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卡托斯科学哲学思想理论和应用研究情况,自然辩证法论文_第1页
拉卡托斯科学哲学思想理论和应用研究情况,自然辩证法论文_第2页
拉卡托斯科学哲学思想理论和应用研究情况,自然辩证法论文_第3页
拉卡托斯科学哲学思想理论和应用研究情况,自然辩证法论文_第4页
拉卡托斯科学哲学思想理论和应用研究情况,自然辩证法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拉卡托斯科学哲学思想理论和应用研究情况,自然辩证法论文固然中国国内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场引入拉卡托斯的学讲,但是之后对其科学哲学思想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且影响很大。早在1987年,范岱年就撰文介绍了1980至1986年间中国对拉卡托斯科学哲学论文的翻译情况并梳理了国内研究大概情况。在其之后,尚未发现国内有直接针对中国拉卡托斯科学哲学思想翻译及研究状况进行研究的论文。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中国国内拉卡托斯科学哲学翻译及其研究大概情况,有一定的必要性和意义。对拉卡托斯科学哲学文献的翻译,包括对他本人着作及论文的翻译,以及对别人研究拉卡托斯科学哲学思想的相关着作及论文的翻译。在拉卡托斯科学哲学思想研究方面可由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来标示,华而不实,学术论文又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针对拉卡托斯科学哲学思想进行研究的文献,这能够看作是关于拉卡托斯科学哲学的理论研究;另外一类是将拉卡托斯科学哲学思想运用于其他学科领域研究的文献,这能够看作是关于拉卡托斯科学哲学的应用研究。本文对这些方面的大概情况展开讨论。一拉卡托斯科学哲学思想翻译情况(一)拉卡托斯着作翻译情况为了解国内现有的对拉卡托斯着作的翻译情况,2020年6月27日,通过中国国家图书馆文献搜索,选择文献类型图书,以逻辑检索的方式,将拉卡托斯设定字段为责任者进行检索,共得到14条结果,华而不实,2条为与书籍同名的电子书,1条为台湾出版的图书②,除去重复出现的2条记录,中国大陆出疆域书共9部,列于下页表1。【表1】对照国外出版的拉卡托斯着作及时间,中国国内对其部分着作的翻译出版是不及时的。至2018年,拉卡托斯的主要学术着作基本都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并且其部分着作在国内屡次再版。除此之外,通过国家图书馆进一步文献检索可知,国外关于拉卡托斯研究的相关专着国内基本没有翻译出版。(二)拉卡托斯论文及别人对其研究论文的翻译情况通过中国知网文献检索,1980年(世界科学译刊〕等刊物发表了5篇译文,直接或间接介绍了拉另外,进一步通过文献查询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79年开创办理的(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上曾先后发表过9篇拉卡托斯本人论文的译文以及国外对拉卡托斯学讲研究的译文,由于检索所根据的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没有收录这一刊物,在这里无法检索到,故在它处检索这些文献。查得的文献分别是:拉卡托斯所着的科学研究纲领方式方法论(1980.2,邱仁宗摘译,范岱年校),经历体验主义在近期数学哲学中的复兴(上)(1980.2,林夏水译,邱仁宗校),经历体验主义在近期数学哲学中的复兴(下)(1980.3,林夏水译,邱仁宗校),科学和伪科学(1981.1,林可济译,黎风校),评价科学理论的三种方式方法(1982.3,章士嵘译),无穷回归与数学基础(1982.3,林夏水摘译),数学要证明什么?(1982.3,鲁旭东译),J.沃勒尔所着的伊姆雷拉卡托斯(1922-1974):数学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1980.2,黎风摘译),J.J.科克尔马斯所着的关于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式方法论的意见(1982.3,张兴强、陈光摘译)。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国内翻译相关论文文献就很少了。二拉卡托斯科学哲学思想理论研究情况以主题词①拉卡托斯检索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设定学科领域为基础科学中的自然科学理论与方式方法以及哲学与人文科学②,时间范围为1979-2018年,得到论文文献226篇③。进一步针对上述226篇论文文献,通过阅读题目、内容摘要、本文关键词语、文章中的各级标题以致全文进行挑选,以获取有效文献,④最终得到有效文献59篇,⑤华而不实,最早的一篇文献发表于1980年的(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本论文即以这59篇文献为基础,运用中国知网文献分析中心的分析/阅读功能,辅之以文献内容分析,最终得到中国拉卡托斯科学哲学思想理论研究的大概情况。(一)文献分布情况运用上述所称的分析/阅读功能,得到文献来源期刊分布(见表2)、发表年限分布(见下页图1)、作者所在机构分布(见下页表3)、资金支持情况。⑥据文献来源分布统计表(上页表2),国内刊登有关拉卡托斯理论研究文献的重要期刊有:(科学技术与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等,所发表文献均为6篇,可见这些科学技术哲学类专门期刊是刊登拉卡托斯科学哲学理论研究论文的主要期刊。根据发表年份分布统计(图1),1979-1989年间发表论文15篇,1990-2000年间发表论文13篇,2001-2018年间发表论文31篇,发表论文较多的年份主要集中在2000年以后,据统计占全部已选文献的53%。根据论文作者所在机构分布情况统计(表3),国内主要的研究机构有华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内蒙古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等。除此之外,对于基金支持的情况,所选文献中由基金支持的研究的只要1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支持),占文献总数的1.7%。【表2-3】(二)重要文献及其作者情况这一主题可从两个方面考察:一是文献的首创性;二是文献的被引状况。对于文献被引不少于H次。当某文献的被引频次大于或等于该组文献的H指数时,能够大致认定该文献为高频文献和重要文献。由文献分析得到,本组文献的H指数是5,即至少有5篇文献被引不少于5次。据此统计得到本组文献有8篇被引5次(含5次)以上,相关信息见表4。【表4】(三)研究水平及研究方式1.研究水平考察研究水平,可从文献的总体影响力、被引频次、参考国外文献情况三方面进行分析。从文献的H指数为5看,总体影响力不高。从被引频次看,在所选59篇文献中,有16篇文献尚未被引用,占所选文献总数的27%;被引频次为1的论文有12篇;被引频次为2的论文有10篇;被引频次为3的论文有8篇;被引频次为4的论文有4篇;被引频次为5及其以上的有8篇,最高的1篇文献被引10次,约占文献总数的14%。这些数字表示清楚国内有关拉卡托斯的理论研究中,十分有影响力的学校论文几乎没有,研究水平不高,以致参考国内别人文献进行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①。从参考国外文献看,有45篇中文文献(占总数的77%)并未参考外文文献;有13篇中文文献参考了拉卡托斯英文原着②,有1篇参考了拉卡托斯的英文论文原文,共占59篇文献总数的23%;参考拉卡托斯英文原着或英文论文的,1986年之前发表的有6篇,之后的有8篇。考虑到1986年之前文献中还包括2篇译文和2篇没有以下为参考文献,则这一时期(1979-1986)剩余文献全部引用了外文文献,而1986年之后(1987-2018)的49篇研究文献中引用外文文献的有8篇,只占到该时间段文献总数的16%。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可能与国内拉卡托斯外文着作的翻译有关。1986年、1987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分别翻译出版了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式方法论〕(2005年再版)、(猜测与反驳〕,1993年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了他的(数学、科学和认识论〕。这些译着一经出版就成为中国国内学者进行相关研究的主要以下为参考文献,(科学研究纲领方式方法论〕被引共20次(华而不实1986年版的17次,2005年版的3次),其他2本译着都被引3次。由此能够得出结论:对于中国国内学者这方面的研究,在没有译着的情况下,尚能参考拉卡托斯外文原着进行,但参考其论文的很少,参考国外别人对拉卡托斯研究的文献则少之又少,几乎没有;在有拉卡托斯中文译着的情况下,则主要参考译着进行,对于国内尚无译本的论者原着及其相关外文文献几乎不参考。这直接影响到研究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深度。2.研究方式这牵涉能否是合作研究和能否是连续研究两个方面。统计数据显示,对于这59篇有效文献共牵涉作者66位,华而不实共有7篇论文由两位及以上作者合作完成,这讲明对这一主题的合作研究并不常见。而且从每位研究者发文总数看,只要范岱年、刘兵、李醒民、张帆、石丽琴发文数在2篇,其余的发文都为1篇。从论文作者数及其发文数的统计看,这表示清楚我们国家研究拉卡托斯科学哲学思想的学者人数固然不少,但大多数学者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较为有限,基本上是阶段性地进行研究,长期坚持连续研究的尚不多见。(四)文献的性质分类及其研究主题情况1.文献的性质分类考察这59篇文献,介绍综述类3篇,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直接的思想研究类36篇,20世纪80、90年代发文数量相当(分别为10篇和9篇),进入21世纪后有所增加(为17篇);将拉卡托斯与其他科学哲学家、科学哲学思想进行比拟研究的16篇,华而不实,1979-1989年之间发表的为1篇,1990-2000年间的为2篇,2000年之后的为13篇。由此可知,1979-1989年,国内对拉卡托斯科学哲学思想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拉卡托斯思想的总体介绍和对其思想研究上,而1990-2000年间主要集中在对其思想研究上,2000年之后在比拟研究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占本阶段所发论文总数的41.9%,这也是有关拉卡托斯科学哲学思想研究的一个趋势。2.文献研究主题及其变化由于部分文献没有标注本文关键词语,故对于研究主题确实定主要通过文献内容的分析进行。不同时间阶段各主题发文篇数的统计结果见表5。由上表可知,1979-1989年之间,国内对拉卡托斯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学研究纲领方式方法论和数学哲学主题上;2000年以后,科学研究纲领方式方法论主题方面的研究有了进一步加强,科学编史学主题相比之前的阶段遭到了更多关注。三拉卡托斯科学哲学思想应用研究情况以主题词拉卡托斯检索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全选学科领域,时间范围为1979-2018年,得到论文391篇,①经人工挑选,排除相关度较低的文献以及直接针对拉卡托斯科学哲学思想进行理论研究的文献,得出运用拉卡托斯科学哲学思想进行研究的有效文献77篇。②对上述77篇有效文献发表年限进行统计,文献发表于1984年,是对国外拉卡托斯科学哲学思想应用研究的一篇译文;国内的研究文献发表于1989年,是将拉卡托斯关于科学研究纲领的学讲运用于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分析。对各年限的发文数量进行统计,见图2。由上图发文数量看,20世纪80年代共发文3篇,相关研究较少;到了90年代,共发文17篇,有大幅度增长;而到了2000年及之后,发文量剧增,共刊发57篇,占发文总数的74%,已经超过这一时期理论研究的发文数量。不过,必须注意,在这里期间,2003年之前发文数量总体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而之后则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再进一步对上述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得到结论:在所选77篇文献中,拉卡托斯数学哲学思想的应用研究有1篇,是将其应用于教育学领域;拉卡托斯精致证伪主义理论的应用研究有2篇,都是将其应用于经济学领域;拉卡托斯科学编史学相关的应用研究有1篇,是将其应用于经济学讲史的研究;其余73篇皆为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式方法论的应用。进一步分析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式方法论所应用的学科领域,可知:所选77篇文献中,在1979-1989年发表的3篇,都是将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式方法论应用于经济学研究。华而不实,在1990年之后发表的论文中,拉卡托斯的理论被应用于广泛的学科领域,但是应用于经济学领域的文献数量一直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华而不实,应用于经济学领域的36篇,应用于政治学5篇,应用于管理学、心理学、医学各4篇,应用于情报学、外国语言文学、文艺理论、伦理学、科学史、法学、历史学、哲学各2篇,应用于图书馆学、教育学、化学、编辑学、语言学、软件技术各1篇。根据如上统计以及文献内容的基本分析,关于拉卡托斯科学哲学思想在其他领域运用的学术论文中,应用最多的理论为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式方法论,牵涉此类理论应用的文献占应用研究类论文总篇数的94.8%,而拉卡托斯这一理论所应用最广的领域为经济学领域,应用于此领域的文献共36篇,占应用研究类论文总篇数的46.8%。四拉卡托斯科学哲学思想研究的学位论文情况根据范岱年(拉卡托斯的学讲在中国的传播〕一文,20世纪80年代时,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上就有了对拉卡托斯思想的关注:1982年夏天,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兰征在夏基松教授指导下,写作了学位论文评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式方法论拉卡托斯的科学哲学思想批判。这应该是当时中国评介拉卡托斯的科学哲学的最全面的一篇论文。在南京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兰征又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随江天骥教授攻读哲学博士学位,在他的硕士论文基础上,写了(拉卡托斯科学哲学思想评介〕一书。此后,在上海华东化工学院社会科学系工作的邹颖于1985年在中山大学哲学系撰写了题为拉卡托斯的数学哲学思想的硕士论文,被收入江天骥教授为波士顿科学哲学丛书编的中国学者的科学哲学论文集中。除此之外,在许良英教授的指导下,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自然辩证法教研室研究生王作跃于1985年5月写成了硕士论文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之等价性发现和量子论的两个研究纲领,讨论了量子论发展史上,从爱因斯坦、德布罗意到薛定谔的科学研究纲领和从波尔到海森伯的科学研究纲领之间的对立。其学位论文的写作讲明,拉卡托斯的科学哲学思想也在国内科学史领域产生了影响。为了解中国国内拉卡托斯科学哲学学位论文情况,笔者以主题词拉卡托斯检索中国知网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全选学科领域,时间范围从不限到2018年①,得到论文79篇②。经人工挑选,排除相关度较低的论文,直接关于拉卡托斯思想的学位论文32篇,③详细列表6如下:对表6所牵涉的文献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32篇学位论文中,博士学位论文5篇,硕士学位论文27篇,由此可见关于拉卡托斯科学哲学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硕士研究生层面;理论研究的有15篇,应用研究的有17篇;理论研究主题牵涉科学研究纲领方式方法论、科学编史学、科学与非科学划界、数学哲学,应用研究主题除牵涉科学(1篇)和技术(1篇)外,主要集中在经济学(9篇)、政治学(3篇)、教育学(1篇)、文学(1篇)等方面,华而不实经济学领域的论文占绝大多数。需要讲明的是,本文的研究基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知网所收录的文献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