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安徽省蚌埠市名校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安徽省蚌埠市名校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安徽省蚌埠市名校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安徽省蚌埠市名校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安徽省蚌埠市名校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理解:这句话连续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卷云的形状及其洁白和轻盈的特点。B.在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里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理解: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伦当时的痛苦、迷茫。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理解: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作者渴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同时把春天人格化,生动写出春天富有人情味,读来非常亲切。D.他(皇帝)每天每一点钟都要换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理解: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极言“换衣服”之多,把皇帝爱穿新衣服的特点强调到了极致,极具讽刺效果。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撰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B.“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C.阿来,当代著名作家。2000年凭借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D.《登勃朗峰》作者是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百万英镑》《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朵莲花,好像亭中妩媚的女子,在轻歌曼舞。B.街上熙熙攘攘,车辆川流不息,但秩序井然。C.他这个人经常不修边幅,只是埋头工作。D.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提高产品质量的好建议。4、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衔接最为自然恰当的一项是().多读诗,不单是能提高精神审美,更是能让我们做个情感丰富、丰盈的感性人。愁的时候,__________;乐的时候,_______________;小的时候,_____________;大的时候,____________。①伫倚危楼风细细②金风玉露一相逢③春风得意马蹄疾④卧看牛郎织女星A.④②③① B.④③①②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钱学森有一句名言“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至今读起来,仍是震耳欲聋,令人感慨万千、肃然起敬。B.虽然有些电影演员经常不修边幅,但一出场,仍能显示出很强的艺术气质。C.近期,在我国政府的努力下,国际上以所谓国家安全名义,打压中国民营企业华为,对其实施“科技禁运”的行为戛然而止。D.他们两人一直互帮互助,彼此激励,友谊特别深厚,用海枯石烂形容一点也不过分。6、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拾级(shè)翌日(yì)黧黑(lí)怒不可遏(è)B.寒噤(jīn)汩汩(gǔ)襁褓(qiáng)龟裂(jūn)C.缄默(jiān)褶皱(zhě)翩然(piān)戛然而止(jiá)D.羁绊(jī)蓦然(mò)亢奋(kàng)归省(xǐng)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寒噤幽悄斡旋马前卒嘎然而止B.褪色沙砾追溯拌脚石挑拨离间C.山麓撺缀油馍暖融融怒不可遏D.凋零龟裂颠簸湿漉漉相辅相成8、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B.以其境过清能以径寸之木C.亦若是则已矣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9、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____,白露未晞。(《诗经·蒹葭》)(2)卖炭得钱何所营?___。(白居易《卖炭翁》)(3)《桃花源记》描写桃花林景象的最后两句是___,_____。(4)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抒发出忧国忧民的情怀。(5)请把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默写完整。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______。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0、学校本月校园文化宣传主题为“和文化”。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1.结合“和”字字源的解说及配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和”字的本义,补全下面的板报内容。“和”字由“禾”与“口”组成。“禾”是“龢”的省略,表示用编钟和排箫共同演奏乐曲时,各声部的乐音虽各有不同,但主调协调一致;“口”则表示人们发表言论。《说文解字》对“和”的解释为“相应也”。由此可知,“和”的本义为:______________2.宣传组的同学撰写了一篇介绍“和文化”的短文。请你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小题。①CCTV曾举办主题为(甲)“汇聚力量,传播文明”的公益广告征集活动。其中有一则广告让人倍感亲切(乙)——一个稚气敦实的泥塑娃娃拱手道(丙):“和谐中国,雨露滋润,和为贵。”与此同时,屏幕上现出一个苍劲有力的“和”字。②“和”体现了我国古人对宇宙万物的深刻认识。早在西周时期,周太史便有“”的观点,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不同成分依一定秩序组成的共同体。“和”尊重万物之间的差异性,旨在使万物之间互相配合,相辅相成,最终达到和谐的状态。③中华民族是名fù其实的礼仪之邦。有子曰“”,讲的就是人与人之间若能按照礼的规范和谐相处,就会有和睦的人际关系(丁)、良好的公共秩序,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④“和”中还蕴含着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精神。“”的主张以治理好本国为前提,通过协调异邦,达到化解冲突、和平共处的目的。“和”不仅体现出我国古人处理邦国关系的智慧,也表现出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维护和平。(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A.苍劲jìn名副其实B.苍劲jìn名幅其实C.苍劲jìng名副其实D.苍劲jìng名幅其实(2)在文中第②③④段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①协和万邦②和实生物③礼之用,和为贵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②③①(3)下面对短文中标点符号用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A.(甲)处使用双引号,表明“汇聚力量,传播文明”是特定主题而需要特别指出。B.(乙)处使用破折号,表明破折号前后的话题发生了转换。C.(丙)处使用冒号,用在提示性词语“道”的后面,对下文的具体内容进行提示。D.(丁)处使用顿号,说明“和睦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公共秩序”是并列关系。(4)第④段结尾画波浪线语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同学们在收集“和文化”资料时,发现传统对联常以“和”为主题。北京孔庙大成殿有一副对联,下联赞颂的就是“和”的宝贵价值。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齐家治国,信斯言也,布在方策①;率性修道致中和,,譬之宫墙②。注:①布在方策:意思是一切都展示在典籍之上。②譬之宫墙:此处引用典故,意思是找到了正确的入口,就进入了宫墙之内。A.天下平得其门者 B.平天下得其门者C.天下平各行其道 D.平天下各行其道4.下面是初二(1)班四位同学在“和文化”班会上的发言,其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和”就是在和同学们发生争执的时候,不强词夺理,能够真诚地聆听别人的不同观点。B.在我们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喜欢挑拨离间,致使误会不断,这就是不“和”的表现。C.有人认为“和”是放弃自己的观点,我对此不以为意,实际上“和”是可以求同存异的。D.面对风云变幻、纷争迭起的国际形势,“一带一路”的倡议,将为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5.班级书法角为配合本次活动,要张贴一幅“和”字书法作品,请你从下面四幅作品中推荐幅,并结合作品的书体特征与上文中“和”的内涵简要说明推荐理由。推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并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已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通水,以南方充盈之水①(滋润滋养)北方干渴大地的梦想已经实现。南水北调工程将发挥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中线一期工程为例,输送的距离长,流经的范围广,沿线经过多个大中城市,每年可输送的调水量达95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水量的1/6,直接受益人口达6000万。根据需要,后期将进一步扩大调水规模,减少地下水开采,使水生态恶化的趋势得以缓解。随着受水区水资源生态的改善,影响北方经济发展的“瓶颈”将逐步消除,从而为这些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机会和空间。(材料二)2014年12月27日,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正式通水。南水北调工程年均为北京送水12.4亿立方米,供水范围达6000平方公里,成为北京的主力水源,城市供水保证率将由75%提高到95%。此外,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不仅减少北京重要水源地密云水库的出水量,还可以将富余来水调入密云水库存蓄,大大加强北京水资源战略储备。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北京将逐步关闭大部分自备井,通过天然和人工②(回填回补),有效遏制地下水位的大幅下降。同时,部分来水还可向首都的河湖补充清水,增强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改善河湖水质。(材料三)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供水、节水与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全国节水办公室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国家节水标志”,在1000多份设计方案中,下图得到专家评审和有关部门认定。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①处应填___________,②处应填____________。2.请你根据“示意图”,对(材料一)中与图相关的文字信息进行具体说明。3.下列三个选项,属于(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内容的一项是()A.南水北调工程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B.南水北调工程未来将产生更好效益C.南水北调工程效益已全部提前实现4.请说出(材料三)中“国家节水标志”的寓意。5.请书写一条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语。12、飞花令:古代文人的烧脑游戏今年,国内最火的原创综艺节目莫过于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复旦才女武亦姝在舞台上玩转流传千年的飞花令,激活了国人文化记忆的飞花令也圈粉无数。在各种脑残网络语泛滥的当下,这种全民复古行为俨然成为一道文化奇观。要聊到“飞花令”,就不得不提及中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酒令是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筵席上是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萌生于儒家的“礼”,最早诞生于周。饮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传统的表现,又是他们饮酒艺术与聪明才智的结晶。“飞花”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名诗《寒食》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行飞花令时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7个字。这里举个例讲讲这种游戏的规则。酒宴上甲说一句第一字带有“花”的诗词,如“花开堪折直须折”。乙则接“落花人独立”,花在第二字位置上。丙接“感时花溅泪”,花在第三字位置上。以此类推,“花”在第七个字位置则一轮完成,可继续循环下去,答不上或答错的则罚酒。尽管也是一种酒令,不过飞花令比“五魁首,六六六”之类的民间酒令高难多了,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所以这种酒令也成了文人墨客们的最爱。在本季《中国诗词大会》中,节目组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为每场比赛设置一个关键字,不再仅用“花”字,而是增加了“云”“春”“月”“夜”等诗词中的最高频字,也不再拘泥于关键字在诗句中的顺序。在场上选手完成答题后,由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成绩的第一名,来到舞台中间,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获胜者直接挑战擂主。“飞花令”是真正高手之间的对抗,挑战者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整说出一联诗句,这不仅考察选手的诗词储备,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因而“飞花令”的竞赛感很强,这是观赏性和文化内涵兼备,因此产生了强势的朋友圈刷屏现象。1.古代飞花令和央视改良后的飞花令都“烧脑”,为什么?请仔细阅读全文后回答。2.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激活了国人的文化记忆,吸引无数粉丝。B.飞花令是古代酒令的一种。它萌生于儒家的“礼”,最早诞生于周朝,是古人饮酒艺术与聪明才智的结晶。C.飞花令中的“飞花”二字出自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词、曲中的句子,但句子一般不超过7个字。D.《中国诗词大会》中,节目组引进改良了飞花令,不讲究关键字在诗句中的位置,具有很强的竞赛感,观赏性和文化内涵兼备。3.班级模拟古代飞花令游戏开展诗词各句背诵比赛,比赛设置的关键词是“笛”,小玲背诵的名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按照古代飞花令的规则,小玲是第几个上台背诵的学生?为什么?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朱文公①有足疾,曾有道人为施针灸之术,旋觉轻安。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②,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③翁。”道人得诗径去。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公叹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选自罗大经《鹤林玉露》)(注释)①朱文公:朱熹。②筇(qióng):一种竹子,可做拐杖。③勃窣(sū):跛行。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曾有道人为施针灸之术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3.结尾“公叹息”的原因是__________。14、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12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俶尔远逝,。似与游者相乐。(注:空格部分见默写题)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①以其境过清()②不可名状()2.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3.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甲文:乙文:4.两文在写法上都是借景抒情,请结合其中一篇举例说明。(2分)四、作文(40分)15、按要求作文尼采曾说:“你已经清楚地看见了自己前行的路,只要迈开步子往前走便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经历:认准了道路便迈开步了,奋力前行。请以《迈开步子往前走》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600字以上。(3)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B【解析】

B.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故选B。2、D【解析】

D.有误。《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3、D【解析】

A.轻歌曼舞:思是轻松愉快的音乐;加上柔和的舞蹈。符合语境,正确。B.川流不息:事物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符合语境,正确。C.不修边幅:意思是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符合语境,正确。D.抛砖引玉:谦辞。比喻自己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这里不符合语境,错误。故选D。4、D【解析】

根据文段的大意,结合“乐”“愁”等词,依诗句意可判断。如“伫倚危楼风细细”后有“望极春愁”,所以可填一空。“春风得意马蹄疾”自然是“乐”的表现。“卧看牛郎织女星”是“小的时候”的遐想。由此运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故选D。5、B【解析】

A.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根据句意,用在这里不合适。B.正确;C.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句子说的是行动,因此用在这里不合适。D.海枯石烂: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该句表述的是朋友间的轻易,故用在此处不合适。故选B。6、B【解析】

寒噤(jìn),襁褓(qiǎng)。故选B。7、D【解析】

A.戛然而止。B.绊脚石。C.撺掇。故选D。8、A【解析】

A.都是“大约”。B.因为/用。C.罢了/已经。D.类/相同。故选A。9、蒹葭萋萋身上衣裳口中食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解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蒹葭、萋、缤纷、庇、俱、宦游、涯”等字词容易写错。10、1.不同的言论相互响应,相互协调。2.(1)C(2)D(3)B(4)“和”不仅体现出我国古人处理邦国关系的智慧,也表现出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愿望。3.B4.C5.推荐:第一幅理由:这幅作品为行书,如行云流水,潇洒自如,与“和”字的万物相互配合、和谐相生的含义相一致。【解析】1.本题考查对材料中主要信息的提炼。可根据““禾”是“龢”的省略,表示用编钟和排箫共同演奏乐曲时,各声部的乐音虽各有不同,但主调协调一致;“口”则表示人们发表言论”等内容进行做答。2.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1)苍劲有力—jìng,名fù其实—副。故选C。(2)根据““和”体现了我国古人对宇宙万物的深刻认识”可知,第一处横线填②;根据“中华民族是名fù其实的礼仪之邦”可知,第二处横线上填③;根据““和”中还蕴含着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精神”可知,第三处横线上填①。故选D。(3)乙处错误,乙处的破折号是对前文的解释说明。故选B。(4)本句缺少成分,应将“也表现出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维护和平”改为“也表现出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愿望”。3.本题考查对联的相关知识。根据“率性修道致中和”这一结构,可知上联应是齐家治国平天下;根据“信斯言也”这一结构,可知下联应是得其门者。故选B。4.本题考查词义辨析。C项错误,不以为意:意思是不放在心上,这里应使用不以为然。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能力。“和”的内涵是和谐相生,万物配合,是一种中庸之道,所以所选书法作品要能够体现出这一内涵。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1.①滋润②回补2.①中线一期输送距离长1277千米(公里)②中线一期流经范围广,沿线经过丹江口、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天津、北京等15个大中城市。3.B4.“国家节水标志”:①由水滴、人手和地球演变而成。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②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③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④手接着水珠,寓意接水,与节水音似。⑤像对待掌上明珠一样,珍惜每一滴水!5.公益广告语: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节约用水、造福人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不要让地球的最后一滴水成为人类的眼泪。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流水是大自然不息的血液,破坏水源等于污染自己的鲜血!【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义侧重点角度来辨析。滋润:增加水分,使不干涸,与后面的“干渴”意思相连。回填:将土重新填入,这里指水,所以用“回补”。2.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依据“示意图”对【材料一】中图相关的文字信息进行具体说明。首先,我们应该仔细观察材料中的图(图的标题;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示意图;图例;图中的文字信息)其次,根据图中的信息,阅读【材料一】,筛选跟图中相关的信息“输送的距离长”“流经的范围广,沿线经过多个大中城市”。最后,分条进行说明。3.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首先观察三个选项,提取三个选项的关键点:A经济效益;B未来效益;C效益已全部提前实现;【材料一】提及了南水北调的“经济效益”;【材料二】整体都在说南水北调动地北京城市供水、水资源的战略储备、地下水补给及水资源的净化等,没有提及“经济效益”因此排除A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一些关键语句“南水北调工程将发挥显著的社会效益”“根据需要,后期半进一眯扩大调水规模”“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北京将逐步关闭大部分自备井”…由此可见南水北效益还未全部提前实现,所以排除C,答案为B.4.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将图标中所有的构成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可结合题干中的活动主题,联系社会现实,从图标创作意图的角度答出题意即可。5.本题考查学生撰写公益广告的能力。公益广告是一种真诚善意的,无个人功利的一种宣传形式。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求美。结构要匀称,能给人以视觉的整齐美。第二,求精。广告要简洁醒目,通俗易懂。第三,求巧。构思要新颖巧妙,善于应用修辞手法创造出惊人的广告。比如:节约用水、造福人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12、1.飞花令比一般民间酒令高难多了,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他不仅考察选手的诗词储备,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2.B3.第六个,因为按照古代“飞花令”的规则,关键字在诗句中是第几个字就排第几位,“笛”在诗句中是第六个字,所以小玲第六个上台。【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信息筛选。首先要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烧脑”的意思,再从文中筛选出关键语句作答。“烧脑”从字面来理解,指的是烧死脑细胞,结合文章内容来看,意思是说难度大,要花费大量的脑筋才能完成。文章第五段,将“飞花令”与一般的酒令比较,突出其难度大;最后一段,“这不仅考察选手的诗词储备,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一句,指出了央视改良后的“飞花令”的难度所在,由此整理出答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这是一道选择题,从文中找出与四个选项相对应的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正确的选择。文章在第三段交代了“飞花令”“最早诞生于周”,并非指“飞花令”诞生于周朝,故选B。3.本题考查知识的运用。按照文章第四段举例说明的“飞花令”的规则,关键字在句中的位置与背诵者的排序应是一致的。小玲背诵的名句中“笛”在句子的第六个位置,可见她是第六个上台的学生。【小题4】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考查含有风花雪月的诗句的积累。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1.曾有道人/为施针灸之术2.朱熹急忙让人寻找道士,(但这时)已经不知道他到什么地方去了。3.对道人拿着他的赠诗再去贻误其他病人的忧虑(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解析】译文:朱熹患有脚病,曾经有个道士给他用针灸热敷的方法,一会儿便觉得轻松安适。朱熹非常高兴,重重地感谢了他,并且送他一首诗说:“几年来我凭借着细竹棒扶着我行走,一针下去还觉得有奇特的功效。出门时放下拐杖笑得像个儿童,现在我已不再是以前那个蹒跚而行的老头了。”道士拿到诗后就直接离开了。没有几天,脚病发作得非常厉害,比没有针灸时更严重。朱熹急忙让人寻找道士,(但这时)已经不知道他到什么地方去了。朱熹叹气说:“我不想惩处他,只想追回那首诗,担心他拿着这首诗去害其他人罢了。”)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曾经有个道士给他用针灸热敷的方法。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亟:立刻,立即。莫:没有人。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题目要求,找到公叹息的句子是“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即“对道人拿着他的赠诗再去贻误其他病人的忧虑(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14、1.因为说出2.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3.甲文:侧面(间接)描写清澈透明乙文:正面(直接)描写水流湍急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4.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解析】1.试题分析:“以”是重点的虚词,意义很多。此句中应译为“因为”。“名”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一致。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斗、蛇”“荫”等。“斗、蛇”都要解释为“像…那样”即名词用作状语。“荫”根据语境应译为“遮映”。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3.试题分析:根据两文的内容可知,甲文主要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是通过写水中的游鱼来表现的,即运用了侧面(间接)描写。乙文除了写水的清澈,主要写了水流的湍急,如“清流触石,洄悬激注”,是直接描写出来的。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的理解能力。点评:描写方法有直接和间接描写两大种,表现某一事物的特点时,借助其它事物来表现。4.试题分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徘徊溪上,为之怅然”由此可见,两文在写景之后都有思想感情的表达,所以是借景抒情。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点评:我们要知道写作手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如悬念,照应,联想,想象,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铺垫悬念、比喻象征、借古讽今、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