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执教者王艳娟课时1课时所属教材目录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一节教材分析教材提供了教学的框架和资源,而课堂活动的组织、安排,内容的逻辑处理却是教师的再创造过程。本节课是本书的第一节,又是初二学生刚进入物理学习的起始阶段。以培养兴趣为出发点,以锻炼思维和提供能力为根本,并适时的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本教学设计的主旨。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声音很熟悉,也很感兴趣;对声音的理解也比较深入,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2.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了解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简单地描述所观察到的发声体的共同特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对比和概括能力。2.
通过声传播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在观察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3.
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初步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在声的广袤空间中,声音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情感,通过声音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2.
使学生初步领略声音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起对声音的好奇,激发求知的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难点声音在介质中一声波的形式传播是本节的重点。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可以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在讲解的同时,主要通过实验,边讲边议,如果学生条件许可,可采取讨论式的教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培养兴趣的目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9分钟
8分钟一.导入新课1.
用多媒体展示多种声音。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二.探究声音的产生1.给学生提供:音叉、鼓、泡沫小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2.让学生用发声的音叉靠近接触平静的水面,再用不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会发生什么现象,想一想为什么。
3.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多媒体演示昆虫发声是翅膀的振动,并演示用嘴吹装有水的玻璃瓶发声是谁振动产生的?
三.声音的传播1.提出问题:我说话声带振动,声音怎么传到你的耳朵里?
2.提问:如果没有空气,你还能听到我说话吗?
3.演示: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
4.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5.演示实验并得出结论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并多媒体播放花样游泳。
6.学生自己验证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7.归纳结论: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四.声速1.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2认识回声,区别回声和原声的条件。
五.课后思考题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钢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次敲打的声音?试一试,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观察画面听相关的声音。
学生思考进行猜测讨论
进行试验探究:让音叉、鼓、桌面等发声,并观察声音产生伴随的现象。
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果:发声体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观察、分析,总结出结论。
让学生在发声的同时,用手捂住自己的声带出,再次感受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学生思考
学生思考和讨论
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记忆
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观察与思考。
学生轻敲桌子一端,耳朵贴近桌面另一端听声音。
学生归纳回答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并总结规律。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回声现象及利用,并计算听到回声距离障碍物最小距离。
让学生思考回答
产生研究的兴趣。
在讨论中引入本节课题
发声体在振动。
一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并为下一步声音的传播埋下伏笔。建立声音和振动的关系。
巩固和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学生认识自然现象。
诱导学生自己得出: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播。
引导他们得出猜测正确性的方法.
使学生初步认识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提高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认识固体传声,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总结规律
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熟悉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物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兴趣课堂小结2分钟引导学生先自己进行课堂总结,然后和同桌间交流,最后教师提问学生一声音的产生二声音的传播三声音的速度布置作业1分钟课后题1、2、4、5板书设计
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二、声音的传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三、声音的速度空气中:340m/s(1标准大气压、15℃回声
教学反思本节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使学生能够用物理知识解决了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声现象,并培养了勤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勤于实验用于探究的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提高了学校物理的兴趣。我认为比较精彩的是让发声的音叉触及平静的水面荡起波纹,即说明了发声体在振动,又为学习声波奠定了基础。出乎意料的地方是在吹装有水的瓶子发出声音是一部分学生不清楚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还是水振动,我们可以倒掉水再吹瓶子看是否发声,同时敲击瓶子提问是谁振动发声。以后要多从学生们常见的现象入手,这样可以把抽象的物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既提高了兴趣,又养成了勤于动手动脑的习惯。
附件:教师评语:王老师的作业教学过程清晰自然,教学策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安全文化引领下的医疗事故防范新思路
- 医疗保险费用的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
- 医学影像诊断与信息管理系统的融合应用探讨
- vhdl考试总结模版
- 2025年趣味亲子运动会活动总结模版
- 入职合同和正式合同范例
- 借款房屋抵押合同范例
- 个人公司转让合同范例
- 医学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方法与策略
- 2025年上半年初中生物教学个人工作总结模版
- 血透患者常用药物
- 工作面安全生产条件验收表
- 门诊病历书写规范PPT
- 北航毕业设计论文模板
-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
- 妇幼智慧盆底中心建设方案-V1.1
- DB13(J)∕T 8057-2019 市政排水管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 关于没收建筑物处置的调研报告
- 管廊、管架基础施工方案
- ment、tion、sion、ture、age结尾的名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