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上册三年级教案人教版_第1页
语文上册三年级教案人教版_第2页
语文上册三年级教案人教版_第3页
语文上册三年级教案人教版_第4页
语文上册三年级教案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上册三年级教案人教版语文上册三班级教案人教版1

《亲人》也是看图学文的课文。图画的背景是苗族的村寨,树杈上架着竹竿、竹竿上挂着湿漉漉的床单和衣服。明显,这些是刚刚洗过晾上去的。图面的人物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姑娘。老奶奶和小姑娘身着不同民族的服装,可以看出老奶奶是苗族人,小姑娘是汉族人。老奶奶双手捧着小姑娘的头,把热乎乎的脸紧贴着小姑娘的脸,好像在说些什么。屋子的旁边立着一根拐棍,说明老奶奶的手脚不灵活。

课文第五、六自然段中的描写是图上的内容。前面四个自然段交代了在一个村寨中,住着苗族人和汉族人。有一位汉族人的邻居是一位快80岁的苗族老奶奶。她上了年纪,手脚不灵活。女儿在县城教书,家中无人照看。汉族母女俩尽心照看老人。所以,老奶奶笑眯眯地说:你们这样关心我,照看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

1、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友好相处,亲如一家人,“我”和妈妈敬重老人、助人为乐的品德。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3、学习观看事物的方法和是怎样用词句表达图意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样的人叫亲人?

2、老师说:今日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讲谁把谁当作亲人呢?

二、指导看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苗族村寨)

2、树杈上有什么?(湿衣服和床单)

3、图上画的有谁?

(引导同学从墙边立着的拐棍,来推断她们的不同年龄;从观看她们穿着什么服装,来推断她们的不同民族。)

4、她们在干什么?(引导同学联系图上的景物想一想)会说些什么?

5、把这几个问题联起来说说,这幅图反映了——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特殊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分组查字典。

3、检查自学状况。

(1)检查读音。

硬朗便懂

(2)字形难点。

朗:左半部分不要写成“良”。

县:里面是两横。

替:上下结构。第八笔是“乙”,不要写成“、”。

顾:左右结构。第四笔是“l”,不要写成“l”。

(3)理解词语。

硬朗:指老人健壮。

灵活:敏捷。

究竟:究竟,毕竟。

准时:指需要的时候就立即去做。

照看:照料。

替换:把原来使用着的衣物调换下来。·

四、试读课文。

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图上画的内容,找出来多读几遍。

其次课时

一、检查复习。

出示挂图。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图上画的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1、看图,读第五自然段,说说“我’’在做什么?

(我正在晾关心老奶奶洗的床单和衣服。)

2、老奶奶有什么表现呢?

(1)同学默读第五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2)出示这段话。

老奶奶兴奋地从屋里走出来,把拐棍立在一旁,双手捧着我的头,把热乎乎的脸紧贴着我的脸,竿呼呼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你们这样关心我,照看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该怎么谢你们呢!”

分组争论思索题。

a、老奶奶为什么会这样做?这么说?

(表示对“我”这样照看她非常感谢,对我特别宠爱。把“我’’和妈妈当作她的亲人,甚至超过了她的女儿。)

b、说说用上带点的词语好在哪里?

(这三个词把人物兴奋、疼爱、感动的心情表现得更加详细,使语言的感情颜色更加剧烈。)

集体汇报争论结果。

(3)指导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实行生练读、评读、师生协作读的形式。

过渡:老奶奶说“你们这样照看我”,这里的“你们”还指谁?妈妈是怎样照看老奶奶的7、

三、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读课文,说说妈妈是怎样照看老奶奶的?

(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总要到老奶奶家去看看,有时给她缝缝洗洗,有时替她买米买盐。)

2、比较句子,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1)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到老奶奶家去看看。

(2)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总要)到老奶奶家去看看。

(用上“总要”说明妈妈始终、一贯地关心老奶奶。)

3、妈妈是怎样教育我的?

(放学回来,你也该关心老奶奶做点事。少先队员应当懂得敬重老人,照看老人。)

4、小结:“我”主动地为老奶奶做事,是由于“我”始终记着妈妈的教导。

过渡;妈妈和“我”为什么像亲人一样照看老奶奶?

四、学习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1、分组读课文,争论:妈妈和“我”为什么像亲人一样照看老奶奶?

(争论归纳为:

①老奶奶年纪大了,手脚都不灵活,女儿又在县城工作,需要人照看。

②敬重老人,照看老人是一种美德,人人都应当做到。

③邻里之间应当相互关怀,相互关心。

④各民族之间应当相互团结关心,友好相处。)

2、比较句子,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1)她上了年纪,手脚不灵活,该买的不能出去买,该做的不能做。

(2)她(究竟)上了年纪,手脚不灵活,该买的不能出去买,该做的不能(准时)做。

(用上“究竟”说明老奶奶究竟是快80岁了;用上“准时”说明该做的不能立刻、立即做。)

(3)指导朗读。五、读课文,说说哪些内容是依据图想象出来的?依据什么想象?(老奶奶的困难,是通过立在墙边的拐棍和老奶奶一头白发想象到的;第四自然段是推断出”我“这样做的缘由)

五、总结全文,想想课文为什么用“亲人”做题目?

(“我”和妈妈对老人的照看,不仅体现了邻居之间的关怀和对老人的敬重,而且体现了在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敬重,相互关心,友好相处。)

课内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给下面宇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齐()更()其一()

争()奂()董一()

三、写出下列字的笔画。

“朗”字共笔,第六笔是——。

“换”字共笔,第九笔是——。

“及”字共笔,其次笔是——。

“顾”字共笔,第四笔是——。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老奶奶——从屋里走出来,把拐棍立在一旁,双手捧着我的头,把——的脸紧贴着我的脸,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你们这样关心我照看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该怎么谢你们呢

1、给短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填上的词语表达了老、奶奶怎样的心情?老奶奶为什么把脸紧贴着“我’’的脸?老奶奶为什么说你们“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国还有哪些民族?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语文上册三班级教案人教版2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读认认”,熟悉7个生字。

2.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看发觉。

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4.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创造和发觉的故事。

5.乐于观看,参加口语交际活动,并愿意把观看到的写下来。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同学的口语交际力量。

2.将看到的事物写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列文虎克在观看中发觉了显微镜和微生物,老人在观看中发觉了商人的骆驼,那么这段时间你观看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觉?这节课让大家畅所欲言,把自己的观看告知同学们。

二.板书:观看中的发觉

三.分小组先汇报自己在观看总的发觉。

四、小组派代表汇报,师生评议。

五、建议将观看到的事物写成。

1.出示一、两则,指导格式。

2.口头,看看如何将观看到的事物写的详细。

3.试着将写下来,老师巡察指导。

六、作业

连续写观看。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连续将看到的事物写成。学会修改自己的。

教学过程:

一、老师简述本周的基本状况。

1.格式正确与否。

2.观看的事物及发觉是否有新意。

3.叙述是否较完整。

二、对典型作品进行评议

1.出示佳作。

·生读。

·生评。

·齐读。

2、比较差的。

·生自由读。

·生评。

·生改。

三、依据所学学问在学习小组内评改作品。

四、修改并抄正自己的。

五、作业

抄写改后的。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创造和发觉的故事,激发同学的创新力量。

教学过程:

一.完成“我的发觉”

1.回忆这学期学过的生字中有形近字的例子。

2.出示小黑板。

3.自由读,汇报带点字的特点。

4.指导识记这些字。

5.说说除了这些字以外,还有哪些字也有类似状况。

6.进行课堂练习巩固。

二、完成“日积月累”

1.出示小黑板。

2.同学各自借助拼音、字典将顺口溜读通。

3.指名或小组汇报读

4.归纳顺口溜的内容。

5.试着背诵顺口溜。

6.同学自由汇报课外积累的顺口溜。

7.出示人体挂图。

8.指名上前指出人体部位,依据指出标出器官的名称。

9.指导看图读、记名称。

10.指导识记生字。

11.指导书写。

三、作业

1.抄写“我的发觉”词语。

2.背顺口溜。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创造和发觉的故事,激发同学的创新力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背顺口溜。

二、谈话

很多宏大的创造和发觉都离不开细心的观看,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肯定又查找了不少资料,让我们这节课来开开眼界,受到启发吧!

三、板书:观看与创造

四、展现资料

五、沟通、谈谈这节课的感受,受到哪些启发。

六、

古今中外还有不少这样的故事,让我们通过日常阅读和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家和创造发觉的故事。同时,自己也养成认真观看,仔细思索的好习惯,那么不远的将来,宏大的科学家就从我们在座的同学们诞生了!

语文上册三班级教案人教版3

教学要求:

1.熟读课文,认读课文中消失“吗、讨、厌、怒、批、访”等1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改编或续编故事,编排课本剧,培育同学的理解、想象制造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同学懂得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及不幸,要学会和善待人,相互敬重,对小狗的遭受产生怜悯心的同时,要正确熟悉自己。

教具预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喜爱读童话故事吗请说说你最喜爱的是哪篇,并说明理由。

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的名字叫“不会叫的狗”。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小伴侣们把书翻到第14课,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划(边读边划诞生字所在的词语)

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丢字,难读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看到同学们读得那么仔细,那么投入,我想你们肯定把握了不少学问,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你真了不起,只读了一遍就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词)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来拼读下面的生字。

4.同学们读得真好听,下面我们男女同学竞赛读,看看谁读的好。你们读得很棒,为自己掌声鼓舞一下。

三、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思索: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这只狗为什么要学叫都向谁学了

四、品评形象,深化理解。

1.想想文中一共消失几只小动物

2.公鸡和杜鹃出于什么心理教这只狗叫的教的时候表现怎么样狗学的时候表现怎样从文中找关键性的词语与句子。

(小鸡-怜悯、杜鹃-怜悯、狐狸-称赞)

3.狐狸为什么称赞它从哪句话中你读出了这种称赞的。

4.面对这种称赞小狗有怎样的反应(指导读出难过的语气)从动作表现来看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狗呢(师引导自尊心强并可怜的狗。)

五、探讨结局,挖掘内涵。

1.课文设计了三种结局,请速读并说说你比较喜爱哪一种结局,为什么

2.你盼望这只狗有怎样的结局请为这只狗续写个结局。

六、联想续写,布置作业。

读童话需要一颗童心,还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专心地去发觉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这样真实的生活自然会从你的笔间流出。学完这篇童话信任你也会按捺不住写作的欲望,请你提起你手中的笔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为此文加上第四个结局,能像一样,在文中有一个关键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文上册三班级教案人教版4

教学要求:

1.同学独立识字6个,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等词语。

2.同学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缘由,引导同学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育同学的口头表达。

4.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育同学喜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同时学习擅长观看事物,养成留心观看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对蒲公英的宠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敬重和喜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看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看,才能发觉事物的本质,才能发觉生活中的美。

课前预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都见过草地吗谁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草地。

2.读了课题之后你们想到了什么(这片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板书:金色的草地)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2.自由读,检查生字:

(1)预习时大家已经养成了独立识字的习惯,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3.指名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思索: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老师关心同学梳理问题。

三、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索:文中的这片草地在哪里草地是金色跟什么有亲密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