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①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②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皱褶也找不到。③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④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⑤在别地赶路,总要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A.⑤②④①③ B.④②⑤①③ C.⑤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⑤①2.(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捡拾拾掇拾级而上B.坦率效率率领C.间或间接离间D.堵塞塞车塞外3.(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B.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他是杜甫之后,唐朝又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作《卖炭翁》描述了社会现实,体现了诗人的情怀。C.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社戏》出自于他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D.马克·吐温是一位美国作家,细读其作品,能感受到一份别样的幽默,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4.(2分)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驼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B.自信与它的姊妹平和总是携手并近,相辅相成。C.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滔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D.过午的太阳强烈,冰面疏松多了,有流水声漫溢出来。5.(2分)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歧途(qí)彷徨相辅相成(pǔ)怒不可谒B.卑鄙(bì)抉择销声匿迹(nì)不知所错C.龟裂(jūn)诬篾拾级而上(shí)目眩神迷D.虔诚(qián)喧腾戛然而止(jiá)人情世故6.(2分)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B.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D.学校举行的汉字听写大赛,极大地激发了我们学习和使用汉字的热情。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含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边,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日“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选自《明史张溥传》)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尝趋百里外尝:尝试B.以中有足乐者以:以为C.日沃汤数饮袄:热水D.俄顷立就俄顷:一会2.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林嗣环《口技》)译: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坐端正了。B.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译:抄写完毕,走着送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C.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译: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完全没有羨慕的意思。D.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译: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茧。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是一篇书序,书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之辞,以议论为主。B.甲文运用对比手法,宋濂将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诸多艰辛和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进行比较,目的是为了说明客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成败的决定因素。C.乙文中“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一句可以看出张溥腹有诗书,精通诗文,胸有成竹。D.《口技》以口技表演之“善”贯穿全文,运用夸张手法和排比句式,赞扬了口技艺人高超、精湛的表演。4.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说说宋濂和张溥能够学有所成的原因。8、(3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小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绢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描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之一。B.“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C.“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通过刻画卖炭翁的心理活动,写出劳动的艰辛。D.“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两句诗用同情的口吻,写出了卖炭翁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矛盾。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9、(7分)古诗文默写。(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韩愈在《马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3)诗歌创作中通常借比喻来表达思想感情。李白在《送友人》中运用比喻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抒发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以梅自喻,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孤傲坚贞的品质。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⑥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⑦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1.为什么第三段“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侯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不能删去?2.结合第四段的内容,说说“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一句中的!“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3.结合第三四段的内容,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1)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4.阅读第六段,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11、(15分)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各题。心远地自偏①喧闹的菜市场中,充斥于耳的是菜贩的叫卖声、家禽的啼叫声,挤挤蹭蹭的是来来往往运送蔬菜的商贩、挎着莱篮且走且看的主妇们……而他,一名年轻的菜农,却在一堆蔬莱前,在一片喧闹中,埋着头安静地看着摊开于膝头的一本厚厚的书,只在有人买莱时,他才会走出书外,招呼顾客。②看他一张黝黑的面庞、一副结实的肩膀、一双粗糙的大手,就知道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若是硬要找出与众不同之处,便是他那身整洁的衣裳一一为他增添了几分读书人的气息。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圣徒阅读《圣经》,双唇翕动,似在默诵。我俯身看了看书名:《陶渊明集》!你一位菜农,不看致富指南,不看通俗小说,竟然看古诗文?是精神出了问题,还是在虚伪扮酷?③一连几天,我的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他在菜掉前埋头读书的情景,每次心底都会生出几分嘲笑,给他贴上“虚伪”的标签。④直到我们又一次相遇——⑤那天,我散步经过公园的广场。广场上一片喧闹,广场舞的常客在挥霍着他们剩余的精力。忽然,我在广场边看到了一个很不协调的身影:他一手拎着一只水桶,一手提着拖把,正走向厂场一角的一小块空地。巧了,原来又是那个“虚伪”的人!他又要干什么?⑥我很好奇。只见他放下沉重的水桶,沾湿子拖把,水淋淋地拎出,地上留下了一摊水渍。我走上前,只见他单手握住拖把,娴熟地挥动起来,拖把在地面上嗖嗖游走,干热的地面上留下了一行龙飞风舞的水痕。只见“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几行大字个个遒劲有力,恢宏大气。原来他在练字呀!在这样的地方欣赏到这样的“墨宝”,我异常震惊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⑦回到家,我依然心境难平。我收起了那枚“虚伪”的标签,找出一份我珍藏已久的西安碑林拓本,准备明天送给他——就算是表达我的歉疚与敬意。⑧第二天,我去了菜市场。菜场一如往日地喧闹,他也一如往日,自顾自地默读着。旁边的摊主有玩手机的,有拉家常的,有东张西望的……他则如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在山林深处。难得能有这样一个人,在充斥着利益与欲望的世间,坚守着心中的一份宁静。我恭敬地把拓本给他。他一脸憨笑,犹如春日的暖阳,明媚了整个世界……⑨他执意要回赠我些什么,邀我到他的出租屋。路上他告诉我,他是个孤儿,在郊区租了块地,种菜卖菜维持生计,而读书写字给了他别样的生活。他住的屋子,只有一张床、一套桌椅,墙上贴满了他的书法作品,床头堆满了书籍和字帖。屋角处堆放着一堆奖牌、奖杯和证书。屋外,车水马龙;屋内,墨香四溢。只见他铺纸研墨,屏气凝神,提笔蘸墨,在洁白的宣纸上行云流水写下:“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他憨笑着说:“送给你!”⑩我恍然大悟:种菜卖菜,为的是生存;读书练字,才是真正的生活。在世俗的喧嚣中保持内心宁静,不为纷争所扰,古典诗文和笔墨纸研滋养了他的性情,给了他“心远地自偏”的定力。(摘自《意林》总第52卷,有删改)1.请仔细阅读选文第⑤⑥⑦段,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段落情节内容情感态度⑤“我”看见菜农正走向广场讽刺、疑惑⑥(1)好奇、震惊⑦“我”回家找出珍藏的拓本(2)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读完选文后,请说说菜农具有哪些思想性格。4.选文用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做标题有哪些作用?5.读了选文,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启发。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名著阅读。阅读下面名著选段,根据要求作答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邮局,焦急等待的日子开始了。他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过来信,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他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是他的灭亡。那时候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此时此刻,郊区海滨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每次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1)以上内容出自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整部作品,理解“为了冲破这铁环”中“铁环”的含义并简要叙述他在成长过程中一次冲破“铁环”的经历。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5分)综合性学习活动: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写字用的笔与电脑的鼠标在争夺汉字书写的天下。随着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的字却越写越难看。为此,学校特地举办“推广写字周”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这项活动。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阅读后得出的结论。材料一:写字教育在汉字文化圈有着悠久的传统。我国的近邻日本、韩国等都非常重视中小学的写字教育。日本的书道,韩国的书艺,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基础,韩国甚至要把书艺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国的多位前总理曾联名上书现任总统李明博,要求在小学实施汉字教育;日本则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和书写2000个汉字。材料二:目前,中国90%以上的中小学生没有书法课,有的中小学虽设书法课,但名存实亡,书法教育基本上已经淡出了中小学教育,多数学生的写字水平越老越差,字迹潦草难认、错字屡出,提笔忘字的情况十分普遍。据某地对几所小学高年级学生写字情况的抽样调查,在被调查的40份试卷中,有6份识别不出答卷学生的名字;抽查10本作文本,其中7本字迹潦草、不整齐。有的学生被抽查时,竟辨认不出自己的笔记本。(1)结论:(2)有人认为:中国人写好汉子,这应当是我国教育最基本的也是最基础性的要求;有人认为只要学习好,字写得好不好五所谓。你的观点呢?请简要阐述。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题目:我终于领悟了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试卷内的内容。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B【解析】
考查句子排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先找到总起句和总结句。很显然,全段围绕“沙漠”来写,而④句“便是沙漠”是这段话的引子;②句描写了沙漠的特点,承接④句,⑤①句用对比突出体现沙漠的平坦,空无一物,③句中“于是”表转折,总结出结果,这样对应的选项自然就是B了。2、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能力。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A项读音分别是“shí、shí、shè”;B项读音分别是“shuài、lǜ、shuài”;C项读音都是“jiàn”;D项读音分别是“sè、sāi、sài”。故选C。3、C【解析】
《社戏》出自于鲁迅的小说《呐喊》,故选C。4、D【解析】
A.“驼”写作“驮”;B.“近”写作“进”;C.“浸”写作“侵”。故选D。5、D【解析】
A.辅pǔ-fǔ,谒—遏;B.鄙bì-bǐ,错—措。C.篾—蔑,拾shí—shè。6、D【解析】
D选项中没有语病。A项,句式杂糅。去掉“因为”或“的缘故”。B项,残缺比喻。“尤其是读经典名著”后加“的习惯”。C项,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点睛】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D2.B3.A4.勤奋是他们学有所成的原因,宋濂年轻时,经历了借书和抄书的艰苦,从师和求教的不易,四处奔走的劳累,以及衣服和饮食的简陋,面对诸多困难,他依然能够“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可以看出,只要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能够克服,从张溥的读书方法,“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边,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中可以看出他的勤奋努力,哪怕写到掌中生茧,也要继续下去,只要学习勤奋就会有所成就。【解析】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识记、积累,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D项正确。A项的“尝”是“曾经”的意思。B项的“以”是“因为”的意思。C项的“沃”是“浸泡”的意思。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语句的翻译。B项“走送之”翻译为“走着送书”是错误的。“走”是古今异义词,应翻译为“跑,这里是‘赶快’的意思”。所以,“走送之”应翻译为“赶快送还书”。点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课内、外文言文的理解。A项中“以议论为主”是错误的,《送东阳马生序》以记叙为主。4.试题分析:本题属于信息筛选题,基本是对人物的某种品质、物象的特征、事情的原因、说明的道理、得出的启示、作者的情感等的分析,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语句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概括。“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一句话揭示了宋濂学有所成的原因是“勤”和“艰”,张薄“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过”“如是者六七始已”“指掌成茧”,可见张薄学习努力、刻苦。勤奋和刻苦即为二人学有所成的共同原因。参考译文:【甲】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乙】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他所读过的书一定亲手抄写,抄一遍再朗读一遍,读过之后就把它烧掉,再抄,这样持续了六七遍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浸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张溥写诗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问他索取诗文,他不打草稿,当着客人的面挥笔就写,一会儿就写好了,因为这个原因他在当时很有名气。8、1.C2.揭露了老百姓承受剥削阶级肆意剥削的现实,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解析】1.C.“刻画卖炭翁的心理活动”有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通过刻画卖炭翁的外貌,写出劳动的艰辛。故选C。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全诗主要写了一个卖炭翁辛苦劳动所得的千余斤炭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的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点睛】参考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9、(1)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的“万籁、钟磬、祗辱、骈死、槽枥、碾”等字词容易写错。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许多”是指“很多”“大部分”的意思,表示数量和范围的限制,但不表示是全部,在这里“许多”说明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中有很多与物侯知识有关,但不是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侯知识”.若去掉“许多”,就与事实不相符.“许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2.是指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的数据对农事活动的重要意义。3.说明方法:举例子.作用: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对应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等自然现象的实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物候学的内容和目的,即:通过物候学“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4.作者从“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几个方面用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了物候学的研究对于农业以及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解析】1.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再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本句中的“许多”是指“很多”“大部分”的意思,表示数量和范围,但不表示是全部,如果删去,则表示古代流传下来的所有农谚都与物侯知识有关,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相符。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2.本题考查代词指代对象的理解。代词指代的对象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这”代指的一般是上文,“那”是代指下文内容。结合前文内容来理解,指的是前一句所说的,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的数据,“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表明运用的是举例子。结合整个句子来看,作者通过举这些实例,来具体准确地说明物候学的内容和目的。4.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的判断。说明文有三大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文章第六段,作者从“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几个方面,来说明物候学的研究对于农业以及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可见使用的是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11、1.(1)“我”看见菜农在广场上写(练)字。(2)歉疚、敬意。2.运用神态描写、动作写。具体、准确、细致、生动地写出了菜农在菜市场全神贯注读书的情形,表现了他对文化知识的渴求、敬意和内心的宁静。3.憨厚朴实:做事专注认真;热爱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不为名利所累。(答出两点即可)4.用作线索,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点明中心思想——要在世俗的喧器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不为纷争所扰;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新颖独特,富有诗意;抒发了作者对菜农的喜爱、敬佩之情。(答出任意三点即可)5.示例:做事要有正常心态,不为功名利禄所困扰。在学习时,要要有正常心态,努力去掌握科学知识,不要被考试成绩的好坏所困扰。【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作答。如可提取“只见他单手握住拖把,娴熟地挥动起来,拖把在地面上嗖嗖游走,干热的地面上留下了一行龙飞凤舞的水痕”“就算是表达我的歉意与敬意”等句分析,即可提炼出问题的答案。2.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分别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作答。“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圣徒阅读《圣经》,双唇翕动,似在默诵”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菜农全神贯注读书的情形,表现了他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和内心的宁静。在答作用时,可结合“他则如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在山林深处。难得能有这样一个人,在充斥着利益与欲望的世间,坚守着心中的一份宁静”等句去分析。所以告诉我们,一定不要断章取义。3.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从“一张黝黑的面庞、一副结实的肩膀,一双粗糙的大手”“他执意要回赠我些什么”可以看出菜农的朴实;从“在菜摊前埋头读书”可以看出他的认真;从“读书练字,才是真正的生活”可见他对生活的热爱。从“在充斥着利益与欲望的世间,坚守着心中的一份宁静”可以看出他追求内心的宁静,不为名利所累。4.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具有象征意义;语带双关;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兴趣。文章以陶渊明的诗句为题目,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心远地自偏”在文中多次出现,是文章的线索;结合文章内容来看,作者用“心远地自偏”概括了菜农的精神境界,凸显了“宁静”的主旨。5.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社会实践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可分析最后一段“种菜卖菜,为的是生存;读书练字,才是真正的生活。在世俗的喧嚣中保持内心宁静,不为纷争所扰,古典诗文和笔墨纸研滋养了他的性情,给了他‘心远地自偏’的定力”等句,可从做事不为功名利禄所困扰的角度,从学习时要要有正常心态的角度,从在世俗的喧器中保持内心的宁静等角度作答。【点睛】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回答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2)铁环含义:病痛、伤残的折磨让他丢失工作、生活的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的怯懦、精神的痛苦经历。示例1:保尔在与波兰的战斗中受重伤,受英雄形象牛氓的影响,坚强面对伤痛,重返战斗。示例2:筑路过程中,保尔患病濒临死亡,在烈士公墓思考生命价值,树立了革命理想信念,重返战斗行列。示例3:保尔失去工作和战斗能力想自杀,经过思想斗争,发愤读书,想通过文学重返战斗行列。示例4:保尔双腿瘫痪,双目失明,坚持学习,开始艰难创作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示例5:保尔的书稿丢失,在战友的鼓励和邻居的帮助下,重新开始并完成了创作【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故事情节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要依据名著内容,熟练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1)以上内容出自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为了冲破这铁环”中“铁环”是比喻那些病痛、伤残的折磨让他丢失工作、生活的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的怯懦、精神的痛苦。保尔在成长过程中冲破“铁环”的经历有很多,例如在与波兰的战斗中的表现,在筑路中的坚强,保尔双腿瘫痪,双目失明,开始艰难创作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等等。13、(1)日本、韩国和中国对写字教育的重视程度及现状不同。(2)示例:支持观点。我认为作为中国人,应该写好字。中国有句古话“人能写字,字能写人”,写字是每个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字写得如何,常常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受过教育或受教育水平的一个标志。【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找到两则材料的中心句加以比较概括。材料一,“我国的近邻日本、韩国等都非常重视中小学的写字教育”,材料二,“中国90%以上的中小学生没有书法课,有的中小学虽设书法课,但名存实亡”。写我国和日本、韩国的中小学生所受写字教育的现状不同,三个国家对写字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同。精炼地整合答案即可。(2)本题考查发表观点。题目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大学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试卷及答案
- 报销流程规范讲解
- 安利塑形课程介绍
- 2025全国安全生产月知识主题测题及参考答案
- 儿科学测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全员安全知识考试卷(配电)试题及答案
- 2025医保政策知识培训考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 湖南省考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工具钳工(技师)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工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电厂班组建设管理制度
- 混凝土台账管理制度
- JG/T 169-2016建筑隔墙用轻质条板通用技术要求
- 2025年小学生航空航天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 (共130题)
- 《涂装UV工艺概述》课件
- 2025年下半年中林集团雷州林业局限公司公开招聘岗位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部分答案)
- 租罐协议合同模板
- 神经内科护理新技术与新进展
- 模具备品备件管理
- 化工园区安全意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