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怠慢(dài)糜子(méi)褶皱(zhé)挑拨离间(jiàn)B.垂髫(táo)翕忽(xī)缅怀(miǎn)安营扎寨(zài)C.堕落(duò)拙劣(zhuō)虔诚(qián)纷至沓来(tà)D.翌日(yì)北冥(míng)叱责(chì)教学相长(cháng)2.(2分)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脍(huì)炙人口瞬(shǔn)息万变相形见绌(zhuó)B.安然无恙(yànɡ)风调(diào)雨顺焕(huàn)然一新C.稍纵即逝(shì)情郁(yù)于中文质彬(shān)彬D.惨绝人寰(huán)骇(hài)人听闻义愤填膺(yīng)3.(2分)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学习强国”APP不仅能收看新闻、浏览文件,还可提供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等智能化、个性化。B.他一边带客人参观校园,一边详细介绍学校在教育教学上近二十年来取得的最新成绩。C.如今初中生近视日益严重,是由于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的。D.风靡一时的电影《解忧杂货店》改编自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4.(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她在商场里看到一条名牌裙子极其精美,天衣无缝,一时冲动花了半个月的工资把它买了下来。B.有个气血方刚的“大丈夫”听说妻子生的是女孩,竟冲进产房,让在场的医护人员瞠目结舌,叹为观止。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D.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5.(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能走多远,自信心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个人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要素。B.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女乘客与公交司机情绪失控造成的。C.一些网络语言与时代发展相契合,其流行对丰富语言表达不能不说没有积极意义。D.农作物面积遥感测量主要是采用卫星遥感影像、无人机和人工实地测量相结合的“天地空”三位一体。6.(2分)下列关于作者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B.阿西莫夫是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我们曾经读过他的代表作《基地》《三体》和《银河帝国三部曲》。C.《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的舐犊之情。D.马克·吐温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之一,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篇小说《百万英镑》、短篇小说《竞选州长》等。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字。(1)虽有佳肴()(2)不知其旨也()(3)学学半()(4)不知其善也()2.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译文:(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3.读本文后,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答:8、(3分)阅读诗歌,完成题目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①,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9、(7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①___________,同是宦游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②知困,________________。(《虽有嘉肴》)③___________,辗转反侧。(《关雎》)④八月湖水平,____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⑤__________,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⑥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⑦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⑧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2)默写《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下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谜题①我的孩子在四岁以前,都是无忧无虑的快乐孩童,可是,进了幼稚园以后,就会有些改变了,那是因为有人告诉了他们:生命有种极限,任谁也无法抗拒。②我记得女儿听到这个消息的那一天,我正在厨房做中饭,秋天的阳光从窗外照进来,把屋子里照得很亮很温暖。她一脸惶急的来找我了:"妈妈,你有一天会死掉的,是吗?"③我诧异地回过身来,低头看她。我的小胖女儿有着蔷薇的双颊,黑葡萄的瞳仁,还穿着学校的小白围兜,早上去上学时候的那种笑容不见了,换上了一种忧急而又严肃的表情。我微笑地摸摸她的脸:"不会啊,妈妈会活到很老很老的。"④"可是,他们说,活到多老也有一天会死的啊!"⑤我假装轻松地开冰箱,拿出青菜和水果来,心里盘算着该怎样回答她,怎样为她解释这样的第一课呢?一面洗菜,一面仍然是用不在意的语调来回答她:"妈妈要到很老才会死,那时候你已经长得够大,就不会有什么关系了。"⑥"可是,不管怎样,你总是会死掉的,那我就再也看不到你了,我不喜欢这个样子,怎么办呢?"说着说着,她的小泪珠就一串串地掉了下来,我把她抱进怀里,轻轻地拍着她的背,好温暖好柔软的小宝贝啊。我亲爱的孩子,妈妈也不喜欢这样啊!妈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啊!⑦儿子到了四岁,同样的情景又重复出现了一次。他问得比姐姐还急,跟前跟后的,非要我给他一个比较满意的答复为止。⑧我大概也是笑容满面地哄了他一阵子,孩子到底还小,还是可以慢慢哄过来的,然后,他们就能高高兴兴地出去玩了。要到某一些特别的时刻里,才会再提几句,但是,第一次的那种惊惶以后再没出现过了。不过,我想,那种感觉是仍然存在的,只是小心地藏在某一个不愿触及的角落里而已,就像他们的母亲一样。⑨我和他们,其实也没有什么差别啊!⑩前几年,很想变做一棵树,一棵可以继续生长,永远不死的树。我想做一棵高高大大的树,有挺直的躯干,有茂密的枝叶,风吹过来的时候,每一片叶子都会翻动,云拂过来的时候,我知道,也能感受那种轻柔的凉意。水从地里流过来的时候,我也知道,并且能从容地吸取。我想做一棵很敏感又很快乐的树,可以活好几千好几万年,而每一年春夏秋冬的变化都能记住,所有美丽的回忆都可以存进年轮里面,一层松一层紧,一圈淡一圈深的,都妥妥帖帖地放在心里,该有多好!我就常常做这种梦,并且,偶尔走进森林时,也常会仔细端详,想挑选一棵适合我的理想的树。一直到有一天晚上,忍不住了,终于把我的感觉向丈夫说了出来:"假如能变成一棵树该有多好,永远也不会受死亡的威胁。""谁说的?树的年龄也有限制的啊。""可是,不是有很多树可以活很久的吗?""了不起几千年,还是逃不了枯萎死去的一天啊。"丈夫在灯下一面看书,一面微笑着回答我。他那样轻描淡写却又那样肯定的一句话,把我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整个晚上,我走来走去做了很多家事,却没有再说一句话。生命本来就是一个无法解答的谜题。我和我幼小孩子的心情,其实并没有两样。我不能说生命不甜,我不能说生命不美,但是就是因为它的甜蜜和美丽,才使我心中充满了忧伤,而也就是因为心中充满了忧伤,我更加珍惜眼前一切的甜蜜和美丽。还是让春去秋来,让岁月逐渐把我改变了吧,我愿意接受上苍一切的赐予和一切的安排。(作者:席慕容,文章有删改)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文章围绕“生命”这个谜题,记叙了三次“解题”的经过,最终醒悟到: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用原文语句回答),表现出她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A请从人物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我的小胖女儿有着蔷薇的双颊,黑葡萄的瞳仁,还穿着学校的小白围兜,早上去上学时候的那种笑容不见了,换上了一种忧急而又严肃的表情。B结合语境,说说第⑥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我把她抱进怀里,轻轻地拍着她的背,好温暖好柔软的小宝贝啊。3.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⑨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4.将文章第段与下面链接的语段进行比较阅读,指出它们在写作上的一个不同点,并结合内容说说作用。(提示:可从修辞手法或写法的角度作答)(链接)……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啊!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节选自冰心《谈生命》)11、(15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各题。宁静是一种诗意的回归向俊(1)人的一生,总是随着岁月的流动而向生命的纵深处不断前行。然而,对于内心宁静的人而言,无论走多么遥远的路,都能在穿越世界喧嚣后看见生命的本真,以至于不会忘记自己为什么而出发。(2)我们到底为什么而出发?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历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名与利似乎已然成为了许多人一生的支点,他们为名为利出发,在水泥丛林之间往来穿行,却最终让自我内心迷失在一片都市繁华之中。(3)其实,出发是为了更好地归来,而归来之后,人才能够在一种宁静中看见真正的自己,体会到生命中那份盎然的诗意。(4)苏轼有诗云:“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人在宁静之中,内心光明莹洁,就会了解千山万水和人间万象的动静;内心空明澄澈时,一点觉醒就能容纳万种境界,当今人民的种种烦恼:都是因为繁琐之事萦绕于心,总有些放不下的东西,把我们的生活填塞满满当当,又何来空明宁静可言?(5)许多人会说,生活的节奏如此之快,工作的压力如此之大,社会的竞争如此激烈,容不得一些松懈,又如何在空明宁静之中去寻访诗意的生活呢?(6)在我看来,空明宁静无关乎外在失误的纷纭扰攘,却关乎人的内心世界。空明是宁静的起点,心中了无挂碍,才能让自我生命在逐渐腾空后归于宁静,《菜根谭》中有一段非常好的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风吹过疏朗的竹林,吹过之后竹林里不再留有风的声音;大雁飞渡寒冷的潭水,飞过之后潭水上也不再留有雁的影子。所以一个天地间的真君子,当有事情来到他面前的时候,他就认认真真用心去做,所谓“事来而心始现”,但是做完了要“事去而心随空”,因为只有腾空了心思我们才可以做更多的事情。(7)也就是说,真正的宁静不是让我们放下手中的事物,而是让我们放空内心的纠葛宁静是在日常生活中不失天真烂漫之心,保持“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自然情怀,让我们在繁忙的都是都市生活中,也能体悟到一点山长水阔、清风入怀的隽永悠长。(8)我一直深深地相信,能够从宁静中归来的人,必定懂得生活的艺术,让自己在一种静谧娴雅中获得轻盈飞扬的力量;能够从宁静中归来的人,必定拥有一份晴朗明澈的心境,让自己在洞悉了世事沧桑后懂得亲山临水的妙趣;能够从宁静中归来的人,也必定颐养着一种通透辽阔的气象,让自己在高旷自由中呈现出更为超越的生命格局。(9)宁静是一个静水流深的过程,它涤除着我们内心深处的烦恼与喧嚣,也让自我内心在真正得以腾空后,变得更加舒缓与从容。在这样一种空阔的生命境界中,我们欣赏着人生旅途的风景,细细体味着生命流转的光阴。让我们每个人,珍惜每一份因宁静而带来的欢欣,于忙碌中让然葆有一份诗意情怀,回归一颗清明之心,即是生命的圆满。1.第(6)自然段中引用《菜根谭》的:“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属于哪种论据类型,以及引用这句话有什么用意?(含标点限60字内)2.文章的的标题是“宁静是一种诗意的回归”,请你从第(7)(8)自然段中找出“宁静”带来的“诗意”的具体表现。(含标点限120字以内)3.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含标点限100字内)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请你参加八年级某班组织的«水游传»名著阅读活动,完成下列小题。◆读“水浒”——识英雄1.根据下面的提示语写出«水浒传»中对应的人物绰号和人物主要特点。皲城县人,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财主家门馆教授。智取生辰纲的组者,上山寨后为军师之一。人物绰号:_____人物主要特点:_____◆品“水浒”——讲故事2.古人对«水浒传»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天下之乐,第一莫若读书;读书之乐,第一莫若读水浒。”请你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其中一个精彩的故事。(不少于100字)◆评“水浒”——淡感受3.茅盾曾对«水浒»中一些人物作过深刻的评价:“对于林冲,我们既寄以满腔的同情,却又深惜其认识不够;对于鲁达,我们却除了赞叹,别无可言。”请结合名著谈谈你对林冲或者鲁达的评价。(不少于100字)13、(5分)口语交际。针对有些学生写作文经常使用“呆萌”、“666”、“酱紫”、“抓狂”等网词语,语文老师在作文指导课上,提出了“如何看待作文中使用网络词语”的问题,鼓励同学们广泛思考,积极交流。李明说:“我觉得挺好。语言本身就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我们要善于接受新鲜词汇,以丰富自己的语言。作文使用网络词语,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气息。请围绕话题,发表议论,要求有观点,有理由,有条理。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根据要求写作文请以“这里,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体裁自定。②语句连贯,表达顺畅。③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C【解析】

A.褶皱(zhé)—(zhě)B.髫(táo)—(tiáo),寨(zài)—(zhài)D.长(cháng)—(zhǎnɡ)故选C。2、D【解析】试题分析: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再结合语境判断。用反选排除法,A“脍”读kuì,B“调”读tiáo,C“彬”读bīn,答案为D。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3、D【解析】

试题分析:A.缺少宾语,在句末加“的服务”。B.前后矛盾,将“近二十年来”或“最新”删去一个。C.句式杂糅,去掉“由于”或“的原因”。D.正确。故答案为D。4、C【解析】

A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明显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B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使用语境错误。D目空一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贬义词。【点睛】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5、A【解析】

B.语义重复,去掉“的原因”或“造成的”;C.否定不当,去掉“不说”的“不”;D.成分残缺,在“一体”后加上“的方法”。故选A。6、B【解析】

B.有误。《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阿西莫夫的代表作《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故选B。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1)即使(2)甘美(3)教(4)好处2.(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2)《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3.(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特别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用法要认真掌握。虽:一词多义,可以译为“即使”,也可以译为“虽然”。要根据语境加以区别。注意:学:一词多义,教。2.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困(困惑、不理解)”“强(勉励)”,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3.要学会抓关键句,“教学相长”便是关键句,这一关键句意在告诉人们“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围绕此句结合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或启发,语言通顺即可。参考译文:尽管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尽管有最好的方法,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因此学习了然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然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检查,对自己提出要求。知道困惑,然后能鞭策自己努力进修。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是学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8、1.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2.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诗中景物,描绘即可。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2.本题是对重章叠唱这样写作手法的考查。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蒹葭》中,第一章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是对第一章的反复咏叹,只换了几个词,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重章叠句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9、(1)①与君离别意②然后能自强也③悠哉悠哉④涵虚混太清⑤选贤与能⑥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⑦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⑧零落成泥碾作尘(2)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默写时,要注意悠、哉、涵、庐、抟、碾几个易错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更加珍惜眼前一切的甜蜜与美丽愿意接受上苍一切的赐予和一切的安排乐观旷达2.A该句运用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的描写手法;“蔷薇的双颊”“黑葡萄的瞳仁”刻画出女儿的幼小可爱;“早上去上学时候的那种笑容不见了,换上了一种忧急而又严肃的表情”生动地表现出女儿因为听人说生命的极限谁也无法抗拒,担心妈妈有一天会死掉的担心、焦急以及急于求证这种想法的正确性的认真情状。B“好温暖”是“使人感到好有温情”的意思,“好柔软”是“好柔和”的意思;句中形容的是幼小的女儿带给妈妈的感受,女儿担心妈妈会死掉,担心再也看不到妈妈了,这样的话语让母亲感到自己在孩子心中的重要性感受到孩子对自己的依恋与爱,有一种温馨的感觉。3.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两个孩子对生命极限的担心忧虑,引起下文“我”对生命极限的担忧。4.示例一:从修辞手法上分析:文章第(11)段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将“我”比拟作一棵高高大大的树,描写这棵“树”遇到风、云、水时的情状,反映了人生会有各种经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链接材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生命比作一棵小树,给人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活力。示例二:从写作手法上分析:文章第(11)段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很直接地表达出“我”想要成为怎样的一棵树以及内心的感受。链接材料主要运用了描写的手法,通过描写小树生长以及汲取养分时的画面来表现生命的活力。【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按要求用原文句子回答,所以要梳理文章内容,找到作者“解生命之谜”以后的感悟的内容即文章最后一段文字,从中摘取表达作者对生命有所认识的语句,据此来说明“她”是怎么一个人。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第一题,了解描写人物的四种方法,根据句子内容判断分析,根据文中内容,说明句子的描写表现了小姑娘怎样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小姑娘怎样的形象特点。第二题,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根据句子所描写的“我把她抱在怀里”这一情态联系文中的故事内容,体会“我”感受到女儿带来的温馨的感觉,表达了“我”对女儿的爱,以及感悟到生命的重要。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3.试题分析:这样的独句段在段落之间一般都是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了解上下文的内容,说明该句是怎么承上启下的。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4.试题分析:阅读材料,根据提示可“从修辞手法或写法的角度作答”,与本文进行比较,引用两文的内容具体分析两文修辞手法或写作角度的不同,说明作者是怎么表现“生命”这一主题的。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1、1.属于道理论据,为了阐明真正的君子要认真用心去做事而不把事情放在心中。2.示例:不失天真烂漫,保持”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自然情怀;体悟到一点山长水阔、清风入怀的隽永悠长;拥有静谧娴雅的心境,获得轻盈飞扬的力量;拥有清朗明澈的心境,懂得亲山临水的妙趣;颐养通透辽阔的气象,在高旷自由中呈现更为超越的生命格局。3.论述宁静是一种诗意的回归,内心平静的人能看见生命的本真和真正的自己,体会生命中的盎然诗意。真正的宁静是放空内心的纠葛。作者希望我们能珍惜宁静带来的的欢欣,保有诗意情怀,回归清明之心,获得生命的圆满。【解析】1.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属于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故论据类型是“道理论据”。结合下文“所以一个天地间的真君子,当有事情来到他面前的时候,他就认认真真用心去做,所谓‘事来而心始现’,但是做完了要‘事去而心随空’”分析,引用这句话的用意是“为了阐明真正的君子要认真用心去做事而不把事情放在心中。”2.要求学生仔细阅读(7)(8)自然段,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注意从字数要求。结合“宁静是在日常生活中不失天真烂漫之心,保持‘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自然情怀,让我们在繁忙的都是都市生活中,也能体悟到一点山长水阔、清风入怀的隽永悠长。”概括得出:不失天真烂漫,保持“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自然情怀;体悟到一点山长水阔、清风入怀的隽永悠长;结合“让自己在一种静谧娴雅中获得轻盈飞扬的力量;能够从宁静中归来的人,必定拥有一份晴朗明澈的心境,让自己在洞悉了世事沧桑后懂得亲山临水的妙趣;能够从宁静中归来的人,也必定颐养着一种通透辽阔的气象,让自己在高旷自由中呈现出更为超越的生命格局。”概括得出:拥有静谧娴雅的心境,获得轻盈飞扬的力量;拥有清朗明澈的心境,懂得亲山临水的妙趣;颐养通透辽阔的气象,在高旷自由中呈现更为超越的生命格局。3.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然后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即可。结合“其实,出发是为了更好地归来,而归来之后,人才能够在一种宁静中看见真正的自己,体会到生命中那份盎然的诗意。”概括得出:宁静是一种诗意的回归,内心平静的人能看见生命的本真和真正的自己,体会生命中的盎然诗意。结合“真正的宁静不是让我们放下手中的事物,而是让我们放空内心的纠葛”概括得出:真正的宁静是放空内心的纠葛。结合“让我们每个人,珍惜每一份因宁静而带来的欢欣,于忙碌中让然葆有一份诗意情怀,回归一颗清明之心,即是生命的圆满。”概括得出:珍惜宁静带来的的欢欣,保有诗意情怀,回归清明之心,获得生命的圆满。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1.“智多星”吴用多才多智,有勇有谋,神机妙算,具有作为农民领袖的远见卓识。2.林冲风雪山神庙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刺配后,被分到看守草料场的工作。因大雪压塌住处,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和富安的谈话,得知自己已被陷害,而且差点被害死。恼怒中,林冲终于爆发,提枪戳死两人。3.林冲是一个最令人同情的悲剧人物,作为东京80万禁军教头,本应活得很好,但高衙内看上他的女人,栽赃发配,冲军,暗杀,一连串的打击都倾泻到他头上,一开始林冲没有反抗,他不愿跟上司闹翻,更不想背叛朝廷,总想寻找一个避难所,继续过他教头平静的生活,林冲的退让是有它自身的地位所决定的,他继承祖职,有一套祖传的处世哲学,屈人之下,忍辱负重,最后忍无可忍,被逼上梁山.【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需要加强对人物的了解。根据所给提示中的“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智取生辰纲的组织者,上山寨后为军师之一”,可以判断出此人是吴用,他的绰号是“智多星”。根据《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激林冲火并王伦、破祝家庄和曾头市、攻取大名府等情节,可以看出吴用多才多智,有勇有谋,神机妙算,具有作为农民领袖的远见卓识。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复述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应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有认真、仔细识记,才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本题选取《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用生动的语言流畅地表达出来即可。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中人物的评价。要仔细阅读名著,对人物性格进行全面分析,得出自身的感受与评价。本题从林冲和鲁达中任选一人,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去评价即可。点睛:名著导读是中考试题中必考的一项内容,常与文学常识在一起进行考查。考查形式有填空、选择、简答等多种形式。考查内容有名著的作者、年代、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性格、艺术特色、相关情节等。需要平时广泛阅读课外名著,深入了解作品内涵,注重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并积累相关知识。13、示例:我觉得不妥当。网络词语虽然新潮,符合青少年的心理,但在规范性、科学性上存在着一些欠缺。写作文是为了提高我们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使用如“666”“酱紫”这样的网络词语,文章会得不够规范、典雅,又影响他人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