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岩土工程师《专业案例》点睛提分卷(四)附详解_第1页
2023年岩土工程师《专业案例》点睛提分卷(四)附详解_第2页
2023年岩土工程师《专业案例》点睛提分卷(四)附详解_第3页
2023年岩土工程师《专业案例》点睛提分卷(四)附详解_第4页
2023年岩土工程师《专业案例》点睛提分卷(四)附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22023年岩土工程师《专业案例》点睛提分卷(四)附详解一、单选题1.基坑锚杆承载能力拉拔试验时,已知锚杆上水平拉力τ=400kN,锚杆倾角α=15°,锚固体直径D=150mm,锚杆总长度为18m,自由段长度为6m,在其它因素都已考虑的情况下,锚杆锚固体与土层的平均摩阻力最接近于()kPa。A、49B、73C、82D、90答案:B解析:根据《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6)第6.2.7条,锚杆受力为2.某港口重力式码头为条形基础,基底有抛石基床,厚度d1=2m,抛石基床底面处有效受压宽度B′e=14m,抛石基床底面合力与垂线间的夹角δ′=11°。抛石基床底面以下土的抗剪强度标准值φk=24°,ck=5kPa,天然重度标准值yk=18kN/m3。抛石基床厚度范围内土的重度标准值yk1=19.0kN/m3。则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竖向分力标准值为()kN/m。(承载力系数Ny=3.75,Nq=6.55,Nc=12.469)A、5655.11B、7297.44C、9138.42D、10985.03答案:D解析:根据《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250—1998)第4.2.6条,由题可知φ>0,δ′<φ,3.某多层厂房柱子柱脚尺寸800mm×1000mm,采用无筋扩展基础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传至±0.0处的竖向力为Fk=600kN,力矩Mk=160kN·m,水平力Hk=35kN。基底面积为2m×2.6m,设计基础埋深1.5m。基础材料采用C15混凝土。(1)基础最小高度最接近()m。A、0.6B、0.75C、0.8D、1.0.答案:C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2条进行基底压力计算,轴心荷载下,基础底面处,4.地下采空区移动盆地中三点A、B、C依次在同一直线上,三点间距为AB=65m,BC=82m,A、B、C三点的水平移动分量分别为34mm、21mm、16mm,垂直移动分量分别是269mm、187mm、102mm,B点的曲率半径RB最接近于()m。A、3.2×105B、3.2×102C、3.2D、0.32答案:A解析:5.在采用塑料排水板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时需换算成等效砂井直径,现有宽100mm、厚3mm的排水板,如取换算系数α=1.0,等效砂并换算直径应取()mm。A、55B、60C、65D、70答案:C解析:6.现需设计一个无黏性土的简单边坡。已知边坡高度为10m,土的内摩擦角φ=45°,黏聚力c=0,当边坡坡角α最接近于()时,其安全系数Fs=1.3。A、45°B、41.4°C、37.6°D、22.8°答案:C解析:7.某筏基底板梁板布置如图3-6所示,筏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ft=1.57N/mm2),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计算,该底板受冲切承载力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A、5.60×103kNB、11.25×103kNC、16.08×103kND、19.70×103kN答案:B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4.5条计算:Fl≤0.7βhpftumh0βhp为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h0=800,取为1.0。um=(ln1-h0+ln2-h0)×2=(3200-800+4800-800)×2=12800mm;代入得,Fl≤0.7×1.0×1.57×12800×800=11.25×103kN。8.某重要性系数为1.0的岩石边坡工程,支护方式采用永久性锚杆挡土墙支护,锚杆倾角15°,采用单根钢筋,单根锚杆受到的水平拉力标准值为300kN,螺纹钢筋直径为16mm,钢筋与砂浆间黏结强度设计值为2.7MPa,锚固体直径为150mm,锚固体与土层间黏结强度特征值为165kPa,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锚杆锚固段长度宜为()m。A、3B、5C、6.0D、6.5答案:B解析: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第7.2.1条、第7.2.3条及第7.2.4条,Nak=Htk/cosa=300/cos15°=310.6kN;Na=yQ/Nak=1.3×310.6=403.8kN;锚杆锚固体与地层的锚固长度应满足:9.某住宅楼采用40m×40m的筏形基础,埋深10m。基础底面平均总压力值为300kPa。室外地面以下土层重度y为20kN/m3,地下水位在室外地面以下4m。根据表3-6数据计算基底下深度7~8m土层的变形值,Δs′7-8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A、7.0mmB、8.0mmC、9.0mmD、10.0mm答案:D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3.5条,基底附加压力Po=Pk-yh=300-(4×20+6×10)=160kPa,计算结果如表3-7所示。10.从崩塌区下通过某公路路基,拟设置拦石墙防护,拦石墙后设缓冲土层,土层、落石重度各为18kN/m3、22kN/m3,土层内摩擦角φ=16°,崩塌物最大块体体积为1.4m3,块体落地前的末段速度为6m/s,求崩塌物对缓冲土层的沛击力的大小为()kN。A、118.0B、151.7C、178.2D、214.3答案:C解析:11.土层剖面及计算参数如图9-1所示。由于大面积抽取地下水,地下水位深度自抽水前的距地面10m,以2m/年的速率逐年下降。忽略卵石层及以下岩土层的沉降,问10年后地面沉降总量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A、415mmB、544mmC、670mmD、810mm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10年水位降至20m,即地面下30m,水位下降施加于土层上的Δp如表9-1所示。12.某软土用十字板剪力仪做剪切试验,测得量表最大读数Ry=215(0.01mm),轴杆与土摩擦时量表最大读数Rg=20(0.01mm);重塑土最大读数Ry′=64(0.01mm),R′g=10(0.01mm),板头系数K=129.4m-2,钢环系数C=1.288N/0.01mm,则该土灵敏度等级为()。A、低B、中C、高D、无法判别答案:B解析:13.刚性桩穿过厚20m的未充分固结新近填土层,并以填土层的下卧层为桩端持力层,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下列哪个选项作为桩端持力层时,基桩承受的下拉荷载最大?()A、可塑状黏土B、红黏土C、残积土D、微风化砂岩答案:D解析: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4.4条第3款,桩端土越好,ln/l0越大,如基岩ln/l0=1.0。中性点位置越往下移,负摩阻力越大,下拉荷载越大。14.某开挖深度为8m的基坑,采用60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墙体深度为18m,支撑为一道Φ5500×11的钢管支撑,支撑平面间距为3m,支撑轴线位于地面以下2m。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1m,地层为黏性土,天然重度y=18kN/m3,内摩擦角φ=10°,c=10kPa。不考虑地面荷载。若用朗肯土压力理论(水土合算)和静力平衡法进行计算,则:(3)单根支撑的轴力为()kN。A、1762.2B、1516.0C、738.6D、246.2答案:C解析:用静力平衡法计算单根支撑的轴力。支护结构在水平方向所受的合力为0;设N为每一根支撑的轴力,因为每一根支撑要承担3m宽的地下连续墙的土压力。则:N+3Ep=3Ea,N=3(Ea-Ep)=3×(1762.2-1516)=738.6kN。15.如图8-10所示为我国西部212国道通过某地的地形地貌特征,泥石流是主要工程灾害之一。I、II、III分别对应于泥石流的()。A、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B、流通区;堆积区;形成区C、堆积区;流通区;形成区D、形成区;堆积区;流通区答案:C解析:典型的泥石流流域,从上游到下游一般可分为三个区,依次为: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16.某场地由碳酸盐残积土组成,土层厚度25m,在场地中发育有单个土洞,土洞底板标高与基岩一致,洞体最大高度为0.8m,土体松散系数K=1.05,土洞有坍塌可能性,试按顶板坍塌自行填塞法计算,当基础埋深为1.2m时,荷载的影响深度不宜超过()m。A、2.8B、7.0C、8.2D、16答案:B解析:17.根据泥石流痕迹调查测绘结果,在一弯道处的外侧泥位高程为1028m,内侧泥位高程为1025m,泥面宽度22m,弯道中心线曲率半径为30m。按现行《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2001)公式计算,该弯道处近似的泥石流流速最接近下列哪一个选项的数值?()A、8.2m/sB、7.3m/sC、6.4m/sD、5.5m/s答案:C解析:根据《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2001)条文说明第6.3.5条,18.某住宅区建筑场地位于北京延庆地区,场地中某钻孔勘探资料如表9-8所示。地下水位埋深4.5m,基础埋深3.5m.该钻孔的液化指数IlE应为()。A、13.5B、14.0C、14.8D、15.5答案:B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具体步骤如下:①进行液化初判:根据第4.3.3条,北京延庆地区设防烈度为8度,第4层粗砂土地质年代为Q3,可判为不液化。根据附录A,北京延庆地区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第2层粉土层的黏粒含量为14%,可判为不液化土;对第3层中砂土,根据表4.3.3得d0=8,则有d0+db-2=8+3.5-2=9.5=du,d0+db-3=8+3.5-3=8.5>dw=4.5m,1.5d0+2db-4.5=1.5×8+2×3.5-4.5=14.5>du+dw=14.5,均不符合条件。所以不能排除第三层中砂土的液化性,需进行进一步判别。②对第3层中砂土进行液化复判(进一步判别):根据第4.3.4条,取判别深度为20m。根据表4.3.4可知N0=12,计算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Ncr:19.某条形基础上荷载标准值Fk=160kN/m,基础布置和地基上层断面如图5-7所示,基础的埋置深度d=1.60m,采用振冲砂石桩置换法处理淤泥质粉质黏土。砂石桩长7.0m(设计地面下8.2m),直径d=800mm,间距s=2.0m,等边三角形排列。(1)求置换率m为()。A、0.145B、0.250C、0.567D、0.783答案:A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第8.2.8条及第7.2.8条,由d=0.8m,等边三角形布桩de=1.05s=1.05×2.0=2.10m,得m=d2/d2e=0.82/2.12=0.145。20.对饱和软黏土进行开口钢环式十字板剪切试验,十字板常数为129.41m-2,钢环系数为0.00386kN/0.01mm。某一试验点的测试钢环读数记录如表1-4所示。该试验点处土的灵敏度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A、2.5B、2.8C、3.3D、3.8答案:B解析:21.某土样的天然重度y=17kN/m3,干重度yd=14.5kN/m3,饱和重度ysat=18kN/m3,液性指数IL=0,土的塑限wP为()。A、5.9%B、17.2%C、21.6%D、24.1%答案:B解析:22.某黄土场地自重湿陷性黄土层厚度为10m,其下为非湿陷性黄土,拟建建筑物采用筏形基础,基础底面尺寸为20m×50m,基础埋深5.0m,采用土挤密桩消除全部湿陷性,土桩直径为400mm,间距为1.0m,正三角形布桩。则处理该场地需要的桩孔数量为()个。(注: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A、1155B、1498C、1876D、2080答案:D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第14.2.1条、第14.2.5条:正三角形布桩时等效圆直径为:de=1.05s=1.05×1.0=1.05m;1根土桩承担的处理地基面积为:h/2=10/2=5m,则拟处理地基面积为:A=(20+2×5)×(50+2×5)=1800m2;故桩孔的数量为:n=A/Ae=1800/0.8655=2080(个)。23.某建筑物的地质剖面及土性指标如图4-37和表4-8所示。柱基顶面承受的最大荷载特征值为:轴力P=2040kN,弯矩M=320kN·m,剪力T=56kN。根据方案比较择优选择了钢筋混凝土打入桩基础。采用平面尺寸为300mm×300mm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基础顶面高程为地表下0.8m,根据地质条件,确定第四层硬塑黏土为桩尖持力层。桩尖进入持力层1.55m,桩长8.0m,承台底面埋深1.8m。桩数n=5根,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距离是d=0.3m,布置见图4-38所示。承台底面尺寸1.6m×2.6m。桩顶伸入承台50mm,钢筋保护层取35mm。建筑场地地层条件如下:①粉质黏土层IL=0.6,取qsk=60kPa;qck=430kPa;②饱和软黏土层:因e=1.10,属于淤泥质土,取qsk=26kPa;③硬塑黏土层:IL=0.25,取qsk=80kPa,端土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pk=2500kPa。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群桩效应,则可计算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约为()kN。A、367B、328C、429D、583答案:B解析: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3.5条,当根据经验关系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时,其计算公式为:Quk=Qsk+Qpk=u∑qsikli+qpkAp根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