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论联系实践-构建日常生活化的伦理学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践:构建日常生活化的伦理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22〕30-0206-02
一、日常生活世界:道德生成的场域及伦理学教学的价值指向
道德作为调节人与人〔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其生成和开展离不开日常生活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内容。人类社会产生早期,落后的生产力是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境遇。在这样的生存境遇中如何发展生活是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一方面,自然界作为一种神秘的力量使得人们惧怕和忧虑,尤其是自然界的各种灾难时时威胁着人类的生活〔生存〕,为了祈求生活〔生存〕,以图腾、祭司、巫术为内容的对自然的敬畏活动构成了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这是道德产生的最初萌芽,其目的就是要使得人遵守相应的标准,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确保生活的延续。另一方面,为了生活,人们需要发展最初的狩猎、种植等劳动实践。面对落后的生产力,群体性的劳动成为必要的方式。个体服从群体,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成果,直接孕育出原始朴素的集体主义道德原那么。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开展,生产力的提高和私有财产的出现,使得人逐步摆脱了对自然恐惧的同时也瓦解了朴素的集体主义道德原那么。社会分工使得日常生活日趋复杂化,利益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出现了阶级、阶层和国家。面对复杂的日常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矛盾,要调节和平衡各个利益主体间的矛盾成为人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否那么社会势必动乱不安,人的生活也无法正常发展。这时,道德逐步从原初社会个人敬畏自然、服从群体的样态开展为调节生活中人与人〔社会〕之间的利益矛盾的样态。不论是敬畏自然、服从群体,还是人与人〔社会〕之间矛盾关系,都是不同历史境遇下人的生活所需。日常生活世界是道德生成的唯一场域,道德之所以产生源于人的生活的需求,道德之所以开展源于人的生活的变化和开展。离开了日常生活世界,道德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与此同时,日常生活世界也离不开道德,道德从其产生时起,就担负着调节日常生活中各种关系和矛盾的角色,使得日常生活能够有序化,让人获得安身立命的生活〔存〕环境。道德的生活生成性特质使得道德超越了人与人〔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标准层面进入主体实践的层面,道德不仅仅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约束人的外在标准,更是需要人去履行并最终内化为道德品性的实践精神。道德只有内化为人的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才能发挥其功能。道德的生活生成性特质和实践精神本质使得以道德为对象的伦理学课程具有鲜活的生活气息。这种生活气息要求伦理学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和道德标准的理论层面,还必须要探索将理论知识和道德标准转化为学生内心道德信念并在实际生活中自觉践行的途径和办法。让每一个个体在日常生活世界中自觉践行道德标准是伦理学教学的最终的价值方向。
二、日常生活世界的出场:伦理学教学面临的困境
现今高校伦理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道德与生活、理论与实际相脱轨的现象。这种脱离了日常生活世界的教学模式使得伦理学教学日渐成为无关社会和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日常生活世界的出场在伦理学教学过程中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其一,教师关注伦理学的教学形式而不关怀实际的教学效果。受科研要求、教学考评等价值导向的引导,高校伦理学教师普遍关怀的是课程上的完美形式和课后的科研论文,无暇顾及教学的实际效果。课堂上精美的PPT、语言完整的表述及课后的几篇论文成为教师伦理学教学的中心,而学生究竟有没有将理论知识和道德标准内化为行动准那么不再是教学关注的中心。其二,教材与实际生活的脱轨。教材与实际生活的脱轨,是伦理学教学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现今使用的伦理学教材侧重于从社会的视角出发来阐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往往强调个人在社会关系中应该遵守社会标准,对个体微观生活中波及的公平、正义、美德等内容所占比例较少。其三,教学方式与时代相脱节。尽管学界不断呼吁伦理学教学改革,但是以讲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一直是伦理学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方式。灌输式教学忽视价值去权威化的时代背景,教师单方面地讲授理论、灌输道德标准,忽视学生的道德主体性。最终让伦理学课堂陷入教师“价值唯我论〞困境。
“教材与生活脱轨、教学方式与时代脱节、关注教学形式而忽视教学效果〞使得伦理学课堂面临与日常生活世界相脱离的形而上学式说教的困境。当伦理学教材中还介绍着新中国成立时的集体主义道德原那么时,改革开放后个性解放、主体性高扬已经成为道德生活中的主流;当伦理学教学过程依然是教师权威式的理论讲授和价值灌输时,价值去权威化的后形而上学时代已经悄悄来临;当伦理学教学还在关注教学形式的完整化时,国人的日常生活已经碎片化了,同样的道德原那么在不同的生活境遇中产生了截然相反的效果。日常生活世界从伦理学教学中出场,使得伦理课堂中的价值“应然性〞与道德生活的价值“实然性〞的二分现象普遍存在。“应然〞和“实然〞的二分状态下产生出理论上的巨人和道德生活中的侏儒同时并存的双面人。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和道德标准,一边干着不道德的事情。甚至,不少学生对伦理学教学中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准那么持疑心和否认态度。道德无用论在现今社会中蔓延。贪污腐败、混充伪劣、环境恶化、生态危机、人情冷漠、诚信缺失、学术剽窃等等道德失范现象比比皆是。这些现象加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妨碍了和谐社会的建成。
三、理论联系实践,构建日常生活化的伦理学教学模式日常生活世界的出场让伦理学课程成为无关现实生活的理论说教。这种空洞的理论说教在浪费教育资源的同时也让整个社会陷入道德真空危机。让伦理学教学回归生活,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现今高校伦理学教学改革的方向。日常生活世界是人存在的空间,也是道德得以生成的源头,任何精致的道德理论在现实生活面前都是苍白的。“日常生活的平面,要比生产〔如,教学〕场合那个平面更加突出,因为人〔价值〕正是在这里被发现和被发明的。〞如何构建日常生活化的伦理学教学模式?与时俱进的理论更新、主体间性的授课方式、在生活实践中的价值引导是日常生活化的伦理学教学模式所应包含的内容。
其一,根据生活世界的变化,加大伦理学教学内容的更新。道德的产生源于人在生活世界中的各种关系的协调。随着社会的开展,人的生活世界逐步丰盛化,人与人〔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变得复杂化。必然会出现原有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准那么与现有的生活世界脱节的现象。如在方案经济时代,生产力相对落后,自然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未能被人使用,人的生活与企事业单位、人民公社捆绑在一起,因此,改造自然、服从集体成为生活的根本要求。因此,在原有的伦理学教材中关注较多的是贡献团结、集体主义等价值问题,但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开展,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的发挥,环境污染、生态危机、腐败问题、价值缺失、贫富差距、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不断产生,这需要教师及时根据生活世界的新情况、新变化,不断思考,自觉进行理论创新,完善伦理学的理论体系和课程结构,让伦理学成为与时代接轨并有效指导人行为的价值依据。防止因课程内容和理论体系的陈旧,让伦理学教学陷入脱离生活的抽象说教。
其二,改变不利于价值传播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加大师生间的对话和交流。灌输式伦理学教学方式需要强大的价值权威作为撑持。如,中世纪西方社会的上帝是价值权威的典型代表。在绝对完满的上帝面前,人对戒律等道德准那么往往会无条件服从。现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开展,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国人的道德主体性得到了提升。原有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准那么都会在人的理性思考中去权威化。在价值去权威化的时代境遇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会让教师陷入价值唯我论的困境中,这就需要我们及时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波及的不同方面,列出不同的授课主题,围绕不同主题与学生发展讨论和交流,在讨论和交流中适时进行价值引导和道德教育。
其三,加大伦理学教学的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准那么。无论是教学内容的更新,还是教学办法的变化,都是让学生能掌握理论知识和道德准那么。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不是伦理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伦理学的最终目的是要理论知识和道德准那么内化为道德信念来指引个体的行为。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探索伦理学教学的实践环节。在课堂上,从学生中已经出现的道德问题入手,让学生直接参与问题分析,对合乎道德的行为给予肯定,对不道德的行为加以否认;在课后的生活中,教师要改变上完课就走人的通病,经常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在日常生活中适时地给予道德引导。让课堂上的道德标准真正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成为学生自觉指导日常行为的内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