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谈中国诗本课话题——积累一、从课本中积累钱钟书有如此渊博的学识,与其读书之认真和良好的做笔记的习惯是分不开的。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先生在《钱钟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中这样写道:“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精神,日积月累,钱钟书积累了大量的中国诗歌和外国诗歌。所以在写本文的时候,信手拈来,很是自然。二、从生活中积累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对古今成大事者必经的三个阶段做过精彩的概括:“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正是有了那“独上高楼”的痴迷,“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千百度”“寻他”的厚积,才觅得“灯火阑珊处”的“那人”,那“蓦然回首”的一刻才显得那么动人。厚积方能薄发。有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积”,才有了琵琶女精妙绝伦的“发”;有了初唐王杨卢骆“导夫先路”的“积”,才使得大唐王朝诗歌双子星座的“发”成为可能;有了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积”,才使得今天向小康社会大步迈进的“发”成为现实。厚积方能薄发,薄发源于厚积!三、从自然中积累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尖毛草,在最初的半年里,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但半年过后,在雨水到来之际,它就会以每天一尺半的速度疯长,三五天的时间就长到一米六至两米的高度,成为名副其实的“草地之王”。原来,尖毛草用半年的时间在长根部,无声地为自己的将来做准备。它的根部超过了28米,积累了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后,它便一发而不可收,短短几天时间就长成“草地之王”。四、从历史中积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里有着奇怪的装饰,不论是窗帘上,衣架上还是厨具上都挂着纸片,每片纸上都记录了一些美妙的词汇。他把纸片放在房间的每个角落,为的是每时每刻都随时记清。正是这种对语言和素材的不断积累,他在写作时才得心应手,写出像《热爱生命》《铁蹄》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五、从名言中积累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3.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一、作者简介学贯中西的文化大家——钱钟书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十九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1932年在清华结识杨绛,次年毕业,赴上海光华大学执教。1935年,与杨绛完婚,然后同赴英国留学。两年以后,获副博士学位。之后随夫人杨绛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1938年,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校。抗战结束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1949年,回到清华任教。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受到冲击,被派往河南“五七干校”。1982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98年,在北京逝世。作品:学术著作《管锥编》《谈艺录》《宋诗选注》和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二、背景回放本文是一篇文艺论文,是作者根据自己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朋友做的一篇英语演讲稿节译而成的。作者通过对中外诗歌的源流、形式、意韵、风格以及内容等方面的比较,突出了中国诗的独特性和普遍性,为外国朋友了解中国诗打开了一扇窗。是中国较早的中西比较诗论之一。三、相关知识关于中国诗歌(1)诗歌的特点①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②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③诗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2)诗歌的分类诗歌按时代可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两大部分。古典诗歌又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3)中国古代诗歌流派①山水田园诗派。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其代表作家有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②边塞诗派。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③豪放派。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④婉约派。宋代词坛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题材较狭窄,往往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咻咻(xiū) (2)精髓(suǐ)(3)赝品(yàn) (4)睿智(ruì)(5)梵文(fàn) (6)狡黠(xiá)(7)轻鸢(yuān) (8)犬吠(fèi)(9)颦蹙(píncù) (10)遥思远怅(chànɡ)(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数eq\b\lc\{\rc\(\a\vs4\al\co1(数见不鲜(shuò),数典忘祖(shǔ),数量(shù))) (2)咽eq\b\lc\{\rc\(\a\vs4\al\co1(吞言咽理(yàn),咽喉(yān),呜咽(yè)))(3)薄eq\b\lc\{\rc\(\a\vs4\al\co1(单薄(bó),薄荷(bò),薄饼(báo))) (4)秘eq\b\lc\{\rc\(\a\vs4\al\co1(神秘(mì),秘鲁(bì)))2.语境辨析法(5)黄瓜富含维生素C是尽人皆知的事,然而黄瓜还有一些鲜(xiǎn)为人知的“秘密”——每100克新鲜(xiān)黄瓜中的维生素C含量,由高至低的顺序为皮、籽、混合、肉。(6)据说这个地方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撩(liáo)人心魄,令人遐思,追寻踏访,刚刚到达,眼前的景色即刻撩(liāo)起我们激动的心情。二、写准字形(1)eq\b\lc\{\rc\(\a\vs4\al\co1(biàn(辨)别,争biàn(辩),花bàn(瓣))) (2)eq\b\lc\{\rc\(\a\vs4\al\co1(ɡài(概)括,kǎi(慨)叹,灌ɡài(溉)))(3)eq\b\lc\{\rc\(\a\vs4\al\co1(ráo(饶)恕,缠rào(绕),阻náo(挠))) (4)eq\b\lc\{\rc\(\a\vs4\al\co1(xiāo(逍)遥,xiāo(销)售,xiāo(硝)酸,xiāo(消)化))(5)eq\b\lc\{\rc\(\a\vs4\al\co1(zhuó(卓)然,泥nào(淖),船zhào(棹),dào(悼)念)) (6)eq\b\lc\{\rc\(\a\vs4\al\co1(纯cuì(粹),荟cuì(萃),鞠躬尽cuì(瘁),cuì(淬)火,憔cuì(悴)))三、用准词语(一)明确词义(1)一蹴而至:同“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2)数见不鲜:即屡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觉得新奇。(3)空中楼阁: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4)回肠荡气: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亦写为“荡气回肠”。(5)拔木转石:拔出树木,转动石头。形容力量巨大。(6)惊天动地:既可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也可以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辨析正误]新编历史京剧《瑞蚨祥》剧情大起大落,惊天动地,困难中的坚守,煎熬中的宽容,让人感叹至深,回肠荡气,是一部近代传奇史诗剧中不可多得的奇葩。辨析:“惊天动地”使用对象错误,常用来形容声音、声势或事业,不能用来形容人、戏曲等,此处可以更换为“感人肺腑”。(二)易混辨析1.辨别vs鉴别填一填如何辨别紫砂壶泥料是否纯正?过去有一种鉴别紫砂方法,说拿一根火柴在壶身上划,只要能打出火来的就是真的,不然就是假的。辨一辨鉴别:指对某个事物仔细审察,判断真假、好坏,只能用于事物,常与“文物”“笔迹”“香花”等搭配。辨别:指对多种事物加以分辨、区别,主要是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加以比较,予以区分,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2.妨碍vs妨害填一填为逃避值班交警检查,王某竟将两名值班交警撞伤后逃离。9月29日,法院对这起妨碍公务案进行了公开宣判,依法判决被告人王六犯妨害公务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辨一辨妨碍:指给人或事物造成一定障碍,对象常是工作、学习、进步、交通等。妨害:指使事物受到损害,对象除了工作、学习外,还可以是革命、和平、团结、健康、安全等。3.情调vs情趣填一填当今画坛的人物画创作,有些艺术家在探寻个人的笔墨情趣,追求作品的戏笔情调,而戴先生则以为民族立像,为历史留真的精神投入绘画之中。辨一辨情调:指思想感情所表现出来的格调;事物所具有的能引起人的各种不同感情的性质。情趣:①指性情志趣;②指情调趣味。[明大意]本文是一篇演讲辞。作者以幽默睿智的语言,通过对中外诗歌的列举和对比,对中国诗歌这一文学体裁进行了讨论和分析,阐明了中国诗歌所具有的特征:以抒情诗为主,篇幅短小,富于暗示,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等。同时对中西诗本位思想提出批判,表明了研究中国诗歌的正确态度。[理脉络]一、阅读课文第1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本文开头第一句话有何特点?其作用是什么?[对应考点:开头的特点及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用一个设问句,开门见山提出问题,引起听众注意,同时也引出下文作者对中外诗歌进行比较,为展开全文做了铺垫。二、阅读课文第2段,回答下面的问题。2.如何理解文中“早熟”“早衰”的含义?[对应考点: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早熟”,是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产生得异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3.“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是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这句话有何含意?[对应考点: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这个句子用“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巧妙地比喻了中国艺术和思想体构的“高”,也写出了它没有什么根基。三、阅读课文第3~10段,回答下面的问题。4.第3自然段“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这两句话有何含意?[对应考点: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这两句话里,作者用“闪电战”“轻鸢剪掠”形象地写出了阅读中国诗的“快”和中国诗的“短”。5.阅读第3自然段,如何理解“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这两句话的含意?[对应考点: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所从事的事情是微雕,以此来比喻中国诗人创作的诗歌之精练简短。用生活之中的看东西“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来比喻中国诗的精练微妙,更是形象逼真,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6.阅读第3、4自然段,解释下列比喻句的含意。[对应考点:分析比喻修辞的作用]A.“假如鞋子形成了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脚也形成了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那灰色的歌曲空泛联接着确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A.是说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B.是说篇幅短小形成了中国诗的特点。C.是说用精细确定的形式,表达不可名言的内涵。7.第9、10自然段中,作者列举这些中外诗句的目的是什么?[对应考点:概括归纳(举例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把中国的田园诗和外国诗人的某些诗句进行比较,论述中西诗作不但内容上差异不大,而且作风也往往暗合。四、阅读课文第11段,回答下面的问题。8.阅读本段文字,从不同侧面说说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对应考点:品味语言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小畜生”“磨快”“咬”等词,语言犀利,隐喻那些对西方文化不懂但又装懂的人。作者用狗作比,巧妙诙谐地讽刺了中西本位文化论者,用语幽默,倾向鲜明。(2)精妙的比喻,活泼的语言,化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神奇,引人入胜。(3)善用比较,深刻地指出我们应该注意诗歌本身的特点,而不是重视它是哪一国的。1.举例说明和引用论证整个演讲,引用广博,全文引用的中外诗人的谈话和诗句有30多处,引文内容甚至还涉及中西方哲学和绘画,以及宗教著作《百喻经》,可谓洋洋大观,体现了作者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丰厚的学术素养。2.对比论证手法本文题目是“谈中国诗”,但是作者并不是仅就中国诗而谈,而是时时与外国诗作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中国诗的特点及风格;如谈中国诗以抒情诗为主时,与外国史诗、戏剧诗比较;谈中国诗篇幅短小时,与外国的长诗作比,“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谈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时和西洋的雄厚、沉重、豪放作比……作者就是通过这些对比,把中国诗的独特风格描写出来的。3.形象生动的比喻论证本文谈的是“中国诗歌”这一笼统抽象的概念,作者不是空洞地去谈理论,而是化抽象为形象,运用巧妙的比喻,把一些抽象的概念、道理阐述得深入浅出。如讲到中国诗歌的篇幅短小时,作者以“闪电战”“轻鸢剪掠”“樱桃核”“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喻之,形象生动。说到中国诗歌轻淡的笔力和安和的词气时,由“蛛丝网之于钢丝网”“像吹着芦管”“像乐队合奏”这样形象的比喻和外国诗雄厚、沉重的笔调相比,明白如画,最后讲到中西诗内容作风暗合时,打了一个比方:“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设喻生动、亲切。[写法指导]比喻论证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的几种方法:比喻描绘,比喻评价,比喻说理。运用比喻论证时应注意的问题:(1)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2)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可以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却不能将他们比喻成能使别人干净起来,可他们自己却像越来越脏的抹布、扫帚。这样的比喻,叫“引喻失义”,应当注意。(3)因为比喻的双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几个比喻,应把它和例证法、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针对练笔]下面是以“枝繁叶茂赖根深”为中心写的一段运用比喻论证的议论文片断,其中空缺了第一段。请你根据片断中心和下文内容,补写出空缺的部分。基础的东西,对事物的发展壮大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进取的动力,是事业的基石,是通往理想的阶梯,是未来成功的前提条件。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未来的一鸣惊人的演奏家,那么现在你就得不厌其烦地反复弹练那一个个单调乏味的音符,练就娴熟的指法。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未来的书法名家,就请你先练好那一点一横一撇一捺,由楷书而行书,由行书而草书。反之,现在不打下深厚的基础功底,一挥笔就想写出行云流水、龙飞凤舞的草书,其结果必然是毫无韵味风致,只能是信手涂画而已。参考答案:我们知道:一棵树,根只有深深扎入泥土,树才能巍然挺立,风吹不倒,雪压不垮,酷旱不死;根,只有发达广布,树才能有充分的水分、养料,发展到枝繁叶茂,婆娑多姿。所以深根广布,正是参天大树的挺立之本,生命之源。因此,我想到了打好基础与成就事业的重要性。考点对接筛选并整合论述类文本中的信息论述类文本阅读,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它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观点鲜明,材料涉及面广,大多涉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谈中国诗》就是文艺类的经典文章,其中一些语句可以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知识点。设置问题考查“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知识点也比较方便。《考试说明》把“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作为考查“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的重要环节。所谓“文中的信息”,就是阅读材料中的文句及其所表达的内容。筛选信息,是对信息载体进行分析、概括、判断、组合、提取,并从中选出所需要的信息;而整合信息,则要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分类、重组或归纳概括。“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的核心能力,需要考生按特定要求从文中筛选出有关信息,或是将一些相关信息作归纳整理。一般来说,经过信息整合,人们的思维和认识就会上升一个层次。一般论述类文章十分注重对信息整合能力的考查,信息区间相对较大,信息源一般不是单一的。这一知识点的考查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3分。[考题印证](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社会传播过程要求至少有两个人。他们结成信息分享关系,共享一套信息符号。结成传播关系的目的是寻求信息、劝说、传授、娱乐或其他。目的不同,参与者的角色也不同。比如,追求娱乐的人愿意“悬置怀疑”;预料对方会劝说的人将加强防范。然而,无论扮演什么角色,参与者总是要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编制信息代码,将他编制的符号发送给对方。我们将这样的传播行为称为A类传播行为。白纸黑字的符号可以长期保存,手势或面部表情或讲出来的话则稍纵即逝。无论时间长短,在传播过程的某个时刻,这些符号都独立存在,脱离了参与传播的双方。接受讯息的参与者,将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决定是否接受对方发出的符号。如果接受,他就按照他自己的认知地图对这些符号进行加工。我们将这种行动称为B类传播行为。第二个参与者也可能要进行编码,这些编码多半是非正式的、无意的,可能是面部表情,也可能是其他信号,表示有没有兴趣、是否相信、是否理解等的信号;第一个参与者对第二个参与者的信号进行解码,将其当作反馈。如果情况需要,第二个参与者还可能进行正式的编码,发出这些符号,转而进行A类传播行为;反过来,第二个参与者的A类传播行为又可能引起第一个参与者的B类传播行为,如此等等,循环往复。换言之,任何讯息都不能直接引起一望而知的外显行为。如上所述,讯息不像电流,电能沿电线流动,抵达灯泡,灯泡随即发亮。诚然,有些反应嵌入本能,近乎自动;例如,一听见汽车喇叭声,一听见“失火了”的呼喊,我们很快就做出反应。然而,即使这些快速反应也要经过一些中间步骤。首先我们要听到那样的声音,然后我们要对它进行解释:“他是在对我鸣喇叭吗?”“哪里着火啦?”外在符号影响行为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改变形势在他心中的印象。外来符号到达时,如果接受者决定利用其中的讯息,他首先要加工这一讯息,加工的根据是他储存的形象;一般地说,产生的结果可能有几种:证实既存的构想,稍许修正原有的界定,或澄清原来不清楚的地方。就像改变信仰一样,彻底改变原有观念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然而,改变信仰的现象的确时有发生;同样,感觉突变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比如,听说自己的房子着火时,脑海里对情况的感觉就会突变,迅速的反应就是必然的结果了。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传播过程中的双方结成信息分享关系,第一个参与者是讯息的传播者,第二个参与者是讯息的接受者;两者角色可以转换。B.劝说参与者和娱乐参与者,由于传播行为目的不同,扮演的角色也不同,接受劝说者会加强防范,追求娱乐者会“悬置怀疑”。C.如果需要,传播过程可以循环往复,B类传播行为者可以转为A类传播行为者,A类传播行为者可以成为B类传播行为者。D.接受者接受一些讯息,如汽车喇叭声、“失火了”的呼喊声,感觉会发生突变,不需要加工讯息,反应嵌入本能,近乎自动。解析:选D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不需要加工讯息”的表述错误。原文中的表述是“即使这些快速反应也要经过一些中间步骤”“外来符号到达时,如果接受者决定利用其中的讯息,他首先要加工这一讯息”。[技法汇总]“筛选并整合论述类文本中的信息”题解题4步骤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快速浏览文章,把握其主要内容和基本结构,是准确筛选和整合信息的前提和保障。阅读时,要注意勾画重要信息,包括中心句、标志性词语(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过渡词,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信息“潜伏”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如副标题、注释、文中的括号内等,考生浏览时不要忽视这些隐含信息。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从题干的提问方式上看,题干一般有“本文认为……,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和“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两种提问方式,前者是创设情境式,后者是直接设问式。无论哪种提问方式,都要认真分析题干要求和选项的表述,确定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在此基础上,迅速锁定选项对应的信息区间,要注意既要找准信息区间,又要找全信息点。第三步,梳理文中的信息。选项内容与原文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常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考生解答时要认真梳理信息,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具体来说,要梳理四种信息:(1)潜在信息的梳理。“潜在”或是言在此意在彼,或是有隐含的话,亦即话外之音。对此,我们就要梳理一下,看看在具体的语境中该句的意思是否和选项一样。(2)分散信息的梳理。有些重要的信息不一定集中在一个段落中,常常分散在文章的各个部分。对此,我们就要把这些分散的信息组合在一起梳理一下,看看它们能否说明某一个问题。(3)同一信息的梳理。文章往往在表述同一内容时会变换不同的说法,我们就要梳理一下,看看这些不同说法体现的信息是否一样;或者命题人在设置选项时故意变换一种说法,我们就要梳理一下,看看这种说法和文本中的说法表达的是不是一个意思。(4)遥远信息的梳理。在一篇文章中,解说同一观点的材料可能不集中在同一段落,也没有分布在相邻的段落,可能相距较远;或能支持某观点的名言、例子相距较远,这些信息不聚在一起,但解说的是同一观点。阅读时要善于梳理这些遥远的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归纳概括。第四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进行对应比较。在比对信息时,要注意巧用排除法,特别要注意信息中体现范围大小、程度高低、数量多少、条件与结果、可能性与现实性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抓住比对判断的关键点,快速准确地排除错误选项。自从幽默文学提倡以来,卖笑变成了文人的职业。幽默当然用笑来发泄,但是笑未必就表示着幽默。刘继庄《广阳杂记》云:“驴鸣似哭,马嘶如笑。”而马并不以幽默名家,大约因为脸太长的缘故。老实说,一大部分人的笑,也只等于马鸣萧萧,充不得什么幽默。把幽默来分别人兽,好像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他在《动物学》里说:“人是唯一能笑的动物。”近代奇人白伦脱(W.s.Blunt)有一首名为《笑与死》的十四行诗,略谓自然界如飞禽走兽之类,喜怒爱惧,无不发为适当的声音,只缺乏表示幽默的笑声。不过,笑若为表现幽默而设,笑只能算是废物或者奢侈品,因为人类并不都需要笑。禽兽的鸣叫,尽够来表达一般人的情感,怒则狮吼,悲则猿啼,争则蛙噪。遇冤家则如犬之吠影,见爱人则如鸠之呼妇。请问多少人真有幽默,需要笑来表现呢?然而造物者已经把笑的能力公开地分给了整个人类,脸上能做出笑容,嗓子里能发出笑声;有了这种本领而不使用,未免可惜。所以,一般人并非因为幽默而笑,是会笑而借笑来掩饰他们的没有幽默。笑的本意,逐渐丧失;本来是幽默丰富的流露,慢慢地变成了幽默贫乏的遮盖。于是你看见傻子的呆笑,瞎子的趁淘笑——还有风行一时的幽默文学。笑是最流动、最迅速的表情,从眼睛里泛到口角边。东方朔《神异经·东荒经》载东王公投壶不中,“天为之笑”,张华注说天笑即是闪电,真是绝顶聪明的想象。据荷兰夫人(LadyHolland)的《追忆录》,薛德尼斯密史(SudneySmith)也曾说:“电光是天的诙谐(Wit)。”笑的确可以说是人面上的电光,眼睛忽然增添了明亮,唇吻间闪烁着牙齿的光芒。我们不能扣留住闪电来代替高悬普照的太阳和月亮,所以我们也不能把笑变为一个固定的、集体的表情。经提倡而产生的幽默,一定是矫揉造作的幽默。这种机械化的笑容,只像骷髅的露齿,算不得活人灵动的姿态。柏格森《笑论》说,一切可笑都起于灵活的事物变成呆板,生动的举止化作机械式。所以,复出单调的言动,无不惹笑,像口吃,像口头习惯语,像小孩子的有意模仿大人。老头子常比少年人可笑,就因为老头子不如少年人灵变活动,只是一串僵化的习惯。幽默不能提倡,也是为此。一经提倡,自然流露的弄成模仿的,变化不居的弄成刻板的。这种幽默本身就是幽默的资料,这种笑本身就可笑。一个真有幽默的人别有会心,欣然独笑,冷然微笑,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也许要在几百年后、几万里外,才有另一个人和他隔着时间空间的河岸,莫逆于心,相视而笑。假如一大批人,嘻开了嘴,放宽了嗓子,约齐了时刻,成群结党大笑,那只能算下等游艺场里的滑稽大会串。国货提倡尚且增添了冒牌,何况幽默是不能大批出产的东西。所以,幽默提倡以后,并不产生幽默家,只添了无数弄笔墨的小花脸。挂了幽默的招牌,小花脸当然身价大增,脱离戏场而混进文场;反过来说,为小花脸冒牌以后,幽默品格降低,一大半文艺只能算是“游艺”。小花脸也使我们笑,不错!但是他跟真有幽默者绝然不同。真有幽默的人能笑,我们跟着他笑;假充幽默的小花脸可笑,我们对着他笑。小花脸使我们笑,并非因为他有幽默,正因为我们自己有幽默。所以,幽默至多是一种脾气,决不能标为主张,更不能当做职业。我们不要忘掉幽默(Humour)的拉丁文原意是液体;换句话说,好像贾宝玉心目中的女性,幽默是水做的。把幽默当为一贯的主义或一生的衣食饭碗,那便是液体凝为固体,生物制成标本。就是真有幽默的人,苦要卖笑为生,作品便不甚看得,例如马克·吐温。自十八世纪末叶以来,德国人好讲幽默,然而愈讲愈不相干,就因为德国人是做香肠的民族,错认幽默也像肉末似的,可以包扎得停停当当,作为现成的精神食料。幽默减少人生的严重性,决不把自己看得严重。真正的幽默是能反躬自笑的,它不但对于人生是幽默的看法,它对于幽默本身也是幽默的看法。提倡幽默作为一个口号、一种标准,正是缺乏幽默的举动;这不是幽默,这是一本正经的宣传幽默,板了面孔的劝笑。我们又联想到马鸣萧萧了!听来声音倒是笑,只是马脸全无笑容,还是拉得长长的,像追悼会上后死的朋友,又像讲学台上的先进的大师。大凡假充一桩事物,总有两个动机。或出于尊敬,例如俗物尊敬艺术,就收集古董,附庸风雅。或出于利用,例如坏蛋有所企图,就利用宗教道德,假充正人君子。幽默被假借,想不出来这两个缘故。然而假货毕竟充不得真。西洋成语称笑声清扬者为“银笑”,假幽默像搀了铅的伪币,发出重浊呆木的声音,只能算铅笑,不过“银笑”也许是卖笑得利,笑中有银之意,好比说“书中有黄金屋”;姑备一说,供给辞曲学者们参考。[美文评点]以幽默著称的钱钟书在《说笑》这篇文章里,语言辛辣,极尽嬉笑怒骂之“狂气”,不但向我们展现了其幽默的风格,还对笑与幽默的问题做了更深入透彻的分析。他指出的真正的幽默是能让我们思考的。什么是幽默?提起它的概念每个人都能说出一两句自己以为的定义,但是如果我们深入下去,一个能让人笑的人称得上幽默吗?笑等于幽默吗?有人说幽默是一种高级的智慧,这似乎是全世界公认的真理,但谁又是公认的幽默大师?谁又是真的有幽默?是跳梁小丑的滑稽表演?还是让人思考的艺术展现?这些疑问我们都能在这篇文章里找到答案,我们会看到谁是真的幽默,谁是没有幽默却在那里制造幽默。
(时间:40分钟满分:33分)一、语言表达专练(24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②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③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也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下的观点。④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⑤他们把我写的文章,全部记在鲁迅先生的名下,并且施展叭儿狗的伎俩,指鹿为马,向鲁迅先生“呜呜不已”。⑥如今的汽车厂商做产品研发时都要考虑将新车设计得八面玲珑,既要外形漂亮,又要内装丰富;不仅动力强劲,还要驾驶舒适方便。A.①②⑥ B.①④⑤C.②③④ D.③⑤⑥解析:选D①拔木转石:拔出树木,转动石头。形容力量巨大。使用正确。②数见不鲜:即屡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觉得新奇。使用正确。③居高临下:站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此处应用“居高临远”。④回肠荡气: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使用正确。⑤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不合语境。⑥八面玲珑:形容人处世圆滑,不得罪任何一方。用在此处不恰当。2.下面五句话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②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特别别“中国”的地方。③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④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⑤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A.②①⑤④③ B.①②④③⑤C.①④②③⑤ D.②④①③⑤解析:选A找准突破口是解此类题目的关键。①是对②的解说,所以应放在②后。③中“这只”指的是④中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所以③应在④后。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先生在《钱钟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中这样写道:“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__①__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__②__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__③__读,__④__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__⑤__他读的书__⑥__很多,也不易遗忘。”①②③④⑤⑥A/相反有时有时所以不但B却/不仅还所以虽然C反而相反不仅还/不但D倒就有时还但是/解析:选B此题重在考查虚词的运用。第①处与前文许多人的看法相反,所以应为转折关系;③④处依据分号后的句子可知是“不仅……还……”;⑤处依据前后文应是因果关系。据此三点,可确定正确答案。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翻译的实质是用两种不同的语言符号来表达同一思想,但是翻译并非语言符号的简单转换。①:理解原文的意思,然后用译文的语言确切地把它表达出来。从文化的角度来看,②,更是文化的转换。翻译既是信息的交流,也是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从使用的人数来看,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从文化角度来看,汉语与英语的互译又代表着③。解析:①处根据横线后的“:”可看出此句为总起句,而后文说到“理解”“表达”等,故而可以得知应填“翻译是理解与表达之间的关系”的相关内容。②处根据上文提到“翻译并非语言符号的简单转换”,下文提到“更是文化的转换”,由此可以得出“翻译不仅仅是符号的转换”。③处内容可从前面“也是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从文化角度来看”中得出答案。答案:(示例)①翻译是理解与表达的双向过程②翻译不仅仅是符号的转换③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5.下面是钱钟书《宋诗选注》中对陈师道的评价,请用平实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不超过30个字)(5分)陈师道模仿杜甫句法的痕迹比黄庭坚来得显著。他想做到“每下一俗间言语”也“无一字无来处”,可是本钱似乎没有黄庭坚那样雄厚,学问没有他那样博杂。他的情感和心思都比黄庭坚深刻,可惜表达得很勉强,往往格格不吐,可能也是他那种减省字句以求“语简而益工”的理论害了他。假如读《山谷集》好像听异乡人讲他们的方言,听他们讲得滔滔滚滚,只是不大懂,那么读《后山集》就仿佛听口吃的人或病得一丝两气的人说话,瞧着他满肚子的话说不畅快,替他干着急。答:解析:这段文字大体内容是陈师道模仿杜甫诗的情形,概述时要找出陈师道仿写的特点或者关键词。关键词“模仿”“痕迹”“显著”;关键语句“他的情感和心思都比黄庭坚深刻,可惜表达得很勉强”。从这些关键词和关键语句可以概括提炼出答案。参考答案:(陈师道的诗)模仿痕迹重,情感和心思深刻,因学问不够表达不畅快。6.20世纪80年代,国外某汉学家读了《围城》后非常钦佩其作者钱钟书先生。这位汉学家在北京参加国际研讨会时打电话给钱钟书先生,表达了希望拜访他的意思。下面是他们之间的一段对话。钱钟书:你吃过鸡蛋吗?汉学家:吃过。钱钟书:你吃过鸡蛋以后有没有想过要认识那只下蛋的鸡呢?汉学家:没有想过。钱钟书:那你也就不必见我了。如果你是这位汉学家,在遭到钱钟书巧妙谢绝后仍然想拜访他,你怎样表达你的希望呢?要求仍然以“鸡”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合肥市胜利路小学校聘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国石油甘肃天水销售分公司招聘20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广东省事业单位集中公开招聘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6465人第二轮滚动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宜都市总工会公开招聘乡镇工会协理员3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结语
- 计算机专业erp毕业论文
- 机电工程系毕业论文范文
- 农学专业毕业论文
- 2025年规范定期个人保证借款合同样本
- 网络电视台节目制作与播出系统开发实施计划
- 2025至2030中国制造仿真软件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气体灭火系统日常维护管理手册
- 心血管内科医师执业考试题库
- 2025年汽车后市场行业当前市场规模及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
- 德育副校长工作总结课件
- 业财一体化课件
- 2025当兵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官方兽医牧运通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年兵团辅警考试题库
- 2025年湖南省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家电广告效果评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