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物质结构题型专攻-晶体与晶胞【选择基础专练】_第1页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物质结构题型专攻-晶体与晶胞【选择基础专练】_第2页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物质结构题型专攻-晶体与晶胞【选择基础专练】_第3页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物质结构题型专攻-晶体与晶胞【选择基础专练】_第4页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物质结构题型专攻-晶体与晶胞【选择基础专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22页【会做物构】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物质结构题型专攻——晶体与晶胞【选择基础专练】下列有关晶体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①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②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属于原子晶体.

③干冰晶体升华时,分子内共价键会发生断裂.

④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⑤分子晶体的堆积均为分子密堆积.

⑥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中均存在阳离子,但金属晶体中却不存在离子键.

⑦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都能导电.

⑧依据构成粒子的堆积方式可将晶体分为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A.①③⑦ B.只有⑥ C.②④⑤⑦ D.⑤⑥⑧碳的两种同素异形体金刚石和石墨晶体结构如图(石墨晶体中是由一个个正六边形组成的片层结构,层与层之间靠微弱的范德华力结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C(金刚石,s)+O2(g)=CO2(g)△H=−395.41kJ⋅mol−1C(石墨,s)+O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2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极性键数目为0.6NA

B.1mol

葡萄糖(C6H12O6)分子含有的羟基数目为6NA

C.0.1mol乙醇与0.3mol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分子数为0.1

NA

D.晶体B晶胞是晶体结构中可重复出现的最小的结构单元,C60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60摩尔质量是720

B.C60与苯互为同素异形体

C.在C60晶胞中有14个C60分子

D.每个C60分子周围与它距离最近等距离的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合铜离子的模型如图所示,1个水合铜离子中有4个配位键

B.图是一种金属晶体的晶胞,它是金属原子在三维空间以密置层采取

ABCABC…堆积的结果

C.石墨的片层结构如图所示,在片层结构中,碳原子数、六元环数之比为2:1

D.H原子的电子云图如图所示,H原子核外大多数电子在原子核附近运动水是制取H2的常见原料,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H2O分子中有2个由s轨道与sp3杂化轨道形成的σ键

B.水分子是一种极性分子,水分子空间结构呈直线型

C.冰与干冰都是分子晶体,其晶胞中分子的空间排列方式类似

室温下,向盛有硫酸铜饱和溶液的恒温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硫酸铜晶体,放置数天后,看到的现象是(    )A.胆矾的形状改变,质量不变 B.体系中不再发生溶解过程

C.溶液质量减小,浓度不变 D.溶液中溶剂质量增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合铜离子的模型如图所示,1个水合铜离子中有4个配位键

B.CaF2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每个CaF2晶胞平均占有4个Ca2+

C.H原子的电子云图如图所示,H原子核外的大多数电子在原子核附近运动

D.金属Ag的原子堆积模型如图所示,该金属晶体为最密堆积,每个Ag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周期表中第七周期完全排满共有32种元素

B.周期表中共有18个列,其中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在第14列

C.在氯化钠和氯化铯晶胞中阳离子的配位数分别为8和6

D.在二氧化碳晶胞中每个二氧化碳分子周围紧邻二氧化碳分子有12个元素X的+1价离子X+中所有电子正好充满K、L、M三个电子层,它与N3−形成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9

B.该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为3∶1

C.X+离子是图中的黑球

D.X+根据量子力学计算,氮化碳结构有五种,其中一种氮化碳硬度超过金刚石晶体,成为首屈一指的超硬新材料,已知该氮化碳的二维晶体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氮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氮化属于原子晶体

B.氮化碳的分子式为C3N4

C.该晶体中的碳、氮原子核外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有关晶体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NaCl晶体中,距Cl−最近的Na+形成正八面体

B.在CaF2晶体中,每个晶胞平均占有4个Ca2+

C.在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与碳碳键个数的比为1:已知液氨中氨分子存在氢键,平均每个氨分子能够形成的氢键数目应最接近(    )A.1 B.2 C.3 D.4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金刚石的网状结构中,由共价键形成的最小碳环上有6个碳原子

B.白磷分子晶体中,微粒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键角为60°

C.在NaCl晶体中每个Na+(或Cl−)周围都紧邻6个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4

g

P4含有P−P键的个数为4NA

B.12

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C−C键的数目为3NA

C.60gSiO2中含Si−O键的个数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个丙烯分子中有6个

σ

键,1个

π

B.在晶体中,1个Si原子和2个O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

C.12g石墨中含有的C−C键数目为2NA

D.124gP4下列有关晶体和非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均为晶体

B.晶体具有自范性,有固定的熔点,可以使X光发生有规律的衍射

C.晶体研碎后即变为非晶体

D.将玻璃加工成规则的固体即变成晶体有一种蓝色晶体[可表示为:MxFey(CN)6],经X射线研究发现,它的结构特征是FA.该晶体属于分子晶体,化学式为MFe2(CN)6

B.该晶体属于离子晶体,M呈+1价

C.该晶体属于离子晶体,M呈+2价

D.晶体中与每个F已知NaCl的摩尔质量为58.5g.mol−1,食盐晶体的密度为ρ.gcm−3,若如图中Na+与最邻近Cl−的核间距离为A.58.54a3ρ B.234a3分析化学中常用X射线研究晶体结构,有一种蓝色晶体可表示为:MxFey(CN)z,研究表明它的结构特性是Fe2+A.该晶体是原子晶体

B.M的离子位于上述立方体的面心,呈+2价

C.M的离子位于上述立方体的体心,呈+1价

D.晶体的化学式可表示为MFe2(CN)62.阿斯匹林化学名叫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其分子的化学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每个分子含16个原子

B.它由三种元素组成

C.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D.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38如图为某晶体的一个晶胞。该晶体由A、B、C三种基本粒子组成。试根据图示判断,该晶体的化学式是(    )

A.A6B8C B.A2B金属钾晶体(如图)的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是密置层的一种堆积方式

B.晶胞是六棱柱

C.每个晶胞内含2个原子

D.每个晶胞内含6个原子

下列排序错误的是(    )A.熔点由高到低:NaCl>Na−K合金>Na

B.晶体的熔点由低到高:CF4<CCl4<CBr4<CI4下列有关数据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元素的价电子数总等于所在族的族序数

B.NaOH晶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数目相等

C.CsCl晶体中每个Cs+周围紧邻的Cl−和每个Cl−周围紧邻的Cs+答案和解析1.【答案】B

【解析】解:①原子晶体是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的晶体,同种元素原子之间形成非极性键,不同原子之间形成极性键,如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晶体中Si−O键是极性键,故错误;

②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分子晶体,故错误;

③干冰晶体属于分子晶体,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晶体,升华时分子间距增大,属于物理变化,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没有破坏化学键,故错误;

④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共价化合物,如氯化铝,故错误;

⑤分子晶体的堆积不一定是分子密堆积,如冰晶体中存在氢键,不是分子密堆积,故错误;

⑥离子晶体由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金属晶体是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通过金属键形成,不存在离子键,故正确;

⑦金属晶体中由自由电子,可以导电,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不能自由移动不能导电,熔融的离子晶体可以导电,故错误;

⑧依据构成微粒与微粒间的作用可将晶体分为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故错误。

故选:B。

①原子晶体是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的晶体,同种元素原子之间形成非极性键,不同原子之间形成极性键,如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晶体中存在极性键;

②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形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③干冰晶体属于分子晶体,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晶体,升华时分子间距增大,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④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

⑤分子晶体的堆积不一定是分子密堆积,如冰晶体中存在氢键,不是分子密堆积;

⑥离子晶体由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金属晶体是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通过金属键形成;

⑦金属晶体中由自由电子,可以导电,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不能自由移动不能导电,熔融的离子晶体可以导电;

⑧依据构成微粒与微粒间的作用可将晶体分为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

本题考查四种晶体类型与结构、性质等,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与晶体中的特殊性.

2.【答案】D

【解析】解:A、由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①C(石墨)+O2(g)=CO2(g)△H=−393.51kJ⋅mol−1

②C(金刚石)+O2(g)=CO2(g)△H=−395.41kJ⋅mol−1,

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可得:C(石墨)=C(金刚石)△H=+1.9kJ⋅mol−1,则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所以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故A错误;

B.金刚石中每个C原子与相邻的4个C成键,因此1molC形成2mol共价键,石墨中每个C原子与相邻的3个C成键,1molC均形成1.5mol共价键,等质量时二者含有的共价键之比为4:3【解析】解: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均为CH2,故4.2g混合物中含有的CH2的物质的量为0.3mol,而CH2中含2条极性键,故0.3molCH2中含有的极性键为0.6NA个,故A正确;

B、葡萄糖是多羟基的醛,含5个−OH和1个−CHO,故1mol葡萄糖中含5NA个羟基,故B错误;

C、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故生成的乙酸乙酯分子小于0.1NA个,故C错误;

D、11g晶体B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1个B原子参与5个三角形的形成,故1mol三角形中含有的B原子的物质的量n=3×15=0.6mol,故1molB所含有的三角形的物质的量为53mol,个数为53NA个,故D错误。

故选:A。

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均为CH2,而CH2中含2条极性键;

B、葡萄糖是多羟基的醛;

C、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同素异形体、摩尔质量、晶胞的计算及结构等,难度不大,注意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解答】A.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故A错误;B.同素异形体指的是由同一种元素构成的不同的单质,苯并不是碳的单质,故B错误;C.在C60晶胞中有8×1/8+6×1/2=4个C60分子,故D.观察该晶胞可以发现每个C60分子周围与它距离最近等距离的C60分子有12个,故故选D。

5.【答案】D

【解析】解:A.水合铜离子中铜离子的配位数为4,配体是水,水中的氧原子提供孤电子对与铜离子形成配位键,1个水合铜离子中有4个配位键,故A正确;

B.该晶胞类型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金属原子在三维空间里以密置层采取

ABCABC…堆积,故B正确;

C.每个碳原子为3个环共用,一个正六边形含有碳原子个数=6×13=2,则每个碳原子可形成12个环,则碳原子数、六元环数之比为2:1,故C正确;

D.电子云密度表示电子在某一区域出现的机会的多少,H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所以不存在大多数电子一说,只能说H原子的一个电子在原子核附近出现的机会较多,故D错误;

故选:D。

A..水合铜离子中铜离子的配位数为4,配体是水;

B.根据晶胞类型判断密置层堆积方式;

C.根据均摊法计算碳原子数、六元环数之比;

D.电子云密度表示电子在某一区域出现的机会的多少。

本题考查了配合物、离子晶体、电子云、最密堆积等知识,题目难度不大,解题关键是对图要仔细观察,同时正确理解基本概念,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解析】解:A.H2O分子的结构为H−O−H,含有2个σ键,水分子中2个氢原子的2个s轨道与氧原子的sp3杂化轨道形成σ键,故A正确;

B.H2O中H、O元素形成极性键,H2O分子空间结构呈V型,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故B错误;

C.冰晶胞:;干冰晶胞:,即冰晶胞中水分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与干冰晶胞不同,故C错误;

D.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水形成冰晶体是通过氢键作用的,分子间没有共价键,故D错误;

故选A。

A.H2O分子中2个氢原子的2个s轨道与氧原子的sp3杂化轨道形成σ键;

B.H2O中H、O元素形成极性键,分子空间结构呈V型;

C.冰晶胞:;干冰晶胞:;

【解析】解:饱和溶液加入该种溶质的晶体后会处于动态平衡,溶解进去的溶质和析出的溶质相等,所以晶体的质量不变,但是形状会发生改变,溶解了多少溶质,就会析出多少溶质,故A正确。

故选:A。

根据饱和溶液加入该种溶质的晶体后会处于动态平衡,溶解进去的溶质和析出的溶质相等考虑。

本题考查了饱和溶液、晶体的溶解平衡,题目难度不大,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饱和溶液中还能溶解该种溶质,只是溶解了多少溶质,就会析出多少溶质。

8.【答案】C

【解析】解:A.水合铜离子中铜离子的配位数为4,配体是水,水中的氧原子提供孤电子对与铜离子形成配位键,1个水合铜离子中有4个配位键,故A正确;

B.根据均摊法可知,在CaF2晶体的晶胞中,每个CaF2晶胞平均占有Ca2+个数为18×12=4,2个F−,故B正确;

C.电子云密度表示电子在某一区域出现的机会的多少,H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所以不存在大多数电子一说,只能说H原子的一个电子在原子核附近出现的机会较多,故C错误;

D.在金属晶体的最密堆积中,对于每个原子来说,在其周围的原子有与之同一层有六个原子和上一层的三个及下一层的三个,故每个原子周围都有12个原子与之相连,对于Ag原子也是如此,所以每个Ag原子的配位数均为12,故D正确;

故选:C。

A.水合铜离子中铜离子的配位数为4,配体是水;

B.根据均摊法计算;

C.电子云密度表示电子在某一区域出现的机会的多少;【解析】试题分析:A.元素周期表中各周期包含的元素中数分别是2、8、8、18、18、32、32。周期表中第七周期完全排满共有32种元素。正确。B.周期表中共有18个列,第14列元素是第四主族的元素,容易形成共价化合物,所以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正确。C.在氯化钠晶体的配位数是6,氯化铯晶体的的配位数分8。错误。D.二氧化碳晶体是立方面心结构。在晶胞中每个二氧化碳分子周围紧邻二氧化碳分子在一个晶胞中有3个,而通过每个二氧化碳分子能形成8个晶胞。每个二氧化碳分子都计算了2次,所以二氧化碳晶胞中每个二氧化碳分子周围紧邻二氧化碳分子有(3×8)÷2=12个.正确。

考点:考查晶体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包含的元素种类的知识。

10.【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晶胞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X的原子结构、晶体中原子的位置、均摊法计算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X的M层电子数排满为18,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元素X的+1价离子X+中所有电子正好充满K、L、M三个电子层,则X简化电子排布[Ar]3d104s1,原子序数为29,X为Cu,结合晶体结构可知,N3−占据顶点,黑球为Cu+在棱心,结合均摊法计算。

A.X为Cu,原子序数为29,故A错误;

B.黑球为Cu+,在棱心;白球为B.化学式为Cu3N,X+离子是图中的黑球,故C正确;

D.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则X+的半径大于N3−,故D

11.【答案】B

【解析】解:A.由题给信息,氮化硅是超硬新材料,符合原子晶体的典型物理性质,故A正确;

B.因为氮化碳是原子晶体,不存在分子,故没有分子式,故B错误;

C.根据图中结构可知,每个碳原子周围有四个共价键,每个氮原子周围有三个共价键,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形成四个共价健后成八电子稳定结构,氮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形成三个共价键后,也是八电子稳定结构,故C正确;

D.根据图知,每个碳原子与四个氮原子相连,每个氮原子与三个碳原子相连,故D正确;

故选:B。

A.根据原子晶体的性质分析;

B.根据原子晶体不存在分子式判断;

C.根据图中结构可知,每个碳原子周围有四个共价键,每个氮原子周围有三个共价键,据此分析;

D.根据图片判断碳原子和氮原子的连接方式。

本题考查了原子晶体的性质,晶胞的计算,明确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是解题关键,利用均摊法进行分析解答,属基础考查,难度不大。

12.【答案】D

【解析】解:A.氯化钠晶体中,距Na+最近的Cl−是6个,即钠离子的配位数是6,6个氯离子形成正八面体结构,故A正确;

B.Ca2+位于晶胞顶点和面心,数目为8×18+6×12=4,即每个晶胞平均占有4个Ca2+,故B正确;

C.碳碳键被两个碳原子共有,每个碳原子形成4条共价键,即平均1molC原子形成4×12=2mol碳碳键,碳原子与碳碳键个数的比为1:2,故C正确;

D.该气态团簇分子的分子含有4个E和4个F原子,则该气态团簇分子的分子式为E4F4或F4E4,故D错误;

故选:D。

A.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的配位数是6,6个氯离子形成正八面体结构;

B.利用均摊法,计算晶胞中Ca2+数目;【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氢键,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握氢键的形成特点,把握氢键数目的判断,难度不大。

【解答】

氨气中的H可与其它3个氨气分子形成氢键,且N原子可与其它氨气分子的H形成氢键,则可形成的氢键为4,平均每个氨分子能够形成的氢键数目为4×12=2,

故选:B。

14.【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晶体的有关知识,明确晶体结构是解本题关键,熟练掌握教材中各种晶体代表物的结构特点,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点分析解答问题,易错选项是B,注意B选项题干中是“微粒间”而不是“原子间”,导致很多粗心同学易错,解答时仔细审题,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金刚石晶体中,由共价键形成的最小碳环上有6个碳原子,每个碳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从而形成空间网状结构,故A正确;

B.白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键角为60°,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故B错误;

C.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或氯离子的配位数都是6,所以在NaCl晶体中每个Na+(或C1−)周围都紧邻6个Cl−(或Na+),故C正确;

D.离子晶体的构成微粒是阴阳离子,分子晶体的构成微粒是分子,所以离子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而分子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还是以分子存在,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不破坏化学键,故【解析】解:A.n(P4)=mM=124g124g/mol=1mol,1个P4分子含有6个P−P键,因此124gP4含有的P−P键的物质的量为6mol,P−P键的个数为6NA,故A错误;

B.12g石墨中含有碳原子的物质的量n=mM=12g12g/mol=1mol,在石墨晶体中一个碳原子形成3个C−C键,每个C−C键由2个碳原子构成,因此12g石墨中含有C−C键的物质的量为1mol×3×12=1.5mol,C−C键的个数为1.5NA,故B错误;

C.n(SiO2)=mM=60g60g/mol=1mol,在二氧化硅晶体中,每个硅原子形成4个Si−O键,因此60gSiO2中含Si−O键的物质的量为4mol,Si−O键的个数为4NA,故C错误;D.六方最密堆积和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是空间利用率最高的结构,配位数是12,空间利用率均为74%,故D正确;

故选:D。

A.1个P4分子含有6个P−P【解析】解:A.C−C、C−H键均为σ键,C=C中一个σ键,一个π键,则丙烯分子有8个σ键,1个π键,故A错误;

B.在SiO2晶体中,1个Si原子和4个O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故B错误;

C.在石墨晶体中1个C原子对应3×13=32个C−C键,12

g石墨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12g石墨中含有C−C键的个数为1.5NA,故C错误;

D、白磷的分子式为P4,故124g白磷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白磷中含6条P−P键,故1mol白磷中含6NA条P−P键,故D正确;

故选:D。

A.C−C、C−H键均为σ键,C=C中一个σ键,一个π键;

B.在SiO2晶体中,1个Si原子和4个O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C.在石墨晶体中1个C原子对应3×13=【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判断,根据其特点来分析即可,难度不大。

【解答】

A.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不一定是晶体,故A错误;

B、晶体与非晶体最本质的区别是组成物质的粒子在微观空间是否有序排列,晶体具有自范性,有固定的熔点,可以使X光发生有规律的衍射,故B正确;

C.晶体研碎后还是晶体,故C错误;

D.将玻璃加工成规则的固体,玻璃仍然不是晶体,属于玻璃态物质,故D错误;

故选B。

18.【答案】B

【解析】解:A、由图可推出晶体中阴离子的最小结构单元中含Fe2+个数为:4×18=12,同样可推出含Fe3+个数也为12,CN−为12×14=3,因此阴离子为[Fe2(CN)6]−,则该晶体的化学式只能为MFe2(CN)6,由阴、阳离子形成的晶体为离子晶体,故A错误;

B、由A的分析可知,晶体的化学式为MFe2(CN)6,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M的化合价为+1价,故B正确;

C、由A的分析可知,晶体的化学式为MFe2(CN)6,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M的化合价为+1价,故C错误;

D、由图可看出与每个Fe3+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CN−为6个,故【解析】解:一个NaCl的晶胞中所包含的Na+为:12×14+1=4,Cl−数目为:8×18+6×12=4,即1个NaCl晶胞的体积实际上是4个Na+和4个Cl−共同所占的体积,由NaCl晶胞示意图可知1个Na+与1个Cl−共同占有的体积为V=14×(2acm【解析】解:该结构中Fe2+个数=4×18=12、Fe3+个数=4×18=12、CN−离子个数=12×14=3,Fe2+、Fe3+、CN−个数之比=12:12:3=1:1:6,该晶胞中Fe2+、Fe3+、CN−所带电荷之比=2:3:6,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M带正电荷,且电荷数为1,

A.根据图知,该晶胞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为离子晶体,故A错误;

B.如果M离子位于面心上,该离子个数=6×12=3,实际上为半个,且为+1价,故B错误;

C.如果M离子位于体心上,该离子个数为1,实际上为半个,且为+1价,故C错误;

D.含有M元素的离子为M+,且与Fe2+、Fe3+、CN−的个数比为1:1:1:6,其化学式为MFe2(CN)6,故D正确;

故选:D。

该结构中Fe2+个数=4×18=12、Fe3+个数=4×18=12、CN【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含义和根据化学式的计算,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用原子的个数比表示元素质量比肯定是错误的。A、1个阿司匹林分子由7+6+3=16个原子构成,说法正确;

B、阿司匹林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C、阿司匹林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2×7):(1×6):(16×3)=14:1:6,说法错误;

D、阿司匹林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7)+(1×6)+(16×3)=138,说法正确。故选C。

22.【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均摊法计算晶体的化学式,难度较小,注重对基本方法的考查。

【解答】

根据晶胞图可知,A原子分布在立方体的六个面心上,所以晶胞中含有A原子的数目为6×12=3,B原子分布在立方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