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浙科版 课时分层作业29 群 落_第1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浙科版 课时分层作业29 群 落_第2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浙科版 课时分层作业29 群 落_第3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浙科版 课时分层作业29 群 落_第4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浙科版 课时分层作业29 群 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九)群落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条件下,只有同一种群内的个体才能互相交配繁殖B.群落在环境相似的地段可以重复出现C.种群是物种分布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D.群落是各个物种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过程的产物C[种群和种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或地理隔离,因此自然条件下,只有同一种群内的个体才能互相交配繁殖,A正确;群落在环境条件相似的地段可以重复出现,B正确;种群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C错误;群落是各个物种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过程的产物,D正确。]2.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森林垂直分层是空间异质性的一种表现B.陆地群落的水平结构大多是均匀的C.环境条件能影响生物的水平分布格局D.群落的昼夜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B[森林群落中由于光照强度等不同,在垂直结构上具有分层现象,这是空间异质性的一种表现,A正确;陆地群落的水平结构很少是均匀的,B错误;环境条件能影响生物的水平分布格局,常使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复杂的斑状性和镶嵌性,C正确;群落的昼夜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D正确。]3.下列关于各种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北方针叶林是世界木材的主要产地B.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C.草原的代表动物有野驴、雷鸟等D.沙漠中的动物在干旱季节会进行夏眠或冬眠C[北方针叶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是世界木材的主要产地,A正确;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B正确;草原的代表动物有野驴、黄羊、黄鼠和鼠兔等,雷鸟是北方针叶林的代表动物之一,C错误;沙漠中的动物在干旱季节为了度过缺水期,常常会进行夏眠或冬眠,D正确。]4.(2021·浙江稽阳联考)下列关于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山脚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植被类型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空间异质性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C.湖泊演替为森林群落都要经历五个演替阶段D.在中温中湿的条件下,顶极群落是温带雨林B[从山脚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植被类型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空间异质性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B正确。湖泊从裸底阶段演替为森林群落一般要经历五个演替阶段,而天然湖泊有生物生活,其演替为森林不用再经历裸底阶段,C错误。在中温中湿的条件下,顶极群落是温带草原,D错误。]5.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的水平结构只是由于土壤、小地形、风和火等环境条件引起的B.群落的演替总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C.引入塔斯马尼亚岛的绵羊种群,其环境容纳量是由该岛有限资源决定的D.在实验室内把黄猩猩果蝇饲养在瓶内并喂养酵母菌,其种群按“J”形曲线增长C[群落的水平结构可能是由食物、水分、土壤、小地形、风和火等环境条件引起的,A错误;群落的演替不一定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如干旱会导致荒漠化,B错误;环境容纳量指在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引入塔斯马尼亚岛的绵羊种群,其环境容纳量是由该岛有限资源决定的,C正确;在实验室内把黄猩猩果蝇饲养在瓶内并喂养酵母菌,由于生活的空间资源是有限的,其种群不可能按“J”形曲线增长,D错误。]6.(2021·金、丽、衢十二校二联)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各个种群的数量变化均符合“S”形曲线B.呈指数增长的种群各阶段的增长率一定大于1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间关系会发生改变D.增加出生率或降低死亡率可增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是每个种群的数量变化均符合“S”形曲线,A错误;种群呈现“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中,增长率应该是λ­1,即呈指数增长的种群各阶段的增长率应该大于0,B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间关系会发生改变,C正确;种群密度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环境容纳量是指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不可以改变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错误。]7.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下列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为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作物品种C[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都与环境中的生态因素有关,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A、B正确;农田中的玉米是一个种群,合理密植是为了充分利用光照,C错误;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作物品种,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产量,D正确。]8.某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农田经过数十年的演替逐渐发展成了森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实施“退耕还林”后,增大了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K值C.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形成了植物的垂直结构D.演替过程中,前一阶段群落的物种一般会被后一阶段群落的物种完全取代D[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实施“退耕还林”后,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增大了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K值,B正确;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是植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形成了植物的垂直结构,C正确;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这种“代替”是优势物种的代替,因此,演替过程中,前一阶段群落的物种一般不会被后一阶段群落的物种完全取代,D错误。]9.下列关于顶极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顶极群落是演替的终点,其类型是由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等决定的B.顶极群落的总初级生产量用于自养生物的自身呼吸消耗和生长、繁殖C.顶极群落的能量输入和输出始终相等D.陆地顶极群落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是腐食食物链C[顶极群落的类型由平均温度、年降雨量、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等环境因素所决定,A正确;在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被植物的呼吸消耗掉了,剩下的才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这就是净初级生产量,而把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全部生产量称为总初级生产量,B正确;顶极群落的能量输入与输出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不一定绝对相等,C错误;陆地生态系统通常以腐食食物链为主,故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是腐食食物链,D正确。]10.如图表示北温带某湖泊的垂直结构示意图。某种成年鱼生活在静水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表水层,取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夏季斜温层的温度变化较大B.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取决于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的垂直分布C.夏季表水层O2浓度虽然低于冬季,但O2产生量远大于冬季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层与其食性有关,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据题图可知,冬季斜温层的温度相对稳定,夏季斜温层的温度变化较大,A正确;水生群落分层现象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B正确;题图中夏季表水层O2浓度低于冬季,但夏季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很旺盛,故光合作用O2产生量远大于冬季,C正确;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的分布是同一种群内的个体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11.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数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可表示森林在火灾后进行的演替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D.人类的活动往往影响到甲、乙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甲中①②处物种有可能不同,C错误。]12.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B.若时间允许,甲一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D.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结构一定相同C[甲表示初生演替,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错误;若环境条件不利,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B错误;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C正确;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群落结构不一定相同,D错误。]13.(2021·浙江绍兴诊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在年平均降雨量和年平均温度各异的地区分布如下表:年降雨量(cm)年平均温度℃0~5050~100100~150150~200200~250250~300300~350350~400-10~0甲0~10丙丙10~20乙丙丙丙20~30乙丁下列推测最不合理的是()A.甲生物可能是北极狐B.乙生物可能是仙人掌C.丙生物可能是黄羊D.丁生物可能是黑猩猩C[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知,甲生物生活在年平均温度-10~0℃和年降水量0~50cm的条件下,则该生物可能生活在冻土苔原生态系统中,因此可能是北极狐,A正确;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知,乙生物生活在年平均温度10~20℃、20~30℃和年降水量0~50cm的条件下,则该生物可能生活在荒漠生态系统中,因此乙生物可能是仙人掌,B正确;黄羊生活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每年的降雨量在250~800cm之间,而表格中降雨量小于该范围,因此丙生物不可能是黄羊,C错误;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知,丁生物生活在年平均温度20~30二、非选择题14.稻田长期弃耕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稻田生态系统的________。食物链“水稻→三化螟→黑斑蛙”中的“→”除表示捕食关系外,还可以表示________的方向。(2)图中AB段显示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其演替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C段,三类植物的生物量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表明该群落已演替到________群落阶段,此时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零。(3)将稻秆作为沼气发酵的原料,沼气可以作为人类的能源物质,沼液和沼渣又可以作为肥料供给水稻使用,这利用了农业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解析](1)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稻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中的“→”除表示捕食关系外,还可以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2)题图中AB段演替过程是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BC段,三类植物的生物量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表明该群落已演替到顶极群落阶段;总初级生产量减掉生产者呼吸消耗所剩余的部分属于净初级生产量,故顶极群落净初级生产量大于零。(3)将稻秆作为沼气发酵的原料,沼气可以作为人类的能源物质,沼液和沼渣又可以作为肥料供给水稻使用,这利用了农业生态工程的物质良性循环技术和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技术。[答案](1)营养结构能量流动(2)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顶极大于(3)物质良性循环技术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15.某农田弃耕若干年后,演替为灌木阶段。请回答下列问题。(1)群落演替如果是在从未有任何生物定居过的裸岩、湖底开始,这种演替属于________,这种演替比从农田演替至顶极群落所需要的时间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如果不受到人类的破坏和自然灾害,群落演替是向着群落结构更加________和________的方向进行,物种的种类也将________;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杂草和农作物利用同一资源而发生________,________由于适应性更强会成为其中的优势种,这种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4)如果图中曲线B、C表示该群落中植物物种数或个体数的变化,则曲线B表示________,曲线A表示该群落所积累的________的变化。[解析](1)群落演替如果是在从未有任何生物定居过的裸岩、湖底开始,这种演替属于初生演替,从农田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农田中存在较多的有机物甚至植物的根系或种子,初生演替比从农田演替至顶极群落所需要的时间长,主要原因是环境条件差,土壤中无孢子、种子等。(2)如果不受到人类的破坏和自然灾害,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趋向于更加复杂和稳定;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多于输出的能量,所以群落中生物种类越来越多。(3)生活在相同空间的杂草和农作物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