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中医辨证调治急性白血病发热62例,肿瘤学论文_第1页
采用中医辨证调治急性白血病发热62例,肿瘤学论文_第2页
采用中医辨证调治急性白血病发热62例,肿瘤学论文_第3页
采用中医辨证调治急性白血病发热62例,肿瘤学论文_第4页
采用中医辨证调治急性白血病发热62例,肿瘤学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采用中医辨证调治急性白血病发热62例,肿瘤学论文急性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同时使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及各器官浸润异常感觉和状态.起病急骤,发展快.笔者在临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急性白血病发热,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式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2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62例,均符合诊断标准.男27例,女35例;年龄27~67岁,平均35.7岁;华而不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4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8例;根据患者情况中医辨证分为:热毒炽盛型12例〔表现为壮热口渴,皮肤紫癜,齿鼻衄血,血色鲜红,黑便。舌质红苔黄,脉洪数〕,气阴两虚型35例〔表现为乏力气短,腰酸膝软,自汗盗汗,反复低热,食少纳呆,皮肤时有紫癜。舌淡少苔,脉细数〕,肝郁脾虚型8例〔表现为低热或潮热,随情绪波动而起伏,少腹胀痛,舌淡苔腻,脉细弱〕,脾胃虚弱型7例〔表现为体温时高时低或低热不退,发热常在活动后发生或者加剧,乏力纳差,腹胀,舌淡苔薄,脉细弱,化疗期间多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式方法对照组给予标准化疗方案,双氯酚酸钠栓塞肛门,8h后如仍发热,可重复给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中医辨证治疗,热毒炽盛型:羚羊角粉1g、生地黄30g、赤芍12g、牡丹皮10,生石膏30g、龙葵15g、玄参15g、黄芩10g、茜草15g、白花蛇舌草30g、白茅根30g、大青叶30g、半枝莲30g、栀子10g;气阴两虚型:生地15g、天冬15g、熟地15g、何首乌15g、山茱萸10g、黄芪20g、山药20g、参15g、黄精15g、半枝莲25g、黄芩10g、白花蛇舌草30g;肝郁脾虚型:柴胡20g、白术15g、当归15g、白芍15g、薄荷15g、茯苓20g、白花蛇舌草30g、栀子15g、丹皮10g;脾胃虚弱型:黄芪25g、白术15g、参15g、当归10g、白芍10g、柴胡15g、山药20g、法半夏10g、旋复花10g、生姜10g、代赭石25g、甘草10g,水煎服,日1剂,3次/d.两组均治疗1周,比照两组的疗效、体温开场下降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C-反响蛋白恢复正常时间。1.3疗效评价标准用药7d内体温恢复正常,停药后7d内无发热为显效。体温降低,但没有能恢复到正常范围,停药后7d内能稳定为有效。用药后体温没有能控制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疗效比拟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87%;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51.61%.两组总有效率比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各指标时间比拟见表1,两组体温开场下降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C-反响蛋白恢复正常时间比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1】3讨论根据国外研究统计,白血病约占肿瘤总发病率的3%左右,是儿童和青年中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白血病在欧洲和北美发病率最高,其死亡率为〔3.2~7.4〕/10万人口,亚洲和南美洲发病率较低,死亡率为〔2.8~4.5〕/10万人口.以起病急、贫血、发热、出血、消瘦、肝脾及淋逢迎肿大、骨痛尤其胸骨压痛、白细胞计数增高、骨髓增生明显等为主要表现。急性白血病免疫功能低下以及化疗经过白细胞减少甚至粒细胞缺乏是引起感染性发热的重要原因,化疗后骨髓抑制几乎是每一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通向缓解的必经之路,因此白细胞减少甚或粒细胞缺乏引起感染相当常见,机体正气虚弱,六淫外邪乘虚而入,正邪相争故发热.白血病属中医血症范畴,常见证型热毒炽盛型、气阴两虚型、肝郁脾虚型、脾胃虚弱型.热毒炽盛,多见于本病的初期或复发时,以邪实为主,为热毒炽盛,内陷营血所致.本研究中所用药物使热挫而血止、毒清而阴复。气阴两虚多由于正气缺乏,易致毒邪内侵伤及营阴,而致气阴缺乏,应以益气阴养为主,清热解毒为辅。肝郁脾虚化疗期间多见,治宜疏肝健脾。脾胃虚弱化疗期间多见,治宜补中益气,甘温除热。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白血病发热,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体温开场下降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C-反响蛋白恢复正常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之,中医辨证治疗急性白血病发热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以下为参考文献[1]陈晨,刘焱,滕清良。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20,11〔6〕:50-51.[2]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71-182.[3]杨燕,徐建霞,蒋丽媛。全血细胞减少102例骨髓象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8,31〔5〕:445.[4]彭来君,施丽华。血象结合骨髓象检查对全血细胞减少的鉴别诊断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26〔3〕:331.[5]万健。中医辨证治疗急性白血病发热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2〕:1757-1758.[6]廖天华。甘温除热法治疗白血病发热18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0,26〔12〕:57-59.[7]覃健松,陈静桂,梁太英。全血细胞减少症106例骨髓检查及病因分析[J].内科,2007,2〔6〕:915-916.[8]李海燕,钱林生,薛艳萍,等。10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舌象辨治体会[J].中医杂志,199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