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机构引入遗嘱信托制度的方法及作用,职称论文_第1页
公证机构引入遗嘱信托制度的方法及作用,职称论文_第2页
公证机构引入遗嘱信托制度的方法及作用,职称论文_第3页
公证机构引入遗嘱信托制度的方法及作用,职称论文_第4页
公证机构引入遗嘱信托制度的方法及作用,职称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证机构引入遗嘱信托制度的方法及作用,职称论文内容摘要:遗嘱信托制度被誉为从坟墓里伸出的手,在委托人死亡后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支配信托财产。我们国家的遗嘱信托制度已经在2001年(中国信托法〕中明确确立,但是我们国家的遗嘱信托制度一直都没有能有效普及,主要原因牵涉法律法规不完善、配套制度缺失等多方面的因素。然而,在现有的法律制度的支持下,将公证制度引入到遗嘱信托制度是一个有效可行的方式方法。本文关键词语:遗嘱信托制度;公证制度;公证机构目录一、公证机构对遗嘱信托的规划、制作、保管、执行、监督的参与1二、公证机构作为遗嘱信托的登记、查询平台2三、公证为遗嘱信托的当事人保驾护航3〔一〕公证保卫受益人的财产权益3〔二〕公证保卫受托人的私人财产3〔三〕公证为遗嘱信托赋予强迫执行效力3以下为参考文献4注释5一、公证机构对遗嘱信托的规划、制作、保管、执行、监督的参与遗嘱信托制度在我们国家的发展经过当中尚没有能够得到完全有效地开展,并且在遗嘱信托的相关制度也很难能够在短时间内融入到实际的司法实践当中,因而在这个时候公证行业能够根据遗嘱信托的实际施行情况制定相关的施行细则,对于社会公众办理遗嘱信托的相关事项进行指导,积极地参与到遗嘱信托的规划、制作、保管、执行、监督等环节当中。首先,公证员根据委托人的申请启动遗嘱信托公证的程序,通过与委托人反复沟通、审查材料、上门实地走访等形式从多角度多方面了解委托人的财产状况、家庭成员情况、情感需求及以审查受托人的履行能力、诚信水平等,根据委托人的意愿为其量身定做合适的遗嘱信托公证文书,以谈话笔录、录音录像的形式将委托人的所思所想原本来本地记录在案,并将该案件的所有资料以密卷的方式进行保管。其次,委托人死亡后,由公证员或者受托人向受益人公开遗嘱信托的内容,征询受托人能否承诺接受遗嘱信托的委托,对遗嘱信托的内容和财产进行登记,协助受托人将信托财产办理转移登记手续,严格根据遗嘱信托的内容执行。最后,公证机构不定期向受托人、受益人了解执行情况,监督受托人积极、按时、完全地履行信托义务,发现受托人有不当行为损害受益人权益的时候,及时采取法律措施阻止损害行为继续发生,减少受益人的损失,保卫私有财产的安全。二、公证机构作为遗嘱信托的登记、查询平台由于当前我们国家的(中国信托法〕对于遗嘱信托登记的机关是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我们国家的群众进行遗嘱信托登记就变成了无处可登记的局面,这也是我们国家在大力发展遗嘱信托制度当中的重要瓶颈之一。所以,针对这种情况下,进行遗嘱信托登记的机关能够选择公证机构,这样有利于遗嘱信托之后能够在公证机构当中进行登记和管理,中国公证协会已建立的全国公证遗嘱备案查询平台,该平台采用数字化、网络化、集中化的数据存储方式和分享化的查询使用方式,将各省市遗嘱公证信息进行统一整合,解决了当下公证遗嘱查询效率低下,资源分散,跨区域协查困难的问题,使得遗嘱公证信息资源的利用愈加安全、方便、快速、高效.1公证机构作为遗嘱信托的登记、查询平台是解决我们国家没有统一的遗嘱信托登记、查询平台比拟可取的方式方法。三、公证为遗嘱信托的当事人保驾护航信托关键的内容就是要把委托人的财产转移到受托人名下,才能使信托财产按委托人的意思产生效益,当遗嘱信托终止时又将信托财产转移到受益人名下,根据我们国家物权法一物一权制度,信托财产登记在受托人名下或者被受托人实际占有,那信托财产的归属是受托人还是受益人?这个问题就牵涉物权的公示效力的问题。(中国物权法〕第九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按照法律规定交付,意味着我们国家物权的公示形式主要是两种:不动产以登记为公示形式,动产以占有为公示形式。但是这样的公示形式是有缺陷的。例如,甲出资购买房子,与乙约定房子登记在乙的名下,又或者甲购买乙的房子并支付了房价,但房子未过户到甲的名下。这两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很普遍,乙是不动产权证登记的物权人,甲是房产的实际权利人,这就产生了登记物权人与实际权利人不一致的情况,正如遗嘱信托财产。假如第三人向乙购买了该房子并且办理过户到第三人名下,这显然是对真正的权利人是非常不利的。但是,一纸公证文书能助你解决上述问题。〔一〕公证保卫受益人的财产权益固然(中国信托法〕有规定信托财产与属于受托人所有的财产〔下面简称固有财产〕相区别,不得归入受托人的固有财产或者成为固有财产的一部分。但是遗嘱信托相对于其它商业信托愈加隐秘,由于遗嘱信托中的委托人为避免遗产纠纷,生前也许并未公开遗嘱信托的内容,也就是讲当委托人死亡后,遗嘱信托的内容也许就只要受托人知道了;若受托人隐瞒遗嘱信托、侵吞信托财产,在我们国家物权以登记、占有为公示原则下,受益人是很难发现并举证受托人的侵吞行为。但是,经过公证的遗嘱信托就能够避免这样的漏洞。(中国公证法〕第三十六条、(中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均有规定,公证文书认定的事实在没有相反证据的情况下,均应当认定为有效,这就是公证书的法定证据效力。当经公证的遗嘱信托生效后,信托财产转移登记在受托人名下或者由受托人占有,一来公证文书将受托人的固有财产与信托财产区分开来,二来受托人由于有公证机构的监督而不会轻易侵吞信托财产,就算受托人侵吞了信托财产,受益人可以以通过查询遗嘱信托公证书的内容就能证明受托人名下的财产哪些属于信托财产,直接就能作为证据使用了,这样更容易保卫受益人的合法权利。〔二〕公证保卫受托人的私人财产(中国信托法〕规定了受托人只要不是违背信托目的、违犯管理职责而导致信托财产受损失的,受托人对管理、处分信托财产产生的债务是不负赔偿责任的,该债务应当在信托财产中支付。但是在遗嘱信托生效后,最了解遗嘱信托内容的委托人已经逝世了,受托人有没有违背信托目的、违犯管理职责,受托人是有理讲不清。假如该遗嘱信托是经过公证的话,这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公证员在办理遗嘱信托时,会向委托人了解各项详细情况,为其制定行之有效的遗嘱信托内容,公证员不单单只会出具遗嘱信托的公证文书,他们会将谈话内容制作成笔录、为委托人拍摄录像,把委托人最真实的意思表示记录下来,笔录和录像是遗嘱信托公证文书的有效补充。〔三〕公证为遗嘱信托赋予强迫执行效力公证机构对于债权债务关系简单的债权文书,经当事人的承诺,能够依法赋予强迫执行效力,当债务人不履行义务时,债权人能够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迫执行,不再经过诉讼程序,人民法院应当采取强迫执行措施。而在遗嘱信托文书中,受托人表示接受公证文书的强迫执行效力条款的,公证机构能够赋予该遗嘱信托公证文书强迫执行效力。当受托人恶意侵吞信托财产时,受益人能够向公证机构申请出具执行证书,申请法院直接执行受托人名下的信托财产,执行法院不能以该财产登记在受托人名下或被受托人占有而拒绝执行信托财产,物权的登记对抗效力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暂时失效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公证文书在对抗物权登记公示原则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更有利于保卫财产产权人的真实利益。例如,在广州郊区的农村,很多宅基地房屋的房产证和土地证登记的都是祖辈的名字,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房子都已经改建或者拆建过了,由于房产登记部门政策上的限制,对此类房子不予更换新的产权证,导致产权人死亡后,房产仍然登记在已故的产权人名下。固然明知道没法变更产权人名字,但是产权人的合法继承人仍然选择办理继承权公证书,一是为了确保其他合法继承人放弃继承后对该房屋没有继承权,这点法院也是支持的;二是为了以后征地拆迁时,征地拆迁部门成认继承权公证书的效力,能够将拆迁的权益转移到该合法继承人上。王利明教授在(论我们国家物权的公示规则及其完善〕一文中也表示过:在公证部门办理的公证也具有公示的效果,这个观点在上述的例子中就具体表现出得淋漓尽致。以下为参考文献[1]刘斐然。我们国家建立遗嘱信托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商情,2020,38:373-373.[2]王春艳。遗嘱继承公证中的遗嘱生效确认程序研究[J].企业文化旬刊,2021,9:231.[3]叶月华。公证遗嘱法律保卫问题研究[J].职工法律天地〔下〕,2021,30〔6〕:169-170.[4]谢雪。论遗嘱信托制度之完善[J].商情,2020,45:431-432.[5]朱光军。浅谈公证遗嘱[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16〔2〕:90-91.[6]王利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