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乐陵市开元中学语文八下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乐陵市开元中学语文八下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乐陵市开元中学语文八下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乐陵市开元中学语文八下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乐陵市开元中学语文八下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依次填入下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人在生命的旅途中,不能没有朋友的祝福。你的祝福如________,为我送来生机;如_________,为我带来希望;如________为我送来芬芳。①沙漠里的一片绿洲②春天里的一缕凉爽③久旱时的一场甘霖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2.(2分)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B.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C.听过相声《卖布头》或《改行》的,都不免会佩服当年那些叫卖者的本事。D.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3.(2分)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B.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C.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D.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4.(2分)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雾霭丛莽俯瞰五彩斑斓B.告诫眩晕焦炙轻歌曼舞C.霹雳蜿蜒急湍震耳欲聋D.明媚皱褶眺望穿流不息5.(2分)下列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_______。历史告诉我们,国家兴旺,________。然而,______________,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无私奉献。_____________,才能无怨无悔地投身于社会建设。①只有充满文化自信的人②文化有如浩瀚的大洋③文化昌盛需要时间涵养④文化必会昌盛A.③②④① B.②④③① C.①②④③ D.③②①④6.(2分)下列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A.怠(dài)慢浮燥(zào)轻歌漫舞川流不息B.卑劣(liè)驰骋(chěn)叹为观止振耳欲聋C.眼眶(kuàng)羁绊(bàn)戛然而止怒不可遏D.狩(shǒu)猎欺侮(wǔ)挑拨离间消声匿迹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阅读岳阳楼记范仲淹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檣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重修岳阳楼B.登轼/而望之C.野芳/发而幽香D.此中/人语云2.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人之述备矣(准备)B.小大之狱(案件)C.皆以美于徐公(介词,比)D.行者休于树(介词,在)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①段的“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叙述滕子京被贬后的政绩卓著,同时交代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作记的缘由。B.选文②~④段在洞庭湖景色的基础上,着力描写天气或阴或晴时洞庭湖不同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因此产生的或忧或喜的心情。C.选文第⑤段运用对比突出“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的情怀,于此抒发了“古仁人”的远大抱负,揭示出文章的主题。D.选文使用了大量整齐的排比句、对偶勺,使文章节奏和谐,音调铿锵,增强了语言的音乐美和感染力。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5.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8、(3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夜坐①文天祥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②四壁诗。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③。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注)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②蛩:蟋蟀。③逶迤:本是形容道路、山川、河流弯弯曲曲,连绵不绝,这里是遥遥无期的意思。1.这是一首五言____,尾联化用了____的典故。2.结合首联和颔联,简要分析这首诗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3.颈联和尾联反映诗人心境怎样的变化?9、(7分)古诗文默写(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A.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C.鲲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下之云。D.是故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E.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孤鸿缥缈影。F.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籟此中寂,但余钟磬声。(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①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诗经·秦风·蒹葭》)②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_故外户而不闭。(《礼记・大道之行也》)③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④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⑤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⑥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古文里,就有许多描写绿水的名句,如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绘出阳光穿透、鱼影映石的美丽潭水。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阅读付秀宏的《扇子的起源和功用》,回答下列各题①晋代《古今注》记载,扇子发端于殷代,以鸟羽制成,作仪卫之美。三国孔明之羽扇,非为自用,而是仪令之物。汉代之后,湖南竹扇、山东纨扇问世,才用之除热取凉。及宋时,折扇由朝鲜传入神州,张合自如,风行一时,苏东坡曾有“高丽白折扇,展之广尺余”的妙语。②但是,中国人对扇子的使用发展到后来却是艺术功用大于实际功能。一般来说,扇面之书画创作,以美态愉悦于人;而制作裱糊之时,却以精妙工艺潜化自身。苏州檀香扇、杭州绫绢扇、新会火画扇、自贡竹丝扇、江苏麦秆扇,声名遐迩。书画家在扇面写字取景,不求形似,但求神韵。飘逸造清凉,执扇祛暑气。③明代大书画家祝枝山曾喻书扇为美女舞于瓦砾,乃盆景之象。其实,书扇环肥燕瘦,气候虽小,却能做到风云际会。吴子深、张大千等人的行书扇,文字如神龙升腾,达数十万港元之高价,令世人刮目。任伯年和赵之谦联袂的扇面,墨笔与金石同在,更价值不菲。④喜好收藏明清闺秀折扇小楷的张中行,最爱其“形娟秀而神柔婉”。明清的书法扇面,最出众的是女性手迹,有薛素素、黄媛介、叶小鸾、周淑禧、李陀那、董小宛和马守真,或闺阁气韵,或工笔娟秀,或运风挟雷。⑤作为艺术品,扇面之画讲究气韵迷人。鸟兽虫鱼、人物山水,无不能画,贵在品位。有时仅画菊一枝、白菜一棵,也要清风雅意。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唐寅扇面画《秋江垂钓》,清幽深邃,令人冥思。北京故宫博物馆珍藏的纵长59.5厘米、横宽152厘米的明代大折扇,一面画的是柳阴赏花,气息飘动,闲情如梦;一面画的是松下读书,主仆对语,儒风拂面。此画出自明宣德帝朱瞻基之手,为中国之最大折扇,乃罕见传世宝物。⑥对于工笔书画家,定是意象在心中涌现,心迹在扇上流注。对于收藏使用者,必是悠然处见有意趣,挚爱间涌出性情。一朋友购得一把雪白鹅毛扇,折起像白鸽回巢,展开似白鹤亮翅,遂赞曰:“美,此处无墨胜有墨。”另一同事的客厅壁上,挂一把竹扇,白扇面只写四字隶书“宁静致远”,此时无声胜有声。(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1.第①段按____顺序,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说第②段画直线句在文中的作用。3.第一段画浪线的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说在文中的作用。11、(15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如果你为四郎哭泣龙应台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100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有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地带了85岁的父亲去听。遥远的10世纪,宋朝汉人和辽国胡人在荒凉的战场上连年交战。杨四郎家人一一壮烈阵亡,自己被敌人俘虏,娶了敌人的公主,在异域苟活15年。铁镜公主聪慧而善良,异乡对儿女已是故乡,但四郎对母亲的思念无法遏止。悲剧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探望老母的片刻。卡在汉贼不两立的政治斗争之间,在爱情和亲情无法两全之间,在个人处境和国家利益严重冲突之间,已是中年的四郎跪在地上对母亲痛哭失声: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我突然觉得身边的父亲有点异样,侧头看他,发现他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父亲16岁那年,在湖南衡山乡下,挑了两个空竹篓到市场去,准备帮母亲买菜。路上碰见国民党政府招兵,这16岁的少年放下竹篓就跟着去了。此后在战争的炮火声中辗转流离,在两岸的对峙中仓皇度日,70年岁月如江水漂月,一生不曾再见到那来不及道别的母亲。他的眼泪一直流,一直流。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然后我发现,流泪的不只他。斜出去前一两排一位白发老人也在拭泪,隔座陪伴的中年儿子递过纸巾后,将一只手环抱着老人瘦弱的肩膀。谢幕以后,人们纷纷站起来,我才发现,啊,四周多是中年儿女陪伴而来的老人家,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他们不说话,因为眼里还有泪光。中年的儿女们彼此不识,但是在眼光接触的时候,沉默中仿佛已经交换了一组密码。是曲终人散的时候,人们正要各奔东西,但是在那个当下,在那一个空间,这些互不相识的人变成了一个关系紧密、温情脉脉的群体。从《四郎探母》,我如醍醐灌顶似地发觉,是的,我懂了为什么《伊底帕斯》能在星空下演两千年仍让人震撼,为什么《李尔王》在400年后仍让人感动。文化,或者说,艺术,做了什么呢?孤立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老兵们,从四郎的命运里认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处境,认出了处境中的残酷和荒谬,而且,四郎的语言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为他拔出了深深扎进肉里无法拔出的自责和痛苦。艺术像一块沾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他灵魂深处从未愈合的伤口。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他发现,他的经验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他的痛苦和喜悦,是一个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孤立的个人因而产生归属感。零散的、疏离的各个小报团体找到连结而转型成精神相通、休戚与共的社群。《四郎探母》把本来封锁孤立的经验变成共同的经验,塑成公共的记忆,从而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凝聚了社会的文化认同。白发苍苍的老兵,若有所感的中年儿女,或者对这段历史原本漠然的外人,在经历过《四郎探母》之后,已经变成一个拥有共同情感而彼此体谅的社会。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而公民社会,因为不倚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1.通读文章,根据你的理解,在标题“如果你为四郎哭泣”后填补句意完整、准确的语句。如果你为四郎哭泣,____。2.文章第五自然段是什么记叙方式?有什么作用?3.请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1)他的眼泪一直流,一直流。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2)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4.为什么《四郎探母》会令“父亲”以及其他看戏的老人“泣不成声”?5.作者曾在《为什么需要人文素养》一文中谈到文学有“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的“功能”,透过本文你可以看见哪些感动?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阅读1.阅读下面精彩片段,完成后面的读书卡。“摆脱一切束缚,到我们的队伍中来吧,让我们一起为消灭统治阶级而奋斗。……你说我的朋友们对你不友好,但是你为什么要打扮得像去参加资产阶级的舞会呢?是虚荣心害了你。你说你不愿意穿上肮脏的军服。你既然有勇气爱一个工人,却不能爱工人阶级的理想。跟你分手,我感到遗憾,但愿你能给我留下美好的记忆。”A不再说下去了。①文中“你”是_____________(人名),A是______________(人名)。②从这件事中,看出A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2.孩童时代的保尔因何被勒令退学?他离开学校后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3.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保尔和同志们为什么要修建一条通向森林的轻便铁路?13、(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文学社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请你参加。(1)阅读材料,拟写新闻标题。5月6日晚,《朗读者》节目第一季在“青春”的致敬中收官。节目历经了3个月,12期,12个各具特色的主题词,与观众共同分享了68名嘉宾的人生感悟,60余个故事,60余段朗读。它用优美文字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以文学之名叩问生命,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继《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朗读者》节目再次掀起了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诵读经典过程中,王波同学表现不佳,请你与他分享至少两种朗读技巧。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阅读下面的要求,完成作文。请以“走进________”为题日,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B【解析】

B.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可根据横线后的“生机”“希望”“芬芳”来判断,它们依次对应的是“甘霖”,因为有了“甘霖”给人带来生机;“绿洲”给人以希望;“芬芳”对应“凉爽”。故选B。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不管是读书还是写作,除了领会文章的立意,理解布局谋篇,品读词句外,还要重视标点符号,把标点符号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阅读、思考、运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全面提高读写能力。B项句号应放到引号里面。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A项中“济济一堂”的意思为“形容有才华人多。形容大厅挤满了人,形容人众多”。B项中“无独有偶”的意思为“表示两个人或两件事十分相似”。D项“左右逢源”的意思为“原指知识广博,应付自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有时也用来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这三项用法均不合语境。4、D【解析】

本题考查对汉字字形的准确书写、辨析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能力,平时要注意正确使用汉字,运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区别,并及时积累。D项“穿”应写作“川”。5、B【解析】

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应。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此题注意②“文化有如浩瀚的大洋”为总起句;④“文化必会昌盛”承接“国家兴旺”,是“国家兴旺”的必然结果。③“文化昌盛需要时间涵养”是对“文化必会昌盛”的转折,是“文化必会昌盛”的条件,且引出下文“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无私奉献”一句;①“只有充满文化自信的人”中的“只有”与下文“才”成套使用。故选B。6、C【解析】

A.浮燥—浮躁;轻歌漫舞--轻歌曼舞;B.驰骋chěn—chěng;振耳欲聋--震耳欲聋;D.狩(shǒu)猎—shòu,消声匿迹—销声匿迹;故选C。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D2.A3.C4.(1)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能够没有差别吗?

(2)

不因外物之优、个人之得而喜,也不因外物之劣、个人之失而悲。5.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D项应为:此中人/语云。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意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A项:“备”是“完备,详细”的意思。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揭示出文章的主题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是古仁人之心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故C项理解不正确。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异”,差别;“以”,因为。【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5.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结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以得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志向。8、1.律诗闻鸡起舞2.示例一:诗人借景抒情(即景抒情),描绘了一幅肃杀凄凉,而又有声有色的迷蒙秋雨图。抒发了诗人遭受打击的怨恨、壮志难酬的痛苦。示例二:“宿雁半江画”是静景的勾勒,“寒蛩四壁诗”是动景的描写。动静结合,相映成趣。(意思对即可)3.当国家处在危亡的时候,诗人感慨自己年华不再、前途渺茫,其内心是沉重悲凉的,但尾联又抒发了诗人在国家危亡之际,要力挽狂澜、忠君报国的感情,能让读者感受到这位爱国诗人矢志报国、壮心不已的情怀。(意思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体裁。从本诗的句数和字数来看,本诗属于五言律诗;尾联运用祖逖闻鸡起舞这一常典,很好地表达了立志报国,壮心不已的真实情感。2.本题考查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前两联即景抒情,诗人描绘出一幅肃杀凄凉,而又有声有色的迷蒙秋雨图。淡烟笼罩着枫叶,细雨飘打着蓼花,成群的大雁寄宿于江边,凄切的蝉鸣回响在四壁,真是可画可诗。被迫罢官,退居文山的诗人不禁慷慨悲歌,以抒发心中的郁闷和不平。根据以上内容作答。3.本题考查诗歌主旨的理解。颈联和尾联转入抒情,先化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以抒发遭打击的怨恨,再诉说壮志难酬的痛苦。尾联陡起,一扫沉郁悲凉,转为仰天浩歌,率直地发出“丈夫壮气须冲斗”式的呐喊,抒发了诗人誓要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9、(1)AB(2)宛在水中坻盗窃乱贼而不作安得广厦千万间两鬓苍苍十指黑气蒸云梦泽无为在歧路(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解析】

(1)C项,应该是“鹏之背”不是“鲲之背”;“其翼若垂下之云”应该是“其翼若垂天之云”。D项,“是故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应该为“是故学不足,教然后知困”。E项“孤鸿缥缈影”应该是“缥缈孤鸿影”。F项“万籟此中寂,但余钟磬声”应该是“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故选AB。(2)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坻、鬓、蒸、歧路、澈”等字词容易写错。(3)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本题依据“阳光穿透、鱼影映石”可知,填写的两句是“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时间顺序扇子的起源与功用的演变2.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内容上统领下文。3.举例子,举出孔明羽扇的例子具体说明扇子发端时制作材料与功用。【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说明顺序的理解。本题可根据“晋代”“三国”“汉代之后”“及宋时”可以看出,这段文字运用的是时间顺序,条理清楚地介绍了扇子的起源与功用的演变过程。据此作答。2.试题分析:理解语句在表达上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来看,介绍了扇子的使用发展到后来是艺术功用大于实际功能,统领下文;结构上,用“但是”承接上文,同时,又引出对下文内容的介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据此理解作答。3.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本题运用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孔明羽扇的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扇子发端时制作材料与功用。11、1.那么你就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或“你就找到了灵魂的归属”或“你就找到了精神的家园”或“你就会懂得文化为什么是公民社会里最重要的黏合剂”等。)2.插叙父亲因为有这样的经历,使他在观看时产生情感共鸣。为后文做了铺垫,让读者明白父亲为何会哭泣。3.(1)“紧握”“递”“只好”“不断”等词形象地写出了我对父亲的安慰和理解。(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个人比作珠子,文化比作细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化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4.每一次观看《四郎探母》,都是一次灵魂的洗涤,感怀的疗伤;他们的经历、处境、感怀与杨四郎有很多相似之处.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四郎探母》是他们的精神依托和精神慰藉。(答对两点满分)5.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父辈们被四郎自责而痛苦的孝心所感动;生活在他乡已是故乡的中年儿女被父辈们发自心底的思乡之情所感动;作者感动于文化的内涵与力量,感动于美的顿悟。(答对两点满分)【解析】1.此题考查补全文章题目的能力。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结合文章的主旨来思考。本文由老父为《四郎探母》哭泣之事而引出对文化的看法,引发对文化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最后回答了一个抽象的哲学命题“文化为什么重要”,指出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文化的力量”。据此可将题目补充为:那么你就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2.此题考查插叙的作用。插叙的作用有:补充交代了什么内容;为下文什么情节做铺垫;突出人物什么特点,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明;突出文章中心;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阅读文章,可知第五段运用了插叙的方式,回忆了父亲年少时离开家乡去当兵,再也没回过家的经历,这种经历与父亲观看《四郎探母》时产生了情感共鸣。交代了父亲哭泣的原因,为下文做了铺垫。3.此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1)句中“紧握”“递”“只好”“不断”等词用得好,这些词语形象地写出了“我”看到父亲一直流眼泪时对父亲的安慰和理解。(2)此句把个人比作珠子,把文化比作细丝,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化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点睛:词句赏析品味题的答题基本上从修辞和字词角度切入,答案的组织形式可以采用说出修辞名称(找出关键字词),点出修辞内容(点出字词内容),说出修辞作用(说出字词作用)的思路。4.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时要认真阅读短文,分析其主要内容,再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和主旨来回答。“父亲”以及其他看戏的老人与《四郎探母》中的杨四郎有着相似的经历、处境、感怀,观看完《四郎探母》,是一次灵魂的洗涤,感怀的疗伤,《四郎探母》是他们的精神依托和精神慰藉。据此作答即可。5.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段落来分析。结合文章后四段的内容来分析。可得出以下感动: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父辈们被四郎自责而痛苦的孝心所感动;生活在他乡已是故乡的中年儿女被父辈们发自心底的思乡之情所感动。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1.(1)①冬妮娅(亚)保尔(或:保尔·柯察金)②示例一:为了党的事业,放弃个人幸福;示例二:信仰坚定,敢于牺牲;示例三:在个人幸福与革命事业发生冲突时,信仰坚定。2.保尔在神父家补课时,把一撮烟末撒在神父家的复活节蒸蛋糕用的面团上了,随母亲在车站的食堂里负责烧茶炉。3.了战胜严寒的威胁,尽快把木材运到城市。【解析】1.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关的文学常识。①文中“你”是冬妮娅;从个性化的语言分析,A是主人公保尔。②可分析“摆脱一切束缚,到我们的队伍中来吧,让我们一起为消灭统治阶级而奋斗”“跟你分手,我感到遗憾,但愿你能给我留下美好的记忆”等句,看出保尔是一个信仰坚定,为了党的事业放弃个人幸福的人。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具体是考查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关要点内容的概括。此题的考查很深入,如果没有对名著的认真阅读与总结,就无法正确全面地作答。保尔在补课时向神父的复活节要用的面团里撒了烟灰,神父出于气愤(因为他不止一次不守纪律了)所以强迫他退学。他离开学校后的第一份工作是随母亲在车站的食堂里负责烧茶炉。3.保尔和同志们修建一条通向森林的轻便铁路,是为了运送砍伐出来的木材。在革命过后,到了寒冷的冬天,城里的居民缺少木材,为了保证人民顺利度过冬天,布尔什维克党他们决定临时修一条铁路,暂时解决问题。13、(1)示例:《朗读者》第一季收官(2)示例:①要读准字音,字正腔圆②要注重停顿,读出节奏③要抑扬顿挫,读出语气语调④要读出感情等。【解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题。第(1)小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新闻标题的提炼方法是:第一,只保留事实核心部分,省略其他部分;第二,只保留事情发展结果,省略不必要的过程与细节;第三,省略消息来源;第四,省略不必要的议论;第五,省略不必要的事实成分,如时间、地点、具体名称等。经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