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选项中有误的一项是()A.端午节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插柳、戴花等习俗。B.按照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纪年法来算,2018年是戊戌年,可以推断出明年就是己亥年。C.老王65岁才从单位退休,不过还是不断有人上门请他做事,但他总是笑着说说:“老啦,我只有敬谢不敏啦。”D.老师提问:“今年农历四月份有哪些节气?”小莉回答:“小满和芒种。”2.(2分)下列各项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旷野喧哗熏陶风云变幻 B.翡翠砚池擦拭拾阶而上C.独踞苍穷皑皑纷至沓来 D.污蔑驿道咕咚巉岩峻峭3.(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了避免清明祭扫不出现交通拥堵,政府号召市民错峰出行以缓解交通压力。B.为了提高这次大型舞会的档次和规模,举办方特邀中国人民解放军乐团现场演奏。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D.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当前生活节奏快,信息传播迅猛,各种碎片化信息纷至沓来,给我们前所未有的挑战。B.如何在孩子面前维持权威性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因此,我们的父母有点儿不知所措。C.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中必备的两个方面。以读促写,以写带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D.解放大道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两旁的高楼,鳞次栉比,好一派现代都市景象。5.(2分)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蓦然(mò)缄默(jiān)连翘(qiáo)悄怆幽邃(suì)B.狩猎(shòu)羁拌(bàn)褶皱(zhě)风雪载途(zǎi)C.弥漫(mí)行辈(háng)锵然(qiāng)戛然而止(gá)D.两栖(xī)篆章(zhuàn)归省(xǐng)石青渗之(sǎn)6.(2分)下面关于《傅雷家书》表述有误的两项是()()A.在傅雷去世后,他的夫人将他与儿子的来往书信辑录为《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写给长子傅聪的家信100多封。B.家书是真情的流露,再加上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使得这些文字生动优美,读来感人至深,我们也能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C.傅雷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因此,在信中,他列举了旧社会中大量的好逸恶劳、贪生怕死的反面事例来教导儿子。D.傅雷在艺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信中常用大量的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和艺术修养等,希望儿子能提高自身艺术修养。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蜃说[宋]林景熙尝读《汉书·天文志》,载“海旁蜃气像楼台”,初未之信。庚寅季春,予避寇海滨。一日饭午,家僮走报怪事,曰:“海中忽涌数山,皆未尝有。父老观之以为甚异。”予骇而出,会颍川主人走使邀予。既至,相携登聚远楼东望。第见沧溟浩渺中,矗如奇峰,联如叠,列如岫,隐见不常。移时,城郭台榭,骤变起,如众大之区,数十万家,鱼鳞相比,中有浮屠老子之宫,三门嵯峨,钟鼓楼翼其左右,檐牙历历,极公输巧不能过。又移时,或立如人,或散如兽,或列若旌旗之饰,瓮盎之器,诡异万千。日近晡,冉冉漫灭,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笔谈》记登州“海市”事,往往类此,予因是始信。噫嘻!秦之阿房,楚之章华,魏之铜雀,陈之临春、结绮,突兀凌云者何限,运去代迁,荡为焦土,化为浮埃,是亦一蜃也。何暇蜃之异哉![注]海旁蜃气像楼台:《汉书·天文志》有“海旁蜃气像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之句。此指“蜃气”形成“楼台”的景象,即“海市蜃楼”。庚寅:指元至正27年(1290),时作者避元初战乱于浙江沿海。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家僮走报怪事(_____)(2)鱼鳞相比(_____)2.本文从不信《汉书》所记关于海市蜃楼的说法起笔,有什么好处?3.文中写了海市奇景的哪三次变化?多次运用比喻,有什么好处?4.作者把秦之阿房、楚之章华等历代宏伟建筑比作瞬息即逝的海市蜃楼,表达了什么样的深意?5.本文的文题可否改为“蜃”或“海市蜃楼”?为什么?8、(3分)下列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B.“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运用描写,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D.本诗善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如“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的对比,写出宫使掠夺的残酷;“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不仅写出了卖炭翁复杂矛盾的心理,更突出了其艰难的生活处境。9、(7分)古诗文默写。(1)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礼记》《虽有嘉肴》)(6)__________,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贺敬之《回延安》)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书法的来龙去脉书法从仓顿造字以来,由书而至书法,上下达几千年。这期间,无论是商、周的甲骨文、金文(大篆),还是秦、汉的小篆、隶书,基本上是从象形进化到抽象笔画结构的过程。隶书出现时,字形的演化已经进入完成时期。生活应用上的需要,毛笔等书写工具技术的不断改良,纸张得以发明和使用,使得书写的方便性快速提升,这时“草行楷”应运而生。魏晋时期,广大士人不再倾心仕途,而是“越明教而任自然”,才出现了以王羲之为代表的“魏晋书风”,王羲之是公认的最伟大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影响了后代至今,我们现在的字形、风格就是王羲之那个时候形成的。唐代有唐代的使命,唐人在楷书和草书方面不让古人,直达巅峰。出现了以颜真卿柳公权与张旭、怀素为代表的法度严谨的大书法家,成为后人追摹的偶像。宋人传承了唐代文化余韵,在意态上自由发挥,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不刻意讲究法度,而是以深厚的学养与才气入书,形成了我们常说的尚意书风。元明清也出现了许多书法家,像赵盂頫、鲜于枢、文征明、祝允明、董其昌等,他们更多的是学习、继承、综合前人法度,功力深厚,技术娴熟,点画到位,流利美观。若把中国书法史比作一条历史长河,王羲之、颜真卿这些经典书法家及其作品相当于这条河流的源头,后世无论哪个朝代都无法绕开这些经典,只是在传承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书写风格,形成了所处时代的审美风尚,即所谓“流”,学习“流”永远难以超越“流”,而欲取法乎上,还必须回到“源”中去寻找智慧。1.“草行楷”应运而生的前提条件有哪些?2.选文中书法的“源”与“流”分别指什么?作者认为学好书法应怎样做?3.将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删去好不好?为什么?他们更多的是学习、继承、综合前人法度,功力深厚,技术娴熟,点画到位,流利美观。11、(15分)阅读老臣的《拱桥》一文,完成后面小题。拱桥是一个人,不是一座桥。听这名字,你就可以想到他的形象,比如角弓或者青虾,还有课本上的赵州桥。我认识他时,他的腰已经很弯,人也很老。那时,他已在村庄东边一座老旧的石屋里当了许多年的校长。其实,校长、老师也就是他一个人。他的脸上有许多褶皱,一说话就满脸开花。胡茬子布满两腮和下巴,尤其是下巴,总是硬扎扎的。哪位男生犯了纪律,他从不打手板,而是低沉着嗓音说:“把手伸出来吧,手背儿。”他的大手便把你的小手抓牢,将下巴挨近那颤抖着的小小面积的手背儿,来回蹭那么几下,让你觉得刮了刺猬一般的痒痛。因此,我们对他宽宽的下巴充满畏惧。我那时读三年级,很捣蛋的,有次挨了扎,便对同班的二青说:“校长的下巴要是脚后跟儿多好,咱就不怕他了。”脚后跟儿同校长的下巴比起来,的确有本质的不同,光溜溜的,没有钢针一样的胡茬,手背拂上去很平展的。二青听了,先是嘎嘎笑了两声,然后就当了叛徒,把我出卖给校长。校长便把我找去,用浑浊的老眼定定地望着我,说道:“你真的怕我的下巴?”我望着他宽阔的脸,敬畏地点点头。他用手掌刮刮下巴,发出“嚓嚓”的响,说:“怕就别捣乱了,小子。”除了用下巴刮手背儿,他对我们很好,比如,下雨天,他的弯背就成了座真的拱桥。山里人家,稀稀落落的,校舍三面倚山,一面临沟。我和其他十来个学生,上学放学是要过沟的。那条四五丈宽的沟,冬天干涸,雨天却气势汹汹,浊流滚滚。沟上没有桥,水虽仅齐校长的膝盖,但对十来岁的孩子可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了。我攀“拱桥”只一次,是在怨校长下巴不是脚后跟儿不久。洪水把我们隔在这岸,校长便从那岸过来,在水中蹚来蹚去。没人能替他,一个学校三个年级一个老师,校长是最年长的,我和二青则是第二、第三年长的。我是不好意思让他背的,一是觉着着有关脚后跟儿的比喻对不起他,二是觉着自己大了不能让人背,尤其是让一个老人背。八个同学给背过对岸,只剩下我了,再没办法去解。校长已垂着弯背,哗啦哗啦蹚水过来了。他浑身透湿,喘气的声音像是在拉风箱。“来吧。”他蹲下来,袒给我一面弓形的脊背。“不!”我拒绝,说,“我敢过。”但这是吹牛,水浑浑的,浪头一个撵着一个,看着都让人晕眩,何况那水要淹没我的肚脐眼儿呢?“来吧,孩子。”他又说说。拱形的脊背一动不动,静等我伏在上面。我急得要哭了,我该怎么办呢?“别不好意思,爷爷背孙子嘛。该上课了,快来。咱爷儿俩得赶紧过去,同学们在等呢。”他不容拒绝地说道。我闭上眼睛,趴上了那座“拱桥”。身体被浮载起来,晃晃悠悠,迈下水去。浪声灌满双耳,我却趴得紧紧的,与那面脊背紧紧箍在一起。临上岸时,校长趔趄一下,但我并没有掉下拱桥,因他宽大的手紧紧板着我。“这不过来了吗?”他说。是的,过来了,我从桥上滑下,落在坚实的大地上,站着。校长却没有站着,而是瘫坐在地,大张着缺牙的嘴倒气,苦笑着脸,说:“老了,老了,我背你们爹妈时,可不是这副模样。”他的模样,真像一座坍塌的拱桥。喘吁了一会儿,他站起来,我们拥着他走向老旧的教室。二青靠近我,说:“校长背你过河,不是走的,是爬。”“爬”用来说人是贬义,我讨厌他说校长“爬”,便狠踹了他一脚。那年秋天,我转学了,校长也走了,他实在再也教不动书了。小学校便黄了数年,直到盖起希望小学。已当了乡长的二青说:“盖座拱桥吧!”于是,通往学校的沟上就有了座石桥……许多年过去,我过的桥比小时走的路还多,但我忘不了那座拱桥。那座宽厚、踏实、温热的血肉拱桥,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有删改)1.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写出“拱桥”在文中蕴含的三层含义。2.校长怎样惩罚犯错的男生?为什么要这样惩罚?3.文章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写校长的“老”,试举两例简要说明。4.从叙事安排角度来看,文章划线句中“爬”这个动作,是否显得突兀?为什么?5.这座“拱桥”具有怎样的特点?如何理解这座桥“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此时此刻,郊区海滨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每次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请联系整部作品简要叙述“他”在成长过程中两次冲破“铁环”的经历。13、(5分)汉字作为民族文化的承载工具,横竖撇捺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古典诗词内容凝练,语义丰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你所在班级开展了“走进汉字”和“漫步诗苑”的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汉字起源)“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义项:①摘②开采③搜集④选取⑤精神;神色结合字形和义项,你认为“采”的本意是,理由是。(诗苑漫步)请写出一句含有“采”字的诗句,并说说诗句中的“采”字的含义,并说说包含着怎样的情味。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青山可以沉淀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古往今来,大仁大智者都愿寄情山水,杜甫望泰山雄奇秀丽的景象而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范仲淹观浩浩汤汤的长江水而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同学们,相信你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时,不仅观赏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同时也会有许多新奇的感受,产生很多思考和遐想。请选择一处你游览过的地方,以“游__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游记。提示与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游记的文体特征要鲜明,文章内容要有真情实感。(3)文章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4)文中不得使用生活中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文化常识。A.“插柳、戴花”是清明节的习俗,不是端午节的习俗。2、C【解析】
C.苍穷——苍穹。故选C。3、D【解析】
A.语意混乱,应该去掉“不”。B.“提高”与“规模”不搭配,应删去“和规模”。C.搭配不当,去掉“否”。故选D。4、B【解析】
B项错误,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不合语境。5、A【解析】
A.正确。B.羁拌-羁绊、风雪载途(zǎi)-(zài);C.戛然而止(gá)-(jiá);D.两栖(xī)-(qī)、石青渗之-石青糁之。故答案为A。6、AC【解析】
A.《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C.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而非列举了旧社会中大量的好逸恶劳、贪生怕死的反面事例来教导儿子。故选AC。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1)跑。(2)紧靠并列。2.引出话题,经过亲见,终于相信。首尾照应,结构紧凑。3.一是奇山异峰,二是繁华都市,三是各种物像。多以比喻描写,十分生动传神。4.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告诫统治者:历代王朝的崩溃皆始于自身的腐败堕落。5.不能。文章除了描述“蜃”或“海市蜃楼”之外,更有感叹历史“蜃楼”之深意,“说”字就表明了这层意思,因此不能去掉。【解析】选自《霁山集》作者:林景熙年代:宋参考译文:我以前曾经读到《汉书·天文志》上有记载道:“海边有蜃吐气,形状很像楼台。”一开始时我并不相会有这样的事情。唐寅三月,我为了躲避兵乱,暂住在海滨。有一天正在吃午饭时,家僮急急忙忙地跑过来报告外面发生了怪事:“大海里突然涌现几座大山,全是以前没见过的,父老们看了觉得非常惊奇。”我听了以后十分惊诧,赶忙跑出去看,正巧遇到颍川主人派人来邀我前往共赏此奇景。到了海边,我和颍川主人一同登上聚远楼向东望去,只见在广大无边的海面上,直立的蜃景像奇特的山峰、连绵的蜃景像重迭的山峰、排列成行的蜃景像高峻的山峰,时隐时现。过了一会儿,城墙亭阁忽然浮现,犹如一座人口多的城市,几十万户人家像是鱼鳞般整齐而密集地排列着,其中有佛寺、道观、三门,高大雄伟;钟楼和鼓楼像鸟的翅膀一样分别护着寺观的左右两侧,屋檐翘出如牙的建筑装饰,历历可辨,就是穷尽公输般的技巧也没有办法超越它。又过了一会儿,蜃景又起了变化,有的像站立着的人,有的像野兽在逃散,有的像飘扬的旌旗,有的像瓮盎之内的器具,千姿万态,变幻不定,直到傍晚时分,蜃景才慢慢消失,先前所看到的奇异景象那里去了呢?大海还是像往常一样风平浪静。沈括在《笔谈》上所记载的登州所出现的海市蜃楼,大概就像是这样吧!我是因为亲眼看过,所以才开始相信有这回事的。唉!想来秦朝的阿房宫、楚国的章华台、曹魏的铜雀台、陈朝的临春阁和结绮阁,如此高耸入云的楼台殿阁,历代不知有多少,可是物换星移、朝代交替,这些宫殿楼阁都已经荡然无存,化为焦土、尘埃,这也算是一种海市蜃楼吧!想到这些,那里还有闲暇工夫去讨论这种蜃景的奇异现象呢?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家僮走报怪事”的意思是“家僮急急忙忙地跑过来报告外面发生了怪事”,“走”的意思是“跑”;“鱼鳞相比”的意思是“像是鱼鳞般整齐而密集地排列着”,“比”的意思是“紧靠并列”。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2.此题考查的是首段的作用,需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开头用“海旁蜃气像楼台”引出了写作内容,“初未之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从结构上来看,与文章结尾“何暇蜃之异哉”相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从“海中忽涌数山,皆未尝有”“移时,城郭台榭,骤变起,如众大之区”“又移时,或立如人,或散如兽,或列若旌旗之饰,瓮盎之器,诡异万千”可知海市奇景的三次变化,分条概括即可。比喻的运用,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4.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在文中表达的感情。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旨,结合重点句子,来分析其在描写人物情感。“运去代迁,荡为焦土,化为浮埃,是亦一蜃也”这几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慨,他认为政治的腐败会导致国家的灭亡。5.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标题妙处的分析。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般情况下,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蜃”或“海市蜃楼”只是点明了文章的描写对象,并没有表现出作者的感慨,而“说”表示议论,能够全面概括文章的内容。8、C【解析】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依据“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选项C“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的说法是错误的,不是清晨。故选C。9、窈窕淑女参差披拂天涯若比邻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窈窕、拂、涯、庇、俱”等字词的书写。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生活应用上的需要;毛笔等书写工具技术的不断改良;纸张的发明和使用。2.王羲之、颜真卿这些经典书法家及其作品是“源”,后世在传承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书写风格,形成“流”。学习书法欲取法乎上,就要从“源”中去寻找智慧,然后形成自己的风格。3.不好。“更多”是“大部分”的意思,说明元明清的书法家大部分是学习、继承、综合前人法度,少部分是创新。如果删去,这句话的意思变为元明清所有书法家都是学习、继承、综合前人法度,这与事实不符。“更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析】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与概括。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根据“生活应用上的需要,毛笔等书写工具技术的不断改良,纸张得以发明和使用,使得书写的方便性快速提升”作答即可。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根据题目要求找到有关句子,即若把中国书法史比作一条历史长河,王羲之、颜真卿这些经典书法家及其作品相当于这条河流的源头,后世无论哪个朝代都无法绕开这些经典,只是在传承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书写风格,形成了所处时代的审美风尚,即所谓“流”。不难提取“源”“流”指代的内容。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再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本句中的“更多”是指“很多”“大部分”的意思,表示数量和范围,但不表示是全部,如果删去,则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相符。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11、1.“拱桥”的三层含义:①校长年老,脊背弯曲,形如拱桥;②校长背学生过河,仿佛一座血肉拱桥;③校长教书育人,是孩子成长的桥梁。2.①他用长满硬扎扎胡茬的下巴蹭男生的手背。
②这样做既有所惩罚又不太重。3.①肖像(外貌)描写。“他的脸上有许多褶皱,一说话就满脸开花”用满脸皱纹直接描绘校长的老态。②语言描写。“老了,老了,我背你们爹妈时,可不是这副模样”用他自己大不如前的感叹突出他的年老力衰。③动作描写。“趔趄”“瘫坐”“爬”背学生过河的动作十分吃力勉强突出了校长的年老力衰。4.①不突兀。②因为前有伏笔,如“身体被浮载起来,晃晃悠悠”。或:(他)“瘫坐在地,大张着缺牙的嘴倒气”。5.①这座“拱桥”有“宽厚、踏实、温热”的特点。②校长对教育的奉献精神、对学生的关爱,让“我”永难忘怀、终生受益。【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可以从原文以下语句来概括。“我认识他时,他的腰已经很弯,人也很老”,“比如,下雨天,他的弯背就成了座真的拱桥”,还要注意文中隐藏的含义:校长教书育人,是孩子成长的桥梁。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2.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可以从第四段“将下巴挨近那颤抖着的小小面积的手背儿,来回蹭那么几下”处概括总结,这样的惩罚并不太重,也能表示对犯错的惩戒。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可以从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中找出具体的句子,体会校长的年老力衰。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照应的能力。分析文章内容的前后呼应,这是属于文章的结构问题,文章的结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时为了文章的情节的需要,在文章的前面作一些必要的暗示,所以,在读文章的时候,要仔细地阅读。“身体被浮载起来,晃晃悠悠”,说明“爬”的动作符合当时的情形。5.本题考查文章结尾的作用。文章结尾往往有照应开头的作用,另外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有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那座宽厚、踏实、温热的血肉拱桥”说明了拱桥的特点,让“我”永难忘怀、终生受益的是校长对“我”的关爱。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示例:①保尔在与波兰的战斗中受重伤,受英雄形象牛氓的影响,坚强面对伤痛,重返战斗;②筑路过程中,保尔患病濒临死亡,在烈士公墓思考生命价值,树立了革命理想信念,重返战斗行列;③保尔失去工作和战斗能力想自杀,经过思想斗争,发愤读书,想通过文学重返战斗行列;④保尔双腿瘫痪,双目失明,坚持学习,开始艰难创作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保尔的书稿丢失,在战友的鼓励和邻居的帮助下,重新开始并完成了创作。(答出其中两次就可)【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名著内容。铁环,引申意义为生活中的挫折和束缚。保尔的冲破“铁环”的经历可结合其成长过程中的四次死里逃生回答。第一次:1920年2月在与波兰白军战斗中,保尔的腿受伤了,并染上了伤寒;第二次:一次骑兵部队的激战中,一颗炸弹在他身边炸响,使他的头部受伤;第三次:保尔参加了肃反工作,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了身有伤病的保尔,因此,他不得不离开岗位,回家养病;第四次:保尔在修筑铁路时,患了大叶性肺炎以及要命的伤寒病,差点死去。但是他最终战胜自我,开始了他充满英雄主义的事业——文学创作,重新燃起生活、奋斗的热情和信心。体现了保尔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3、【汉字起源】本意:①摘理由:用手在树上采摘果实或叶子。【漫步诗苑】示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关雎》本句中的“采”包含的情味是自由愉悦或天真美好。示例: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本句中的“采”包含的情味是婉曲动人;思念远人;情意恳切。示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本句中的“采”包含的情味是悠闲自在;回归自然;向往自由。【解析】
(1)考查汉字字形的理解。“采”字的上部分是手的变形,下部分是木,所以可以理解为用手在采摘东西;(2)考查诗词默写及关键字的理解。根据题意,写出与“采”有关的诗句,并理解诗句中“采”的含义。如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这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32636.1-2025信息技术通用编码字符集(基本多文种平面)汉字28点阵字型第1部分:宋体
- 家园设计活动方案
- 家居建材推广活动方案
- 家属互助活动方案
- 家庭悦读活动方案
- 家庭活动足浴活动方案
- 家庭茶艺活动方案
- 家政公司七夕活动方案
- 家政新公司营销活动方案
- 家族赠送活动方案
- 乐东221气田投产专家验收汇报
- 信任五环(用友营销技巧)课件
- 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
-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GB∕T 8110-2020 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用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实心焊丝
- 【完美排版】山东科技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 公共政策学(第三版)-课件
- 齐鲁医学Lisfranc-损伤
- GB∕T 4162-2022 锻轧钢棒超声检测方法
- 基于motor的六相电机绕组分相设置
- 广西壮族自治区医院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