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重庆市语文统招专升本一轮练习题【带答案】_第1页
2022年重庆市语文统招专升本一轮练习题【带答案】_第2页
2022年重庆市语文统招专升本一轮练习题【带答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重庆市语文统招专升本一轮练习题【带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1.《苦恼》一文的作者契诃夫是下列哪国的作家()

A.英国B.俄国C.法国D.美国

2.法定公文的文种名称,只能单独使用,不能随意加以合并或者缩减。下列在现实行文中文种使用正确的是()

A.纪要B.告示C.请示报告D.意见报告

3.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的文学家是()

A.王安石B.苏轼C.黄庭坚D.欧阳修

4.桂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第5号文的发文字号为()

A.桂洲市〔2017〕5号B.桂府办〔2017〕5号C.桂府字〔2017〕第5号D.桂市办〔2017〕第5号

5.《采薇》这首诗选自《诗经》中的()

A.风B.大雅C.小雅D.颂

6.采用倒叙方式和第一、第三人称交互使用的小说是()

A.《苦恼》B.《麦琪的礼物》C.《米龙老爹》D.《羊脂球》

7.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是()

A.李白B.贾谊C.宋玉D.屈原

8.《永远的蝴蝶》的作者是台湾作家()

A.龙应台B.梁文道C.陈启佑D.林清玄

9.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A.《论语》B.《楚辞》C.《诗经》D.《乐府诗集》

10.擅长描写战争的先秦历史散文是()

A.《孟子》B.《左传》C.《战国策》D.《史记》

1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所使用的对仗形式是()

A.流水对B.扇面对C.鼎足对D.隔句对

12.陶渊明《饮酒》(其五)在表现方法上的总体特点是()

A.通过写景来说理B.通过写景来抒情C.融抒情、说理、写景于一体D.通过抒情来说理

13.公文处理工作的时限性体现在公文处理工作的()

A.发文阶段B.每一个具体环节C.收文阶段D.管理阶段

14.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用盘庚之迁的典故,主要是为了驳斥司马光指责新法的()

A.侵官B.拒谏C.致怨D.征利

15.《大同》中提及的三代之英是指()

A.伏羲、神农、黄帝B.帝喾、尧、舜C.尧、舜、夏禹D.夏禹、商汤与周之文王、武王

16.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句话出自()

A.《瓦尔登湖》B.《荷马史诗》C.《李尔王》D.《哈姆雷特》

17.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逶迤(lǐ)痤疮(cuǒ)拥趸(dùn)虚与委蛇(wěi)

B.戛然(jiá)女红(ɡōng)薄荷(he)舐犊情深(shì)

C.尉迟(yù)嗔怪(diān)租赁(lìng)未雨绸缪(móu)

D.涟漪(qí)呷茶(xiá)阿訇(hòng)纵横捭阖(bǐ)

18.唐代因谏迎佛骨被贬的文人是()

A.刘禹锡B.韩愈C.柳宗元D.白居易

19.先秦时期最能反映儒家思想的一部著作是()

A.《礼记》B.《论语》C.《老子》D.《中庸》

2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抒情方法是()

A.借举止抒情B.借象征抒情C.借比喻抒情D.借典故抒情

二、阅读理解(10题)2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约取而实得

张尔岐

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某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①之,录讫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掩卷闲步,即就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②中。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满。每见务为泛滥者③,略得影响④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选自《蒿庵闲话》,有删改)

【注】①札录:摘录。②笥:竹箱。③泛滥:指多而杂乱。④影响:印象

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

22.结合全诗分析啊,我年青的女郎这句话反复出现,有什么效果?

2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请回答

这段文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4.下列属于《战国策》原名的有()

A.《国策》B.《国事》C.《事语》D.《短长》

25.韩愈、柳宗元倡导的中唐古文运动主要反对()

A.先秦的古文B.两汉的古文C.唐代古文D.六朝的骈文

26.十八个铜钉的饭碗有何寓意?

27.简要分析第一自然段的层次

28.词中运用玉环、飞燕的典故有何作用?

29.(2)全文的中心论点句是什么?

30.罗敷的主要特征有()

A.美丽B.勤俭C.坚贞D.机智

三、解释划线词(10题)3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2.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33.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34.不舟不车,不衫不帻。

35.孟尝君怪之。

36.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驳〈复仇议〉》)

37.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8.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39.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40.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

四、现代文阅读(2题)41.阅读下文,完成第27—29题。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

①秋日里,我从遥远的大山往公路边扛木头,一截黑乎乎的用来做拐棍的干枯杨木桩,被我顺手捎回,插在了院子内的土堆上。

②之后,我很快便把它忘掉了。只有母亲,偶尔会把一个湿筐子或一块刚洗出的旧布挂在它上面晾晒,它干裂皱巴的躯体因而浸上了一层湿漉漉的水渍。

③过了一段时间,我突然惊奇地发现,这截木桩的到来,使院子里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院子里只有一棵小枣树,孤零零的。风刮来时,是一种寡不敌众很无奈且软弱无力的声音,听了,总叫人感到沮丧。现在不一样了,有天晚上,当尖利的吼叫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时,我还以为是凶猛的野兽呢。仔细辨听,才知是从杨木桩上发出的声音。它不像枣树那样弯腰屈膝,总想尽力摆脱风的肆虐,把落在自己身上的风再推给别人,结果是被风撕扯得披头散发,没有了往日的形状。杨木桩不慌不乱,静立在那里迎接风的挑战,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它让风从身边溜过,又吸收着风,让风进入自己的毛孔,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它们是朋友而不是仇敌。

④杨木桩使得落在院子里的雨也仿佛有了灵性。多数情况下,雨会在院子的东西两边布出疏密不同的两种雨幕,每回西边的杨木桩被淋得直往下流水,东边的小枣树却干渴得蔫巴巴的没一点儿精神。母亲心疼小枣树,细心地用木棍围住它,给它浇水,还多次想在杨木桩旁为小枣树再造一个新居,因怕把枣树挪死,才终未为其迁址。

⑤大雪天,小枣树裹着棉絮,被冰雪盖得严严的,几乎看不见任何枝梢。而杨木桩却光溜溜、水亮亮的,冰雪一附上去即刻就化,从不积存。一样的雪,一样的严冬,却是两种情景。是风有意所为,还是枣树和杨木桩内部的原因,困惑中的我总涌起太多说不清的神秘猜测。

⑥无风无雨的天气,我总能听出一种声音。这声音隐约而清晰,细微而执着,愈来愈深,就像是一个人在奋力行走;一会儿翻山,一会儿蹚河,一会儿在清风丽日下奔跑,一会儿又走在烟雨迷蒙的山间小径——开始的时候,我怀疑是自己的耳朵在作怪,产生了误听。后来,无意中,当我的目光触到杨木桩上那几片嫩黄的叶芽,那饱胀着绿色汁液的肌体时,我似乎也看到那早已扎牢结实得再也拔不出来的根须,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由一截枯木桩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之间,是一种怎样的生命行走啊。固然是我捡拾了它,但如果它自己就此停止生命的脚步,树便永远只能成为一个虚幻的影子了。

⑦小枣树依旧灰黑着,山风把它的枝梢摧折得七零八落,我轻轻地拍了拍它的枝干。此时,它还在沉睡,在被动地等待着季节的到来,看不出它对未来有什么特别的打算。这是许多生命共有的选择,是它们共同的生命方式,似乎也不应苛责,毕竟,成长太惨烈,抗争太艰难了。

⑧无喜无忧的杨木桩,静静地指向天空,指向天幕上一颗很明亮的星。我双手搂着它,如同在抚摸一个冬天的童话

作者为什么以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为题?请结合文章简要作答

42.教养指数和文明的疾病

朱大可

①中国人的礼貌,似乎已成民族自我整容的重大议题。据媒体报道,最近一项在1500名欧洲酒店经理中进行的调查显示,日本人当选世界最佳游客,中国人则在世界最差游客中名列第三。与此同时,外交部也公开发布《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2007年版)》,其间列举了19种寻求领事保护的常见问题,提醒本国公民出国时要在公共场合表现平静,不要大声说话,避免突出自己;不要在公共场所参与他人的争吵,如此等等。

②关于中国人教养的海外指责,正在演变为一种喜剧式的笑声。在阿姆斯特丹最大的钻石专卖店盥洗室里,贴有唯一的中文告示是:请不要站在马桶上!这与其说是对中国游客的讽刺,不如说是对整个民族的劝谕。尽管法国人在上述排名中被列为世界最差游客,但只是因为他们拒绝说英语而已,法国人和英国人的教养,依然是全球公民的榜样。这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伟大成果。欧洲耗费了三百年的时间,完成了关于国民教养的塑造。后发民族俄罗斯,耗费一百多年向法国学习礼仪和音乐,日本人则先后向中国和欧洲学习技术、制度和教养,于是,这两个民族最终都脱胎换骨,摇身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

③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个号称礼仪之邦的文明古国,却逐渐丧失文明优势,成为教养指数低下的负面样板。问题的要害在于,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把粗鄙当豪情,把无知当朴素,把暴力当革命,把失礼当率真,把低俗当可爱,把仇恨当爱国,又把无耻当成了反叛?

④作为种族文明的个人表达,教养是礼貌、风度、修养、德行和健康心理的混合体。教养要求我们展开内省,明辨自身的社会角色,在捍卫主体自由的同时,尊重他人

谈谈你对文中的教养的理解

五、作文题(1题)4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漏洞是在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黑客和病毒制造者利用漏洞让病毒或木马侵入他人电脑,从而在未被授权的情况下访问或破坏系统。扫描电脑,就是为了修复漏洞,保护电脑,使其不出故障。那么,我们的内心是否也需要扫描呢?

请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2.A法定公文中没有告示这个文种,故B项不选;C、D两项属于文种杂糅现象,本题选A选项

3.AA王安石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

4.BB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发文顺序号不加第字,在阿拉伯数字后加号字

5.CC《采薇》出自《诗经·小雅》,是诗经中战争诗的代表作品

6.CC《米龙老爹》在叙事方式上采用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交互使用,并采用倒叙的叙事方式

7.DD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8.CC陈启佑,笔名渡也,台湾嘉义人。当代作家,文学博士。有评论集《唐代山水小品文研究》《渡也论新诗》,诗集《手套与爱》《我是一件行李》,散文集《历山手记》《永远的蝴蝶》等

9.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集中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10.B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其叙事成就突出体现在战争描写方面。在描写战争时,作者不仅写出纷纭复杂的战争过程,而且注重交代与战争有关的政治、外交等活动,具体揭示战争的背景及胜负原因。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很多著名战争都写得曲折完整,精彩动人

11.C

12.C

13.BB要及时迅速处理不能延误和在各个环节上要注意时间上的衔接都属于公文处理工作的时限性在公文处理工作上的表现

14.C盘庚之迁的事例说明反对之多并不表明措施有误,只要度义而后动,确认自己做的是对的,就没有退缩的必要。盘庚之迁连百姓都反对,盘庚也没有因此改变计划,当前实行的变法只遭到朝廷士大夫中保守势力的反对,就更无放弃之理了

15.DD《大同》中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三代之英是指夏禹、商汤与周之文王、武王

16.D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出自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17.BB。A项,迤(yí);痤(cuó);趸(dǔn);委(wēi)。C项,嗔(chēn),赁(lìn)。D项,漪(yī);訇(hōng);阖(hé)

18.BB中唐以后,佛教盛行,各阶层礼佛成风,严重影响到社会的正常发展。元和十四年,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宫内供养三日,韩愈写下《谏迎佛骨》一文,上奏宪宗极力反对,并因此被贬潮州

19.B《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反映了儒家思想

20.C将满腔的愁绪比作一江春水,因此属于借比喻抒情

21.每见务为泛滥者,略得影响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22.构成了一种反复咏叹的效果,增强节奏感,回环往复,形成音乐美,增强抒情色彩,感情层层递进,使情感渐趋热烈深沉

23.渴求贤才,礼贤下士

24.ABCDABCD《战国策》一书在汉成帝以前,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修书》《长书》诸名,是一部战国时期分国记事的史料汇编,属国别体杂史

25.DD中唐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提倡古文、反对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的文体改革运动

26.十八个铜钉的饭碗象征着中国农民依然生活在贫困之中

27.先总写一句,然后依次写庙前、庙内和声音

28.告诫那些佞臣小人不要太得意忘形了

29.(2)古之学者必有师

30.ACDACD作者笔下的罗敷是一个美丽、坚贞、机智的形象

31.殆:危险

32.镜:作动词,照镜

33.聘:访,探问,问候

34.衫:名词用作动词,穿长衣

35.怪:意动用法,认为……很奇怪

36.服:遵守

37.讷:语言困难,口吃

38.让:拒绝,推辞

39.加:更加

40.属:同嘱,嘱托,请求

41.(1)文章具体描述了杨木桩生命成长的过程及作者对此的感受;(2)作者抒写了从杨木桩生命的成长中获得的一种生命的感悟和启迪

42.教养是个人文明程度和种族文明高度的体现,是人类文明的普世标准。教养要求我们展开内省,明辨自身的社会角色,尊重他人包括其他生物的权利和感受。作为一种优美的意识形态,教养能直达人的灵魂,从内部解决文明的危机

43.深度扫描,纯净升华心灵当下,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络时代。虽然网络带给了我们便捷,缩短了时空,到了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的程度。但网络中存在的各种漏洞和故障也都困扰着我们,我们需要天天扫描电脑,净化软件,清除垃圾和病毒。在生活中,我们的心灵是否也需要扫描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心灵中的垃圾和病毒,也需要实时扫描清理。这样的人才能成为纯粹的人。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受周遭环境的影响,我们的精神领域也需要时常进行深度扫描,以保证我们的头脑清醒,心灵纯净,精神饱满,愉快地投入生活和工作中。深度扫描内心,补全漏洞塑造精彩人生。我们都是有感情的动物,在物质世界中,功名利禄,金钱美色,高尚与低下,美好和丑陋等物质和精神层面的东西,时时会困扰我们。如你选择了高尚,就要排除庸俗的骚扰,让心灵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三分剑气,七分月光诗仙李白的诗,大气磅礴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