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 第1课 先师孔子 同步测试_第1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 第1课 先师孔子 同步测试_第2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 第1课 先师孔子 同步测试_第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 第1课 先师孔子 同步测试_第4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 第1课 先师孔子 同步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页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第1课先师孔子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1.“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以下对这一学说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主张“有教无类〞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2.以下关于孔子“仁〞“礼〞“中庸〞关系的表述不恰当的是A.

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那么,礼是立国立身的根底

B.

仁礼结合,礼表达仁的精神,仁有礼的约束

C.

无仁那么无礼,无礼那么无仁

D.

中庸是协调仁礼关系的恰当方法3.钱穆在?孔子传?中说:“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能作为钱穆这段话的依据应是孔子〔

〕A.

编定“六经〞

B.

创立儒家学说

C.

提倡“仁〞的思想

D.

开创私学4.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主要表达了孔子〔

〕A.

因材施教的原那么

B.

有教无类的思想

C.

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

D.

循循善诱的说教5.春秋时代社会动乱,名分紊乱。孔子认为纠正这一社会时弊的途径是〔

〕A.

“兼爱〞“非攻〞

B.

“无为而治〞

C.

“克己复礼〞

D.

“法不阿贵〞6.以下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

孔子有浓厚的参政意识,强调“学而优那么仕〞

B.

孔子自汉代起就深受历代统治者的尊崇,被封为“文宣王〞

C.

孔子主张恢复周礼,维护奴隶制度的合法性

D.

孔子晚年整理了一些古典文献,最著名的是?论语?7.孔子思想的核心包括〔

〕A.

仁和礼

B.

仁政

C.

有教无类

D.

因材施教8.孔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主张,结果不断碰壁,主要原因是〔

〕A.“仁〞的主张太柔弱,不适应当时的战争需要

B.维护周礼的政治理想不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

C.当时社会紧张,没有处理好与各国国君的关系

D.兴办私学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9.子曰:“恭而无礼那么劳,慎而无礼那么葸〔葸Xi:畏缩〕,勇而无礼那么乱,直而无礼那么绞〔尖刻伤人〕〞对这段话不正确的理解是

A.

要用礼来加以节制,加以中和,这样才能使言行合度,符合社会标准。

B.

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思想根本一致

C.

“不学礼,无以立〞,认为礼是个人修养的落脚点。

D.

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10.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在“而立〞之年的主要活动是〔

〕A.

学习“六艺〞

B.

创办私学

C.

周游列国

D.

删修?春秋?11.在短暂的从政生涯结束以后,孔子曾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向各国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却没被接纳。这主要是由于A.

孔子在各诸侯国缺乏政治影响力

B.

儒家思想不适应各诸侯国的需要

C.

诸子百家的宣传使各诸侯国无所适从

D.

孔子来去匆匆,其宣传苍白无力12.孔子教育思想中,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奉献最大的是〔

〕A.

“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

D.

“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13.以下是几位参观南孔家庙的游客在孔子像前回忆孔子学说言论的表达,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A.

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礼治国,二者有一即可

B.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说明他不爱财

C.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他收学生颜渊就是明证

D.

孔子的教育思想彻底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14.今天我们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有了创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思想,它是〔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15.以下有关孔子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

孔子整理的“六经〞和其著作?论语?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B.

儒家思想经历代损益逐渐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标准之中

C.

孔子创办的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

D.

孔子的思想及其学说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影响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35分〕16.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

苏格拉底〔公元前470-399年〕与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分别是西方和东方历史上最早以私人身份从事讲学的教育家、思想家,两人都被誉为“人类的导师〞。孔子还曾被称为“圣人〞。

孔子讲学的方式也是采用对话的形式。孔子与人的对话如诗篇一样,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内蕴丰厚,有很多的话就是人生格言。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对语言的锤炼,是与他对人的修养要求分不开的。

孔子,他以诗、礼、乐等形式,以与弟子之间展开对话的形式来追寻人之为人的美。孔子认为完美的人是有仁爱之心的能“爱人〞的人。他倡导群体意识,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向往天人合一的和平的艺术的人生。

请答复:〔1〕根据材料说明孔子的世界地位怎样?〔2〕概述孔子的根本思想主张。〔3〕孔子的儒家思想对我们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借鉴意义?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近现代不同的“祭孔〞活动展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

材料一:“星期休息,又云是孔子生日也。昨汪总长令部员往国子监,且须跪拜。众已哗然,晨七时往视之,那么至者仅三四十人,或跪或立,或旁立而笑。钱念劬又从旁大声而骂,顷刻间便草率了事,真一笑话………昨国子监送来牛肉一方。〞

——?鲁迅日记?〔1913年9月28日〕

材料二:2023年9月24日,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并发表讲话。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正式出席该项大会。他强调……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新华网〔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前我国组织“纪念孔子诞辰〞活动的看法。18.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

?商业周刊?对200名中国“80后〞和“90后〞的调查发现,他们的行为是西方的,但价值观仍深植中国。45%的人认为,“真正重要的东西〞是家庭,17%是朋友,12%是工作。82%最乐于帮父母,希望改善父母生活……

材料三

1993年8月28日至9月4日召开的“世界宗教议会〞大会上,讨论、通过并签署的?走向全球伦理普世宣言?,提出了全球伦理的设想,并把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其中最为根本的道德戒律。这一戒律,被世人称之为道德金律或黄金规那么。它的另一语义是“己欲达,而达人。〞〔1〕概括材料一、二、三中分别表达了孔子的哪些重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所表达的思想之间的关系?(4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并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孔子的思想。答案解析局部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C【解析】【分析】①②是“仁〞的直接表达。③是“仁〞在政治上的表达。④主张“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不属于对“仁〞的理解,故排除,选C。

【点评】考查孔子的“仁〞的思想2.【答案】C【解析】【分析】“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是中国儒家学派道德标准的最高原那么。孔子主张“克己复礼〞,“礼〞是奴隶社会的统治标准,用来维持社会、政治秩序,稳固等级制度。孔子的“中庸〞要求将几种原那么或思想调和,相互补充、相互制约,行“礼〞时考虑到“仁〞的制约,行“仁〞时考虑到“礼〞的制约。A、B、D表述正确,应选C。

【点评】“仁〞“礼〞“中庸〞是孔子的政治思想。孔子的仁说,表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那么表达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那么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根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3.【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钱穆称孔子是先秦文化的集大成者,认为孔子对先秦文化做出了巨大的奉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对先秦文化的奉献在于归纳整理了六经,传承了中国上古文化,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与孔子的奉献和影响,但不符合题意要求。【点评】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在思想方面,他创立了儒家学说,长期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指导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局部。在政治上他强调要恢复和整顿社会秩序,为挽救奴隶制的衰败而积极奔波呼号;在教育方面更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4.【答案】B【解析】【分析】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说明孔子不在意弟子的出身,因此表达出的是一种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A.因材施教的原那么;D.循循善诱的说教材料中表达不出来;C.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这一说法错误,应选B项。

【点评】孔子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较有代表性的有:①教育原那么:有教无类;②教育方法:因材施教;③学习态度:实事求是;④学习方法:反复温习;学思结合;坚持真理;等等。5.【答案】C【解析】【分析】孔子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防止社会动乱,名分紊乱,是站在日益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立场上。

【点评】孔子〔春秋晚期,被尊为“至圣〞〕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主要思想包括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等。其思想核心是“仁〞和“礼〞。

〔1〕政治思想:

①“仁〞:即“爱人〞,相互保护,融洽相处,要遵循“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

②“礼〞:即周礼,“克己复礼〞,人的行为要符合“礼〞的要求,实现“礼〞就要“正名〞。

③“为政以德〞: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滥杀;“节用而爱人〞。

〔2〕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3〕教育思想: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教学方法举例〕

〔4〕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

〔5〕评价:

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

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根底,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6.【答案】D【解析】【分析】?论语?是孔子的学生结合孔子日常生活教学等情况加以编写而成的。选项D说法是错误的。【点评】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孔子的仁说表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那么表达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秩序和制度社会那么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根本要求。7.【答案】A【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应选A。

【点评】考查孔子思想的核心8.【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崩溃,周王室衰微,社会处于一个大动乱、大变革的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开展,经济、阶级结构都发生了变化,新兴的地主阶级为建立和维护自己的利益,迫切需要适合时代开展需要的思想作指导。而孔子的思想主张不能适应当时社会开展变革的需要,故不为新兴的地主阶级所采纳。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孔子的思想的克己复礼,仁,以德治国的思想不符合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要求,进而不被重视,容易得出结论,难度一般。9.【答案】D【解析】【分析】题文大意“孔子说:‘恭敬而不符合礼〔标准〕就会劳倦,谨慎而不符合礼〔标准〕就会畏缩,勇敢而不符合礼〔标准〕就会作乱,直率而不符合礼〔标准〕就会尖刻伤人。’〞此内容核心反映了“礼〞的思想,D项理解不正确,应选D项。【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孔子对待为人处世方面的思想主张克己复礼,用礼数约束自己。10.【答案】B【解析】【分析】注意材料信息“三十而立,A不对,孔子学习“六艺〞是在少年时;C不对,孔子周游列国是在中年时;D不对,孔子删修?春秋?是在晚年时。因此选B。

【点评】纵观近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中的材料型历史选择题,其所呈现的主要特点有:〔1〕材料情境化。在近年的文综能力测试中,出题者通过引入文字材料、图表、图像创设试题情境,把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试题材料的情境化既能表达考查内容的实际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考查的目的;同时也增添了试题的趣味性。〔2〕考查知识能力化。文综能力测试是以能力立意的考试方式,因此在设题时,为防止考生对教材的死记硬背,所提供的材料根本都是教材之外的;在材料的选择上,主要以文字为主,辅之以图像、表格、数据等,从多角度对考生进行能力考查;从所考查的知识来看,不是简单的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和再现,考生需要在新情境中调动已有的知识储藏,对它们进行分析、整合,才能正确作答。〔3〕考试方向时代化。作为材料型历史选择题,其在设计程度上并未停止于符合史学特点这一高度,而是着眼于考生对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进行具有时代意义的认识和思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开展,关注人类的命运。11.【答案】B【解析】【分析】各诸侯国之所以未采用孔子的儒家思想,并非儒家思想本身的局限,关键是春秋各国连年战争,而孔子的思想不适应当时的争霸需要。应选B。A项明显错误,并非孔子本人的问题,而是孔子的思想是否符合各诸侯国的需要;CD项明显错误。

考点:孔子思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孔子的思想包括政治思想:仁和礼,主张德政,但是也重视等级秩序;哲学上敬鬼神而远之;教育思想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都需要掌握。孔子思想并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的实际需要,因此不被重视。12.【答案】A【解析】【分析】孔子的办学思想实现了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的转变,这是孔子教育在古代的最大奉献。【点评】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在他的教育理念中表达了无阶级的平等教育思想,为后世民主教育精神的开展奠定了根底。13.【答案】C【解析】【分析】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礼辅之,故A项错误;孔子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故B项错误;D项的错误在于绝对化。应选C。

【点评】考查对孔子学说的理解14.【答案】B【解析】【分析】题干中提供了四点孔子的主张,要求分析出这四点主张中哪两点具有〔或更具有〕强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精神。“仁者,爱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们直指人际关系的调解与和谐,要爱别人、行恕道;因此①③正确;“贵贱有序〞和“有教无类〞有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色彩,但其主旨不在这上面,它们的侧重点一个在强调社会等级差异、秩序,一个在强调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②④错误。应选B。

【点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相当一局部内容都是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的。此外,孔子的思想还包括政治思想:仁和礼,主张德政;哲学上敬鬼神而远之;教育思想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都需要掌握。15.【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干,考查关于孔子的史实,孔子晚年回到鲁国后,专心整理文化典籍,删修?春秋?,专门从事教育工作;改编“六书〞——〔?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以后被荀子尊称“六经〞,除“乐〞经亡佚失传以外,其余五经在我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根本教材,孔子的弟子把孔子的言论和思想收集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流传至今,影响深远,?论语?不是孔子编著的,所以A项不对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史实,考查学生对关于孔子的史实的掌握程度,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二、材料分析题16.【答案】〔1〕孔子作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不仅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而且对亚洲及对世界都有重大影响,所以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尊敬。

〔2〕政治:核心思想是“仁〞〔仁爱〕,包含着仁爱、关心、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以“礼〞来标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根底。倡导“群体意识〞,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哲学:“中庸〞之道,“过犹不及〞。人性:“性善论〞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3〕孔子思想包含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现实意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身也。〞重义轻利,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些思想仍是我们今天需要弘扬的。【解析】【分析】〔1〕从材料一中的图片信息显示孔子的儒家思想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尊重;〔2〕孔子的思想主张可以从材料二中直接归纳出来,但要注意分类整理;〔3〕找出儒家思想对现今社会开展的积极影响即可,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