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202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B卷
樟树下,外婆家
朝颜
①一群老樟树,时常绵密地铺进梦境里。顺着它们挥舞的长臂,童年、外婆、乡愁,时
间的经纬,无数次重新映现在一座名叫樟树下的村庄深处。
②大巴车一路畅行,开进了村委会门前的宽阔停车场,车上走下来一群来自全省各地的
文艺家,作为其中一员,你忍不住动情地向众人指认这个村庄在你生命中的特殊意义——外
婆家。
③儿时钻进钻出的土房子、老洞水、泥巴路、猪栏牛舍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
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还有整洁的水泥路、青砖地。原来供全村人洗衣服的泥堰池塘,如今
用片石砌得方方正正,成了荷花池。一口用来汲取饮用水的简易水井不见了,你还记得,井
面上垫着一块湿滑的木板,上面长满青苔。
④念书前,你是外婆家的常客,父母忙得脚不沾地的年月,一个无人看顾的野孩子,多
么需要一个随时可以倚靠的温暖怀抱,外婆给了你一张共卧的床铺,还有许多个在鼾声中如
梦的夜晚。只是,她和三舅三舅母共同生活的这个家很穷,给不了你像样的吃食。有一年夏
天,三舅母种了一大块地的胡萝卜,于是到了收获季节,餐桌上便每天都是这一样菜,荤腥
就更别提了。你瘦弱,敏感,胆小,食欲总是不佳,又从不敢像表弟妹那样无所顾忌地吐露
愿望。外婆担心你瘦得不成人形,便每天晚上在你饭碗底下悄悄埋一个煎荷包蛋,用眼神暗
示你到门口屋坪趁黑吃掉。那时候,鸡蛋是不舍得自己吃,要拿去卖钱的,外婆甘冒婆媳不
和之风险,给予你的特殊慈爱,何尝不是那个时代不可言说的心酸。
⑤外婆十几年前已长眠于村后的一座山冈。
⑥那群老樟树还在,它还用宽大的枝叶覆盖一座村庄的日升月落,炊烟袅袅。五土方援
老樟树,围绕着一个村庄,己经活了一百年甚至几百年了,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和气息,成就
了一个村庄的符号,也丰满了几代人的记忆。
⑦这是一座地道的红军村,村里人念念不忘的,有“一家五兄弟齐革命”的故事,也有
“七子参军”的故事。后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欧阳汝明,成家很晚,1928年,当革命的火种
在瑞金点燃时,欧阳汝明做通老母亲刘氏的思想工作,又挨个说服儿子们投身革命。他的大
儿子欧阳克茂参军时,不到三十岁;他的小儿子欧阳克荣随红军北上时,刚满十六岁。悲伤
的是,他的七个儿子,全部壮烈牺牲在了长征路上,1934年,这里荣获了“扩红⑺第一村”
的旗帜。
⑧几年前,一场前所未有的精准扶贫攻坚战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拉开,短短的时间,全村
环境好了,产业做起来了,三舅承包的脐橙园,一年四季长得郁郁葱葱,后来,他们又加种
了奈李、甜柚,还在果园里散养母鸡和花鸭,受了大半辈子穷的三舅和三舅母,笑声一日比
一日爽朗。
⑨若是外婆还在人世,该有多欢喜呢?
⑩几声鸟鸣隐入稠密的枝叶,阳光在叶隙间跳荡,你闻到樟树的香气,像闻到一股源自
光阴的醇酿。临别时,和同行的文艺家们在大樟树下合影留念,身后是一排红色大字:“幸
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你体味着一座村庄的前世今生,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立于
时间之中,.枝叶婆娑,.周身浸透绿意。
(选自《民族文学》2020年第8期,有删改)
[1]扩红:扩大红军的力量。
13.本文着力叙写了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另外两件。
①
②樟树下的红色故事。
③
14.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理解。
五十六棵这样的老樟树,……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和气息,成就了一个村庄的符号,也丰
满了几代人的记忆。
15.请结合全文分析第⑤段的作用。
16.第⑩段画线句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全文品析这样表达的妙处。
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立于时间之中,枝叶婆娑,周身浸透绿意.
17.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地方政府拟将欧阳汝明家打造成“红色旅游景
点”,请你为该景点写一段导游词。不超过100字。
【参考答案】
13.①念书前,外婆担心我太瘦为我煎荷包蛋。(答成“外婆甘冒婆媳不和之风险,给
予你的特殊慈爱”也可)
②现在,精准扶贫政策让樟树下产业发达,人民生活富足。
14.“村庄的符号”,老樟树己经成了村庄的标志。(“标志”答成“特征”“象
征”“代表”也可):村庄名叫“樟树下”。“几代人的记忆”:当年樟树下百姓投身革命,
参加红军的时代;我读书前外婆家生活艰辛的年代;如今脱贫致富的生活。
15.①交代外婆去世的信息,表达了对外婆去世的遗憾、感恩、追念和怀想。
②独立成段,起强调作用。
③是对第4段内容的承接和收束。
④与第9段形成呼应。
16.把自己比拟为樟树,物我相融,表明作者与樟树都是村庄历史变革的见证者,写出
了村庄给我滋养,给我希望。
17.各位游客:欢迎来到“七子参军之家”,这家主人叫欧阳汝明,1928年,他做通
老母亲的思想工作,说服七个儿子投身革命。后来,七个儿子全部牺牲在长征路上。这种革
命精神,多么令人敬仰!
【分析】
13.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概括能力。解答时先确定答案区间,然后结合示例格式进行概括。
第一件事集中在文章第④段,从“念书前,你是外婆家的常客”和“外婆担心你瘦得不
成人形,便每天晚上在你饭碗底下悄悄埋一个煎荷包蛋,用眼神暗示你到门口屋坪趁黑吃
掉”可以概括成:念书前,外婆担心我太瘦为我煎荷包蛋;
第三件事集中在文章第⑧段,从“几年前,一场前所未有的精准扶贫攻坚战在这片红色
土地上拉开”可知这里开展了精准扶贫项目,“后来,他们又加种了奈李、甜柚,还在果园
里散养母鸡和花鸭,受了大半辈子穷的三舅和三舅母,笑声一日比一日爽朗”可以看出人们
的生活变好了,综合概括为:现在,精准扶贫政策让樟树下产业发达,人民生活富足。
14.
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结合上下文解释出词语的语境义。符号的意思
是象征、代表、标志等意思。“村庄的符号”意思就是这五十六棵香樟树已经是村庄的标志
了,村庄以“樟树下”命名;“几代人的记忆”结合文章④⑦⑧段内容可知,“几代人”指
我读书前外婆家艰苦生活时期,村民积极投身革命的时期,从几年前到现在的精准扶贫政策
下的脱贫致富时期,这些时期成了人们心中永久的记忆。
15.
本题考查对句段的作用分析。解答时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外婆十几年前
己长眠于村后的一座山冈”交代了外婆已经去世多年,那么疼爱自己的外婆不在了,也表达
了作者对外婆去世的遗憾、感恩、追念和怀想:独句成段,更加强调突出了情感;结构上是
对第④段外婆照顾我,心疼我的承接和收束;与第⑨段“若是外婆还在人世,该有多欢喜
呢?”相照应。
16.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句中“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作者将自己比成一颗香樟树,
“立于时间之中”说明我和香樟树站在历史长河中,见证了村庄成为“扩红[第一村",从
贫苦变得富饶的历史变迁过程,“枝叶婆娑,周身浸透绿意”可见生长旺盛,说明在见证历
史的同时,村庄也滋养着我,给我希望。
17.
本题考查口语表达能力。导游词的内容围绕介绍欧阳汝明家的红色故事来写。从“后一
个故事的主人公欧阳汝明,成家很晚,1928年,当革命的火种在瑞金点燃时,欧阳汝明做
通老母亲刘氏的思想工作,又挨个说服儿子们投身革命。他的大儿子欧阳克茂参军时,不到
三十岁;他的小儿子欧阳克荣随红军北上时,刚满十六岁。悲伤的是,他的七个儿子,全部
壮烈牺牲在了长征路上,”可知欧阳汝明是“七子参军”故事的主人公,1928年,欧阳汝
明做通老母亲的思想工作,说服七个儿子投身革命。后来,七个儿子全部牺牲在长征路上。
介绍之前要有称呼,比如:各位游客;介绍完后要有总结,表达对这种革命精神的赞美和敬
佩:这种为大家舍小家,无畏的革命精神多么令人敬佩!
(2021重庆B)
关于“读书方法”的阅读
(材料一)
①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不同的读者在阅读时会在脑内对文章信息进行不
同的加工编码。通俗地说,即读者会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阅读。其中一类策略,
是从浏览的文章中收集观点和信息,并把它们作为分别独立的单元输入到大脑
中。就像爱吃甜食的小女孩从满地的糖果中随意挑选自己喜爱的那些,并把选好
的糖果放进自己的篮子里。这类阅读策略叫作“线性策略”。
②与之相对应的另一类读者,在阅读时更加注重文章的整体结构。他们在阅
读时会根据文本内容建构一个层次清晰的框架,就像用信息积木搭建了一个“金
字塔”,各类纷繁的信息被安置在金字塔不同的层级中,变得简洁明了,需要时
可以从框架中逐级搜索,使得阅读更有效率。这种阅读策略叫作“结构策略”。
③研究证明。在阅读有标记的文章时,内容的重点得到了提示,能够让阅读
更为高效。文章标记可以让我们更快地筛选信息,也有助于形成更好的认知框架。
我国学者王蓉的团队在实验中邀请了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在读学生,请他们阅读
同一篇讲述科学知识的文章。其中部分学生阅读的材料没有标记提示,另外一些
学生则会在文章中看到诸如下划线、加粗等提示重点内容的标记。在随后的记忆
测试中,研究者们发现,不论处于什么学习水平(初中、高中、大学),阅读有
标记文章的学生们整体上表现出对文章内容更高的记忆水平。更有趣的是,实验
还发现,这种记忆水平的提高并非总体上记忆数量的显著增加,而是体现在对于
重点知识的“更佳回忆”。也就是说,文章标记就像大脑里的一个自动筛选器,
以自身为线索指引记忆的方向,让大脑记住并保存需要的重点知识,分离和过滤
无关的冗杂信息。
④研究还发现,并不是更多的标记就会带来更完善的阅读效果。相反,少量
的有选择性的标记能够让被标注的信息在大脑中得到更好的保存。一篇文章中有
少量下划线画出的重点。你能够非常清晰地分辨出它们;如果整篇文章大部分内
容都被线画满,放眼望去,你只能看到标记的海洋,反而无法找到真正的重点。
⑤不同形状的标记也会产生不同的效应。用哪种特殊符号做笔记更有利于记
忆知识呢?实验发现了有趣的结果:在帮助读者进行阅读记忆方面,连续的下划
线(横线或者波浪线)比着重号(每个字下画三角形)更有效。研究者的解释是,
连续的下划线可看作对内容的整体标记,着重号则是分别对单个汉字进行标记。
阅读时,读者更容易把下划线标记的内容在大脑里串联起来进行加工,而对着重
号标记的内容仍然是以一个个汉字的形式进行独立记忆。因此,在对整体内容的
记忆上,下划线的效果更好。
(摘编自《百科知识》2021,04B)
(材料二)
学习者常见的做笔记的方法有:
标记法。在书上重要之处圈、点、勾、画,这种方法能帮助我们把握重点,
寻找文章脉络等。
批注法。批注是把段落要点、疑难注释、心得体会等随手写在书上空白处的
一种方法,它不仅能使读者掌握书中的细节盒要点,而且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
三。
摘要法。做摘要是对文本核心信息的进一步提取概括。学习者通过信息提取,
使关键知识凸显出来;通过概括,把文本上的知识进行语言转化,使之更为简明
清晰。
列提纲。在学习过程中,新知识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或者新知识
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也会产生一定的联系,使用列提纲的方式就能迅速确立它们
之间的关联。
(摘编自姚建礼《初中生语文课堂笔记研究策略》)
(材料三)
古人谈读书
住鼻
②的)再”.
⑶[翼)以……为用
④由I)向地位二为
一己的人谪牧。一
我盥蛀,!沟也LM,是知,也。
⑤【加)目",~,二2
默而识⑥之,学而不厌⑦.避a丕得⑥工电谦二'
⑦7厌)淌足。
赫■3龟句叫对出弼.P同
物双自1~--------------------------
解新区
18.下列表述与材料一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阅读的“结构策略”,是从文章中收集观点和信息,并将其作为分别独
立的单元输入到大脑中。
B.阅读有标记的文章,学生整体表现出更好的记忆水平,且初中生表现远
超高中生、大学生。
C.文章标记不仅能促进记忆数量的显著增加,而且能实现重点知识的“更
佳记忆”。
D.实验发现,不同形状的标记对记忆产生不同的效应,着重号更有利于知
识记忆。
19.什么是阅读的“结构策略”?请根据材料一给它下定义。
20.材料三是一位同学做的笔记,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信息分析其
优点和不足。
21.请运用材料二中的摘要法,给材料一中的第③④⑤段做摘要。80字左
右。
【参考答案】
18.A
19.阅读的“结构策略”,是指在阅读时注重文章整体结构,根据文本内容
建构一个层次清晰的框架,共将各类纷繁的信息安置在框架的不同层级中,需要
时从中逐级搜索的一种阅读策略。
20.优点:
①采用阅读的“结构策略”(答成“做摘要”或“列提纲”也可)、形成了
“古人谈读书”的框架。
②运用批注法,将疑难问题随手书写在课文空白处,引起对重点知识的注意
和思考。
不足:标记的数量过多,对课文大部分内容和所有的注释都画了下划线,这
样无法清晰地分辨真正的重点。
21.第③段:标计的好处:更快地筛选信息,形成更好的认知框架,对文章
内容更好记忆,对重点知识“更佳回忆”;
第④段:标记的数量:少量,有选择;
第⑤段:标记的效应:连续的下划线比看重号更有效。
【分析】
18.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且初中生表现远超高中生、大学生”是无中生有。原文是“研究者们
发现,不论处于什么学习水平(初中、高中、大学),阅读有标记文章的学生们
整体上表现出对文章内容更高的记忆水平”,并没有说初中生表现远超高中生、
大学生;
C.“文章标记不仅能促进记忆数量的显著增加”分析错误。原文是“这种
记忆水平的提高并非总体上记忆数量的显著增加,而是体现在对于重点知识的
'更佳回忆'",可知并非总体上记忆数量的显著增加;
D.”着重号更有利于知识记忆”分析错误。“看重号”应该为“下划线”。
故选Ao
19.
本题考查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
作概括的说明方法。“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多
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XXX(种概念)是XXX的><><><(属
概念)”。根据材料一第二段的内容“在阅读时更加注重文章的整体结构。他们
在阅读时会根据文本内容建构一个层次清晰的框架,就像用信息积木搭建了一个
'金字塔’,各类纷繁的信息被安置在金字塔不同的层级中,变得简洁明了,需
要时可以从框架中逐级搜索,使得阅读更有效率。这种阅读策略叫作'结构策
略‘可知阅读的“结构策略”的特点有:注重文章的整体结构,会根据文本
内容建构一个层次清晰的框架,各类纷繁的信息被安置在金字塔不同的层级中,
需要时可以从框架中逐级搜索;阅读的“结构策略”的属概念是阅读策略。然后
按照下定义的格式组织语言即可。
20.
本题考查信息提取与概括能力。由材料三图片上的内容可知,这位同学在读
书时采用了“做摘要”、“列提纲”、“做批注”等做笔记的方法,把重点用下
划线标记出来,使内容的重点得到了提示,能够让阅读更为高效,也可以更快地
筛选信息,有助于形成更好的认知框架;运用批注法,将疑难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人工智能导论核心知识点模拟试卷及答案
- (完整版)塔吊基础专项施工方案
- 药剂科药物配制质量控制规范
- 剖腹产手术配合科普
- 著名公园设计解析
- 2025版狂犬病常见症状及护理指南
- 幼儿园课件手不是用来打人的
- 2025年执业中药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中医儿科护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医学眩晕试题及答案
- 中国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急诊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 2023年小学科学实验知识竞赛试题库含答案
- 《水蓄冷工程设计规范》
- Python程序设计基础教程教案全书电子教案整本书课程设计
- 高三英语人教版一轮复习复习课应用文写作信课时2教学设计
- 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监测-洞察分析
-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 高一女生安全教育
- 手术室夜班工作总结
- 2025营养指导员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度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安防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