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临安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通关测试题_第1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临安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通关测试题_第2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临安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通关测试题_第3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临安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通关测试题_第4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临安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通关测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选出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

)A.蓬蒿(gāo)

牟取(móu)

狼藉(jí)B.缄默(jiān)

窥探(kuī)

狩猎(shǒu)C.媲美(pì)

挑衅(tiǎo)

笃信(dǔ)D.吞噬(shì)

干涸(hé)

裸露(kē)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激动

随时

娇傲

光明正大B.诬蔑

牺牲

政协

和爱可亲C.黎明

疯狂

遭受

桃色事件D.热烈

消息

舆论

挑拔离间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B.此刻倒霉迹象纷至沓来,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C.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D.队伍分散开去,络绎不绝,前后长达一英里左右。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条件。B.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C.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近的如“一二·一”,远的如护国,这不用说了,都属于云南人民的。D.吉利公司推出的首款电动车“知豆DI”初步定价大约在4至6万元左右。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5、根据课文默写。

①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

②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

④____________,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⑤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

⑥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

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⑧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___。(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桃花源记》,回答小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穷其林

穷:尽,这里指走到尽头B.阡陌交通

阡陌:田间小路C.具答之

具:同“俱”,都D.此中人语云

语:告诉2.以下对“林尽水源”一句的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A.桃花林尽头,出现了水源。B.桃花林在溪水发源处就到头了。C.桃林消失不见了,只见有流水源源不断地流出。D.桃花林和流水都消失不见了。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B.文章第二、三段对桃花源生活环境的描写及人物的刻画,都有不少生动可感的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C.文章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开了一个人人劳动、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D.这篇文章以渔人的经历为线索,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结构严谨。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课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文章第一段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

2.“我们打破这种风气是需要努力的”一句中的“这种风气”具体指什么?

3.从全文看,作者成功的诀窍是什么?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秋江送别二首(其一)王勃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第一句的“辅”字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意境开阔。B.【乙】诗中王勃将陆与水相对,在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环境。C.【甲】【乙】两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表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D.【乙】诗开头一句的第一字和第六字相同,表现了一种回环反复的美。2.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六、语言表达(共10分)有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千里马而言,伯乐自然是它永世的知音,遗憾的是在封建社会里,千里马很少能遇到伯乐。请你联系本文文意,给下面的句子拟一个下联。

(1)上联:良马有幸遇伯乐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联:世上岂无千里马下联: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