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积累与运用。(28分)1.(2分)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韩愈,世称“韩昌黎”,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B.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他与老子被后人合称为“老庄”。C.《礼记》,战国至秦汉时期道家学说的汇编,相传是西汉年间的经学家戴圣编纂的。D.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文学大家,他的诗取材广泛,形式多样,通俗易懂。2.(2分)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B.我们吟诵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呢?C.麻城的杜鹃花海,织就了大地斑斓的锦嶂,黄梅的戏曲,婉转了世间动人的情感,武穴的酥糖,甜蜜了心头美丽的梦想。D.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3.(2分)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家眷(juàn)枸杞(qǐ)悬殊(sū)诸如此类B.清冽(liè)器皿(mǐn)溯洄(huí)消声匿迹C.赋予(fù)逸事(yì)萦绕(yíng)打报不平D.寒噤(jìn)敦实(dūn)沟壑(hè)目眩神迷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杨绛先生心怀恬淡,一生与世无争,醉心于读书、写作、翻译。B.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反腐力度,“打老虎”“拍苍蝇”,让腐败分子无处遁形。C.今年的中华经典诵读文化艺术节,我县多个作品以别具匠心的构思和鲜活的内容获奖。D.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2000亿元,这耸人听闻的的浪费让人们开始反思“中国式盛宴”。5.(2分)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句是()A.世界和平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任何企图使世界分绷离析的想法都是错误的。B.唯有那大彻大悟之人才能感谢苦难对人生的磨励,才能自觉摒弃一切浮燥的态度。C.光明正大是做人的基本原则,阳奉阴违的举动,招摇撞骗的行为,都将被人唾弃。D.一个人偶尔说谎也许能够自源其说,但如果谎言接踵而至,那会让人怒不可遏的。6.(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常用于宴会典礼。B.《小石潭记》和《马说》的作者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C.《呐喊》和《朝花夕拾》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社戏》一文出自《呐喊》。D.《苏菲的世界》常因其有着深奥晦涩的哲学“高冷”面孔而不受大家欢迎。7.(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撺掇(cuān)行辈(háng)乌蓬船戛然而止B.羁绊(bàn)冗杂(róng)马前卒人情世故C.腐蚀(shí)砂砾(nì)暖融融不修边辐D.萦绕(yíng)拙劣(zhuō)苦行僧自圆其说8.(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霎时(shà)虔诚(qián)矗立(chù)强词夺理(qiáng)B.怠慢(dài)缄默(jiān)凫水(fù)草长莺飞(zhǎng)C.羁绊(jī)膏药(gao)腈纶(qIng)怒不可遏(è)D.堕落(duò)瞭望(1iào)迁徙(xǐ)目眩神迷(xuàn)9、(4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4月13日下午,诗词领yù()女神蒙曼现身第五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互动专场一“学习强国·诗词中国”诵读,一贯平易近人、①和蔼可亲的她,先给现场所有人普及了一回诗词常识。观众们一下子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其实,②类似鲜为人知的中国古诗词,在今年最火的APP“学习强国”平台上,都能学到。③活动上,浙江卫视的主持人yǒng()跃参加,现场品读吟诵:从先秦诗歌《诗经》,到东晋田园诗《饮酒》,从唐代白居易的《卖炭翁》,到近现代闻一多的《死水》等……④,浙江名嘴用或浑厚、或磁性、或铿锵、或柔美的嗓音,带领现场观众穿越中华五千年,重温经典古诗词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①领yù(_______)②yǒng(_______)跃③鲜为人知(______)④铿(______)锵2.下列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① B.② C.③ D.④3.与“一下子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意义最接近的成语是()A.大彻大悟 B.豁然开朗 C.叹为观止 D.震耳欲聋4.下列对文段中作家作品相关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曾创作过组诗《新乐府》《卖炭翁》就是其中的一首,该诗揭露了当时宦官假借“宫市”之名强取豪夺民间财物的社会现实。B.闻一多是坚定的民主战士、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最后一次讲演》是他在李公朴追悼会上面对特务分子的捣乱拍案而起发表的即兴讲演。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0篇,故又称《诗三百》D.《饮酒》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他还创作了《桃花源记》一文,文中描绘了理想中的美好世界,成语“世外桃源”就源自《桃花源记》。10、填空。(8分)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奇文共欣赏,__________________。(陶潜《移居》)(2)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燃《望洞庭湖赠张相》)(3)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4)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ト算子・咏梅》)(5)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______)《ト算子・黄州定慧院高居作》)(6)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速。(《诗经》)(7)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心忧人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42分)11、(1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西游记”石珂源①由长安出发,一路向西,沿着古丝绸之路,开始了数千里的西游之行。②第一站是嘉峪关。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中国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交汇点,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又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在这里,两千多年前开辟的“丝绸古道”和历代兵家征战的“古战场”烽燧依稀可见。远看关口,在静谧辽阔的苍弯下,一道蜿蜒的城墙绵延到远方,视线越过墙顶,蓝天映衬下在更远处是雪山。那天,天气格外好,没有风,没有漫天黄沙,世界静悄悄地。雪山沉默无语,俯视着它脚下的苍生;城墙亦无语,保持着数百年前的静穆,将历史定格在这苍凉的守望中,这一守望就是六百年。③(1)仰头看见城门楼上的题字“天下第一雄关”,果真名副其实,城门楼高大雄佛,像一个手持干戈利剑的将士,威严地审视着每一个经过的人。从马道登上城墙,让人不禁感叹设计之巧妙,内外城的设计虽有些繁复,但却让城池多了一层防护;瓮城,将“请君入瓮”在建筑上完美体现;月牙门,避免了城门洞开在敌寇的视野中,合适隐蔽。若是有人冒失策马来到门前,一个陡坡定令其措手不及,还未有所反应就已经成为俘虏;还有那“一块砖”的故事,让人在惊叹的同时,更是在神秘的色彩中恍惚了。一个个垛口,一个个瞭望哨,城外敌情一览无余了。烽火台上,似乎又闻号角声响,又见狼烟升起。(2)茫茫戈壁之上,谁的鲜血染红了残阳与沙场,谁的铁戟与长剑长埋沙涛?④耳畔悲壮苍凉的《吊古战场文》诵起:“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遥想当年,这里可曾血流成河?这里的人民可曾流离失所?而今,那征战与厮杀已随风而去,而击石燕鸣的故事仍凄婉动人,那翘首企盼征人归来的夫人仍在飘荡的风里痛心地呼喊。巍巍嘉峪关,迎接过多少英雄:张骞应募出使,少年将军霍去病英姿勃发,踽踽而来的林则徐,率千军万马呼啸出关的左宗棠……残血夕阳映照着嘉峪关的雄伟身影,苍茫中静默无言。⑤出了关门,就是西城,遥想当年出塞的张骞,我心中竟油然而生出一股使命感,胸中激荡着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是的,悲壮这个词语从未如此真切而又激烈地撞击着我的心房。面对着城门楼,我留下了此次“西游”的一张相片。历史沧桑巨变,定格当下,关内关外,都是中华大地的所有。人民生活富足,安居乐业,一派欣欣向荣之景,西域并不荒凉。要离开嘉峪关了,脑海中不自觉地浮现出曾经的诗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耳畔仿若真的听到了一声长嘶,划破历史的长空。⑥离开嘉峪关,前往敦煌。途经玉门市,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城市。四周被沙漠所包围,上天就在这沙漠中央留了一块绿洲,人们在这里生根发芽,建设起了自己的家园。行走在市区内全然感受不到自己正置身于沙漠之中。市中心广场上是敦煌的标志:反弹琵琶的飞天。飞天与乾闼婆,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合为一体,变为飞天。这些在天地间自由飞翔的仙女们,即使多是镣铐加身的罪犯,但他们的心是自由的,灵魂飞在高处。⑦古代丝绸之路的繁华,莫高窟佛国的瑰丽,鸣沙山与月牙泉的世代浪漫厮守,边关冷月,大漠孤烟……让我忘记了灞桥烟柳,曲江流饮。只愿沉醉在这粗狂的黄沙中,在这千年的月亮面前,听一听这亘古不变的故事。⑧再向西,是敦煌。(选自2018年1月3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1.作者离开嘉峪关前产生了怎样的感慨?2.请体会文章以“西游记”为题的妙处。3.请任选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1)仰头看见城门楼上的题字“天下第一雄关”,果真名副其实,城门楼高大雄伟,像一个手持干戈利剑的将士,威严地审视着每一个经过的人。(2)茫茫戈壁之上,谁的鲜血染红了残阳与沙场,谁的铁戟与长剑长埋沙海?4.第④段作者为什么要引用《吊古战场文》?12、(16分)现代文阅读可燃冰①2017年6月2日,国土资源部在北京宣布:我国正在南海海域进行的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已连续产气22天,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长、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连续采气时间最长的国家。②什么是天然气水合物呢?天然气水合物是是一种含有大量甲醛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陆地上的冻土带和海底。在高温低压的条件下,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所以俗称“可燃冰”。如果把甲醛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③海底可燃冰是天然气(甲醛类)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下结晶形成的。海底形成可燃冰有三个基本条件。首先,可燃冰在零度以上可以生成,在20摄氏度便要分解,而海底的温度一般都在2-4摄氏度;其次,可燃冰在零度时,30个大气压以上就可能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并且压力越大,水合物就越不容易分解,就越稳定;最后,海底的有机物沉淀,其中富含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形成充足的甲烷气源。海底的地层是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和气源三者具备的条件下,便会在介质的空隙中生成可燃冰的晶体。④据科学家测算,1立方米的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释放164立方米甲烷气体和0.8立方米的淡水。甲烷是人们可以用来燃烧发电的可燃气体,而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可燃冰将成为21世纪极具潜势的洁净新能源。⑤但是,甲烷气体是温室气体之一,一旦散失,会严重破坏环境。而且可燃冰的开采还可能会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引发海底塌方并导致灾难性的海啸。因此,可燃冰的开发利用还面临着种种难题。但我们相信,随着人类对可燃冰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难题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1.本文的说明顺序:_________________2.海底可燃冰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3.第④段“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4.第④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5.可燃冰开采利用不当将会造成哪些后果?13、(12分)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灵魂细胞”真的存在吗①近期,英国科学家对超自然现象开展的大规模科学调查表明,虽然世界上并没有“鬼魂”的存在,但不少人总煞有介事地说某地方闹“鬼”,令人困惑不解。其实,这不是人们凭空幻想出来的,而是由环境和人体“灵魂细胞”产生的思想意识造成的。②科学家对英国几处传说闹“鬼”最厉害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那些让人毛骨悚然的“鬼屋”,与其说里面有“鬼”的活动,还不如说是气流和照明设备的原因。心理学家发现,那些报称见到“鬼”或感觉有“鬼”的人说的都是亲身感受,但这些都可以用自然现象加以解释。寒冷的气流、昏暗或变化不定的照明、恐怖幽闭和磁场变化都能造成一种不安的感觉,有些人会把这种感觉解释成有“鬼”。③由赫特福德郡大学的理查德·怀斯曼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对伦敦西南部汉普顿宫的传说中的“超常现象”进行了调查。据说,原来属于亨利八世建成的汉普顿宫阴魂不散,这些鬼魂中就包括1542年被砍头的凯瑟林·霍华德。④怀斯曼小组的研究结果发表在《英国心理学杂志》上,文章中指出,这个宫中的“闹鬼”之处往往位于气流通过的当口或当地磁场发生明显变化的地方。怀斯曼还亲有感受地说:“走进去的人的确有一种遇到‘鬼’的感觉。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真正原因都是有自然规律可循的。人们并没有遇见‘鬼’,只是把感觉到的东西解释成‘鬼’。”⑤在这方面进行深层次研究的是,曾和詹姆斯·沃森于1953年一起揭示DNA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研究意识的产生,尤其致力于反驳鬼魂存在的学说。他认为,人的灵魂或意识根本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由人体大脑中的一小组神经元细胞产生和控制的。他说:“我的科学信仰使我相信,我的思想、意识完全可以用大脑中一些神经细胞的交互作用来解释。”不久前,他和他的研究小组通过大量实验终于发现了人类的“灵魂细胞”。⑥最新的科学实验使他们获得了富有价值的第一手研究数据,这些数据完全证明克里克的学说是可信的。他在医学杂志上撰文说:“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哲学、心理学和神经学等领域将神经细胞和意识产生完美地联系在一起。研究显示,人类意识仅仅由大脑中一小组神经元细胞来表达,说得更精确一点,这些神经元细胞位于大脑皮层后部到前沿的一小块地区。这一小块地区就是人类‘灵魂细胞’的居住地。”1.快速阅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l)“灵魂细胞”是否存在?(2)人们常说的闹“鬼”究竟是怎么回事?2.通过文章对说明对象的说明,可以看出文章使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3.文章最后一段加点词“完全”能删去吗?为什么?4.学了这篇文章,如果你再听到有关闭“鬼”的说法,你将怎样用科学的道理对其进行解说?三、写作。(50分)14、关于阅读的意义,古往今来的大家留下了许多妙语警句:西汉刘向:“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北宋苏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总书记:“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本学期,你读过的哪部书(或影视剧)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写篇读后感(或观后感)。题目:《____________》读(观)后感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③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套作抄袭。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8分)1、C【解析】
C.“战国至秦汉间道家学说的汇编”表述有误,应改为:战国末年至秦汉间儒家学著的汇编。故选C。2、D【解析】试题分析:A“说”字的后面应用逗号,B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C第二个,第四个逗号应改为分号。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点评: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3、D【解析】
A项,应为:殊(shū)。B项,应为:销声匿迹。C项,应为:打抱不平。4、D【解析】
A.恬淡:指人的性格恬静淡泊。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B.遁形:指没有地方可以隐藏形迹、身影。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C.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D.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显然不能修饰“浪费”,运用错误。据此,答案为D。5、C【解析】
A.绷—崩;B.燥—躁;D.源—圆。故选C。6、B【解析】
A选项中,“风”指的是十五国风,是指十五种地方性的民歌;C选项中,《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D选项中,《苏菲的世界》虽是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和发展,但同时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因此广受好评。B选项中《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马说》的作者是韩愈,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因此答案选B。7、D【解析】
A.蓬——篷;B.冗——rǒng;C.砾——lì,辐——幅。故选D。8、D【解析】
A.强词夺理(qiǎng)。B.凫水(fú)。C.膏药(gāo),腈纶(jIng)。故选D。9、1.域踊xiǎnkēng2.D3.B4.C【解析】1.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多音字更应引起注意。注意“踊”不要写成“涌”,“鲜”是多音字,此处是“少”的意思,应读作“xiǎn”。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D处“到近现代闻一多的《死水》等……”中,“省略号”和“等”重复,删去其一。故选D。3.A.“大彻大悟”形容彻底醒悟;B.“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C.“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D.“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故选B。4.C.表述错误。《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10、(1)疑义相与析(2)气蒸云梦泽(3)心忧炭贱愿天寒(4)零落成泥碾作尘(5)寂寞沙洲冷苏轼(6)在河之洲窈窕淑女(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此题中注意“蒸”“碾”“窈窕”的书写。二、阅读理解。(42分)11、1.感叹嘉峪关设计的巧妙;慨叹历史上征战和厮杀的悲惨;对英雄的赞美(崇敬);充满使命感和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2.①让人联想到《西游记》,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点明文章内容,文章记叙作者数千里西游之行的见闻与感受。3.(1)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城门楼”比作“将士”,生动形象地写出城门楼高大、雄伟、庄严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看城门楼时的震撼与赞美之情。(2)运用反问句式,通过“残阳”“沙场”“铁戟”“长剑”这些典型事物再现了战场厮杀的残酷,营造了悲壮苍凉的气氛,引发读者思考。4.引用《吊古战场文》,突出了嘉峪关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重要地位,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悲壮,充满历史的沧桑感,借古人之言抒发作者当时的内心感受,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人文色彩。【解析】1.作者离开嘉峪关前产生了的感慨要从全文考虑。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如第3段写的是嘉峪关设计的巧妙;第4段写的是历史上征战和厮杀的悲惨;第5段写的是对英雄的赞美和“我心中竟油然而生出一股使命感,胸中激荡着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2.考查标题的作用。答此题首先要读懂上下文所描写的内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无误。首先用《西游记》这本名著的书名命名,设置悬念,引人入胜。“西游”点明游览之地——由长安出发,一路向西,沿着古丝绸之路,开始了数千里的西游之行。“记”点出了文章内容——见闻与感受。3.赏析文句。(1)“城门楼高大雄伟,像一个手持干戈利剑的将士,威严地审视着每一个经过的人”运用典型的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城门楼高大、雄伟、庄严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看城门楼时的震撼与赞美之情。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城门楼高大、雄伟和庄严的特点外,还要答出作者当时的震撼与赞美的情感。(2)运用“鲜血染红了残阳与沙场”“铁戟与长剑长埋沙海”等场景再现战争的残酷,营造了悲壮苍凉的气氛,引发读者的关注,把读者带到厮杀的战场,促使读者反思。4.考查第④段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首先要读懂引用的文字的大意,然后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和文章的主题确定引用的作用。“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广大辽阔的无边无际的旷野啊,极目远望看不到人影。河水弯曲得像带子一般,远处无数的山峰交错在一起。一片阴暗凄凉的景象:寒风悲啸,日色昏黄,飞蓬折断,野草枯萎,寒气凛冽犹如降霜的冬晨。鸟儿飞过也不肯落下,离群的野兽奔窜而过。亭长告诉我说:“这儿就是古代的战场,曾经全军覆没。每逢阴天就会听到有鬼哭的声音。”这几句劈空描写古战场阴森悲凉的气象:沙漠空旷无边,杳无人迹,河水回环缠绕,群山交错杂列,天地昏暗,气象憔悴,飞蓬根断,野草枯死。飞鸟不肯落下,野兽离群而奔突,使人触目惊心,魂失魄散。突出了嘉峪关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重要地位,增强了文章的可信性与感染力。接着文锋一转,借亭长之口点题,叙说古战场“常覆三军”的历史和天阴鬼哭的惨状,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悲壮,充满历史的沧桑感,借古人之言抒发作者当时的内心感受。12、1.逻辑顺序。2.可燃冰在零度至20度之间可以生成;可燃冰在零度时,30个大气压以上就可能生成;海底的有机物沉淀,其中富含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形成充足的甲烷气源。3.不能去掉。“几乎”表示大多数之意,并非全部(“几乎”表程度,意思是“差不多,接近于”),它表明可燃冰燃烧后还是会产生少量污染物,若去掉“几乎”,则不能准确表达这种意思,所以不能去掉。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近即可。4.第④段主要采用列数字说明方法,作用:能更准确具体地说明可燃冰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清洁新能源。5.后果:严重破坏环境;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海啸。【解析】本题是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及文章内容的考查。根据平时的积累,结合文章内容答题即可。1.本题考查说明顺序。作答此题,先要理解文章的内容。第一段提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可燃冰;第二段介绍什么是可燃冰;第三段介绍可燃冰的形成;第四段介绍可燃冰的优点;第五段介绍可燃冰开采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据此可知,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第三段中的“首先,可燃冰在零度以上可以生成,在20摄氏度便要分解,而海底的温度一般都在2-4摄氏度;其次,可燃冰在零度时,30个大气压以上就可能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并且压力越大,水合物就越不容易分解,就越稳定;最后,海底的有机物沉淀,其中富含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形成充足的甲烷气源。”可提炼出三个条件:温度,压力和气源。3.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为了说明的更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词语。这句话中的“几乎”是大部分的意思,还会产生一些少量的污染物,如果去掉,语气过于肯定了,与事实不相符。据此分析可作答。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第四段中列举了几个准确的数字,这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根据说明方法说明的内容一定在其附近可知,准确的说明了“可燃冰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清洁新能源”。5.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最后一段中的“甲烷气体是温室气体之一,一旦散失,会严重破坏环境。而且可燃冰的开采还可能会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引发海底塌方并导致灾难性的海啸”作答即可。13、1.(1)真的存在。(2)是由环境和人体“灵魂细胞”产生的思想意识造成的。(答为“寒冷的气流、昏暗或变化不定的照明、恐怖幽闭和磁场变化都能造成一种不安的感觉,有些人会把这种感觉解释成有鬼”亦可)2.逻辑顺序举例子3.不能。“完全”是全部的意思。充分证明克里克的学说是可信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与严谨。4.符合题意即可【解析】1.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的理解。(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分析作答即可。全文所说明的内容是“灵魂细胞”真的存在。(2)闹“鬼”的原因,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如可提取第1段“其实,这不是人们凭空幻想出来的,而是由环境和人体‘灵魂细胞’产生的思想意识造成的”作为答案。2.考查本文的说明顺序和主要说明方法。一问,文章首先提出有些地方出现闹“鬼”的现象,接着说明科学家研究“鬼”的现象和揭示闹“鬼”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所以使用的是逻辑顺序。二问,“由赫特福德郡大学的理查德•怀斯曼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对伦敦西南部汉普顿宫的传说中的‘超常现象’进行了调查”“怀斯曼小组的研究结果发表在《英国心理学杂志》上,文章中指出”“曾和詹姆斯•沃森于1953年一起揭示DNA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等句明显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文章几乎每一段都使用了这种方法。所以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举例子。3.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谨性的特点。“完全”本义:应有尽有,齐全,全部。语境义:充分说明“克里克的学说是可信的”。去掉后,不符实际情况。所以自然不能删掉。一定要注意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副词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解题时,从使用的恰当以及删除后的不准确,一正一反两个方面来说明这个词语的重要性。4.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首先要读懂原文,运用原文所讲的相关知识,如“这不是人们凭空幻想出来的,而是由环境和人体‘灵魂细胞’产生的思想意识造成的”“寒冷的气流、昏暗或变化不定的照明、恐怖幽闭和磁场变化都能造成一种不安的感觉,有些人会把这种感觉解释成有鬼”等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勾股定理的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业务外卖员考试题及答案
- 军事素养笔试题库及答案
- 历史跨学科教学设计案例
- 2025年环保树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年产量100吨安眠药安定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 2025院感感控员培训考核试卷(附答案)
- 2025年往届驾驶考试题目及答案
- 中国贮备电池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中国感光胶卷项目投资计划书
- 2025年全国中小学生天文知识竞赛试题库
- 2025年营养指导员师岗位技能及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中煤职称计算机考试题库
- 秩序部安全培训课件
- 机动车驾驶员安全培训教材汇编
- 气象工程师(大气探测)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2025民宿管理与运营合作协议
- 橡胶制品生产工(橡胶硫化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成分制备情况介绍
- 绿色化学技术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研究
- 腰大池管道的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