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可第7册教案四上_第1页
蒋可第7册教案四上_第2页
蒋可第7册教案四上_第3页
蒋可第7册教案四上_第4页
蒋可第7册教案四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沙市芙蓉区曙光路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教案 任教班级 四(3)班授课老师 蒋可授课时间2022年下1观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二、过程与方法1.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三、情感与态度1.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难点: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教具准备】 PPT【教学过程】一、课时导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我国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与众不同?今天我们来学习《观潮》二、感悟新知(一)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读后释题课题《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二)再读课文,理清段落。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全文也可分为两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教学板书】

潮来前:观潮潮来时天下奇观潮来后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写“潮、据”等15个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二、过程与方法1.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三、情感与态度1.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重点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意思,体会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与壮观,指导背诵。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品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难点: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教具准备】 PPT【教学过程】一、课时导入1.出示词语:横贯江面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漫天卷地霎时昂首东望人声鼎沸教师:这些词语是描写钱塘江大潮来临场面的成语,让我们根据它们想象一下画面吧!

二、感悟新知(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2.深入学习课文3、4自然段,感受钱塘江大潮。(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看到白线出现时,人群有什么反应?这个场面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比较句子ɑ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个人准备后指名读,评价后小组赛读,最后齐读。(4)引入文字资料: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到:(5)播放视频。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假如你是一个游人,你会怎样赞叹?(6)教师: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请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课文之中再来读一读。(7)同学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3.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4.指导背诵。三、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请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1.教师: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2.出示小组活动建议:四、布置作业【教学板书】

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顺序:远近观潮潮来时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天下奇观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潮来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恢复平静【教学反思】2走月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鹅、卵”等7个生字,会写“牵、鹅”等1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三、情感与态度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难点: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教具准备】 PPT【教学过程】一、课时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师: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称为“走月亮”。二、感悟新知(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二)、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分析记忆字形。出示生字“鹅、卵、俗、跃、穗、踱、烁”“鹅”是家禽,所以偏旁是“鸟”;“俗、跃、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俗—浴”是形近字。2.书写指导。出示生字“淘、牵、鹅、卵、填、庄、稼、俗、跃、葡、萄、稻、熟”指导书写:“淘、鹅、填、稼、俗、跃、稻”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牵”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中间的秃宝盖要宽一些。3.词语理解及运用。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三、情感与态度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教具准备】 PPT【教学过程】一、课时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怎么样,好听吗?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体会?那就让我们伴着这甜美的歌声一起去走月亮吧!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走月亮》。二、感悟新知(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1)读课文第1自然段,你知道月亮是从哪儿升起来的吗?(2)预设:秋天月夜是怎样的景象?第2自然段:秋天“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师:让学生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第4自然段:“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第6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的手,“我”感到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我们贴得很近,“我”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熟悉的气息,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第8自然段:“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儿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妈与“我”比赛吗?不,阿妈就是那美丽的月亮,“我”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4)也可能学生在一个自然段中即体会到了景色的美,也体会到了情美,教师可随机进行指导。(5)背诵第四自然段。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教学板书】2走月亮月盘明亮月光柔和“我”和阿妈想到:洗衣裳做小船看水塘美好景色【教学反思】3现代诗二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巢、苇、罗”等6个生字。2.自主学习本课词语,积累优美的诗句。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读懂诗歌表达的内容。二、过程与方法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三、情感与态度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难点: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教具准备】 PPT【教学过程】一、课时导入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想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二、感悟新知(一)初读诗文,学习生字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巢、苇、罗、眠、霸、占”并分别组词。2.分小节读诗文。(二)范读诗歌,整体感知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配图。(三)、自由读诗,理解诗意1.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2.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出示《秋晚的江上》。(1)读诗歌,品诗意。(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3.欣赏古诗《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1)读这首诗,讨论诗意。(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四)指导朗读,感受诗情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3.齐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三、课堂小结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四、布置作业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首诗,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教学板书】秋晚的江上花牛歌归巢的鸟斜阳美景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童趣白色的芦苇【教学反思】4繁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昧、坠、怀”3个生字,积累描写繁星的词句。2.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理解其看繁星的感受,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二、过程与方法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三、情感与态度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其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之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难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的生活,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教学方法】讲授法、电教法、研究法【教具准备】 PPT【教学过程】一、课时导入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夜晚的天空吗?夜空中有什么?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二、感悟新知(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2.查字典理解词语3.分小节读课文。(二)研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1.默读课文,完成填空。时间地点看到的感受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2.根据表格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间地点看到的感受的第一次从前家乡密密麻麻的星星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第二次三年前南京星群密布的蓝天仿佛和朋友对话第三次如今海上半明半昧的星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3.为什么三次看星空情况和感受会不同?4.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根据句式练习说话。看着满天的繁星,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章之所以让我们愿意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并读一读,品一品吗?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渐渐地___________,我仿佛看见___________,我仿佛听见__________,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教学板书】4繁星从前家乡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热爱大自然三年前南京仿佛和朋友对话向往美好生活如今海上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教学反思】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发现人类的一些破坏环境的做法,同时学会在与他人意见分歧时,正确与人沟通,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能充分意识到环保不是一句空话,每一个人都应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做环保卫士。三、情感与态度讨论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环保小建议,并带动周围的人一起落实到行动中。【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克服劝说时的焦躁心理,以文明的举止、诚恳的态度打动对方。难点:能为保护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口语交际中,能够围绕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能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教具准备】 PPT【教学过程】一、课时导入同学们,我们观山,看海,听雨,赏花……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这些都让我们心旷神怡。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可是,只要大家稍稍留心,就不难发现人类的许多行为正破坏着我们的生活环境。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校园里竖起一棵奇怪的“大树”。这棵树是用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做树干,绿叶则是废旧的暖壶壶壳,这棵两米高的筷子“树”“长”得挺茁壮。这株筷子树的制作者告诉记者:整个树干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就达十万支,这些筷子都是师生们平日在学校的食堂和校园周边的商业街饭店里“捡”回来的。他同时谈及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也仅能制成这样的筷子6000—8000双,他们这棵树虽然只有一米九,但耗费了十万双筷子。他们希望能够警醒大家最终告别一次性筷子。师:同学们,听完这则新闻,能否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想法?师:我们与环境密不可分。二、感悟新知(一)初设情境,共同探讨1.说一说。a.情境一:你和同学吃饭时,他随手拿了几双一次性木筷,多的就扔在旁边,请你劝劝他。b.情境二:学校门口的餐馆老板一直未停止使用一次性木筷,你打算怎样去劝阻他?师:谁来说一说。生:有些木筷并不卫生,因为每一双一次性筷子的制作加工都要经过树木的砍伐、切断、冲坯等十几道工序,而且为了让筷子看起来洁白干净,成型的筷子还要经过硫磺熏,熏不白就用双氧水和硫酸钠再次浸泡漂白,然后用滑石粉抛光。生:让我们少用一次性筷子,出外就餐时尽量自备筷子,或者重复使用自己用过的一次性筷子。2.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a.小组内交流。b.每组请代表在全班交流。3.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生:如果堵车时间长,我们可以提醒爸爸妈妈将汽车熄灭。这样可以减少尾气排放,也可以节省燃料。生:最后离开教室的同学要注意关灯,大家一起努力,做到不开“无人灯”。师:同学们的做法很好。(二)动手实践,从我做起。1.师引入:爱护环境不仅要认识到,更要会动手做。那么,我们能不能把刚才交流的内容进行梳理,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制作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呢?2.学生合作交流评选出“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教学板书】我们与环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选取自己喜欢的地点分享给大家,列出推荐理由。过程与方法强调分享的原因,引发听众共情,激发向往之情。三、情感与态度1.能用普通话交谈,能认真倾听。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能够清楚明白地把这个地方的特点介绍给他人,体现其吸引人之处,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和条理性。难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教具准备】 PPT【教学过程】一、课时导入师:我相信你们一定去过很多地方,有没有让你流连忘返?比如水乡的小镇让我们赏心悦目,游乐场让我们兴奋不已,书店让我们流连忘返,住家附近的小树林使我们的快乐天堂……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你愿意和大家分享吗?推荐一个好地方给同学们吧。二、感悟新知(一)明确目标1.过渡: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那么怎样把你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呢?怎样介绍才更有条理,也让人感到你喜欢的地方很美,也让大家和你一样喜欢那个地方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2页,读一读,大家一定能找到答案。2.确定习作主题:推荐一处自己喜欢的地方,要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写同一个地方的同学,可以交流交流,相互取长补短。3.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4.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二)分析示例,打开思路。1.同学们先看看书上的例子吧!2.师生共同总结。总结并板书:按一定顺序写;抓住特点;重点部分详写;抒发内心情感。(三)、口头交流,为写铺垫。1.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把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打算怎样把你喜欢的地方有条理的抓住特点,突出特点重点介绍给大家呢?2.总结:从学生叙述中总结写文章的一些顺序;写景文章如何抓住景物特点;如何突出重点;哪些是由心而发的感受。(四)、布局谋篇,读写结合。1.写作文前先有个思路,应该怎么写呢?拿我们要写的这篇习作来说,应该怎么来列提纲呢?推荐一个好的地方开头:介绍自己要推荐的地点.环境情况以及大致特征。中间:第一种:可以按照游览或观赏的顺序来描写。第二种:可以选几处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第三种:可以按照方位变化来描写。第四种:展开合理想象。结尾:写自己的内心感受。2.在作文草稿本上列一个提纲。3.交流提纲。(五)、动笔练习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景物写具体。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教学板书】按一定顺序写;抓住特点;重点部分详写;抒发内心情感推荐一个好地方开头中间结尾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2.学会带有声音的四字词语的运用以及时间词语的运用。二、过程与方法在横格中写字,中心要在中线上,注意字句保持一样的距离。三、情感与态度欣赏、积累古诗中写景的名句。【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词语的运用;积累古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