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浙江省金华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A.蓝光B.青光C.紫光D.红光
2.叶肉细胞间隙环境属于
A.微环境B.内环境C.生境D.区域环境
3.g/(m2·a)是哪个选项单位
A.现存量B.生物量C.生产力D.生产量
4.土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A.高B.低C.相等D.有时高有时低
5.对生态系统进行系统分析,主要采用()
A.白箱方法B.灰箱方法C.黑箱方法D.遥感方法
6.“-3/2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A.密度效应B.产量效应C.温度效应D.边缘效应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的是()。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土壤
8.在一个有“三叶草—田鼠—黄鼠狼”食物链的稳定生态系统中,分别测得三种生物的含能量(kJ)和DDT含量(mg/kg),问下列哪组数据是正确的三叶草田鼠黄鼠狼能量DDT能量DDT能量DDT
A.2.7×1070.254.98×1061.893.48×10530.24
B.2.7×10730.244.98×1061.893.48×1050.25
C.3.48×1050.254.98×1061.892.7×10730.24
D.3.48×10530.244.98×1061.892.7×1070.25
9.演替的方向性是指()。
A.大多数群落的演替都有着共同的趋向,而且是不可逆的,演替的趋向一般是从低等生物逐渐发展到高等生物
B.大多数群落的演替都有着共同的趋向,而且是可逆的,演替的趋向一般是从低等生物逐渐发展到高等生物
C.从小型生物发展到大型生物,生活史从短到长
D.从小型生物发展到大型生物,生活史从长到短
10.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
A.林德曼B.海克尔C.奥德姆D.坦斯利
11.自然种群最常见的内分布型是()
A.随机型B.均匀型C.成群型D.均匀集群型
12.草原的优势植物以()为主。
A.禾本科B.豆科C.莎草科D.菊科
13.下列生态系统中,维护自身相对平衡能力最强的是()
A.农田B.湖泊C.热带雨林D.北方针叶林
14.在温带地区,影响秋天树木落叶的最重要因素是()
A.温度的变化B.水分的变化C.日照长度的变化D.光照强度的变化
15.下列关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说法中有误的是()。A.自然选择是在生命开始后就进行着B.人工选择是人类产生以后才开始的C.自然选择是次要的D.人工选择是次要的
16.下列群落中,动物种类最丰富的是()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草原
17.下列生物类群属于r对策者的是()。
A.种子植物B.哺乳动物C.细菌D.鸟类
18.全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景观B.生物圈C.种群D.群落
19.雄孔雀的羽毛比雌孔雀艳丽并以此吸引雌孔雀,按照达尔文的观点这是()
A.繁殖后代的需要B.吸引异性的需要C.自然选择的结果D.竞争配偶的结果
20.群落外貌主要取决于()
A.优势种植物B.建群种植物C.伴生植物D.亚优势种植物
21.对于水域环境中的种群来说,非密度制约因素是指()。
A.生物间相互竞争B.生物间相互捕食C.水的物理化学特性D.动物社会行为
22.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A.成群型B.均匀型C.随机型D.聚集型
23.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A.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B.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C.所有植物个体的总和D.所有动物个体的总和
24.从弃耕地开始发展到森林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逆行演替D.周期性演替
25.将植物群落分成森林、林地、草地、荒漠等不同的类群,这种分类是根据()。
A.种类B.群落外貌C.优势度D.景观
26.群落命名的依据是()
A.优势利B.生态型C.生活型D.小群落
27.自然界中某个种群数量突然发生变化,必然牵动整个食物网,首先反映在()。
A.其数量上B.食物链上C.营养级上D.消费者身上
28.我国解放后新增加的荒漠面积中,有95%是人为活动造成的,其中“贡献”最大的是()
A.过度放牧B.破坏森林C.过度农垦D.工矿开发
29.下列生态系统中,维护自身相对平衡能力最强的是()
A.农田B.湖泊C.热带雨林D.北方针叶林
30.()通气透水,保水保肥性能最好。
A.砂土B.壤土C.粘土D.以上三种质地土壤差不多
31.动物对冷环境的适应最直接的方式是()。
A.减少体内能源物质的消耗
B.降低体温和各种代谢反应冬眠
C.主动避开低温环境,进行迁移
D.增加脂肪,减少热量的散失和增加体内产生的热量
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对策者是以提高增殖能力和扩散能力取得生存机会的
B.K对策者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但增殖率高
C.K对策者适应于多变的栖息环境
D.K对策者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33.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景观
34.骆驼的血液里含有一种特别的蛋白可以保持血液的水分,这是动物对环境湿度的一种()。
A.体型构造的适应B.行为的适应C.生理的适应D.遗传的适应
35.群落外貌主要取决于()
A.优势种植物B.建群种植物C.伴生植物D.亚优势种植物
36.种群生态学的核心内容是()。A.种群动态研究B.种群数量C.种内、种间关系D.种群调节
37.下列有关有效积温公式K=N(T-T0)叙述正确的是()
A.K是变量
B.K只随N的变化而变化
C.K是常数
D.K与N、T、T0无关
38.单位面积上的生物个体数属于群落数量特征中的()。A.频度B.密度C.多度D.优势度
39.在群落中调查了10个样方,油松出现于4个样方中,则油松的()。A.相对密度等于40%B.盖度等于40%C.频度等于40%D.相对盖度等于40%
40.生理有效辐射是()。A.红光、橙光、蓝紫光B.红光、绿光、青光C.红光、橙光、绿光D.绿光、青光、蓝紫光
41.限制生物分布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年平均温度B.月平均温度C.极端温度(最高、最低温度)D.大气温度
42.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区域是()。
A.海陆交接地带B.荒漠C.海洋D.草原
43.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A.湖泊
B、草原
C、果园
D、热带雨林
44.下面关于草食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植物被草食动物的危害程度,因损害部位、植物发育阶段的不同而不同
B.植物不能移动逃逸,因而只能被动地遭受食草动物的危害
C.牧场过量放牧会破坏草场,而适当地放牧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D.有些植物为阻止食草动物的“捕食”会产生“防卫”反应,以减少自身的伤害
45.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有几个阶段,分别是()。
A.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快速演替B.裸地形成、物种传播、物种定居C.水生演替、旱生演替D.自养性演替、异养性演替
46.在演替过程中()
A.水生生境变得中生一些而中生生境变得干旱一些
B.水生生境变成旱生生境
C.旱生生境变成水生生境
D.水生型的生境和早生型的生境都趋向于中生型生境
47.生态系统中能流的效率公式是()。
A.同化效率=固定的太阳能/吸收的太阳能(植物)
B.同化效率=摄取的食物能/同化的食物能(动物)
C.生长效率=营养级的同化量/营养级的净生产量
D.生长效率=营养级摄取的食物能/营养级的净生产量
48.下列作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A.油菜B.冬小麦C.水稻D.甜菜
49.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A.地面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
50.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A.二氧化碳B.氧化亚氮C.二氧化硫D.一氧化硫
二、填空题(20题)51.根据对水分的适应,陆生植物可分为湿生植物、______植物和旱生植物。
52.林德曼效率又叫______。
53.在一个群落中,由于种间竞争减弱,一个物种扩大了自己的生态位,称为______。
54.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的比例为______。
55.两个物种彼此间有直接的营养物质交流,一个物种对另一个物种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这种相互有利的关系叫__________。
56.反硝化作用:是反硝化细菌将______转化成大气氮,回到大气库中。
57.由于环境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干扰,致使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叫______。
58.白唇鹿在低密度条件下生活时,雌鹿怀孕率为93%;在高密度条件下,雌鹿怀孕率为78%。这是生态系统中______作用的反映。
59.热带雨林分布区的种类组成______。
60.土壤的三相是指______、______和______。
61.浮游生物的爆发,引起水色异常的现象,即赤潮,又称红潮。是由于水中______等营养物质过多形成水体富营养化,使这些浮游生物骤然增殖造成的。
62.某些生物种群的个体、配偶或家族,常将它们的活动局限在一定的区域内,并加以保护,这种现象叫______。
63.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四大组成要素。
64.山谷越深,向谷底沉降的冷空气越多,则在谷底沉积的冷空气层也越厚。谷底温度比山坡温度______。
65.自动调节学说又将种群调节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
66.除太阳辐射能以外,其他进入系统的任何形式的能量都称为______。
67.演替按基质的性质可划分为______和农生演替两类。
68.生态系统的核心是________。
69.华北的农谚“枣发芽,种棉花”,“杏花开,快种麦”中的枣和杏在此被指为______生物。
70.低温对生物的伤害分为冷害、______和冻害三种。
三、判断题(10题)71.影响陆地植物群落分布的2个最关键生态因子是温度和光照。()
72.
()
7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
74.新迁入的植物对新的未开发生境中的原有物种的进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A.正确B.错误
75.群落演替系列达到最后稳定阶段形成的稳定群落即为顶极群落。()
A.正确B.错误
76.森林中鸟的数量与森林的周长成正比,是因为服从边缘效应。()
77.农田生态系统处于生态系统演替的早期阶段。()
78.随着生态演替的发展,生物小循环加强。[]
A.正确B.错误
79.生物群落是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A.正确B.错误
80.阳性植物的特点是光饱和点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种间竞争的类型及其一般特征。
82.什么是种群的内分布型?种群的内分布型有哪几种?
83.什么是物质流?生态系统的物质流有什么特点?
84.主要种群空间格局有哪几种类型?
85.简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转化遵循的定律。
五、论述题(2题)86.比较r对策和K对策的特点。
87.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六、单选题(0题)88.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A.蓝光B.青光C.紫光D.红光
参考答案
1.A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红光有利于糖类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
2.B
3.C
4.A
5.C
6.A“一3/2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密度效应。
7.D
8.A
9.A
10.D
11.C
12.A
13.C
14.C
15.C
16.A
17.C解析:r对策者的特点是个体小,数量多,繁殖率高,四项中只有C项符合。
18.B
19.C
20.B
21.C
22.C只有当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随机型。
23.A种群是同一物种占有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的集合体。
24.B
25.B
26.C
27.B
28.A
29.C
30.B解析:壤土介于砂土和粘土之间,既有很好的通气性,又能保水保肥,故选B。
31.D
32.D
33.D
34.C
35.B
36.A
37.C
38.A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发现的频度,即指某物种在样本总体中的出现率。
39.C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40.A生理有效辐射一般指波长在380~760nm的可见光。尤以波长在620~760nm的红光和波长在490~435nm的蓝光对光合作用最重要,红橙光为叶绿树最容易吸收的部分。
41.C
42.A解析:由于海陆交接地带较之其他区域来说,更具备光、CO2营养物质、O2和温度等多个有利因素,更利于初级生产量的提高,故选A。
43.C
44.B
45.B
46.D
47.A
48.C
49.D
50.C
51.中生中生
52.十分之一定律十分之一定律
53.生态位释放生态位释放
54.0.5%
55.共生关系
56.亚硝酸盐
57.土地退化土地退化
58.负反馈
59.极其丰富极其丰富
60.固相;液相;气相
61.氮、磷
62.领域性
63.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
64.低低
65.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遗传调节
66.辅助能辅助能
67.原生演替
68.生物群落
69.指示
70.霜害
71.N
72.N
73.Y
74.A
75.A
76.Y
77.Y
78.A
79.A
80.N
81.(1)种间竞争的类型可分为:①资源利用性竞争在此竞争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因资源总量减少而产生的对竞争对手的存活、生殖和生长的间接影响;②相互干涉性竞争包括格斗、相互吃卵和他感等作用在内两种生物之间的相互直接干涉。(2)特征:①不对称性即竞争后果的不等性一个物种占优势另一个占劣势;②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够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结果。如植物冠层占优势的植物较多地获得光能也促进了其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收。(1)种间竞争的类型可分为:①资源利用性竞争,在此竞争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因资源总量减少而产生的对竞争对手的存活、生殖和生长的间接影响;②相互干涉性竞争,包括格斗、相互吃卵和他感等作用在内两种生物之间的相互直接干涉。(2)特征:①不对称性,即竞争后果的不等性,一个物种占优势,另一个占劣势;②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够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结果。如植物冠层占优势的植物较多地获得光能,也促进了其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82.(1)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或空间格局)。(2)种群的内分布型主要有三种:均匀分布;随机分布;成群分布(或集群分布、聚集分布)。(1)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或空间格局)。(2)种群的内分布型主要有三种:均匀分布;随机分布;成群分布(或集群分布、聚集分布)。
83.进人生态系统的物质通过食物链关系不断地被吸收、固定、转化和循环。物质的这种运动状态(行为)叫物质流。生态系统中物质流的特点是:(1)参与物质循环的基本物质多。地球上已发现的所有元素几乎在生物体内都可以找到几乎都参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这些元素并非都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而且有些则是有害的;(2)物质不灭、循环往复。与能流相对应的物质流动虽然二者关系密切但特点不同物质在生态系统的流动不是单方向的而是循环往复的。物质在食物链中为各类生物利用的过程就是由简单形态变为复杂形态再变进人生态系统的物质,通过食物链关系,不断地被吸收、固定、转化和循环。物质的这种运动状态(行为)叫物质流。生态系统中物质流的特点是:(1)参与物质循环的基本物质多。地球上已发现的所有元素几乎在生物体内都可以找到,几乎都参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这些元素并非都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而且有些则是有害的;(2)物质不灭、循环往复。与能流相对应的物质流动,虽然二者关系密切,但特点不同,物质在生态系统的流动不是单方向的,而是循环往复的。物质在食物链中为各类生物利用的过程,就是由简单形态变为复杂形态再变
84.主要种群空间格局有:(1)均匀分布。(2)随机分布。(3)成群分布。主要种群空间格局有:(1)均匀分布。(2)随机分布。(3)成群分布。
85.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转化,严格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其含义是:能量既不能消失,也不能凭空产生。它只能以严格的当量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2)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为能量衰变定律或能量逸散定律。它是指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转换、流动过程中总存在衰变、逸散的现象,即总有一部分能量要从浓缩的有效形态变为可稀释的不能利用的形态。也就是说,在一切过程中,必然有一部分能量要失去做功能力而使能质(能的质量)下降。
86.具有r对策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迁入新的生境。其出生率高个体的寿命短形体较小亲代没有对后代的照顾和保护能力防御能力较弱死亡率极高通过大量和快速的繁殖后代及不断扩散提高生存过程中的竞争力。具有r对策的种群经常受到生态因素的影响数量变动很大。但是高的r值能使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强的扩散能力可以使r对策者迅速离开恶劣的生境扩散到其他地方建立新种群。具有K对策的生物扩散能力较弱其出生率低个体的寿命长形体较大保证它们在生存竞争中取胜。具有亲代关怀行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学课程标准考试及答案
- 2025年贵州省安顺市公需课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贵州二级建造师考试试题库(答案+解析)
- 职业培训考试题目及答案
- 安全教务培训课件
- 高一开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商业合同履行守信承诺书(6篇)
- 语文高二月考试卷及答案
- 大学三级考试a卷真题及答案
- 软件开发笔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亚马逊AWS云服务合同范本参考
- 班干部聘任仪式
- 2025年老年病学住院医师规培出科考试理论笔试答案及解析
- 激光武器物理课件
- 气瓶泄漏应急演练范文大全
- 2025年REACH 250项高度关注物质SVHC清单第34批
- 2025年软件架构师专业技术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八上语文第9课《天上有颗南仁东星》课件
- 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时练习及答案(附目录P102)
- DBJT15-110-2015 广东省建筑防火及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 2024年BRCGS包装材料全球标准第7版全套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可编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