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自我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50题)1、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B.蔡元培C.杨贤江D.徐特立【答案】B2、皮亚杰认为儿童自律道德的形成是在()A.五六岁以前B.六七岁以前C.十岁以后D.十一二岁以前【答案】C3、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可逆性C.模仿期D.关键期【答案】D4、以下符合2001年颁布的《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要求的(??)。A.小学以分科课程为主B.初中以综合课程为主C.在小学到高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选修课程D.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答案】D5、下列关于德育规律的描述,说法不正确的是()。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B.德育过程是通过活动与交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C.德育过程是一个短期的、直线提高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答案】C6、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A.顺向负迁移B.逆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顺向正迁移【答案】D7、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正向评价时,会产生自尊感;作出负向评价时,会产生自卑感或内疚感。这属于()。A.自我意识B.自我认识C.自我体验D.自我控制【答案】C8、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习惯上称为()A.教育目的B.教学目标C.课时目标D.培养目标【答案】D9、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A.专业结构B.学科结构C.科技结构D.生产力水平【答案】D10、一题多解属于()。A.聚合思维B.直觉思维C.分析思维D.发散思维【答案】D11、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葵丑学制【答案】B12、学生动作的执行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过程是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A.原型操作B.原型定向C.原型内化D.操作练习【答案】C13、“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反映的是()。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答案】B14、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A.沟通B.升学率C.学生发展D.学校绩效【答案】D15、测量首先要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A.一种量值B.一种题型C.某种题型D.多种题型【答案】A16、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A.唐代B.清末C.民国初期D.新中国成立【答案】B17、能力有高低之分,性格有自信与自卑之差。这说明人有()的差异。A.心理过程B.个眭心理倾向性C.认知过程D.个性心理特征【答案】D18、一般而言,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以下哪一因素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A.努力程度B.能力高低C.任务难度D.运气好坏【答案】A19、一般来说,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A.反馈B.行为C.实行D.内化【答案】D20、以美国“六三三”学制为蓝本确立的()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后。A.癸卯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壬戌学制D.壬寅学制【答案】C21、关于教育目的,持个人本位论的是()。A.荀子B.赫尔巴特C.孟子D.涂尔干【答案】C22、教师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向上,这一教育原则是()。A.因材施教原则B.导向原则C.疏导原则D.启发原则【答案】C23、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的职业。A.自然化B.现实化C.社会化D.自由化【答案】C24、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A.选修课程B.必修课程C.活动课程D.学科课程【答案】B25、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措施D.教育内容【答案】A26、()即认识教育对象、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所需的教育学科知识和技能,它主要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A.实践性知识B.本体性知识C.文化知识D.条件性知识【答案】D27、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思维的概括性的是()。A.借助思维,人可以认识植物与动物、动植物与人类的生态平衡关系B.借助思维,人可以把形状、大小各不相同而能结出枣子的树木归一类,称为“枣树”C.人们通过有关秦朝的历史资料和兵马俑等文物,回顾秦始皇时期社会政治发展的状况D.内科医生之所以能诊断出人们的内脏疾病,是因为医生掌握了系统的医学诊断理论【答案】C28、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若要求学生完成较容易的学习任务,教师的学习动机强度控制在()。A.较高水平B.较低水平C.中等水平D.任意水平【答案】A29、()能够给学生广泛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但是学生从中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而且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显性课程【答案】C30、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A.有影响B.没有影响C.几乎没有影响D.有实质性影响【答案】A3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A.唐代B.清末C.民国初期D.新中国成立【答案】B32、小泽听到妈妈说姐姐在上次全国英语大赛中获奖的消息以后.认为平时自己与姐姐的英语成绩差不多,因此自己在这次英语大赛中也能获奖。那么影响小泽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是()。A.替代性经验B.言语信息C.情感状态D.成败经验【答案】A3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答案】A34、按照一定目的、任务,利用自己以往经验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称为()。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D.联想【答案】B35、体育课上,学生掌握体操动作主要是通过(),因为这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途径。A.示范B.讲解C.练习D.反馈【答案】C36、对小学生而言,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于重点内容上,并促进理解和记忆,对教材中的重点部分应进行()A.摘录和画线B.分析和写标题C.分析和列提纲D.做笔记【答案】A37、最近,王华为了通过下个月的出国考试而刻苦学习外语,这种学习动机是()。A.外在远景动机B.内在远景动机C.外在近景动机D.内在近景动机【答案】C38、孟禄认为“全部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是教育起源说中的()。A.生物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劳动起源说D.交往起源说【答案】B39、在教育调查研究中,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一般不低于()A.20%B.40%C.60%D.80%【答案】C40、小学数学课程中“概率与统计”这一部分的知识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以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主并出现逐步:扩展。这一教材编写方式属于()A.螺旋式B.单一型C.活动型D.直线型【答案】A41、某版教科书《词五首》课后有这样一段文字:词是唐五代时期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在唐五代时,一般称为“曲”“曲子”“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乐府”“近体诗”“长短句”等。这段文字属于教科书的什么系统()A.练习系统B.知识系统C.助读系统D.选文系统【答案】B42、教师让学生“即兴回答问题”,这是调动学生的()。A.直觉思维B.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D.逻辑思维【答案】A43、小学英语课堂唱英语歌,应要求()A.曲调正确B.结合学生生活C.唱得有情感D.重在唱会歌词,产生背诵英语材料的作用【答案】D44、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A.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洛克的《教育漫话》【答案】C45、以下操作中符合安全用电规则的是()A.家用电器的外壳可任接火线、零线或接地B.检修电路及更换电路元件时,断开零线或火线均可C.不能在居民小区突然断电时在家中检修电路D.擦干的手可以直接触摸火线【答案】C46、崔老师发现,班级排名靠后的小安最近学习特别努力,问其原因是小安看到班里的学霸小迪特别受大家欢迎,她说什么大家都听,小安也想有这样的威望。小安的学习动机是()。A.成就动机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答案】C47、小张是一位新老师,为了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好地实施教学活动,他在上课过程中不断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通过提问与反馈的形式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这种评价属于()。A.诊断性评价B.安置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答案】C48、在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过程中,遵循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用知识性、活动性、群体性、新异性、竞赛性、游戏性等具有激励性的工作方法,满足少年儿童兴趣和爱好,从而激发他们对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这体现了少先队活动的()。A.自主性B.组织性C.趣味性D.创造性【答案】C49、教师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并不是以物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作为一种潜在的价值因素存在于学生身上,只有借助于学生对社会的贡献才能得到证明,这体现了教师劳动价值的()。A.滞后性B.长期性C.隐蔽性D.复杂性【答案】C50、最近发展区是由()提出的。A.布鲁纳B.维果斯基C.杜威D.夸美纽斯【答案】B大题(共10题)一、李老师在教《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李老师并不做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问题:(1)对李老师本次家庭作业的设计进行评析。(8分)(2)结合材料谈谈布置家庭作业的相关要求。(12分)【答案】(1)李老师对家庭作业的设计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李老师打破了教师权威的观念,当学生提出质疑时,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形式对知识进行探索。维护了学生宝贵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2)布置家庭作业的相关要求:第一,作业布置要有目的性。家庭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检测与补充,要充分体现重点。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应认真地筛选,把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作业挑选出来,把那些重复性的、机械性的、陈旧过时的作业“砍”掉,力求少而精,使学生能“以一当十,举一反三”。第二,布置作业要有层次性。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并且这种差异贯穿了教育教学的始终。新课程观认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有它特殊性的一面。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个性,因此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第三,布置作业要力求新颖性。家庭作业是教师强化学生学习的好方式,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精心设计作业,力求新颖性。在设计时讲究其形式多样化,在不同形式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第四,布置作业要有综合实践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让学生多与生活联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和乐趣。二、于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要管的事情实在太多,经常感到分身乏术,真希望有个助手能助自己一臂之力。有一天,于老师忽然想到,能不能让学生来代替自己行使班主任“职权”呢?于是她决定试试。于老师经过认真考虑,选了平时在班上威信较高的郑莉莉作为第一个“试验”对象。这使郑莉莉既感到骄傲,又感到了压力,她自然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在她的“任期”内,她从早自习到晚放学事事操心,俨然一个老师模样。对她的工作,于老师绝不插手。但是,暗地里,却时时刻刻盯着,对她处理得很好或不当的地方都会找机会一一指出。她很快适应了角色,除了管理好日常班级工作外,还把每周的班会课主持得有声有色,把各种活动组织得生动有趣。接着,班里又产生了第二位、第三位……班主任。自从学生来当“班主任”的办法诞生后,在学校的各项评比中,班上获得“流动红旗”的次数越来越多,来自任课教师和家长的称赞也越来越多。于老师让学生来当“代理班主任”体现出她怎样的教育思想?达到了怎样的效果?试用教育学基本原理加以分析。【答案】(1)学生的本质属性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对象,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由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具体教育场景选择教育内容,组织教材和教学活动,并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施加影响。然而这一切并不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只是一个受动者,忽视学生主动性存在的学生观在根本上是错误的。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学生的依赖性和向师性,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独立的发展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发展,是对教师素质的考验。(2)班主任为组织管理而开展班级活动时,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使班级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班主任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是自主活动能否开展起来的首要条件,班主任只有信任学生才会给学生提供机会,只有尊重学生,才会发现学生的积极面并加以指导。(3)于老师大胆放手,给学生以信任,让学生当代理班主任,给学生创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机会,这正符合了学生的本质属性,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新性,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同时也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富有成效的实践。三、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作文课上,李老师说:“作文素材像大海中的浪花,多得数不清。同学们要从生活中捕捉各种作文素材……”李老师正说着,忽然一位同学说:“不对,作文素材不像浪花,是各种各样的小鱼,在生活的海洋里捕捉更多有价值的‘小鱼’。”听到这么一句话,李老师很生气,想要斥责他上课乱说话,后来李老师使自己冷静下来,平静地说:“这样的想法和比喻很好,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想法?”后来,在李老师的引导下,每个学生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比李老师原来的比喻要好很多。[问题1][简答题]请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10分)[问题2][简答题]谈谈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10分)【答案】1、李老师在一位学生提出异议后,虽然心有不快,但是很快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用温和的态度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体现了李老师具有较好的职业素养。首先,李老师能很快调整自己的情绪,说明李老师有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之一。其次,在学生提出异议后,李老师采用了顺水推舟法,顺着学生的问题,以新的教学思路展开、推进教学。这体现出李老师拥有教学机智,能够敏感洞悉学生的变化,迅速作出反应,及时采取恰当措施。最后,李老师通过启发引导,使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想象力,提出了更多、更好的比喻,真正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李老师的教学行为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教学机智,把握教育契机,使课堂教学更精彩!2、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实施教学方案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四、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问题(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5分)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5分)【答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能听说认读下列单词:toybox,desk,chair,plane,bag,yeah!介词in,on,under,并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②能听懂并会说:Whereis...?It'sin/on/under...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自然运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物操作过程,培养学生将英语应用于现实情境中的能力;通过同学之间的对话,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2.教学重点掌握句型Whereis...?It’sin/on/under...问题(二):一、课堂预热T=teacherC=classS1=student(个别学生)1.Greetings五、材料:刚上一年级的小明,在超市拿起糖果就吃,被同学举报。老师找到小明,问他为什么拿糖果吃。小明说:“在家就是拿起来就吃。”老师说:“你的糖果是哪儿来的”小明说:“妈妈买的。”老师说:“妈妈怎么买的”小明说:“用钱买的。”老师说:“钱是怎么来的”小明说:“妈妈用劳动换来的。”老师说:“所以是妈妈用劳动换来钱,然后才能买糖果来给你吃。你没有给人家钱,是不能吃别人的糖果的!”小明说:“我知道了,老师。那人家说我是小偷,老师,我是吗”老师说:“小明不是,小明是还没分清在家和在外面有什么区别。”问题:师生的对话直接改变了什么对小明的品德形成有什么意义【答案】(1)师生的对话直接改变了小明的道德认知能力。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者构成,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就是培养这四种品德心理因素并使之协调发展的过程。知即道德认知,道德认知是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道德上的表现。道德认知是个体道德的基础,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的意义,是行为的调节机制。品德的核心是道德认知。(2)材料中,教师通过对话引导小明认识到在超市拿起糖果就吃的行为是不对的,对是非进行判断,使小明产生正确的道德认知,为其品德形成奠定了基础。六、材料:小红同学原来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中游,虽然比较内向,但一直比较认真努力。从这学期开始班主任老师就发现,小红变得比之前更内向了,话更少了,经常一个人坐在角落里独自哭泣,学习成绩也急速下降。班主任老师经过了解发现,原来小红的父母离异了。小刚同学成绩一直处于班级前10名,学习成绩一直很稳定。但因为一次数学课被老师当众指责之后开始上课睡觉,学习态度开始变得不认真,成绩也大不如前。班主任针对小红和小刚学习成绩下降的事件很苦恼。问题:(1)请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小红和小刚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2)如果你是班主任老师,请针对小红和小刚的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答案】(1)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由低到高的7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大多数人是在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或者部分满足之后才会追求高层次的需要。材料中小红由于父母离异导致归属和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小刚因为老师的批评,导致其尊重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因而这两位同学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认知需要,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2)如果我是班主任老师,我会去帮助小红满足归属和爱的需要。一方面我会自己并且号召班级同学给予小红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另一方面我也会和小红的家长取得沟通,让其家长给予小红更多的关注和关心。我会帮助小刚满足尊重的需要。我会通过和小刚谈话让小刚认识到数学老师并非故意要批评他,而是希望小刚取得更大的进步,并肯定小刚过往的成绩,让小刚感受到尊重与关爱。七、材料:吴老师用投影仪出示了一道开放题,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票价分别是:成人每人10元、学生每人5元、团体(10人以上)每人6元。问题是:怎样买合算?很快,很多同学给出了答案:老师和学生一共需要花费280元。小宇提出了另一种方案:“把老师学生凑成10人的组,剩下的同学按照5元的票,一共花费275元,比280元少了5块钱。”吴老师笑着点点头,其他同学听了若有所思,有的似茅塞顿开。小思却说:“不就少了5块钱嘛!”他满不在乎地说:“老师,都出去玩了,谁还在乎这5块钱啊?”其他同学也附和到:“就是,5块钱算什么!”(1)如果你是吴老师,你会如何应对这一状况?(10分)(2)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思想。(10分)【答案】(1)首先,表扬积极发言、思考问题的同学。对于同学们的积极思考予以肯定。教师及时的强化可以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其次,可以把“5块钱是否重要”作为一个讨论话题,让全班的学生进行讨论。将课堂上发生的偶然事件进行利用。让学生懂得思考之后可以获得什么?怎么衡量这种获得?养成节约意识,成本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开展自主的探究学习方式。(2)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指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知识,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健康等教育。首先,要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注意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结合;其次,注意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另外,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八、以下是《十几减九》的教学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例题“12—9”的计算方法,然后展开师生对话,交流算法。师:谁来介绍自己的方法,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生1:我是数出来的。师: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呢?生1:我心里想着9,然后从9往下数(用手指表示),一直数到12,数了3个数,所以12减9就等于3。师:你能给你的方法起个名称吗?生1:(想了想)那就叫“数手指”法吧。生2:老师,我不用数手指,而是用小棒来摆。师:你是怎么摆的,又怎么算呢?生2:我先摆出12根小棒,然后拿走9根,剩下3根,12减9就等于3,这种方法叫“摆小棒”法。师:好一个“摆小棒”法,你真行!生3:我不用数手指,也不用摆小棒就能算出来!师:是吗?那就把你的高招说一说!【答案】【要点】(1)营造和谐氛围,实现师生情感的交融。教学活动不仅有知识信息的传递,更需要情感的交流。本教学片段中,师生的情感融于认知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对话环境,给予学生一句句充满赞扬和信任的评价,让学生获得“心理自由与安全”,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大胆表达自己的算法。(2)尊重学生,实现算法多样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从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算法多样化,也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体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他们探索不同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大胆猜测、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本教学片段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励他们去发现“12—9”的多种计算方法。同时,使学生各自的算法在全班同学面前得以展开,从而生成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教学资源。(3)注重过程与方法,实现目标的达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这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本教学片段中,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索“12—9”的计算方法,并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怎样算,为什么要这样算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既学到知识,掌握计算的技能,又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九、以下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教学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师: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你们了解他吗?生:(略)师:是呀,当时宋朝的大半江山已经被金人占领。辛弃疾从小就目睹了生活在金兵铁蹄下百姓的血泪艰辛,饱尝了亡国之恨,从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复河山。二十年哪!想想看,在这二十年的生活里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生:可能天天以泪洗面,想一死了之,可想到抗金事业没完成,想到老百姓的苦难,又不能死。师:痛苦,悲愤呀!生:非常难过,可能整天借酒痛骂统治者的无能!师:是呀,这又是多么的无奈、苦闷。在这个时期,辛弃疾写了很多的词,但表现的却是另一番心境与风格。《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就是其中一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师:古人说,品一壶清茶,读一首好词,是人生的一大乐趣。那怎样才能读出词的乐呢?不能只满足于字面的意思,还要深入字句里,用我们的想象去感觉,去品味,去推敲,去补充,才会品出词的意境与趣味来。咱们再读读开头两句,你看到哪些景……师:辛弃疾在江西农村生活的20年里,深深懂得每年庄稼的收成对农民意味着什么,他多么渴望每一年都是个丰收年,多么渴望农民过上好日子!看,这弥漫着浓郁的稻花香里,响奏着群蛙的呜叫声里,你听到了吗?辛弃疾的心也在欢唱着呀,他在为谁欢唱呢?生:是在为老百姓!生: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年”欢唱!师:作者分明是为这预示丰收的场景而欢喜,不直接说出,而是借稻花香、蛙声代自己诉说“丰年”。你觉得是这样的吗?(生纷纷点头)真是妙不可言,再来一起读这两句词,读进辛弃疾的心里去!师:在江西上饶20年的生活里,表现辛弃疾这种快乐欢喜的词还有很多,那么在江西上饶的闲居生活的快乐是否让辛弃疾忘记了家仇国恨呢?忘记了自己的人生抱负呢?师(深情引述):1207年,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辛弃疾僵卧在病榻上,临终之际,他突然用尽了全身力气,大声呼叫着,你知道他最后呼叫的是什么吗?杀贼!杀贼!(CAI出示)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数重山。(CAI出示)师:你看,一轮明月,几阵清风,两三点雨就让辛弃疾欣喜欲狂,辛弃疾的快乐是如此的简单,可他留给历史、留给我们的却是一生的眼泪……问题:针对上面的教学片段,评价其优缺点。【答案】回顾这节课的教学,优点在于:能抓住一个“情”字,以情感为主线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对辛弃疾身世的深情引述,引领着学生走进辛弃疾的精神世界,通过品味词韵意趣,想象情景,让学生深刻感悟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的欣喜之情。教学中每个环节的设计不仅饱满而且能够紧密相扣,学生亦能为情所动,随情而读,课堂洋溢着浓郁的诗情。但也有一些缺憾之处:(1)缺乏开放性,教学设计过于严谨。驾轻就熟的梳理与密集流畅的引导,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显得过于“抢眼”,而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淹没在大容量和快节奏的教学中。学生处处有被“牵”着的痕迹,教学设计显得不够开放。(2)忽视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在理念上,我们都懂得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书面合同协议书模板: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权处理
- 离婚协议中股权分割与共同债务承担三方协议
- 票据代理与融资租赁合同模板(融资租赁公司)
- 班组操作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非洲旅游攻略课件
- 2025年泌尿外科学考试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望洞庭识字课件
- 快递技术员考试题及答案
- 交通银行2025秋招无领导小组面试案例库吉林地区
- 邮储银行2025衡阳市秋招群面模拟题及高分话术
- GB/T 46150.2-2025锅炉和压力容器第2部分:GB/T 46150.1的符合性检查程序要求
- UPS安全培训课件
- 田径大单元教学课件
- 2025年乡镇残联招聘残疾人专职工作者试题集及参考答案解析
- 2025年甘肃省高考历史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 第13课 美丽中国我的家(教学课件)小学二年级上册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
- 2025年铜陵枞阳国有资本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8名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中华优传统文化(慕课版)教案
- 2025年生物结业考试卷及答案
- 塔吊出租安全协议书范本
- 2025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旗下环球集团招聘7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