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第812课2022年七历史新教案_第1页
易第812课2022年七历史新教案_第2页
易第812课2022年七历史新教案_第3页
易第812课2022年七历史新教案_第4页
易第812课2022年七历史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乌龙中学备课纸总第课时时间年级七年级主备备课组课题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目标1、重点掌握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及思想。2、通过随堂讨论、分组活动等形式发挥主动性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联系起来启发大家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现象的能力。3、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教学难点:掌握各位思想家的主张,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晰目标播放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参加孔子诞辰2565周年学术研讨会中的讲话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二、根据目标、自主学习老子简介:老子是人,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在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老子的思想:①老子认为,,人们应顺应自然。②时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的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③老子在政治上主张,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孔子和儒家学说孔子简介:孔子是春秋后期人,孔子不仅是家,而且还是家。孔子是的创始人。思想核心: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他提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治国主张:①主张以治国,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意。②反对,认为统治者只有,使人民,社会才会稳定。教育成就:①创办,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②在教学中,注重,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次列教学原则和方法。文化成就:①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②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一书。深远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百家争鸣背景: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思想派别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墨家他主张()(),提出要选()治理国家,提倡节俭。儒家他主张实行(),提出()的思想,反对一切()的战争。主张实行(),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道家强调治国要()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要保持()。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反对空谈仁义,强调(),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百家争鸣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一、老子阅读课本第38页老子一目中第一段的内容,简单介绍一下老子。(如生平、代表著作等)[多媒体展示老子雕像、《道德经》书影]结合课文第38页第二段的内容,归纳总结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政治思想: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讲解《塞翁失马》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其中所隐含的老子思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相互转化的道理)过渡:与老子同一时期,出现了另一位享誉中外的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被誉为“万圣师表”,他是谁?他在思想上和教育上有哪些贡献?下面让我们从第二个小标题——孔子和儒家学说中寻找答案吧!二、孔子和儒家学说[多媒体课件展示孔子的图片]结合课本第38页孔子和儒家学说一目中第一段内容,请给孔子先生做一张名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历史文化名人。阅读第39—40页孔子和儒家学说一目中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内容,请同学们列表总结孔子的思想主张。请同学们说一说,孔子的教育名言中哪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或指导?“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多媒体课件展示风靡全球各地的孔子学院的图片]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孔子及其儒家思想?总结:积极: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值得我们敬仰。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儒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过渡:历史进入到新的时期,面对新时代所出现的许多问题,思想家们都在为社会的前途命运而提出自家学派的思想主张,造就了中国思想界的第一次大繁荣。那么,这些思想家的主张有哪些?为什么会出现思想大繁荣?下面让我们从第三个小标题——百家争鸣中寻找答案吧!三、百家争鸣阅读第40—41页百家争鸣一目中第二至五段内容,请同学们列表总结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总结: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各家之间互相辩驳,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四、课堂小结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的出现反映了战国时期大变革的时代特征,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生动写照,彰显了当时中国人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五、当堂训练、达标测评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A老子B墨子C孔子D韩非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的是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该观点属于哪一学派()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属于孔子的()A礼治思想B教育思想C仁政思想D法治思想六、作业布置:完成本课《能力培养与测试》板书设计:一、老子1.生平2.哲学思想3.政治思想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生平2.核心思想3.政治主张4.教育思想三、百家争鸣1.背景2.主要流派和思想主张3.影响修改记录教学后记乌龙中学备课纸总第课时时间年级七年级主备备课组课题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目标1、知道秦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巩固统一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识读历史地图。2、识图研读文字材料,,获取有效信息。3、认识秦统一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学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晰目标“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秦是如何灭掉六国的?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又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二、根据目标、自主学习(一)“秦王扫六合”的顺序分别是:、、、、。秦王统一天下后自称自己为“”。(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在中央设置三大官职:、、;分别管理:、、。2、在地方废除;推行。(三)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1、统一货币为;2、统一、和的计量标准3、统一文字为。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一、秦灭六国引导学生回忆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秦军在这次战役中坑杀赵国士兵40万人,自此以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的强大攻势。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秦朝。请同学们熟悉教材后,介绍秦朝建立的有关情况。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定都咸阳。阅读课本第44页秦灭六国一目中的第一段、第四段内容,并联系商鞅变法的内容,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秦国的商鞅变法有什么作用?秦王嬴政在用人方面有何长处?秦统一前各国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秦朝的统一有何重大意义?秦朝的统一,符合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后,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巩固统一。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大业之后是如何巩固统一的?如果继续实行西周的分封制,是不是明智之举呢?嬴政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统一?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权机构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县下设乡、里、亭等基层组织。这项统治制度是什么?它来源于战国时期哪一思想家的主张?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来源于法家韩非的思想。阅读课本第46页《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从皇帝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权力集中到皇帝自己手里,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就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秦始皇在政治上巩固了统一之后,开始着手实现经济、文化上的统一,他是如何解决的呢?我们一起从第三个小标题——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寻找答案吧!三、巩固统一的措施[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统一文字》]阅读课文第46页巩固统一的措施一目中第二段内容,回答秦统一前,各国的文字都不一样,统一后如果原来赵国的地方官员写奏章用赵国的文字,齐国地方官员写齐国的文字,这样行不行呢?总结:统一后的文字是小篆,后流行一种更为简易的隶书。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方便各地区人民的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秦半两》《铜量》《铜权》]设想一下,一个国家,如果它使用的货币、长度、重量、容量的标准都不统一,那将会有什么影响?总结:为了改变这些不利的影响,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了整齐划一的规定。阅读课文第48页巩固统一的措施中第五段、第六段内容,归纳总结秦朝在完善交通、巩固国防方面采取的措施。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国防——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抵御外敌入侵。[多媒体课件展示《秦朝形势图》]讲解: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逐渐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大帝国,其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四、【课堂小结】我们从建立和巩固国家统一两方面学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建立统一国家从时间、名称、都城三个方面来理解;巩固国家统一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军事四个方面来把握。“统一”是本课的核心,本节课所有内容都是围绕“统一”来进行的,对此我们应该知道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五、当堂训练、达标测评1、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天下统一大业是在()A、公元前230年B、公元230年C、公元前221年D、公元221年2、秦王采用远交近攻策略“扫六合”,最后“扫”的是()A、楚国B、燕国C、齐国 D、魏国3、秦朝统一使用的文字是()A、大篆B、小篆C、隶书D、楷书4、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是()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中央政府设丞相C、地方实行郡县制D、皇权至高无上5、统一后秦朝的都城位于()A、镐京B、咸阳C、殷D、洛邑6、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材料二秦琅邪石刻上的话:“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材料三“秦并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请回答:(1)材料一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指的是什么?“秦王”在“扫六合”之后给自己了一个什么称号?(2)从材料二、三可以看出“秦王”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3)除了材料二、三所提到的措施外,秦为了巩固统一在政治上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六、盘点收获,反思提高七、作业布置:完成本课《能力培养与测试》板书设计:一、秦灭六国:公元前221年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三、巩固统一的措施1、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2、开凿灵渠和北修万里长城3、秦朝疆域修改记录教学后记乌龙中学备课纸总第课时时间年级七年级主备备课组课题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目标1识记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知道楚汉之争。2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和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3.通过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学习重点】秦末农民战争。【学习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和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晰目标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代代相继,传之万世。然而,秦始皇死后三年,秦朝就灭亡了。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什么如此短命?它是怎样被推翻的呢?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秦朝看看,看看秦朝统治末期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二、根据目标、自主学习知识点1秦的暴政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________,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________和________。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________和________都要受到牵连。秦始皇死后,________的统治更加残暴。知识点2陈胜、吴广起义原因:公元前209年夏,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________时,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领队的________和________认为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经过:起义军在陈县建立“________”政权,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由于缺乏后援,最终失败,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影响: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________和________继续领导军队分别对秦军作战。项羽在__________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刘邦则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________,秦朝灭亡。知识点3楚汉之争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历时四年的战争,史称“__________”。________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________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最终,刘邦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________,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一、秦的暴政阅读第50页秦的暴政一目中第一段、第二段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1)赋税重。“赋”指按人口征收的税。“税”是按田地征收的税。秦始皇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人民只能“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2)徭役繁重。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50万士卒,修长城征派40万人,数量庞大。(3)刑罚残酷。多媒体出示“铁钳、铁镣”刑具,当时的刑罚极为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还有连坐和族诛,人民随时随地都可能被抓起来。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的路上病死,他的儿子胡亥继位,就是秦二世。请结合课文第51页秦的暴政一目中第三段内容,归纳总结秦二世推行的暴政。学生归纳总结。过渡: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臣民,你对这种统治满意吗?(不满意)有人不满意就会有反抗,我们来看看秦末人民是怎样进行反抗的?二、陈胜、吴广起义阅读课文第51页,陈胜、吴广起义一目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如果陈胜、吴广前往渔阳的途中没有遇上大雨,秦末农民起义会爆发吗?为什么?(2)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3)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有何意义?其所具有的革命首创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1)会,因为秦朝政府推行残暴统治,人民生活苦不堪言。(2)直接原因是遇雨误期,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势力。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以及首次建立农民政权——张楚政权,体现了农民起义的首创精神。(教师适当指导,并对学生回答多做鼓励)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痛恨暴秦的人民纷纷起来响应,反秦浪潮席卷全国。其中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军队最具代表性。他们所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公元前207年,项羽与秦军在巨鹿展开激战,史称巨鹿之战。与巨鹿之战有关的一个成语是什么?你认为项羽的这种做法高明吗?破釜沉舟。这一做法体现了项羽义无反顾与秦军决一死战的英雄气概,激励了士兵英勇作战,最终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出城投降,秦朝灭亡。过渡:秦朝灭亡之后,天下并没有太平,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战争呢?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从第三个小标题——楚汉之争中寻找答案吧!三、楚汉之争阅读课文第52页楚汉之争一目中正文部分,找出楚汉之争的时间、争夺双方、最终结果。并说一说与楚汉之争有关的历史故事。历时4年,刘邦和项羽,刘邦取得胜利。鸿门宴、四面楚歌、兵败垓下等。这时项羽和刘邦之间进行的战争还是农民战争吗?根据你了解的材料说一说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结局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总结:刘邦方面:①赢得民心,入咸阳后废秦苛政,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②重视人才,有萧何、张良、韩信等人的辅佐。③有富饶的关中作为战略根据地。项羽方面:①迷信武力,入咸阳后大肆杀戮,不得民心。②刚愎自用,不重视人才。③缺乏战略支援地。通过上述总结并联系秦朝灭亡的史实,你认为这一结局产生的根本因素是什么?是否赢得民心,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要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众多的历史人物,知道了那段王朝衰亡的史实。如果有一时空隧道能够回到当时的秦朝,你想成为哪一历史人物?你将怎样做来改变历史,使得历史不断进步?(综合同学们的答案可以看出同学们都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明白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板书设计:一、秦的暴政1.表现2.影响二、陈胜、吴广起义1.概况2.意义3.巨鹿之战,秦朝灭亡三、楚汉之争1.时间、战争双方、结果2.战争的性质3.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4.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五、当堂训练、达标测评1.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包括()①秦始皇骄傲自大②繁重的赋税③沉重的徭役和兵役④严酷的刑罚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2.下面的图片再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情景。这次起义发生的地点是()A.渔阳B.陈C.大泽乡D.垓下3.在秦末农民战争中,最终率领起义军灭亡秦朝的是()A.陈胜B.吴广C.项羽D.刘邦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材料二: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材料三:以下是某学校初三学生小明对秦始皇做的全面而简要的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的功大于过。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他还建立起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但是他实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1)从材料一看,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分析,司马迁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的?(3)材料一、二只摘取了翦伯赞和司马迁对秦始皇某个方面的评价。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有何特点?六、作业布置:完成本课《能力培养与测试》修改记录教学后记乌龙中学备课纸总第课时时间年级七年级主备备课组课题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西汉初立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实。2研读与本课相关的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做到论从史出。3.认识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俭,他们这种简朴作风一直为史家所称颂。教学重点难点【学习重点】休养生息政策【学习难点】文景之治”休养生息政策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晰目标利用缇萦救父故事导入,解读学习目标,采取圈点批注,明确学习目标。二、根据目标、自主学习西汉的建立:1.时间:2.人物:3.都城:修养生息政策:1.背景: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2.目的:为了,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的政策。3.具体措施有:(1)下令“”,让士兵还乡务农;(2)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3)鼓励农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和兵役。4、评价: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三、文景之治1.人物:西汉王朝到了和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2.措施:(1)他们注重,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2)重视“”,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3)他们还提倡,反对奢侈浮华。3.结果:文景时期,政治,经济,人民生活,国力,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一、西汉的建立根据课本,概括西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刘邦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阅读课本第55页“材料研读”的内容,根据材料,说一说,西汉建立之初处于什么样的境况?造成这种境况的原因是什么?(1)境况:残破荒凉,经济萧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土地荒芜。(2)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由于秦朝的暴政以及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的破坏,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那时牲畜奇缺,甚至连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有的将相只能乘牛车。阅读课本第54页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面对如此萧条的状况,如果你是皇帝,你会怎么做?汉初的统治者又是怎么做的呢?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休养生息政策到底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又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继续往下学习。二、休养生息政策阅读教材第55页休养生息政策的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第一,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有哪些?第二,休养生息政策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1)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有: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将奴婢释放为平民;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2)作用:汉高祖的后继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多媒体课件展示“汉代耧车(模型)”]这是当时的先进农具,使用这种播种农具,省工省力,播速提高,行距统一,便于锄草、收割。耧车是汉代农业恢复和进步的有力证明。过渡:前面我们提到汉高祖之后,他的继任者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那么汉高祖时期的休养生息政策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是如何得到延续和发展的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部分“文景之治”。三、“文景之治”阅读课本第55页,归纳“文景之治”的措施。文帝和景帝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树立榜样。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文帝在位20多年,宫室、园林没有什么增加。他修建自己的陵墓,要求从简,不许用金银等装饰,只可用瓦器。展示材料:材料:文、景之际,建元之始,民朴而归来,吏廉而自重,殷殷屯屯,人衍而家福。——《盐铁论》教师讲解翻译后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参照这则材料想一想,文帝和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有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呢?如果有,具体表现在哪里?具体表现在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展示材料:材料: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司马迁《史记·平准书》教师讲解翻译后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联系司马迁对“文景之治”成效的描述,对比汉初残破的情景,想一想,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取得的成果对汉武帝时期的兴盛有没有起到作用?学生讨论后回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前后执行了六七十年,不仅巩固了西汉统治,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为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四、课堂小结所有的政策的实施,离不开良好的经济基础,正是有了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汉朝的经济得到充分的发展,才有了后来汉武帝大一统的实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五、当堂训练、达标测评本课《能力培养与测试》六、盘点收获,反思提高板书设计:一、西汉的建立1、时间:公元前202年2、建都:长安二、休养生息政策1、背景:经济凋敝,社会动荡不安,秦亡教训2、内容:兵皆罢归家,鼓励耕织;轻徭薄赋3、结果:经济逐步恢复,社会局势稳定三、文景之治1、内容:进一步推行休养生息政策2、影响:政治清平,经济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安定修改记录教学后记乌龙中学备课纸总第课时时间年级七年级主备备课组课题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目标1.掌握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方面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2.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目的与影响。3.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学会评价汉武帝。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难点】汉武帝大一统局面出现的原因及实行的措施.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晰目标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汉武帝是如何强化中央权力的呢?他所采取的措施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二、根据目标、自主学习知识点1“推恩令”的实施原因:西汉初,________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的________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措施: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________”计谋,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还建立________制度,监视13个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知识点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西汉初,统治者奉行“________”的政策,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_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__________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还在长安兴办________,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影响:从此,________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知识点3盐铁专卖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_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还在全国各地设________,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________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一、“推恩令”的实施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7页第一段的内容,看一看在汉武帝即位后面临什么样的烦恼。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其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推恩令”的实行,有利于解决王国问题,那“推恩令”妙在何处?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通过“推恩”这种相对和缓而“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侯国不再属于王国管理,而归中央直接管辖的郡管理。不费一兵一卒,达到了削弱王国的目的,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皇帝感恩戴德,从而培养了侯国的忠诚。除“推恩令”的措施外,汉武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管理?刺史制度。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汉武帝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指导学生表演情景短剧:一日,汉武帝在长安召集诸子百家的学者,讨论治国方略。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