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年级上册苏教版教案_第1页
语文三年级上册苏教版教案_第2页
语文三年级上册苏教版教案_第3页
语文三年级上册苏教版教案_第4页
语文三年级上册苏教版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三年级上册苏教版教案语文三班级上册苏教版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熟悉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恐龙的类型及形状特点。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4、乐于拓宽学问面,对科学学问的积累感爱好。

教学重点:

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具预备:

恐龙电影片、图片、生字词课件。

教学过程:

一、录象导入激发爱好

同学们好!让我们乘坐时间列车驶向6500万年以前,看看那时的地球上的生物。(播放有关恐龙生活场景的录象)师旁白:在6500万年以前,地球上处处都是恐龙,恐龙就是地球的主宰,那么恐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呢?我们人类对他们进行了哪些讨论呢?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课文《恐龙》。板书:恐龙

[设计意图:以录象情境导入课文,激发同学学习爱好,初步感知恐龙的形状、种类]

二、读通课文解决字词

1、读通全文,读准字音

师:我们的课本上画了几种恐龙的图片,你熟悉它们吗?课文中有没有介绍它们呢?让我们来读课文吧!遇到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可以问同学,可以问老师。

2、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1)指生读(2)齐读

3、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1)指生读(2)齐读

[设计意图:在词中熟悉生字,加这刚刚感知了课文内容,同学会不自觉地与文中语句联系起来。]

4、自由朗读课文

师:要想学得好,读书少不了!用笔标出自然段,并想想各自然段也许讲了什么意思。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相机指导。

(2)思索:你听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以“我从……看出……”的句式)

[设计意图:把书本上的言语变成自己的言行,实现新言语的建构。]

2、学习课文其次、三、四、五自然段

(1)指名读其次自然段

①思索:恐龙离我们年月久远,它的名字是后人起的,是科学家依据资料,大胆猜想,依据恐龙的形状特点绽开想象而起的名字,这一点,你留意到了吗?你是从哪儿感悟到的?

②在课文插图上写出恐龙的名称。

过渡:了解了恐龙的名字与它的形状有很重要的联系,我们再来熟悉恐龙的亲戚。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①你又能从哪儿感受到恐龙名字特点?

②在课文插图上写出恐龙的名称。

过渡:这么多形态千奇百怪的恐龙,我们不禁想问:它们吃什么?

(3)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师:二、三、四、五自然段告知了我们哪些恐龙?你喜爱哪种恐龙?为什么喜爱它?你情愿向同学们介绍吗?(用上“这几段介绍了……恐龙,我喜爱……恐龙,由于它……”句式。课件出示)

过渡:这么多种类的恐龙,它们是怎么繁殖后代的呢?

(4)读第五自然段

思索:你知道恐龙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吗?与我们见过的哪些动物相像呢?

(5)延长资料

课件出示其它恐龙的图片。

师:其实说“恐龙的种类许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是有依据的,还有许多种,科学家也给它们起了名字。我们一同来看一看。

3、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过渡:当今的地球上有没有恐龙呢?假如有,它们在哪里?假如没有,它们又到哪儿去了呢?

(1)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2)读明白了吗?恐龙哪儿去了?

师:恐龙这个大家族在地球生活着,繁衍着,它们统治了地球了地球1。7亿年之久,直到6500万年以前,这些恐龙突然神奇地消逝了,它们为什么会消逝呢?至今仍是个谜。盼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开头讨论,将来揭开这个千古之谜。

[设计意图:激励、唤醒、鼓舞同学探究恐龙的去向,从而去查找资料,更是对同学自主探究精神的启迪,从而实现有现的课堂教学为同学在课外无限的进展服务这一目的。]

四、课文范读、整体回归

听录音,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出示课文朗读,配以图片的课件)

[设计意图:把课文内容与图片紧密结合起来,让同学在头脑中既留下恐龙的形状特点,更体会到课文语言的特点。]

五、精读课文自主探究

1、指生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二、三两自然段

过渡:恐龙世界值得探究,下面我们先来探究恐龙的种类。

(1)请同学自读课文2、3自然段

争论问题

①文章第2、3两节是围绕哪一句话来讲的?你了解哪几种恐龙?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②课文是怎样来详细介绍这些恐龙的?

[设计意图:同学沟通、争论,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让同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仆人”。]

(2)沟通解决第一题

①第2、3两自然段是围绕“恐龙的种类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来写。

②同学对比图片叙述自己了解的恐龙。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片,让同学眼前一亮,把各种恐龙的模样牢记在心中。]

(3)沟通解决其次题

①出示第一组句子

A)雷龙是个庞然大物。

B)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

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像雷鸣一般。

体会哪些地方能看出雷龙是庞然大物。

②出示其次组句子

c)梁龙的身体很长。

d)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似乎是一架移动的吊桥。

体会哪些地方能看出梁龙的长。

(4)自己找出哪些句子是这样用数字、比方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方法的妙用。

(5)用这种说明事物的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设计意图:通过句例,引导同学体会说明的方法,直观、明白,提高同学的语言敏感力量。通过“感受――领悟――积累――动用”的正确途径,不断汲取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

3、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过渡:恐龙千奇百怪,这么浩大,它们吃什么,怎样繁殖呢?

(1)指名读

(2)播放霸王龙捕食的录像,小恐龙从蛋壳中爬出来的场景。

(3)自由读。

[设计意图:通过录像,更直观地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

六、练习复述课文

1、同学熟读课文。

2、路标引路,复述课文:恐龙的生活年月――恐龙的种类――恐龙的亲戚――恐龙的食物――恐龙的消逝

3、课堂延长,展现激趣

过渡:恐龙是这样好玩,这样奇妙,你们还了解恐龙的其它学问吗?请同学上台当一回小老师,介绍有关恐龙的学问。(可带模型、图片等)

[设计意图:书本上的学问往往是限的,激发同学探究课外学问,培育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习惯,培育同学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综合实践力量。]

板书设计:

恐龙

雷龙庞然大物,雷鸣一般

梁龙二十多米长,移动的吊桥

剑龙剑板、尾刺

三角龙三只角卵生消逝?

鱼龙像海豚(谜团)

翼龙长翅膀

语文三班级上册苏教版教案2

教学要求:

1、通过描写秋景的词串进行字词句的结合练习。

2、读读背背成语和古今贤文。

3、写好左右都有竖笔的钢笔字。

4、说说写写——留言条。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出示:漂亮秋景图。看到这么漂亮的秋景图,想不想学习和它有关的词语呀?这些词语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翻开书,自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有不熟悉的字可以查字典。

(2)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谁准它?

(3)自由读:一边诵读一边想象词串表现的情景。

(4)小组合作练习:在小组里美美地读一读,看看谁读得最有味。小组推举同学读给大家听。

(5)评议。

2、其次部分。

(1)审题明确题意。

(2)选一个你喜爱的词语,美美地读一读,说说词语所描绘的美丽情景。

(3)同学自由确定作画方法(独立、合作),完成绘画。老师巡察指导。

(4)反馈:举办“小画展”,在展现自己的图画的同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师生共评,选出“小画家”。

3、第三部分。

(1)审题:指名读。

(2)你知道哪些诗是描写秋天的?能吟一吟吗?

(3)能把你们吟诵的诗句和你们画的画联系起来吗?

(4)写一写。

二、教学第三题:学写钢笔字

1、熟悉要写的字。

2、指导观看:它们是什么结构呢?左右两部分都有一个相同的笔画,是什么?

3、怎么写才好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发觉”吧:右边的竖要比左边的竖写得长些才好看。

4、在田字格里观看这三个字,留意间驾结构和布局。

5、练写钢笔字,老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察指导。

6、展现写得好的字,并指出在描、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准时进行矫正性训练。

其次课时

一、教学其次题: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题目的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1)指名复述《卧薪尝胆》。

(2)自由读,要求能边读边联系课文思索这些成语的也许意思。

(3)老师范读:让同学边听边体会每排的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4)小组学习:理解、沟通自己的熟悉和发觉。

(5)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忍辱含垢:垢,耻辱。忍受耻辱。以曲求伸:意为尺蠖(huo)弯曲身子,是为了向前伸展。比例以退为进。

救亡图存:挽救国家的危亡,谋求民族的生存。催人奋进:促使人奋勇前进。

羽毛丰满:比方力气已积蓄充分。

(6)练习读背:自由读背、同座位相互练背。

(7)反馈:指名试背,齐背。

(8)说一说你曾经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成语。

3、教学其次部分。

(1)自由练读,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2)老师范读:体会这些名言警句强调了什么。

(3)争论:你读懂了什么?老师对难点进行讲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自由练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韵味来。评议:引导同学评议是否能读出感情和韵味来。

(5)练习背诵:自由背诵。

(6)反馈:指名背,齐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明意:今日我们同学“斜撇”和“长撇”的运笔方法。

2、老师书写斜撇和长撇,指导运笔方法。

斜撇,从竖中线稍右起笔,向左底角线撇出,笔锋有略向左上提起之意。同学练习写斜撇。

长撇,起笔同悬针竖,下行到横中线下向左撇,提笔出锋,悬空收笔。同学练写长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说说写写

1、审题。

(1)揭示说说写写的话题:学写留言条。

(2)同学自读范例。

2、指导

(1)老师谈话:“留言条”就是用书画形式留下要说的话,一般是离开某个地方或某个场所时留下的。在生活中常常需要写“留言条”。

(2)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写留言条,写留言条应当留意什么。小组内争论。

(3)汇报沟通:写清给谁看的,写清留下的话,还要写上留言人的名字和留言的时间。

(4)指名说格式:

①先写条子留给谁,称呼要顶格写。②再写详细内容,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③最终写留言人的姓名,另起一行靠右边写。再另起一行靠右写日期。

(依据自己留言的内容,同桌互说,并订正。留意礼貌用语)

3、打开作业本,试写留言条。(留意格式)

语文三班级上册苏教版教案3

【教学目的】

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口语交际和写字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六个词语。

(2)不熟悉的字可以在小组内请教同学或老师,也可以查字典。

(3)连读词语,想象画面,了解词义。

小组学习:首先观看题中的画面,想象情境,感知词义的美丽意境。然后凭借熟字推想词语的意思和所描绘的情境。

(4)读词语,选一个你喜爱的词语,说说词语所描绘的美丽意境。

2、其次部分

(1)观看插图想像情境。

(2)熟读词语,练习与画面连线。

(3)老师指导,巡察订正。

3、第三部分

(1)看图,想想图中画了些什么。

(2)四人小组练习看图说词语。

(3)小组沟通竞赛词语。

二、教学其次题:写好钢笔字

1、熟悉要写得字,想想是什么结构的字。

生: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师: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咱们还是看看“小小建议”吧:左部收,右部放,撇要缩,捺要伸。

3、在田字格里观看这三个字,留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4、练写钢笔字,老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察指导。

展现钢笔字写得好的同学的作品。

其次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背词语。

(1)指导同学观看插图,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2)朗读课文《做一片美的叶子》,体会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也正如一个人和社会群体的关系,感受其中蕴含的哲理。

(3)多次连续词语,体会词语的整齐美和节奏美。在诵读中了解词语之间的联系和意思。

2.读背古诗《夜书所见》。

(1)带读全诗。

(2)看图,说说两个小孩在干什么,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深秋的夜晚。

(3)熟读成诵。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同学们,从这学期我们就开头学写毛笔字了,在《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老师告知你们写毛笔字有哪些好处?

生:闭气凝神,陶冶情操。

生:喜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同学们说的有道理,我们现在学习“横”。

指导:横有长横和短横之分。

3.老师书写长横和短横。指导运笔方法。

(1)长横:笔画稍长,左低右高,略带斜势,起笔较重,中腰略细。向左上逆锋起笔,旋即转向右下稍按,以中锋向右行笔,至收笔处顿笔回锋,藏锋收笔。

(2)同学练习写长横

(3)短横:起笔轻快,可顺锋入纸,向右行笔,渐行渐按,至收笔处稍顿缩锋收笔。写时略带仰势。

同学练习写短横。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课前预备:最近读的书,摘抄书的,主要内容和精彩片段。

1.老师谈话:我们在与大家讲话或听别人讲话时,要留意什么?

2.认真看插图,四人小组争论。

3.小组沟通:组织语言时留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晰,声音洪亮,速度适中。听别人发言,要精神集中,留意礼貌。

4.大家特殊宠爱读课外书,今日我们就开个“小小读书沟通会”。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都读过哪些书,请你们上来把你读过的书名写在黑板上好吗?

5.把你们在读书过程中所了解的书的、主要内容,摘录的精彩片段,用自己的话说给大家听。

6.同学们开头组织语言,努力讲得语句通顺,条理清晰,声音洪亮,速度适中。

例生:我读的书是《十万个为什么》的天文地理卷,是石宗宾。它主要介绍了天文和地理方面的学问,如“为什么太阳会发热”“什么是自然界‘蝴蝶’效应吗?

7.老师评价:听别人发言,同学们要精神集中,留意礼貌。你们对她的发言还有什么建议吗?

8.同学评议。

二、同学分小组进行沟通,老师巡察。

三、师随机进行总结。

语文三班级上册苏教版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字,会写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船,还盼望有哪些船。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生活中我们应不断地探究。

教学重点:

1.了解船的进展演化过程,鼓舞同学在生活中不断探究。

2.会认4个字,会写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启发同学发挥想象,了解船的进展演化过程,培育同学发愤学习、不断探究的。

教学预备:

1.布置同学预习课文,师生收集各种船的图片。

2.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教学投影片(或挂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爱好。

1.同学们,你们外出旅游或走亲戚时,都坐过什么样的船呢?介绍一下吧!

2.同学自由沟通。

3.出示图片,体会船的多样与作用。

4.: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国防、经济等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那么,船最初是什么样?它又是怎样进展变化而来的呢?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船。(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听课文朗读录音(或老师范读)。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简洁概括课文内容或说己的感受。)

3.轻声地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在字词句和课文内容方面,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4.沟通朗读收获,相互质疑解疑。

读准字音:树干(ɡàn)扁(biǎn)平潜(qián)水艇

理解意思:(出示相应的教学投影片)

蒸汽机: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往复式动力机械。

军舰:列入海军编制,用于完成战斗任务和保障任务的战斗舰艇和特种舰艇。现代军舰一般装有导弹,火炮,鱼雷,水雷,反潜武器和其他兵器。有的还载有作战飞机和直升机。

油轮:特地用来运输石油的轮船。

潜水艇:利用水容器装水排水,随着水的装和排,潜水艇也随之沉和浮。

浩大:巨大。

豪华:特殊华丽堂皇。

同桌互读课文,说说船的进展演化过程:

树干——筏子——独木舟——帆船——汽船——军舰、油轮、潜水艇……

三、检查生字的自学状况。

1.出示要求认写的字:稳、歪、扁、棍、喷、舰。

2.读一读,给生字组词或说话。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稳:左右结构,左边是“禾”字旁,右边是“急”字。

歪:会意字,“不正”为“歪”。

扁:“遍”字去掉走之儿。

棍:形声字,形旁为“木”,指“棍”是“木”做成的;声旁为“昆”,与“棍”韵母相同。

舰:形声字,形旁为“舟”,指船;声旁为“见”,与“舰”同音。

喷:与“愤”比较,“有心真生气,有口能喷水”。

4.试在田字格中练写两个。指名板写、、再写。

5.出示词语,读一读,记一记:漂流、平稳、扁平、借助、豪华、消遣、浩大。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用表格或者图画的形式把船的演化过程表现出来。

2.读记生字。

其次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随文识字的状况。

2.出示卡片,开火车认读,大面积检查生字词语认读状况。

生字:稳、歪、扁、棍、喷、舰。

词语:漂流、平稳、扁平、借助、豪华、消遣。

3.对比自己设计的表格或图画说说船的演化过程。

二、朗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由读课文,思索:船在各个不同阶段,分别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人们为什么要改进它?

2.沟通争论:

树干:简便易行,但不平稳。

筏子:不简单翻,但走得慢。

独木舟:快、安全、还可以放东西。

装上船桨:使船走得更快,但要用手划,比较费劲。

帆船:借助风力跑得更快。

轮船:把桨装在船上的大轮子上,不需要风也能走。蒸汽机带动轮桨,速度更快。

现代的轮船:豪华的客轮——浩大的货轮——军舰、油轮、潜水艇……

3.分角色表演:分别请几个同学演不同阶段的船。

4.假如你是一艘豪华客轮,见到最初作为船的那段树干,你会说些什么呢?

三、拓展延长。

1.你还知道哪些船?你还盼望有什么样的船?依据你的需要想一想,动手设计并画下来,再向大家介绍它的特点和作用。

2.从船的进展演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船的进展演化过程是人类不断探究的过程,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也应当努力学习、不断探究。)

四、巩固练习。

1.你留意过身边的事物吗,它们也像船一样在不断地进展变化,请你举例说明一下。如:书包、文具盒、自来水、电铃等等。

2.选择你喜爱并且熟识的一种事物,想想它是怎样进展变化的,然后写下来。

五、实践活动。

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船,还盼望有哪些船,为什么。

语文三班级上册苏教版教案5

文本细读:

这是一篇特别简短浓缩的微型童话,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叙述了一只小蚂蚁爬在花蕊里睡觉,一个小姑娘把小蚂蚁睡觉的花采下来,夹进了书本,这样小蚂蚁就被夹得扁扁的,成了书本里一个会走路的字,书本里的字也学着小蚂蚁走动,这本旧书变成了一本新书。

选编这篇作品,主要是开拓同学的视野,感受另一类童话的魅力。体会文中:小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