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_第1页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_第2页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_第3页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_第4页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化学,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和使命感。体验化学的科学美。

2.初步认识化学对人们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意义。

3.初步认识化学对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

发展意识。

4.初步了解化学对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知道化学在生命科学、材料科

学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培养为服务社会而努力学好化学的责任感

二、过程与方法

1.主要以演示实验、学生探究、观看视频、交流讨论为主,以各种直观的手

段调动学生全面主动的参与学习

i.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学生收集材料及进行探究实验

[教师演示]几个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一,烧不坏的手帕,空中生烟等,展示

化学学科的神奇与魅力。

[讨论交流]你心目中的化学是怎样的?

[课件展示]化学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和生活的影响。

一、新课学习:

(-)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交流讨论]1.铁锅烹饪的优势;2.吸烟的危害。

教师课件展示,学生朗读。

[教师讲述]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演示实验]碳酸氢镂受热分解的实验,介绍简单的实验知识。同学们感悟实

验探究的学习、研究思想。

[交流讨论]1.碳酸氢钱是一种怎样的物质?

2.为什么夏天仓库里的碳酸氢铁化肥会变少?

[师生小结]在教师指导下写出碳酸氢镂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

[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第二段。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教师讲述]化学能帮助人们更合理、更充分、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

[问题思考]你知道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

[老师讲述]结合课件图片介绍氮气的用途。

[归纳小结]氮气的用途。

[交流讨论]不可理的利用资源,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你知道哪些环境污染问

题?你知道为什么要用无硫火柴、无汞电池?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环保产品(无

铅汽油、无磷洗衣粉、无氟冰箱等)

[演示实验]铁生锈实验

[交流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了铁生锈需要什么条件?如何防止铁生锈?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教师讲解]以材料来划分时代。

[图片展示]我国古代著名的化学工艺。

[活动探究]分组探究不同玻璃材料的性能差异。

[教师讲解]结合课件图片展示化学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医药保健方面的

重要作用。

本课学习了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基础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起着重要作

用。学习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高效地发展

科学技术。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正确认识破除迷信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保护钢铁保护环境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技进步造福人类

学生进入九年级的大门会遇到一门新的学科:《化学》,学生对她充满了好奇

和期待,好奇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是一门什么学科,是研究什么内容的,知识难

不难,更不知道如何去学好她。期待是因为学生天生的求知欲望,他们期待着化

学将给他们带来全新的知识和全新的体验。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何

帮助学生开启化学之门,迈好学习化学的第一步至关重要,而本节课的设计思想

就是通过魔术实验、学生探究、视频展示、交流合作等方法与手段为学生展示一

门全新的化学学科,感受化学的神奇,认识化学对人类生存生活的重要意义,激

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激情。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并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其本质区别。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的能力。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化学在帮助我们认识及合理利用周围物质

世界和自然资源,促进科技进步中的巨大作用,这一课开始尝试研究化学,我们

先从身边的物质开始。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活动探究]蜡烛的燃烧

1.观察蜡烛提出问题,包括是什么、叫什么、怎么样等等,教师引导、归

纳整理:

(1)刚点燃时的现象:o

(2)点燃1分钟时的现象:o

(3)蜡烛刚熄灭时的现象:o

(4)熄灭1分钟时的现象:o

(5)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物质:o

2.分组实验:学生动手对其中部分问题进行实验探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实

验,记录现象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3.讨论交流:根据实验说出各自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归纳板书。

[讨论交流]以上变化如果要分成两类,你觉得哪些应该属于一类?为什么?

[教师讲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

[交流讨论]课本第11页交流讨论的内容。

[观察与思考]演示煤油的燃烧,空中生烟,碘化钾和硝酸银反应,学生仔细

观察各变化的现象,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问题思考]在对蜡烛的探究实验中,我们了解了蜡烛的哪些性质?

[讲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

[交流讨论]常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师讲解]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提问]1.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举例说明。2.化学变化中常伴

随哪些现象?举例说明。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交流讨论]你能证明空气的存在吗?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下列事实说明

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1)空气能供给呼吸:o

(2)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o

(3)久置于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出现一层白膜:o

(4)饼干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变软:-

[教师讲解]空气的成分

[活动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教师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记录现象。

2.交流讨论:红磷燃烧消耗了什么?为什么水会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的

体积是1/5说明了什么?

3.师生小结:红磷燃烧的反应表达式;实验结论。

[教师讲解]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通过实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拓展阅读]空气成分的发现史。

[活动探究]灼烧面粉、葡萄糖和蔗糖。

[教师讲解]物质由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

[学生观察]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模型图。

[教师讲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制法和用途

[交流讨论]金刚石、石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师生小结]物质的用途跟其性质有着密切关系。

本课主要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学研究物质的

组成和结构、性质和变化、制法和用途。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

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和用途。

«@©

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活动探究一一蜡烛的燃烧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制法和用途

本节课让学生认识化学仪器的时候,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

意事项引起的后果,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实验的基本操作的讲授,最好是边讲

解边演示,甚至某些操作让学生来完成,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

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3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2.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做一些探究活动。

3.知道化学用语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重要性,增强记忆的目的性。

4.了解一些常见的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操作要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重要意义。

2.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化学在帮助我们认识及合理利用周围物质

世界和自然资源,促进科技进步中的巨大作用,这一课开始尝试研究化学,我们

先从身边的物质开始。

(一)铜绿的性质

一、阅读学生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强调进入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二、认识中学化学常见实验仪器。

在学生阅读课本,教师重点讲解试管、烧杯、酒精灯、胶头滴管、天平、量

筒几种仪器的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

三、活动探究:

[情境创设]:同学们展示收集的铜绿,讨论铜绿可能有的物理、化学性质。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完成有关铜绿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常见的仪器的名

称、使用、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强调实验室规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实

验习惯。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观察铜绿色、态

2.“铜绿”和盐酸的作用

3.“铜绿”受热的变化

[交流讨论]:1.通过上述实验,你对“铜绿”有什么认识,试归纳铜绿的物

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上述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哪些实验基本操作?

五、归纳小结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2.物质的加热

3.仪器的洗涤

(二)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

[教师讲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活动探究:对镁条的探究

1.提出问题:镁跟铝、铁一样都是金属,那么镁有哪些性质呢?

2.做出猜想:学生根据铝和铁的性质对镁的性质进行猜想、假设(教师适当

引导)。

3.设计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实际证明上述猜想的实验。

4.进行实验:学生分组完成有关镁的性质的探究。

5.记录现象,填入下表: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结论、反应表达式

1.观察镁带的外观,看看是否易

折弯、扭断。用砂纸打磨镁条,

观察颜色。

2.导电实验

3点燃镁条

4.镁条放入食醋中

6.交流讨论:归纳总结镁的性质。

(1)通过以上实验和观察,你对镁有了哪些认识?

(2)一些烟花和照明弹都含有镁粉,你知道为什么吗?

(三)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

学生阅读课本、元素周期表,初步认识元素符号、化学式。然后完成课

本表格中的内容。

1.铜绿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铜绿[Cu2(OH)2c03]是一种绿色粉末状的固体,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碱式碳酸铜+盐酸一氯化铜+二氧化碳+水

②受热后能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2)物质的加热

(3)仪器的洗涤

3.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4.镁的性质。

5.化学符号。

第3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一、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1.化学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

2.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

3.铜绿的性质:

(1)物理性质:绿色粉末状的固体,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碱式碳酸铜+盐酸一氯化铜+二氧化碳+水

②受热后能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碱式碳酸铜加热,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4.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2)物质的加热

(3)仪器的洗涤

二、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2.镁的性质:

(1)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软,易折断和弯曲,能导电。(2)化学性质:

①能燃烧生成氧化镁:镁+氧气点燃蠲化镁②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三、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

元素符号一一表示元素、原子;

化学式一一表示物质、分子;

化学方程式一一表示化学反应。

本节课是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的办法。本节两项比较大型的活动探究实验--铜绿实验,镁的性质实验。

在铜绿受热分解实验中,要帮助学生认识取用固体或液体试剂,使用酒精灯加热

试管中的物质等都有一定的操作规则和要求。铜绿实验的实质内容认识铜绿

受热易分解,能与酸作用的性质。要帮助学生认识化学符号在化学科学发展中的

重要作用,初步掌握最简单的化学符号。本章节涉及到了元素符号,化学式以及

化学方程式文字符号表达式,但这些都不是具体内容的教学,只是让学生们开始

接触一些化学用语,有个初步了解而己。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1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

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一般性

了解两套装置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氧气的化学性质和获得。

燃烧反应现象的准确描述和文字表达式的规范书写。

O®®

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为什么各种生物在消耗氧气,而空气

中的氧气含量却能几乎保持恒定?你已知道氧气的哪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有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氧气的知

识。

(一)氧气的性质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溶解性、密度(与空气比较)、三态变化

[问题情景]大家知道,很多物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你知道是空气中的什

么成分支持这些物质燃烧?请举例说明。

[实验演示]少量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师生整理]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

[教师设疑]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那么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木炭、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实验演示]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师生整理]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

[教师设疑]1.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吗?

2.铁丝在纯氧中又能否燃烧?

[实验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学生整理]将以上实验现象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进行整理,填入课本表格

中。

[教师讲解]物质与氧气所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可分为剧烈氧化(通常情况下的燃烧)和缓慢氧化(举

几例说明)。

[师生总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

反应。

[学生阅读]课本氧气的用途。

[学生回答]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6.交流讨论:归纳总结镁的性质。

(1)通过以上实验和观察,你对镁有了哪些认识?

(2)一些烟花和照明弹都含有镁粉,你知道为什么吗?

(二)制备氧气

[教师讲解]对于常见的物质,它们的获得通常从用物理的方法和化学的方

法去思考。

[教师设疑]1.用物理的方法去获得氧气,那么原料物质有何特征?

2.用化学的方法去获得氧气,那么原料物质在组成上有何特

征?

[学生交流]

[师生整理]1.用物理的方法去获得氧气,那么原料物质中有氧气这种物质。

2.用化学的方法去获得氧气,那么原料物质在组成上含有氧元

素。

[学生讨论]用空气可以来制取氧气。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如何用空气制得氧气?

[教师引导]给出几种物质,介绍它们的化学式:KMnOiKCIO3、H。、MnO”

[演示实验]1.加热高镒酸钾(KMnOi);

2.加热氯酸钾(KC1QJ、二氧化锦(Mn02)和二氧化锦(Mn02),

氯酸钾(KC1O3)

3.加热双氧水、混合双氧水(Hz。2)和二氧化锌(Mn02)

在演示每一个实验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或燃着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通过

带火星木条的复燃或燃着木条燃烧更旺的现象来让学生判断是否有氧气产生,最

后提问以下问题:在实验室中用哪些物质可制得氧气?

[师生整理]实验室制取氧气可用的药品、药品的颜色以及所发生反应的原

理,写出相关的文字表达式自然界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老师

介绍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创设问题]氧气如何检验?(考查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学生交流]

[师生整理]检验物质的一般方法:用什么一怎么做f什么现象一什么结论

[教师讲解]催化剂的概念与特征

[课后探究]1.除了用以上物质可制得氧气,你还知道可用哪些物质?

2.制得氧气的物质中含氧元素的,那么是否含氧元素的物质都

可用来直接制取氧气?

[创设问题]在实验室中用以上药品来制取氧气,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

件会对反应装置提出哪些要求呢?

[师生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并完成下列表格:

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仪器、装置选择

高镐酸钾加热盛少量固体需加热的仪器一一(试

氯酸钾和二氧化固体+固体加热管、酒精灯等)

双氧水和二氧化固体+液体无须加热,固体与液体接触就反应需进行固液

锦接触既迅速分离,以控制反应的进程,则选用

反应分液漏斗、锥形瓶等

[教师讲解]用高镒酸钾制取氧气:

1.步骤:查一药一定一点f收一离一熄

2.收集方法:通常用排水法

3.注意事项: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②导气管伸入大试管内不不能太长

③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④实验完毕后,要先将导气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⑤待有均匀气泡产生时,再收集氧气

[教师讲解]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镐:

1.步骤:检密一先加固体f再滴加液体一收集

2.收集方法:通常用排水法

3.注意事项①先加固体一再滴加液体

②滴加液体时速度要慢

③反应过一会儿再收集氧气

④当液体加完后,要立即关上分液的活塞

[学生讨论]这两种类型装置的气密性有哪些检查方法?

[演示实验]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演示几种气密性检查的方法:

[归纳小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和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检验方

法、验满方法、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

略大。

2.化学性质:

a、碳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气体,这种气体能使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c、石蜡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有水珠生成,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③氧化反应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果其中一种元素是氧,这样的化合物

叫做氧化物。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

2、反应原理

3、实验装置

4、注意事项

三.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第1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

2、反应原理:

3、实验装置

4、注意事项:

二、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三、氧气的物理性质

四、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典型的非金属单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帮助学生认识氧气的物

理性质,学习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从中归纳出氧气化学性质

的特点,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理解氧气和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

的意识。同时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感受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

受化学变化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初步学习化学实验的―-些

操作技能,学会在实验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

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

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媒体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

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2.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地球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

先锋”;建筑师们却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

魁祸首”,你们猜一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的循环及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

[提问]: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什么空气中的C02保持相对稳定?

[学生阅读]:二氧化碳的循环

[归纳]:大气中二氧化碳产生和消耗的途径。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

[拓展阅读]: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提问]: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颜色、状态、气味?

[讲解、展示]①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干冰的生成过程)等,

②干冰图片

③干冰的用途。

[归纳小结]: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

[活动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变化”

1.提出问题:

(1)二氧化碳能不能溶于水?

(2)二氧化碳溶于水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等?

2.做出猜想:

3.设计实验:

(1)如图,向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倒水,盖上瓶盖,振荡,观察变化。

(2)将上述所得液体加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3)加热(2)中所得液体。

4.演示实验:按上述方案实验。

5.归纳小结:(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可以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增加压强可以溶解得更多一些。(2)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一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02+H20-H2C03(3)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H2CO3-H2O+CO2

[概念学习]:分析上面两个反应,讲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

[实验]二氧化碳熄灭蜡烛实验。

[归纳小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来灭火。

[实验]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归纳小结]

二氧化碳的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一碳酸钙+水

[交流讨论]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在室内生

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实验]1.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2.将第一步实验中得

到的液体加热,观察现象。

[拓展阅读]溶洞的形成。

[故事讲述]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思考为什么进入洞中的狗会死而人不会死。

[学生阅读]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交流讨论]:1.在教室等人多的地方要注意什么?如何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对

人造成不良影响?2.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深井、山洞里时要注意什么?

(二)二氧化碳的制取

[交流讨论]我们知道哪些能产生二氧化碳的方法?这些方法都可用于实验室制

取二氧化碳吗?

[归纳小结]实验室制取气体方法选择的依据。

[演示实验]对比实验:1.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3.石灰

石与稀硫酸反应。

[归纳小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

[交流讨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归纳小结]气体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交流讨论]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

[归纳小结]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交流讨论]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方法。

[归纳小结]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方法。

[实验]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边实验边讲解实验操作步骤,特别是二氧化碳发

生装置的气密性的检查。)

[归纳小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课堂小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方法和验满

方法。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1.自然界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

2.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

3.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二、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1.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

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三、二氧化碳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四、二氧化碳的制取

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1.自然界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含碳燃料的燃烧;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2.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光合作用。

3.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二、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1.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

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二氧化碳+水f碳酸(能使石蕊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碳酸一水+二氧化碳

三、二氧化碳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四、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和反应原理:碳酸钙+盐酸一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2.发生装置:固体与液体常温反应制气装置。

3.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检验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5.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

6.实验步骤:查、装、收、拆。

二氧化碳是典型的非金属单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帮助学生认识二氧

化碳的物理性质,学习观察和描述物质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现象,并从中归纳出

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特点,理解二氧化碳和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

的意识。同时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感受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

受化学变化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初步学习化学实验的一些操

作技能,学会在实验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3节自然界中的水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的组成。

2.知道水的净化原理,了解软水、硬水的区别。

3.知道水体污染与水资源的保护。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1.认识水的组成

2.水的来源、危害、防治和净化

从元素的角度理解水的组成。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1.你已知道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它有些什么性

质?2.你能列举出水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吗?3.水、冰和水

蒸气相互之间是如何转化的?4.无色透明的自来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你能

用事实证明你的观点吗?

(-)水的组成

[提出问题]水是如此重要,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

[设计实验]将水电解(可提示学生回忆:碳酸氢镂的分解,由产物可推知碳

酸氢镂的组成元素,也许学生会提出用加热使水分解的方法,教师可给予引导)。

[演示实验]电解水实验

[观察现象]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并能如实记录:1.电源两极的玻璃管内

都有气体产生;2.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约是正极的2倍。

[教师设疑]电源两极的玻璃管内是什么气体?

[学生讨论]可能有多种答案。

[演示实验]氢气燃烧并验证产物。

[学生整理]将以上实验现象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进行整理。

[教师讲解]这个实验也可用于氢气的检验。

[演示实验]检验电源两极的玻璃管内气体。

[师生总结]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是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

璃管内气体是氧气,且体积比为2:lo

[学生整理]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教师设疑]这个文字表达式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教师讲解]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虽然地球被称为水球,但是真正可利用的

淡水资源并不充裕,而且全世界水分布不均匀,因此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我们要节约用水。

[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你知道工、农业上节约用水的措施有

哪些?

(可请同学解释节水微记的寓意)

[教师设疑]水一旦被污染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你知道哪些因素会使水被污

染?如何防治水的污染?

[学生讨论]可请同学列举身边的事例。

(二)水的净化

[交流讨论]海水、河水、自来水、矿泉水、蒸储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师生整理]蒸储水是纯净物,而海水等是混合物

[交流讨论]如何将蒸储水与食盐水区分开来?

[演示实验]1、分别将蒸镭水和食盐水蒸发

[师生整理]如果把某种水样蒸干后有固体物质析出,这种水一定含有杂质

[创设问题]你知道有关硬水、软水吗?

[演示实验]在有蒸储水的两只烧杯中,一杯中先加少量氯化钙,然后分别向

两杯中加入一些肥皂水,观察。

[师生整理]溶有钙、镁物质较多的水是硬水,长期饮用硬水对身体不利,一

些工业用水也不能用硬水,硬水经过处理变成软水,可消除不利影响。

[教师讲解]饮用水要澄清透明,不含细菌等人体有害的物质。对于只含有固

体小颗粒的浑浊的水,可以自己动手净化。

[活动探究]如何除去水中的泥沙?

[师生整理]过滤是把液体和不溶性固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中要注

意:一贴、二低、三靠;玻璃棒的作用。

[创设问题]小英同学在做过滤实验时,发现滤出的液体仍然浑浊,你能帮她

找出原因吗?她该怎么处理这种情况?

[学生阅读]课本第51页拓展视野。

[师生整理]自来水的生产流程。

一、水的组成

1.点解水

2.氢气的燃烧

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二、水的净化

1.硬水和软水

2.净化方法

三、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第3节自然界中的水

一、水的组成

二、水的利用

三、硬水与软水

四、净化水的主要措施:过滤、沉降、吸附、蒸储、消毒。

本堂课由教师引导学生,以实验的方式,结合课件、导学案让学生在课上完

成自主学习,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错,好的表现予以鼓励,

充分的体现了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自主学习方式。

总的来说,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使85%的学

生了解天然水净化的实验操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完成学习任务,并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小组之间相互评价,使80%的学生掌握吸

附、沉降、过滤和蒸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整节课堂环节都以任务型存在,让

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通过自学,合作答疑,集体点拨,重点强调等过程让80%学生

能够完成学习目标。最终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并复习重点,让学生加深印象。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

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1.能用微观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认识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不同

和相互关系。

3.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4.能正确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1.能用微观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认识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不同

和相互关系。

我们都知道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是由什么构成呢?

[提出问题]在10s内,将一张纸按等比例进行分割到尽可能小,它还能再

分吗?

(-)微粒的性质

[问题]走在校园里,你会闻到桂花香味,但你看到桂花树吗?为什么?

[观察思考]:实验操作1: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储水,滴入2〜3滴酚

献试剂,得到溶液甲。在烧杯B中加入3mL〜5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

两烧杯罩在一起,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是o现象解释是o

操作2:重新配制甲溶液,向溶液中慢慢滴加浓氨水。

现象是o

现象解释是o

操作3:在烧杯B中以蒸储水代替浓氨水,重复实验1的操作。

观察现象为。

结论和解释为o

[举例]湿衣服晾干,且阳关下干的更快。说明什么?

[小结]微粒在不断的运动,且与温度成正比。

[实验探究]取一根长约50cm的玻璃管,一端设法封住,往管中先后加入等

体积的水(可红色)和酒精至满,用塞子塞住管口密封(不留空间)。然后把玻璃管

两端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静置后,观察变化。然后用酒精灯火焰小

心地加热管外壁一会儿,又有何变化?再冷却后,又有何变化?

通过探究和讨论,得出结论:(1);(2);

(3)_______________

补充实验:压缩气体和液体,比较。

微粒间有空隙,三态中,气态空隙最大,易被压缩,而且与温度成正比,与

压强成反比。

(二)分子、原子及原子构成、离子

【问题】为什么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核内部又有些什么呢?

卢瑟福质子(正电荷)预言:中子(电中性)

【拓展】归纳: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和外电子数,在数值上都等于

原子序数。

【讲解】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

相对原子质量国际规定:

近视公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上)。

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和。

举例:H201*2+16*1=18

【练习】CO2、NH4HCO3、Mn02o

【讲述】原子与离子间的转化得失电子

原子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原子失去电荷,形成带正电和的阳

离子。

【交流讨论】钠原子与钠离子有何异同?

核电荷数、质子数相等,质量几乎相等,核外电子数不等。

分子、原子、离子、物质间的关系。

二、微粒的性质

1.微粒在不断的运动,且与温度成正比。

2.微粒间有空隙,三态中,气态空隙最大,易被压缩,而且与温度成正比,

与压强成反比。

三、分子、原子

四、原子的构成与离子

“质子

‘原子核Y

L中子

原子Y

核外电子

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一、微粒的性质

二、分子、原子

三、原子的构成与离子

本堂课微粒构成物质是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的一大重点与难点,重要是因为

本专题是认识物质的基础,难点的原因是用微观的思维认识物质,并且非常抽象:

而以学生现在的微观认识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是很难对本知识进行理解的,本复

习课之前,在学生头脑中已经具备系列的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微粒观念,但

是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大多数学生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认识还没有形成体系,经

常是出现“就题论题”的现象,每每遇到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习题,总是有些困

惑和迷茫,总感觉到微观的知识太抽象了,还没有初步形成宏观物质与微观构成

相联系的特征思维方式,授课难度很大。在本节课主要时帮助学生建立微粒观,

引导学生用微粒的观点去学习化学。主要通过观察、想象、类比等方式使学生初

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进入奇妙的微观世界,反过来会

用微粒观的知识去解释宏观现象中的许多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2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些常见元素,会书写它们的名称与符号;

2.知道元素符号的意义;

3.学会阅读自主学习,并且懂得如何查找、提炼相关信息。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种手段进行学习,并且懂得如何查找相关知识;

2.通过交流、讨论进行自主学习;

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化合物和单质、纯净物和混合物。

我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饮食讲究营养、穿着讲究天然,对于吃用的东西,

人们总要喜欢问一句:它的成分是什么?目前为健康劝人们补铁、补钙的广告随

处可见,这里说的“铁”、“钙”指的是什么?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探索世上

万物最基本的组成成分究竟有哪一些?经过长期的努力,人们终于知道了自然界

千千万万种物质总共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

(-)元素及元素符号

阅读课文,体会什么叫元素?思考元素和原子有何区别?元素用什么来表

示?元素符号有何意义?

师:什么是元素?生:回答。

师:如何来表示元素呢?生:回答。

师:请你来写出以“C”开头的元素符号,另一位同学写出以“A”开头的元

素符号。

问:该符号有什么意义?(任意选中其中的一个符号)生:回答。

师:元素符号宏观上表示这种元素,微观上表示这种元素一个原子。如果要

表示这种元素的几个原子,只要在这种元素符号的左边写出具体的阿拉伯数字就

可以了,如:举1-2例。

师:什么叫离子?那离子该如何表示呢?如果要表示离子,只要在这种元素

符号的右上角写出所带的电荷数及其电性就可以了,如:举1-2例。

[交流小结]

过渡:同学们知道现在已知的元素有多少种吗?说说看,该表共有多少种元

素?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什么位置,非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什么位置?它们

的名称各有什么特征?

生:回答。

五、元素及元素符号

1.分类

2.元素符号的意义

3.物质分类

4.元素周期表

5.元素与人体健康

第2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一、什么是元素?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元素的意义:元素符号可直接表示一种元素和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可加上电荷数及其电性用来表示离子)

3.在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4.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如:钠、银、汞等

非金属素:如:氢、碳、澳等

稀有气体元素:如:氮、筑、僦等

本堂本节包括元素与元素符号、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元素与人体健康三部

分知识。重点是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与意义。本节内容较难较抽象,元

素的概念难理解,在实际应用中还容易与原子相混淆,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

成使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使用“原子”。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突破:(1)注意与前面所学知识(原子)进行区别和对比:首先以表格的形式将元素

与原子进行对比,尤其强调元素只讲种类,且应用于宏观组成,而原子既讲种类

又讲个数,应用于微观构成,再以水为例举几种说法让学生进行判断,把对物质

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关于元素符号的意义,在课堂上多

举例,多练习,在第二课时的前五分钟可进行默写,以随时掌握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3节物质的组成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化学式的含义;

2.能依据物质组成、利用元素化合价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3.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种手段进行学习,并且懂得如何查找相关知识;

2.通过交流、讨论进行自主学习;

<80®

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化合物和单质、纯净物和混合物。

我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饮食讲究营养、穿着讲究天然,对于吃用的东西,

人们总要喜欢问一句:它的成分是什么?目前为健康劝人们补铁、补钙的广告随

处可见,这里说的“铁”、“钙”指的是什么?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探索世上

万物最基本的组成成分究竟有哪一些?经过长期的努力,人们终于知道了自然界

千千万万种物质总共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

(-)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

1.化学式就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提出的

依据: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不同的物质组成不同。

2.化学式所表示的含义(一般包括宏观和微观角度)

微观上:表示某物质;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宏观上: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或者一个原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还可以

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情况。

我们以水为例说明

化学式的涵义以为例

H2O

表示一种物质表示水这种物质

宏观表示该物质有哪些元素组成表示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一个水分子

微观表示一个分子里有多少个原表示一个水分子中由2个氧原子和1

子个原子构成

表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Mr(H2O)=2Ar(H)+Ar(0)=2+16=18

表示物质中各种元素的原子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质量个数比2:1

表示物质中各种元素的质量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3.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

注意:同元素符号的意义相似,在化学式前有数字后,就不能表示宏观含义,

只能表示微观含义。

(二)如何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1.各种物质的化学式都是通过实验方法测定出来的,一种纯净物只能由一个

化学式来表示,不能主观臆造。

2.化合价。大量的化合物中不同元素的原子数目中都是一个固定的比值,体

现这种关系的数值就是化合价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数值与它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是密切相关的。

3.单质的化学式的写法

(1)金属单质、固体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如金属

单质:Fe(铁)、Na(钠);固体非金属:S(硫)、P(磷)等;稀有气体:He(氢)、

Ne(M)等。

(2)氧气等多原子分子构成的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添上下标,表示

一个分子含有多少个该原子。

4.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一一根据化合价来写化学式

(1)一般是正价的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

在右边。

(2)在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呈正价,非金属呈负价;在化合物中,

氧元素一般呈-2价,氢元素一般呈+1价。

(3)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零。

注意:(1)标注某元素的化合价时,务必要写在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先标电

性,后标数目,如CuO+2表示在氧化铜中铜元素呈+2价(2)某些元素具有可

变价态,它们表示在与其他元素化合形成化合物时,会出现多种可能。

特别:Fe在命名时,+3价就是铁,而在+2价时要被称为亚铁。

补充:初中一般常见的原子团及化合价

原子团化学式化合价原子团化学式化合价

氢氧根0H--1硝酸根NO.-1

--1-1

碳酸氢根HCO3高镐酸根MnO4

2-

碳酸根CO;-2锦酸根MnO3-2

氯酸根CIO;-1硫酸根SO?-2

磷酸根PO.,3-3亚硫酸根so:-2

氨根岫*+1

(三)简单化合物的命名

1.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命名

根据元素的名称,从右往左读作“某化某”。如NaCl读作“氯化钠”,Fe304

读作“四氧化三铁”。但要注意,40就是“水”,不能读成“氧化氢”,NH3

就是“氨气”。

2.含有0H原子团的化合物的命名:一般命名为“氢氧化某”。

如:NaOH读作“氢氧化钠”,Cu(0H)2读作“氢氧化铜”。

3.含有其他原子团的化合物的命名:一般根据原子团和另一元素的名称从右

到左的顺序读作“某酸某”。

如:CaCQ、读作“碳酸钙”,Cu(N03)2读作“硝酸铜二但注意,H£0,就读作

“碳酸”,H2sO,就读作“硫酸”等。

4.某些比较复杂物质的命名

四、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

(1)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将化学式中所有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加和,即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如:Ca(0H)2

答:Mr[Ca(OH)2]=Ar(Ca)+2(Ar(0)+Ar(H))=40+2(16+1)=74。

(2)计算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之比:

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表示该元素原子的个数,因此这些

数字的比值就是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

但注意某些物质的化学式中,同种元素并不写在一起的,这时要注意原子个

数。

如:NHNO:,中,氮、氢、氧原子个数比应该为2:4:3o

(3)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就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积

之间的比值。

如:氯酸钾(KC103)中,m(K):m(Cl):m(0)=39:35.5:16X3=78:

71:96o

硝酸铁(NHM)中,m(N):m(H):m(0)=14X2:1X4:16X3=7:1:

12o

(4)计算一定质量的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

某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X该元素在物质中的质量分数。

如:求60gMgSCh中含有氧的质量

m(0)=m(MgSOi)Xw(0)=60gX53.3%=32go

WO©

一、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

1.表示某种物质

2.表示某种物质的元素组成

3.表示某物质的一个分子

二、如何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1.规律

2.应用

三、简单化合物的命名

®s@©

第3节物质的组成

一、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

二、如何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三、简单化合物的命名

本堂本节包括元素与元素符号、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元素与人体健康三部

分知识。重点是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与意义。本节内容较难较抽象,元

素的概念难理解,在实际应用中还容易与原子相混淆,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

成使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使用“原子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突破:(1)注意与前面所学知识(原子)进行区别和对比:首先以表格的形式将元素

与原子进行对比,尤其强调元素只讲种类,且应用于宏观组成,而原子既讲种类

又讲个数,应用于微观构成,再以水为例举几种说法让学生进行判断,把对物质

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关于元素符号的意义,在课堂上多

举例,多练习,在第二课时的前五分钟可进行默写,以随时掌握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

第1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学会化学反应发生条件的探究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种手段进行学习,并且懂得如何查找相关知识;

2.通过交流、讨论进行自主学习;

1.燃烧的条件

2.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燃烧的条件

Mg、S、P、Fe等物质燃烧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你能否根据从现象的角度

总结出所有燃烧的共同点?从本质上看共同点是什么?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火是物质燃烧时的一种现象(有利有弊)。

燃烧的概念: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过渡:燃烧条件的探究:

2、燃烧的条件:(一般;同时满足)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的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