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视蒯因在《逻辑哲学》中对LD的两个反对论证,逻辑学论文_第1页
检视蒯因在《逻辑哲学》中对LD的两个反对论证,逻辑学论文_第2页
检视蒯因在《逻辑哲学》中对LD的两个反对论证,逻辑学论文_第3页
检视蒯因在《逻辑哲学》中对LD的两个反对论证,逻辑学论文_第4页
检视蒯因在《逻辑哲学》中对LD的两个反对论证,逻辑学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检视蒯因在(逻辑哲学)中对LD的两个反对论证,逻辑学论文分析哲学家们大多知道,蒯因曾经强烈地反对过卡尔纳普〔和一些逻辑实证论者〕对于逻辑真句①〔logicaltruths〕的看法。卡尔纳普以为逻辑真句是纯粹基于语言而为真〔truepurelybyvirtueoflanguage〕或纯粹基于语言的约定〔linguisticconven-tions〕而为真;它们之所以为真,与非语言的世界毫无关联。卡尔纳普的这个看法被蒯因称为逻辑真句的语言性教条〔linguisticdoctrineoflogicaltruths,下面简称LD〕,并在多篇文章中强烈地加以抨击。蒯因反对LD的理由有多个,而且个个看起来理据充分,这使得很多哲学家因此对LD充满怀疑。但我相信,蒯因这些论证的论据其实是不充分的。在下面的论文中,我将十分分析并评论蒯因在(逻辑哲学〕一书中对LD所提出的两个攻击论证,并指出它们的弱点。我将得出结论讲,不但LD经得起蒯因这两个论证的抨击,即使蒯因常攻击的分析与综合真句的区分也仍然是一个能够辩护的区分。但在开场本文之前,请让我先讲明两件事情。首先,讲一个真句是纯粹基于语言而为真也就是讲它是一个分析真句;LD因此相当于是在讲:逻辑真句都是分析真句。①众所周知,蒯因在(经历体验论的两个教条〕一文中强烈地反对分析真句与综合真句间的区分,但令人惊讶的是,他在该文中并没有对逻辑真句的分析性作出任何质疑;不仅如此,逻辑真句的分析性反倒是蒯因在该文中对分析真句所采取的弗雷格式定义的一个逻辑结果。②不过,蒯因很快就在其他的几篇论文中对LD发动一系列无情的攻击:这些攻击最早出如今(根据约定而为真〕③一文中、然后出如今(卡尔纳普与逻辑真句〕④一文中,最后则出如今(逻辑哲学〕⑤一书中。这些攻击可以以被看成是对分析/综合真句区分的彻底攻击,因此意义显得格外重大。不幸的是,蒯因后来对于LD的攻击似乎并没有一个清楚的焦点〔或者讲,LD本身似乎并没有一个太清楚的内涵〕,而这也就是我想要事先讲明的第二点:有时蒯因对LD的攻击所针对的显然是认识论上的问题,但有时他所攻击的问题则能够被讲成是形上学上的问题〔而有时他的攻击则能够被看作是同时针对这两个面向〕。⑥赫尔曼〔Hellman〕和博格霍西安〔Boghossian〕曾经分别指出,蒯因对于逻辑真句分析性的漫天式攻击能够而且也应该被分类成两类:一类攻击的是逻辑真句是先验可知的这样的知识论主张,另一类攻击的则是逻辑真句是纯粹由于语言的约定而使其为真这样的形上学主张。⑦换句话讲,LD本身既能够被看成是这样的一种认识论主张:仅仅对包含在逻辑真句中的逻辑常元意义的把握便足以让一个人知道〔或证成地相信〕该语句为真,可以以被看成是这样的一个形上学主张:表示出逻辑真理的语句之所以为真,完全是由于华而不实的逻辑常元的意义所致。由于LD能够被看成是这样两个特别不同的主张,而对于华而不实一个主张来讲是特别有力的反对论证,可能对于另一个主张来讲却疲软乏力,因此我们需要格外小心区别哪个主张才是蒯因个别的论证所针对的对象。下面我将十分检视蒯因在(逻辑哲学〕〔下面简称PL〕一书中对LD所提出来的两个反对论证;我之所以十分检视它们,并不是由于它们格外重要,而是由于学者间似乎较少讨论它们。①一、内在区分〔immanentdistinction〕论证根据我的理解,蒯因在PL中给出了两个在他早期作品里不曾提过的反对LD的论证。第一个论证针对的是前述LD认识论主张与LD形上学主张的一个共同预设,而第二个论证所针对的则是LD的形上学主张。我在这一节中讨论前者,并将称之为内在区分论证。我之所以如此称呼它,主要是由于蒯因在该论证中诉诸了内在区分这一概念;我们能够将该论证整理如下:②〔1〕逻辑常元[或文法质词〔grammaticalparticles〕]与非逻辑常元[或字汇〔lexicon〕]间的区分是内在的,因此逻辑真句与其他真句间的区分会随着前述区分的改变而改变。〔2〕假如〔1〕为真而逻辑真句又是纯粹基于语言而为真,那么,哪些句子是纯粹基于语言而为真这件事就会随着文法学家怎样选择他们的逻辑常元而改变。〔3〕我们当然不应该让哪些句子是纯粹基于语言而为真这件事随着文法学家怎样选择他们的逻辑常元而改变。〔4〕因而,逻辑真句并非纯粹基于语言而为真;因此LD为假。当以上述的方式呈现时,内在区分论证很明显是一个有效的论证。但同样明显的是:一个像我这样的LD提倡者当然不会接受该论证的所有前提,十分是该论证的第一个前提。注意,内在区分论证的第一个前提能够再被分解为两个部分:〔1a〕逻辑常元〔或文法质词〕与非逻辑常元〔或字汇〕间的区分是内在的。〔1b〕假如逻辑常元〔或文法质词〕与非逻辑常元〔或词汇〕间的区分是内在的,那么,逻辑真句与其他真句间的区分就会随着这个区分的改变而改变。为了加速下面的讨论,我们能够很快地同意蒯因讲,内在区分论证的前提〔1b〕、〔2〕和〔3〕都为真①,因此剩下的问题仅仅仅是该论证的前提〔1a〕能否也为真。注意,〔1a〕中所提到的内在区分〔或更一般性的内在概念〕是这样一种区分〔或文法概念〕:该区分〔或文法概念〕不能普遍适用于不同的语言。②比照来讲,一个超越的〔transcendent〕区分〔或一个文法上超越的概念〕是一个能够普遍适用于不同语言的概念。蒯因在PL中以德文里的der-字词〔der-words〕作为内在概念的一个例子:该类语词仅适用于德文,而不适用于其他语言。但更重要的是,蒯因在PL中还明白断言逻辑常元与非逻辑常元间的区分只能是内在的区分,而他的这个断言就显示在〔1a〕这个前提中。问题在于:蒯因有什么好的理由作出〔1a〕这样的断讲呢?假如我们检视蒯因在PL中所提供的理由,我们可能会感到沮丧。由于在该书中,蒯因实际上只考虑了一个企图以超越的方式去区分逻辑常元与非逻辑常元的方式方法;③在发现该方式方法并不成功之后,蒯因很快便得出结论讲,该区分只能是一个内在的区分①。但这个结论当然是一个太快的结论。事实上,分析哲学家间有不止一种超越地区分逻辑常元与非逻辑常元的方式,蒯因却完全没有考虑这些其他的区分方式。我在这里简单讲明华而不实一种;固然该区分方式并非完全没有问题,但我以为它在某种程度上相当成功地区分了逻辑常元与非逻辑常元。根据很多哲学家的看法,逻辑之所以如此独特而重要的理由之一,便在于逻辑并不关心任何一个特定领域内的事物,而是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事物。因此,很自然而且适切地,我们能够将逻辑常元定义为一个语言中主题中立〔topic-neutral〕的那些语词。但为了要让这个想法更为精到准确并确保其超越性,我们还需要将此处主题中立性这一概念作进一步的澄清与刻画。首先,让我们注意到,那些对某一论域内的事物主题不中立或主题敏感〔topic-sensitive〕的语词也就是那些在该论域的事物之间能够作出区别的语词:当它们应用于该论域中不同的事物上时,这些语词有可能产生出真假不同的语句来。就此而论,一元述词是一个男人、二元述词高于,以及量化词所有人都是对这个物理世界来讲主题敏感的语词,由于它们会在蒯因和101大楼之间作出区别。相对来讲,一元述词是一个事物、二元述词等于,以及量化词所有东西则不是对这个物理世界主题敏感的语词,由于它们不会在蒯因和101大楼之间作出区别;事实上,它们在任何一对实际存在的事物之间都不会作出任何的区别。这些对某一论域主题不敏感的第二类语词能够被合理地讲成是对该论域主题中立的语词。最后,对于单纯的主题中立这个概念,我们则能够对任何论域都主题中立这个概念来加以讲明。事实上,后者还能够更进一步以对任何论域的任何洗牌函数下都保持外延不变〔invarianceunderarbitrarypermutationsofanydomain〕这个数学概念来加以精到准确化。②就是在这个精到准确的意义下,我们讲逻辑常元是一个语言中单纯的主题中立的那些字词,而非逻辑常元则是在一个语言中对某些论域会主题敏感的那些字词。值得注意的是,当以这种方式去定义时,介于逻辑常元和其他语词间的区分将会是一个超越的区分。假如这种〔或其他任何一种〕超越地区分逻辑常元和其他字词的方式能够令人满意,那么,我们就能够反驳蒯因内在区分论证中的前提〔1a〕。必须澄清的是,我并非在十分暗示讲,上述的定义方式格外令人满意,我的论点只是:在我们仔细考虑并显示每一种以超越的方式去区分逻辑常元与其他字词的企图都不会成功之前,我们不应该太过急躁地接受蒯因内在区分论证中的前提〔1a〕。二、基于而为真〔truebyvirtueof〕论证但蒯因在PL一书中还有第二个反对LD的形上学主张的论证。蒯因写道:给定某些情况〔circumstances〕和某个为真的语句,我们怎样能够希望去显示讲:该语句是基于这些情况而为真呢?假如我们能够显示该语句被[正确]描绘叙述了这些情况的语句在逻辑上所蕴含,我们还能要求更多吗?但任何的语句都逻辑上蕴涵任何的逻辑真句。因此,不消讲,逻辑真句是基于任何你想命名的情况语言、世界、任何事情而为真。①下面我将把这个段落中所包含的论证称为基于而为真论证,并将之明白写成下面的论证形式:〔1〕对任何的语句S和任何的情况C来讲,S是基于C而为真,若且惟若,某个对C的正确描绘叙述DC逻辑上蕴涵S。〔2〕每个语句都逻辑上蕴涵任何的逻辑真句。〔3〕因而,对任何情况的任何正确描绘叙述都逻辑上蕴涵任何的逻辑真句。〔4〕因而,逻辑真句是基于任何的情况语言的或非语言的情况而为真;因此LD为假。再一次地,我倾向于以为基于而为真论证是一个有效的论证,但其第一个前提则为假。此处必须注意的一件事是:由于每一个真语句都被任何一个矛盾情况的任何一个正确描绘叙述在逻辑上所蕴含,然而讲前者是基于后者而为真则似乎是荒唐的讲法,因此对于蒯因来讲,前一段落中的情况一词必定意指某种类似于事实的事物。但就算我们如此解释情况一词,我们仍然有两个相互关联的理由去反对基于而为真论证中的第一个前提。我的第一个理由是这样的:该论证的前提〔1〕本身在逻辑上蕴涵了一些非常违背直觉的结果。举例来讲,该前提逻辑上蕴含蒯因是个哲学家是基于其正确的描绘叙述之一是中国在亚洲而且〔中国在亚洲,若且惟若,蒯因是个哲学家〕的情境而为真。①面对这样的一种反例,蒯因可能会反驳讲:这些所谓非常违背直觉的反例其实并非真正违背直觉,毕竟:〔a〕中国在亚洲而且〔中国在亚洲,若且惟若,蒯因是个哲学家〕这个较长的描绘叙述逻辑上蕴含了蒯因是个哲学家这个较短的描绘叙述;而且〔b〕假如语句p正确地描绘叙述情况C而p*逻辑上蕴涵p,那么,p*似乎也正确地描绘叙述了情况C。因此根据这个想象中的反驳,前述那个较长的描绘叙述与那个较短的描绘叙述实际上描绘叙述了一样的情况,也就是蒯因是一个哲学家这样的情况。不过,这样的反驳方式就算成功解消我们在这里的疑虑,也将会迫使蒯因接受我第二个反对该论证的理由中的R1原则,并因此使得该第二个反对理由显得更有威力。②我对于基于而为真论证中前提〔1〕的第二个反对理来历自某个所谓的弹弓型论证〔slingshot-styleargument〕,而该弹弓型论证的结论是:假如基于而为真论证的前提〔1〕为真,那么,任何真句都会基于任何你想命名的情况而为真。以下为这个论证的进行方式。令S为任意一个真语句,C是任意一个情况,p是任意一个正确描绘叙述C而且逻辑上蕴含S的语句,因此根据基于而为真论证的前提〔1〕:S是基于情况C而为真。如今,令C*是另一个任意选择的情况而p*是某个对C*的正确描绘叙述。我们首先证明:p也会是一个对C*的正确描绘叙述。这个证明似乎很容易透过下面的弹弓论证来加以完成:〔此处,DDT指称任何合理确实定描绘叙述词理论,如罗素确实定描绘叙述词理论。假设3成立的理由是我稍早在评论蒯因使用情况一词的意思时所讲的:情况必定是类似于事实之类的事物。R1是这样的原则:假如语句p正确地描绘叙述了情况C而p*逻辑上等价于p,那么,p*同样正确描绘叙述了情况C。R2则是这样的原则:假如t1等于t2,那么,〔t1〕和〔t2〕正确地描绘叙述了一样的一些情况。①〕由于p是对C*的一个正确描绘叙述而C*是任意选定的情况,我们因此能够结论讲:假如基于而为真论证的前提〔1〕为真,那么,任何真句都会基于任何你想命名的情况而为真。我把上述这个弹弓论证和其结论看作是对蒯因的基于而为真论证中的前提〔1〕的归谬〔reductio〕证明。请读者注意的是,针对这个弹弓论证,蒯因不能以根据他的检证整体论〔verificationholism〕,每一个语句确实都是由于任意的情况而为真来回应,由于这样的回应方式将会蕴涵LD为假,因此犯了丐题〔beggingthequestion〕的错误。但基于而为真论证前提〔1〕的问题在哪里呢?确实,蒯因问道:假如我们能够显示该语句被[正确]描绘叙述了这些情况的语句在逻辑上所蕴含,我们还能要求更多吗?固然蒯因以为我们不能要求更多,但我相信我们能,我的理由如下。在蒯因所谓的情况中,我们能够区分出所谓的逻辑的情况与非逻辑的情况两种。直觉上,逻辑的情况是那些只牵涉逻辑常元意义的约定或规定的情况,而非逻辑的情况则是那些至少牵涉了其他事物的情况。如今,好像蒯因所成认的,单单一个语句本身并不能逻辑上蕴涵任何语句;任何语句都需要逻辑以便产生逻辑的蕴含。因而,讲情况C的某个正确描绘叙述逻辑上蕴涵一个语句S不多不少恰好只是在讲S是至少部分但也有可能完全基于逻辑常元的意义而为真罢了。假如,除此之外,所有那些其正确的描绘叙述在逻辑上蕴涵S的情况都是非逻辑的情况,那么,我们便讲S也至少是部分基于这个世界而为真。反过来讲,假如至少有一个其正确的描绘叙述在逻辑上蕴涵S的情况是逻辑的情况,那么,我们就讲S是纯粹基于语言或纯粹基于逻辑常元的意义而为真。简单地讲,蒯因对S是基于情况C而为真所给的定义项〔definiens〕并不恰当,该定义项其实更合适作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