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德育目标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二、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
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半个世纪以前的中学生差不多能背诵如流,今天的中学生也应如此,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要保证至少读10遍,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关于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完成。对于与《桃花源记》的比较阅读,教师可稍作点拨引导。学生讨论,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这样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探究创新法。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并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学习。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指导学生诵读;探究性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内化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一、导入语
假如同学们到南京旅游,一定会去中山陵。那里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长眠之地。在中山陵的大门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生前题写的四个大字——“天下为公”。这四个字是孙中山先生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他题写的最多的一句话。它包含着孙先生为之奋斗一生的最高理想和最完美的社会构想。其实,这一句话最早出自于我国一部儒家经典著作——《礼记》。那么这四个字究竟有什么含义?这什么被孙中山先生奉为一生理想?我们不妨走进这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的典籍,共同寻找答案。(板书课题)
二、整体把握课文。
1、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篇,编者以第一句话作为标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外搜集全文阅读。今天我们只要研究这一段文字。《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之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其语言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接下来请同学们共同朗读课文,请注意生字和特殊读音。(学生朗读)
(教师点评朗读)重点字词:⑴选贤与能明确:“与”通“举”,选拔。音jǔ⑵矜、寡、孤、独、废疾者明确:“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音guān⑶男有分明确:读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⑷货恶其弃于地也明确:读wù,厌恶、憎恶。(5)外户而不闭明确:闭,用门闩插门。(6)是故谋闭而不兴明确:杜绝。(7)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明确: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抚养”。
2、通过提问把握课文大意(1)本文是用哪两个字来表示理想社会?明确:“大同”。
(2)“大道”与“大同”有什么关系?明确:“大道行”才能达到“大同”社会。(3)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明确:“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大道”既行,就能“大同”。那么“大同”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社会面貌?请划出有关文字回答。明确:“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
(在回答以上问题的时候,有些句子可能有些学生不理解,可以请发言的同学来解释。)
3、老师小结:这段文字从很多方面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形态,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安居乐业、人人平等、互敬互爱、亲如一家的社会画卷。这是多么吸引人的理想啊!难怪千百年来,从孔子孟子到陶渊明,从洪秀全康有为到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视之为最高理想。接下来我们来研究下这个理想的实质是什么?
三、深入研究课文,领会课文实质。
1、请大家默读课文,用课文中有关语句来回答问题:
明确:选举什么样的人治理国家:“选贤与能”
提倡什么的人际关系:“讲信修睦”
怎样对待弱势群体:“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具有什么样的物质财富观念:“货物其弃于地也,不必私藏于己”
具有什么样的劳动观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以上各点共同构成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本文是孔子因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于是,人们开始幻想这样一个完美的“大同”社会的图景。但文中也有描写打湿社会的不良风气,请大家找出相关的语句。明确:“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这句中只出现实生活中诸多不良风气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会是“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以对比的手法,反映出了现实社会中的真实情景。
3、以上这些方面涉及到一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作者对此作了大胆的设想。作为两千多年前的人,能够有这样的设想确实叫人敬佩。然而,我们同时也应看到,作者的这些设想仅仅停留于提纲式的粗线条的勾勒,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时代的局限使得他们不可能去研究这些设想的可行性,也不可能找到去实践这些设想的方法。我们今天去阅读这些文字,大家想过什么方法可以实践这些设想吗?请大家大胆想象,说出你的设想,说不定明天的社会学家就出现在你们中间。
同学谈设想,老师注意倾听。四、知识拓展:文中“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明确:例如:这里的“大同”社会是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得以实现的,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社会构想,“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人们生活快乐、幸福,也正是“老有所终,幼有所长”,并推出那五类社会弱势群体得到社会的关爱。五、课堂小结:“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建省2025年公务员考试冲刺试卷
- 初中学年工作计划
-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含答案第2单元检测
-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4单元 练习 -家乡文化生活
- 2025年母亲的橙皮试题及答案
- 江西省2025年公务员数量关系专项训练卷
- 2025年血常规质控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旅游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二甲评审院感应知应会试题及答案(共220题)
- 湖北省公务员2025年行测言语理解专项提升卷
- GB/T 30340-2025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业务条件
- 新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12 在牛肚子里旅行 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 班组建设培训课件完整版
- 安全生产考核巡察办法原文
- 光船船舶运输合同范本
- 医院感染管理科十五五发展规划
- 【初中作文】打造作文“好身材”凤头豹尾【课件】
- 学堂在线 实验室安全教育 章节测试答案
- HCIA-AIH13-311v3.5认证考试题(附答案)
- 钢筋工施工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