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海南省海口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及部分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海南省海口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及部分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海南省海口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及部分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海南省海口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及部分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海南省海口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及部分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海南省海口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及部分解析)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决定植物群落地理分布的两个主要气候因子是()

A.风力和雨量

B.风力和温度

C.温度和雨量

D.光照和温度

2.雄性动物总是奋力攻击和赶走同类雄性进入其所在的动物群,这是()

A.竞争B.种内斗争C.捕食D.他感作用

3.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A.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B.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C.所有植物个体的总和D.所有动物个体的总和

4.在森林生态系统中______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

A.大型哺乳动物B.小型哺乳动物C.土壤动物D.木本植物

5.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

A.焚风效应B.山风效应C.谷风效应D.陆风效应

6.2007年我国太湖出现蓝藻大发生的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这属于()。A.年间波动B.种群大爆发C.生物入侵D.季节性消长

7.驯化能改变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即可改变其()。A.生态幅B.生态对策C.种间关系D.内分布型

8.若缺少一方,另一方不能生存,这样的两个种群间的关系是()。A.原始合作B.互利共生C.偏利共生D.偏害

9.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10.判断下面哪个多样性指数高()。A.低丰富度和低均匀度群落B.低丰富度和高均匀度群落C.高丰富度和低均匀度群落D.高丰富度和高均匀度群落

11.确定植物群落中优势种的综合指标是()。A.密度B.盖度C.频度D.重要值

12.沿海赤潮产生的原因是()

A.过多的氮B.过多的磷C.过多的碳D.过多的氮和磷等

13.全球初级生产量分布特点是()。

A.海洋中初级生产量有随纬度增加逐渐增加的趋势

B.陆地上初级生产量有随纬度增加逐渐增加的趋势

C.海洋中初级生产量最大

D.陆地比水域的初级生产量大

14.下列有关自然种群的不规则波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周期性的或少见的数量波动B.周期性的或常见的数量波动C.非周期性的或少见的数量波动D.非周期性的或常见的数量波动

15.生态学的发展概括起来,分为()

A.三个时期B.四个时期C.五个时期D.六个时期

16.施加有机肥、秸秆还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土壤中()

A.N素B.P素C.有机质D.微量元素

17.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石油

B、天然气

C、煤

D、水能

18.在以下生态系统中,总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热带雨林B.亚热带阔叶林C.温带草原D.暖温带混交林

19.世界人口的增长动态是()

A.增长率上升B.出生率增加C.死亡率降低D.老龄化严重

20.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石油B.天然气C.水能D.煤

21.海洋中水域上层多为绿藻,中层多为褐藻,下层多为红藻。决定植物这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pHB.含氧量C.温度D.光照

22.氮素的下列四种状态中,能被植物的根直接吸收利用的是()

A.N2B.NO2

C.NH4+D.NH3

23.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A.大型哺乳动物B.小型哺乳动物C.土壤动物D.木本植物

24.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25.某种狐狸耳朵很小,下巴钝圆,根据生态学原理,这种狐狸应该生活在()地区。

A.非洲B.赤道附近C.温带D.北极

26.生长在珊瑚虫周围的藻类大量死亡而引起珊瑚虫群体的死亡,这个现象说明生物种间有()作用。

A.竞争B.共生C.寄生D.他感

27.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

A.地面芽植物

B、地上芽植物

C、地下芽植物

D、高位芽植物

28.生态系统的功能是()。A.物质循环B.能量流动C.信息传递D.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29.种群呈指数增长的条件之一是()。A.环境资源有限B.多个物种共存C.环境资源无限D.K-对策生物

30.具体的生物体或群体生活地区的生态环境叫做()。

A.生态因素B.生境C.直接环境D.范围

31.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物B.环境C.生态系统D.生物圈

32.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结构最复杂的是()

A.热带雨林B.荒漠C.农田D.苔原

33.陆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数目通常不会超过()。A.1~2B.2~3C.3~4D.5~6

34.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A.菌根

B.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

35.谚语“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形象地说明了系统的()。A.有序性B.整体性C.整合性D.稳定性

36.温周期对生物有利的方面是()。

A.提高了种子发芽率

B.白天高温有利于光合作用,夜间低温有利于呼吸作用

C.可提高动物繁殖率,减少“死胚”率

D.可提高动物蛋白质、糖分含量

37.下列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是()

A.养鱼池B.农田C.荒漠D.城市

38.用浅蓝色薄膜育秧与无色薄膜相比()。

A.前者秧苗及根系都较粗壮

B.前者插后成活快,分蘖早而少

C.后者生长茁壮,叶色浓绿

D.后者粗纤维和粗淀粉以及含氮量和蛋白质的含量都较高

39.氮循环失调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有()。A.荒漠化B.酸雨C.温室效应D.水体富营养化

40.下列属于正反馈的是()。A.湖泊污染一鱼死一再污染B.动物增加一植物减少一动物减少C.兔子多一草少一兔子少D.田鼠增加一粮食减少一虫子增多

41.大多数情况下,陆地生态系统的净生产量大部分要进入食物链中的()。

A.捕食链B.腐屑链C.寄生链D.混合链

42.下面四种生物属于K型生长的是()。

A.苍蝇B.大象C.稗草D.盐虾

43.影响苹果果实着色的主要生态因子是()

A.CO2

B.养分C.水分D.光照

44.红花三叶草依赖土蜂为其传粉,田鼠常捣毁土蜂窝,而猫又捕食田鼠,因而猫的数量影响田鼠的数量,继而影响土蜂的数量,最终影响三叶草的数量,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A.通过食物链联系起来的各种生物,相互之间都存在竞争关系

B.通过食物链联系起来的各种生物,相互之间都存在互助关系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D.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45.我国解放后新增加的荒漠面积中,有95%是人为活动造成的,其中“贡献”最大的是()

A.过度放牧B.破坏森林C.过度农垦D.工矿开发

46.瞪羚为了不被猎豹捕食,其逃避能力不断增强,而猎豹为了捕到瞪羚,其捕猎能力也会相应提高,该现象属于()

A.他感作用B.协同进化C.竞争作用D.互利共生

47.时间短、范围小、开放式的循环是()。A.地球化学循环B.生物循环C.沉积型循环D.气相型循环

48.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生态学分支学科的划分依据是()

A.生物组织层次B.生物类群C.生境类型D.应用领域

49.造成大气污染的最主要的物质是

A.二氧化碳B.氧化亚氮C.二氧化硫D.一氧化碳()

50.蚕豆的幼苗种植在月桂这种有强烈香味的植物下面,蚕豆的生长会受到抑制,这是植物的()。

A.密度效应B.种群调节C.竞争作用D.他感作用

二、填空题(20题)51.扩散的方式包括迁出、迁入和______。

5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结构越复杂,______能力越强。

53.物种通过______扩散到新的定居地的过程称为入侵。

54.大气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表现在空气的化学成分和空气__________两个方面。

55.在一定地区内,群落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整个取代顺序,称为______。

56.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能流、物流和______。

57.种群的分布型一般可分为_______、随机型和成群型三种类型。

58.放火烧山、砍伐森林、开垦荒地等,都可使生物群落改变面貌。这些是人对______演替的影响。

59.恒温动物的生长效率低于变温动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60.从生态学观点看,种群不仅是物或物种的基本单位,而且也是构成______的基本单位。

61.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__、实验研究和模拟。

6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___________的和逐级递减的。

63.在______土壤中容易引起铁、硼、铜、锰和锌的短缺。

64.生态系统都是不同程度的______系统,不断的从外界输入能量和物质,经过转换以后变为输出,从而维持系统的有序状态。

65.死亡率代表一个种群的______。

66.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通常可将生态因子归纳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____________和人为凼于。

67.生物的______作用就是一种生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68.淡水生态系统可简单的分为静水生态系统和______生态系统。

69.高山植物都具有特殊的莲座状叶丛,这是______照射较强的结果。

70.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人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______。

三、判断题(10题)71.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所以没有特殊的研究对象。()

72.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

73.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内最大种群数量。[]

A.正确B.错误

74.植物群落的发生是指在一定的地段上,植物群落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

A.正确B.错误

75.环境变化对成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影响。[]

A.正确B.错误

76.南美洲没有草原生态系统的分布。()

A.正确B.错误

77.狼借助嚎叫声表示它是某块领域的占有者。()

A.正确B.错误

78.负相互作用是有害的。()

A.正确B.错误

79.水体污染包括重金属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热污染与油污染。()

80.水生植物适应环境的特征表现在通气组织发达。()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捕食的生态意义。

82.什么是物种多样性?包括哪几个层次?

83.热带雨林植被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84.有关群落演替顶极学说中,单元顶极论和多元顶极论有何异同点?

85.简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五、论述题(2题)86.什么是初级生产力?论述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因素及提高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途径。

87.试论述生态系统与一般系统的区别。

六、单选题(0题)88.原生植被遭到破坏后出现的次生裸地,与原生裸地()。

A.差异极大B.有些差异C.差异不大D.没有差异

参考答案

1.C

2.B

3.A种群是同一物种占有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的集合体。

4.D

5.A

6.B

7.A

8.B

9.B

10.D

11.D

12.D

13.D

14.D种群数量的年间波动,有的是规则的(周期性波动),有的是不规则的(非周期波动)。不规则波动是非周期的或常见的数鼍波动。

15.B

16.C

17.D

18.A

19.A

20.C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质能、水电(能)、风能、太阳能等。

21.D

22.C

23.D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木本植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

24.B

25.D

26.B

27.D

28.D

29.C

30.B

31.B

32.A

33.D

34.B

35.B

36.C

37.C

38.A

39.D

40.A

41.B解析:生物体的大部分生产量最终以死亡残体进入腐屑链被腐蚀,这一环节的生产量最大,故选B。

42.B

43.D

44.D

45.A

46.B

47.B生物循环是指环境中的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相继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生物循环的时间短、范围小,是开放的循环。

48.A

49.C

50.D

51.迁移迁移

52.自我调节自我调节

53.繁殖体繁殖体

54.运动

55.演替系列演替系列

56.信息流

57.均匀型均匀型

58.生物群落生物群落

59.呼吸作用清耗的能量多呼吸作用清耗的能量多

60.群落群落

61.野外调查

62.【正确答案】:

单向

63.碱性

64.开放开放

65.个体死亡情况

66.生物因子

67.他感他感

68.流水

69.紫外光

70.生态入侵

71.N

72.N森林群落主要类型有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及北方针叶林。所以,一颗树木高大挺拔不能代表整个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

73.B

74.A

75.B

76.B

77.A

78.B

79.Y

80.A

81.(1)对生物种群的分布数量和质量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2)捕食是一个选择压力生物的很多适应性都是在捕食和被捕食的长期生存斗争中协同进化而成的;(3)捕食作用是造成生态系统中复杂的生物群落结构和能流、物流、信息流等网络结构的主要生态过程。(1)对生物种群的分布,数量和质量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2)捕食是一个选择压力,生物的很多适应性,都是在捕食和被捕食的长期生存斗争中,协同进化而成的;(3)捕食作用是造成生态系统中,复杂的生物群落结构和能流、物流、信息流等网络结构的主要生态过程。

82.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以及生境的生态复杂性。”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一般有三个层次:一是遗传多样性二是物种多样性三是生态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以及生境的生态复杂性。”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一般有三个层次:一是遗传多样性,二是物种多样性,三是生态多样性。

83.热带雨林植被的主要特点是:(1)种类组成成分极为丰富高等植物在4万5千种以上动物种类及数量多;(2)群落结构极其复杂群落的形态结构和食物链结构复杂生态位分化明显;(3)乔木一般有板状根、裸芽等特殊构造;(4)无明显的季相交替一年四季生长旺盛多四季开花。热带雨林植被的主要特点是:(1)种类组成成分极为丰富,高等植物在4万5千种以上,动物种类及数量多;(2)群落结构极其复杂,群落的形态结构和食物链结构复杂,生态位分化明显;(3)乔木一般有板状根、裸芽等特殊构造;(4)无明显的季相交替,一年四季生长旺盛,多四季开花。

84.共同点:(1)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2)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与生境相适应。不同点:(1)单元顶极论认为气候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I天i素是第二位的;多元顶极论则认为除气候因素外其他因素也可决定顶极的形成。(2)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气候顶极;多元顶极论认为所有群落最后不会趋于一个顶极。共同点:(1)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2)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与生境相适应。不同点:(1)单元顶极论认为,气候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I天i素是第二位的;多元顶极论则认为,除气候因素外,其他因素也可决定顶极的形成。(2)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气候顶极;多元顶极论认为,所有群落最后不会趋于一个顶极。

85.(1)影响生物生长:温度对生物生长有一个最高、最适和最低“三基点”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能促进生长。(2)影响生物发育。(3)温度能制约生物的分布。(1)影响生物生长:温度对生物生长有一个最高、最适和最低“三基点”,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能促进生长。(2)影响生物发育。(3)温度能制约生物的分布。

86.(1)初级生产力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绿色植物合成的有机物的量。(2)影响因素:①环境条件(太阳辐射、二氧化碳、温度、土壤及水分);②生物群落的自身因素(群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