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
3401/T
254—20221 范围制作、施工与验收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扩建的装配式民用建筑中预制混凝土构件结合面。2 规范性引用文件文件。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11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66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
51231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JGJ
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structure体式混凝土结构。简称装配整体式结构。[来源:JGJ
3.2预制混凝土构件
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简称预制构件。[来源:GB/T
3.3结合面
joint
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或坐浆料与预制混凝土构件之间的连接面。3.4混凝土粗糙面
concrete
rough
预制混凝土构件结合面上的凹凸不平或骨料显露的表面。简称粗糙面。[来源:JGJ
a)
400mm
,且全部凸起的底面面积之和
a)
400mm
,且全部凸起的底面面积之和3.5键槽
shear
key预制混凝土构件结合面上与后浇混凝土相匹配以传递剪力的槽。3.6模具成型混凝土粗糙面
forming
rough
采用粗糙面模具在预制混凝土构件表面形成的混凝土粗糙面。简称模具成型粗糙面。3.7混凝土粗糙面模具
rough
surface
mold在预制混凝土构件模具挡边上设置的用于形成混凝土粗糙面的模具。简称粗糙面模具。3.8粗糙面凹凸深度
relative
depth
of
rough
一定区域内粗糙面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高度差。4 基本规定4.1 结合面宜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满足结构承载力、延性和耐久性的要求。4.2 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或键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
预制板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预制梁与后浇梁、板叠合层间的混凝土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预制梁端面应设置键槽且宜设置粗糙面;当梁端进入支座尺寸不小于
20mm
时,端面混凝土结合面可不做特殊处理;b)
预制墙板顶部和底部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当竖向接缝处受力较小时,预制墙板侧面的混凝土结合面可采用连续键槽面;c)
叠合剪力墙采用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时,内叶墙板的预制构件内表面宜设置粗糙面,边缘构件范围内应设置粗糙面;d)
叠合剪力墙采用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时,内叶墙板的预制构件内表面宜设置粗糙面,边缘构件范围内应设置粗糙面;e)
预制柱的底部应设置粗糙面,中间部位应设置键槽,柱顶应设置粗糙面。4.3 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的结合面设置粗糙面时,粗糙面的面积宜不小于结合面的
粗糙面凹凸深度应不小于
4mm,预制梁端、预制柱端、预制剪力墙端的粗糙面凹凸深度应不小于
。4.4 粗糙面根据成型工艺可分为露骨料、拉毛和模具成型三种方式,并宜符合下列规定。a)
预制板顶采用露骨料或拉毛;b)
预制梁顶采用露骨料或拉毛;c)
预制墙板端面采用露骨料或模具成型;d)
预制柱端面采用露骨料或模具成型。4.5 当采用模具成型粗糙面时,宜满足附录
A
A
要求时,应对模具成型粗糙面进行专门的性能测试,并宜符合下列规定。2应大于粗糙面面积的
40%;b)
凸起的高度不小于
,净间距为
10mm~20mm;c)
凸起梅花状布置,外排凸起至构件边的距离为
15mm~25mm;d)
构件外伸钢筋不穿越凸起。4.6 预制构件结合面设置键槽时应符合
1
的规定。DB
3401/T
254—20225 材料5.1 混凝土5.1.1 混凝土力学性能指标和耐久性要求等应符合
的规定。5.1.2 粗糙面的混凝土宜符合下列规定。a)
石子采用
~20mm
连续级配;b)
砂子取
II
区中砂;c)
坍落度值控制在
130mm~150mm;d)
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5.1.3 预制构件节点及接缝处后浇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5.2 外加剂5.2.1 缓凝剂应符合
50119
的规定。5.2.2 脱模剂宜采用水溶性脱模剂。水溶性脱模剂涂刷于模板后所形成的隔离膜能完全阻止混凝土与模板的直接接触并且有助于在浇筑混凝土时,5.3 粗糙面模具材料5.3.1 粗糙面模具宜采用环保材料制作,其有害成分和含量应符合相关规范规定。5.3.2粗糙面模具可使用聚氯乙烯膜、聚丙烯板、金属模具等。6 设计计算6.1 装配整体式结构中,预制构件接缝的正截面承载力应符合
50010
的规定。6.2 装配整体式结构中,预制构件接缝的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以下规定。a)
持久设计状况:(1)b)
地震设计状况:(2)c)
在梁、柱端部箍筋加密区及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3)式中:γ—结构重要性系数,安全等级为一级时应不小于
1.1
1.0;V—持久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V—持久设计状况下梁端、柱端、剪力墙底部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V—地震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V—地震设计状况下梁端、柱端、剪力墙底部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γ—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DB
3401/T
254—2022η—接缝受剪承载力增大系数,抗震等级为一、二级取
1.2,三、四级取
1.1;V—被连接构件端部按实配钢筋面积计算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6.3 在地震设计状况下,剪力墙水平接缝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4)式中:V—地震设计状况下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f—垂直穿过结合面的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Asd—垂直穿过结合面抗剪钢筋的面积;N—与剪力设计值
V
相应的垂直于结合面的轴向力设计值,压力时取正,拉力时取负。6.4 叠合梁端竖向接缝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符合
JGJ
1
的规定。6.5 在地震设计状况下,预制柱底水平接缝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a)
当预制柱受压时:(5)b)
当预制柱受拉时:(6)式中:V—地震设计状况下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N—与剪力设计值
V
相应的垂直于结合面的轴向力设计值,取绝对值进行计算;Asd—垂直穿过结合面所有钢筋的面积;f—预制构件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垂直穿过结合面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6.6
值。7 生产制作7.1 模具组装时,应保证模具表面干净、干燥、平整,混凝土残渣应清理干净。7.2 当露骨料工艺的缓凝剂采用涂刷方式时,应在预制构件模具组装完成后在模具挡边上均匀涂刷缓凝剂。7.3 当采用聚氯乙烯膜作为粗糙面模具时,聚氯乙烯膜的裁剪和粘贴应符合下列规定。a)
根据预制构件设计粗糙面尺寸要求及粗糙面模具面幅,可使用美工刀、剪刀等裁剪聚氯乙烯膜,裁剪伸出钢筋槽口、裁剪预留预埋件安装固定孔等;b)
根据裁剪尺寸,定位粗糙面模具位置,保证与模具边框及开孔位置正确,可使用双面泡沫胶条或整体使用结构胶粘接固定粗糙面模具;c)
泡沫胶条粘贴的间距应保证后期粗糙面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不应脱落和位移,且密封性好,不应使模具面与粗糙面模具之间进浆。7.4当采用聚丙烯板作为粗糙面模具时,应符合下列规定。DB
3401/T
254—2022a)
可采用模块化组装,并应保证安装牢固;b)
应对模具面与粗糙面模具之间进行密封。7.5 模具设置稳固后应在模具表面涂刷脱模剂。7.6 钢筋安装过程中,不应破坏已安装固定的粗糙面模具,钢筋伸出位置槽口应做好堵浆处理。7.7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粗糙面模具是否固定牢固,位置准确。7.8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防止粗糙面模具发生位移。7.9 当露骨料工艺的缓凝剂采用喷洒方式时,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均匀喷洒缓凝剂。7.10 人工或机械拉毛。7.11 当采用聚氯乙烯膜模具作为粗糙面模具时,脱模与模具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a)
应按照拆模顺序拆除模具,并宜保证粗糙面模具与挡边模具一同脱模;b)
部分粘接于混凝土结合面的粗糙面模具,脱模后可采用钳子或其他工具拆除,并检查粗糙面质量。7.12 满足环保要求。8 施工与验收8.1 现场施工8.1.1 后浇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应符合
50666
的规定。8.1.2 当竖向预制构件底面采用模具成型粗糙面且拼缝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时,拼缝的灌浆作业应符合
的规定。8.1.3多层预制剪力墙底部采用坐浆材料时,其厚度宜不大于
20mm。8.2 质量验收8.2.1 预制构件进场时应全数检查粗糙面及键槽的质量,并应满足设计要求。8.2.2 在后浇混凝土浇筑前应对粗糙面的质量,键槽的规格、数量、位置进行隐蔽工程验收。8.2.3 模具成型预制构件凹凸粗糙面外观质量的合格凸点数量占总数量应不少于
。2mm31.181239.5918DB
3401/T
254—202231.181239.5918附 录 A(规范性)预制构件模具成型粗糙面要求A.1 预制构件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简短(汇编10篇)
- 第二章 函数2026年高三数学第一轮总复习
- 职高简单高考题目及答案
- 酒店工作心得体会怎么写(例文10篇)
- 美食餐厅推广营销案例分析
- 体育产业市场分析与投资机会研究
- 医药行业创新发展模式探讨
- 农产品检测技术革新-2025年无损检测技术应用创新报告
- 2025年车工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山西省晋城市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
-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提纲
- GA/T 148-2019法医学病理检材的提取、固定、取材及保存规范
- 高校辅导员培训PPT课件:班干部的选任与培训
- 26个英文字母书写动态演示课件
- 分镜头脚本设计-课件
- 拧紧知识培训课件
- 非参数统计课件
-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
- 劳保用品发放表格及管理
- 江苏省盐城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深锥沉降槽地面倒装工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