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页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1.?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句,说:“非臣子所宜言。〞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从文中可以看出A.
?孟子?未成为官方儒学
B.
朱元璋防止了草芥与寇仇式的君臣关系
C.
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D.
?孟子?中具有某些限制君权的要求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哪位思想家对自己一生的概括?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老子3.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以下语句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
兼相爱,交相利
B.
抱法处势那么治,背法去势那么乱
C.
仁者爱人
D.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有学者评论古代某思想家说:“孔子论政,以仁为主。……承其教而发为‘仁心“仁政’之论,……以为仁、义、礼、智四德,皆由人类天赋侧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引伸开展而成。故‘人皆可以为尧舜’,而仁心乃人类所共有。〞该思想家应是〔
〕A.
孟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王阳明5.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务院决定压缩中央国家机关5%的公用经费用于抗震救灾。地震后的第七天,国务院决定全国举行三天哀悼日,停止一切娱乐活动,降半旗默哀,沉痛悼念地震罹难同胞。上述材料所表达的精神与以下思想有一致的地方是(
)
①儒家思想
②道家思想
③墨家思想
④法家思想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6.“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这反映的是(
)A.
法家的改革思想
B.
道家的无为思想
C.
儒家的民本思想
D.
墨家的尚贤思想7.“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那么事异’。〞这反映了A.
孟子的“仁政〞学说
B.
韩非子的变法革新主张
C.
墨子的“兼爱〞思想
D.
庄子的“齐物〞观点8.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学术思想大放异彩,以下言论属于墨家学派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假设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C.“假设使天下兼相爱,爱人假设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9.“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那么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10.孟子曾用“金声玉振〞来形容孔子的思想:“金声〔奏乐开始〕也者,始条理也;玉振〔奏乐结束〕之也者,终条理也。〞主要指孔子思想〔
〕A.
集先贤古圣之大成
B.
以“乐〞为核心
C.
能陶冶人的性情
D.
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11.?史记?记载:“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这反映孔子A.
恪守中庸之道治理朝政
B.
重视教化使人向善
C.
强调礼制稳定社会秩序
D.
推行“仁政〞缓和社会矛盾12.?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帐似的记录的总称。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原因在于其〔
〕A.
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B.
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
C.
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
D.
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13.?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A.
有教无类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存天理,灭人欲
D.
经世致用14.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设计台词。以下选项适宜的是()A.
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
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
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
依法治国,中央集权15.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他所指的“礼〞是指(
)A.
周礼
B.
和谐的人际关系
C.
礼貌待人
D.
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50分〕16.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兵力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难以立足
——?论语?
材料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那么载舟,水那么覆舟
——?荀子?
请答复:〔1〕三那么材料反映的根本思想是什么?〔2〕据材料一分析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措施是什么?〔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哪一观点?〔4〕据材料三分析荀子思想的意义?17.阅读下面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言论: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那么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那么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缺乏,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答复:〔1〕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各材料所提主张的核心是什么?〔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3〕上面的主张哪种对当时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上面的主张哪种对后世影响最大?18.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孔子认为,三代(夏、商、西周)的制度是相承的,一贯的,周王朝的统治将百世不替地延续下去,天子的权威必须恢复。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是“正名〞,使君臣父子各安其位,遵守各自的名分,不越位,不僭礼。
材料二孟子所处的时代,各大国的国君都已称王。他虽然主张“法先王〞,但不是原封不动地恢复“周礼〞,他认为无论哪一国的国王,只要接受他的政治主张,都可以取周王而代之,成为全国的“共主〞。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公孙鞅(商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1〕根据材料一,孔子“正名〞思想的实质是什么?〔2〕材料二中孟子的思想较之孔子有何实质性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3〕根据上述材料,简述以上三位儒、法代表人物的思想开展轨迹,并谈谈你的认识。答案解析局部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解析】【分析】“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意思是:君主把臣下看成为泥土草芥,那臣下就会把君主看成为仇敌。反映了孟子的思想中有某些限制君权的要求,如提倡“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学说。应选D。
【点评】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开展,还可以考查孔子、荀子等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如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以德治民;荀子主张“仁义、王道〞的等。2.【答案】A【解析】【分析】材料出自?论语为政篇二?,?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应选A。BC项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D项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均与材料不符。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孔子的思想包括政治思想:仁和礼,主张德政;哲学上敬鬼神而远之;教育思想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都需要掌握。3.【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以明显判断出A是墨家的兼爱思想,B是法家的治国理念,C是儒家的思想主张,D是道家的哲学思想,所以答案选D。4.【答案】A【解析】【分析】孟子提出“仁政〞学说,并主张人性本善,认为人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这与题干材料中“承其教而发为‘仁心’‘仁政’之论〞以及“以为仁、义、礼、智四德,皆由人类天赋侧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引伸开展而成〞相对应,因而该思想家为孟子。故A项正确;
董仲舒的儒学根底是“天人感应〞学说,而非“仁政〞学说。故B项错误;
朱熹的思想主张为“理学〞而非“仁政〞学说,故C项错误;
王阳明的思想主张为“心学〞,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孟子的思想主张,试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而且材料是文言文类型,难点在于对文言文的准确理解,从而判断其内容,结合备选项获取正确答案。5.【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考察古代中国的民本思想,①儒家思想主张“仁〞“仁政〞,③墨家思想主张兼爱,②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④法家思想主张法治,因此选B。6.【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百家争鸣。材料的大意是如果可以强国,圣人们就不会效法过去的成规;如果对民有利,就不会因循旧礼。这是商鞅的一段话,因此A项说法正确,B、C、D项说法错误,可以排除。此题答案为A。7.【答案】B【解析】【分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世异那么事异’,由此可见世道不同了,事物改变了,处世行事的方式方法也要相应变化。它出自自于?韩非子·五蠹?;孟子的“仁政〞学说、墨子的“兼爱〞思想、庄子的“齐物〞观点皆未涉及题干中观点,应选B项。
【点评】此题中的选项涉及到了,儒、墨、道、法四家的主张,对于这四家要注意把握其主张的不同之处,同时还要清楚他们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这四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以上都是经常命题之处。8.【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法家思想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属于儒家孟子思想,故A项错误;
B“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假设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属于道家思想。故B项错误;
C“假设使天下兼相爱,爱人假设爱其身,由有不孝者乎〞属于墨家思想;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主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属于法家思想,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对于各家的思想主张能够熟练再现,据此即可对选项逐一分析判断。9.【答案】A【解析】【分析】本段话出自?论语?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前一句是反对刑法政令,后面一句明显看出主张仁政与德政,以及礼的树立,可以判断是儒家思想,所以正确选项是A项。
学生容易误选为B项,两句的第一个字“道〞不是道家的“道〞,而是通假“导〞,即引导。
【点评】本考点考查方式一般是结合一些诸子百家的名句格言及事例,区分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解题关键是分析名句格言的关键词判断,比方设置题支是名句格言的题目: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以下各项明显符合法家主张的是
A.人性本恶,仁义教化
B.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万物虚无,祸福相倚10.【答案】A【解析】【分析】?孟子·万章下?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古代奏乐,用敲击比拟雄浑的金属乐器〔主要是钟〕开始乐章,而用比拟悠远的石质乐器〔主要是磬〕来结束乐章,乐章各小节也是“金以发声,玉以收韵〞。
在孟子看来,孔子之所以是“集大成者〞,是因为他能够“金声玉振〞,也就是能够善始善终。不管哪一个时代,“始条理〞的聪明者都不缺乏,很多人都会信誓旦旦地“开始〞或“开创〞某一件事情,然而,大多数的人都是半途而废,最多也是小有成就,只有“集大成〞的人,才可以称得上“圣人〞。因此选A。
【点评】高考是多种能力的考查,为了表达出区分度,命题者也可谓“煞费苦心〞。增加一些文言材料到选择题一方面增加了试题难度,另一方面也丰富了试题内容给考生设了一个“障眼法〞。换句话说,有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形式上看是在考查学生文言理解能力和文字信息处理能力,实际上考的就是简单的书本知识。即使文言内容看不懂,只要根底知识牢固,题目照样可以轻松解决。不过,这些材料也不是一无是处,它可以起到解题辅助作用,让考生更顺利的解题。11.【答案】C【解析】【分析】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齐景公说:“讲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上吗?〞反映了孔子强调克己复礼,主张维护等级秩序,因此选C。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拟,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表达的选项。12.【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
B题干中?春秋?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春秋?具有伦理教育的功能,才被统治者推崇,故B项正确;
A孔子的?春秋?不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故A项错误;
C儒学汉代时才被统治者所推崇,当时是已是官僚政治,故C项错误;
D?春秋?是编年体,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春秋?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春秋?具有伦理教育的功能,才被统治者推崇。13.【答案】A【解析】【分析】材料中提出的是“教育公平〞,而选项中的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存天理,灭人欲、D.经世致用,这与教育无关故可以排除;A.有教无类,这有利于让出身不同的人都有时机接受教育,故此题应选A项。14.【答案】B【解析】【分析】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仁政〞,有“以民为本〞的思想,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AC选项是墨子的观点。D是法家的思想。应选择B。15.【答案】A【解析】【分析】“克己复礼为仁〞的含义指的是克制自己的欲望,恢复西周的礼制就可以到达“仁〞建立和谐的社会和人际关系的目的,所以“礼〞应该是一种秩序,一种等级秩序,而由于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故孔子所强调的礼应该是维护西周时期奴隶主利益的等级秩序,应选A。
【点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二、材料分析题16.【答案】〔1〕民本思想。
〔2〕取信于民,“为政以德〞。
〔3〕“民贵君轻〞。
〔4〕正确认识到君与民的关系,为后世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缓和社会矛盾提供了借鉴;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需要。【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一“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兵力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那么载舟,水那么覆舟〞等信息可从民本思想的角度归纳即可。
⑵根据材料一“‘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难以立足〕〞可知孔子认为取信于民,“为政以德〞才是治理国家最关键的措施。
⑶根据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知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⑷根据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那么载舟,水那么覆舟〞可从正确认识到君与民的关系,为统治者提供借鉴;推动儒家思想开展等角度分析意义即可。
故答案为〔1〕民本思想。
〔2〕取信于民,“为政以德〞。
〔3〕“民贵君轻〞。
〔4〕正确认识到君与民的关系,为后世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缓和社会矛盾提供了借鉴;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需要。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相关史实,试题难度不大,史料也是学生多常见的,需要对根底知识的准确识记,特别是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17.【答案】〔1〕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稳固统治。材料一主张用“德〞和“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
〔2〕社会大变革时期;代表不同阶层的士人提出不同主张。
〔3〕材料四严刑重罚的主张,因为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材料一的主张。【解析】【分析】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材料中给出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的一些主要思想,首先从材料中来看都是一些对于君主施政的一些观点和建议,由此可见这些话都是为了治理国家稳固统治效劳的。这些思想的核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国家信访局面向北京地区选拔部分公务员笔试模拟试卷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青岛市即墨区卫生健康局所属公立医院校园(60名)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江苏苏州市张家港市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招聘宣传专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焦作孟州市公安局招聘看护队员(劳务派遣)17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特色农产品综合利用研究团队公开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工商银行黑龙江省分行纪检人才专项社会招聘1人模拟试卷有答案详解
- 2025河南郑州阳城医院招聘25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湖南衡阳理工职业学院人才招聘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贵州传媒职业学院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引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英语】英语特殊句式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
- 2025年初级药师资格考试试题(附答案)
- 2025国企竞聘上岗与干部竞聘上岗笔试题及答案
- 学习通《大学生就业指导》章节测试含答案
- 岩棉复合板外墙保温的施工工艺
- JJF 1334-2012混凝土裂缝宽度及深度测量仪校准规范
- GB/T 4025-2010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指示器和操作器件的编码规则
- 水池(水箱)清洗记录
- 大学学生转学(转入)申请表
- 角膜 角膜炎课件
- DL∕T 5440-2020 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 《发展汉语(第二版)初级读写Ⅱ》全套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