独特的某岛矮林生态系统不仅为众多小型鸟类提供了优越的觅食和停歇场所,同时也为某岛蝮蛇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捕食场所,共同组成了一个的食物链,岛上植被也处于自然演替过程中。某岛上的植被曾经非常繁茂,后来受人为干扰、砍伐和山火的影响,造成木本植物面积减少,草本植物面积增大,使岛上植被发生很大变化。近年来,粉葛藤在某岛适宜的自然条件下,迅速扩散,分布面积逐渐扩大,通过缠绕在小乔木和灌木植株上,形成密集的树冠层,影响了本土某岛矮林的正常生长,同时也使某岛蝮蛇丧失了有效的栖息和觅食场所,对某岛物种多样性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某岛是以蝮蛇为中心的生态系统。在某岛上形成了蛇吃小鸟,小鸟吃昆虫,昆虫吃植物,植物以鸟粪当肥料的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是研究生态平衡的理想基地。某岛蝮蛇主要的捕食方式是栖息树上伺机捕食鸟类,因此植物已成为蝮蛇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破坏植被,会减少过往鸟类在此停歇,鸟类的减少会影响蛇的生存,而某岛植被也正是由于盛产蝮蛇而被保存下来的。保护区尽管由某岛和某山两个分离的片区构成,但这两块区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和食物链结构。某山陆地区域为众多小型雀形目鸟类提供了繁殖和栖息场所,这些雀形目鸟类飞往某岛,为某岛蝮蛇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相互之间的种群数量变化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2)湿地生态系统双岛湾湿地位于某岛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部,属于渤海海域边缘的一个海湾湿地。因为海湾中有二个小岛,故称双岛湾,其西部界线大致在西湖咀-董坨子一线,总面积为1867hm2。从双岛向南北连线,将双岛湾分为两部分:双岛以西现为海湾湿地,与渤海海域相连,水深4-6m,目前已全部用于海带养殖,面积为408hm2,其西北部的西湖咀原为一滨海泻湖,面积92h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入院宣教流程课件
- 健康知识培训心得幼儿园课件
- 偏瘫感觉障碍康复课件
- 伤口造口进修汇报护理课件
- 邮箱平台流程管理办法
- 郑州动态流动管理办法
- 银联卡服务管理办法
- 企业用电安全知识培训
- 海事行政督查管理办法
-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事业单位考试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入门-第2章
- 无损探伤工(技师、高级技师)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大全-下(多选、判断题汇总)
- 大陆与台湾《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比较
- 26字母教学PPT模板
- 辩论赛PPT模板模板
- 2015-2021七年高中数学联赛真题分类汇编 概率统计(学生版+解析版)(共2讲)
- 陶瓷材料基础-陶瓷力学性能-课件
- 开展VIP商务旅客服务的项目策划书
- 广东省封开县金装神梧黄金开采有限公司金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评审意见
- 一年级下册竖式计算题大全
- 大学英语六级(CET-6)试卷模拟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