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走可持续发展路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路试题鲁教版必修2_第1页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走可持续发展路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路试题鲁教版必修2_第2页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走可持续发展路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路试题鲁教版必修2_第3页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走可持续发展路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路试题鲁教版必修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中国可连续发展之路珍爱环境生态,共享碧水蓝天,向来是备受瞩目的民生问题。据此回答1~2题:1.对大部分中国城市来说,较难实现“碧水蓝天”的主要原由是( )A.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多雨天,少晴日B.沙尘暴使得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小,水域泥沙含量增大C.城市建设大兴土木,灰尘飞扬,污水四溅D.城市排放的废气和废水造成城市大气和水域污染2.以下举措能改良生态环境的是()①使用矿物能源,节俭生产成本②踊跃推动城镇污水和垃圾办理、农业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整顿等工作③踊跃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家产④加速领土绿化进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分析:1.D2.B第1题,从“碧水蓝天”下手剖析可知,较难实现“碧水”与水污染相关,较难实现“蓝天”与大气污染相关。第2题,使用矿物能源,会增添污染物的排放,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节俭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俭的方式进行花费为根本特点的社会。据此回答3~4题:3.节俭型发展道路意味着()A.发展密集型农业,改良环境B.倡议循环经济,变废为宝C.多投入,多产出D.高资源耗费,高经济增添4.我国提出走节俭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由是()A.人口基数过大,新增人口数目仍许多B.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种类齐备C.资源利用率低,存在资源的相对充裕D.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点的生态损坏加剧分析:3.B4.A第3题,依据节俭型社会的定义,节俭型发展道路意味着倡议循环经济,变废为宝,少投入,多产出,减少资源耗费。密集型农业投入的资本、技术、劳动力、生产资料等许多,与节俭型发展道路不符合。第4题,我国人口基数过大,新增人口数目仍许多,人均资源不足是我国提出走节俭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由。以下图为中国粮食生产和花费变化图。读图,回答5~6题:5.1999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和花费情况是( )A.产量渐渐上涨B.花费量趋于降落C.生产不可以知足花费D.缺口不停增大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应采纳的合理举措是( )①扩大耕地面积②增强农田基本建设③提高农业生产技术④提高农民种粮踊跃性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分析第5题,由图可知1999年以来我国粮食花费量大于生产量,即生产不可以知足花费。第6题,扩大耕地面积在我国已不太现实。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曾拥有亚洲第一大造纸公司,该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面对环保、水源、原料(林木)等问题。引进山东泉林纸业后,依靠创新技术,建立新式生产模式。据此回答7~8题:依据资料剖析,该造纸公司( )A.由原料导向型渐渐变成市场导向型布局应试虑远离水源地及河流的上游C.产品的技术含量高且更新速度较快D.能耗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最大8.对于该公司生产模式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污水办理后又用于生产,增添了能源供应B.秸秆造纸减少了林木采伐,利于生态保护C.废液提取制造有机肥还田,减少大气污染D.延伸纸品加工家产链,带动印刷家产发展分析造纸厂产生大批污水,因此布局应试虑远离水源地及河流的上游,防止污染水源和环境。木材是造纸的主要原料,农田秸秆作为造纸原料能节俭木材,保护生态环境。9.循环经济是新世纪国际社会推动可连续发展的实践模式。读“我国某地家产链表示图”,回答以下问题:在世界其余地域,生产木糖醇的原料主假如林木,在我国则主要使用玉米芯。与世界其余地域对比,我国用玉米芯作原料提取木糖醇的利处主要有哪些?(2)该生产模式说明在工业发展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门路是,获取了效益和效益共赢。在农业构造的调整中,我国应实行,以实现循环经济。(3)我国提出走节俭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由是( )①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种类齐备②资源利用率低,存在资源的相对欠缺③人口基数过大,新增人口数目仍许多④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点的生态损坏加剧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分析:第(1)题,我国用玉米芯作原料提取木糖醇,能够减少使用木材,保护丛林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第(2)题,该生产模式说明,在工业发展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门路是洁净生产,获取了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共赢。在农业构造的调整中,我国应实行生2态农业,实现循环经济。第(3)题,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种类齐备,不是走节俭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由,①错。资源利用率低,存在资源的相对欠缺,因此要走节俭型发展道路,②对。人口基数过大,新增人口数目仍许多,人均资源量少,要求走节俭型发展道路,③对。生物多样性减少是生态损坏的特点之一,不是直接原由,④错。应选D项。答案:(1)保护丛林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洁净生产经济环境(生态)生态农业(3)D等级提高练人口抚育比是指非劳动年纪(少儿、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纪(15~64岁)人口数之比。如图表示2010~2030(含展望)年我国少儿、老年抚育比的变化趋向。据此回答10~11题:10.据图示信息推断,2025年后我国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是( )A.人口迁徙加剧B.人口老龄化加重C.人口散布失衡D.社会负担减少11.为应付劳动年纪人口减少带来的影响,可采纳的举措有( )A.取销计划生育B.提高薪资待遇C.鼓舞劳务输出D.推延退休年纪分析第10题,据图可判断,我国2025年后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加重。第11题,因为我国人口数目巨大,人口对资源环境压力大,不行能取销计划生育;提高薪资待遇其实不可以解决劳动年纪人口减少的问题;鼓舞劳务输出与题意要求相反;推延退休年龄能必定程度上延缓劳动年纪人口的减少。浙江东南部青田县地处瓯江中下游地域。地形曲折,山地丘陵地貌,属亚热带季民风候区,境内溪谷纵横,烟江艳丽,山峦绵延,奇峰挺秀,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形成了独特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世界四大农业遗产之一。读图,回答12~13题:12.保障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固发展的主要举措是()A.进行农业构造的调整B.修筑温室改良热量C.兴修排注水利设备D.拓展市场推动家产化13.从生态可连续发展的角度评论,该农业模式()A.能灵巧地适应市场B.农产品的种类多样C.提高了生产效率D.稻鱼共生,保护环境分析:12.C13.D第12题,该地域为亚热带季民风候,水旱灾祸频发,水源是农业稳产的关键要素,故保障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固发展的主要举措是兴修排注水利设备。第13题,注意3生态可连续发展重申资源综合利用、减少荒弃物的排放,进而实现减少污染和生态损坏的目的。14.图1为我国华北某地土地利用种类散布表示图(等高线单位:m),图2为该地域生态农业园区构造表示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利用等高线数值,说出旱地和林地的空间散布,这反应了人类在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时,一定按照的原则。(2)该地域林地面积广,其环境效益主假如。为了更好地促使该地域生态农业建设,联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图2,说明该地域栽种业构造该做怎样调整?原由是什么?简述该地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对当地的踊跃意义。分析:第(1)题,由图可知旱地在海拔50~100m之间,林地海拔在100m以上,这反应了人类在利用土地时按照了就地取材的原则。第(2)题,该地域林地的环境效益主要表此刻修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第(3)题,该地水资源缺少,再加上生态农业园区主要原料为小麦、玉米,因此应减少水稻的栽种面积,增添小麦、玉米的栽种。第(4)题,该生态农业园区一方面保护、改良了当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