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1页
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2页
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3页
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4页
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粗知大意,初步体会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词。课前准备:1、回顾学过的有关月亮的诗句。2、搜集更多的有关月亮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一、引领情境在学生进入教室时就播放王菲的《但愿人长久》(课件1),引领学生进入古典文学的情境。二、情趣导入2同学们,我们这学期校本课程的主题是什么?(课件2月是故乡明)对,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以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这学期我们围绕着月是故乡明这个主题积累了很多有关月亮的诗歌,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你想起了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二生答是啊,在中秋佳节,遥望明月,人们会浮想联翩,李白留下了传诵千古的《静夜思》,那么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留给了我们些什么呢?(课件3)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苏轼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板书课题,这是一首词,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生:词牌名师:对,词有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词谱)的名称。词牌不同于题目。一首词可以没有题目,但一定要有词牌名。比较长的词一般有两段,称为上阕和下阕,《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这样的。三、赏读诗歌10第一步、听配乐诵读(课件5),1、师:接下来我们来听听这首词的朗读录音,大家可以小声跟着读。2、这首词里有几个字比较难读,谁愿意带着大家读一读?(出示课件6,宫阙低绮户)3、谁能把这首词给大家读一读?希望你能读准字音。师:你读得真是字正腔圆!但是光把这首词读准确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律,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朗读录音,注意体会词的停顿与韵律,可以用符号在词上把节奏和押韵的字标注出来。4、全体同学模仿配乐范读,有感情大声跟读,要求读出词的节奏与韵律来。5、同学们读的真认真,你标出停顿符号和韵脚了吗?(实物投影:一学生的标注)你们和他标的一样吗?看看老师标的(出示课件:划有停顿的词)看来大家听得很仔细,谁能读一读呢?请个别学生展示朗读,集体评议(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边品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自己头脑中浮现出来。另外也注意词的节奏,韵脚要读出延长音,读时还要注意上阕与下阕之间的停顿稍长些。6、(下面我们一起来配合读读这首词好吗?老师读小序,男生配乐朗读上阙,女生配乐朗读下阙。7、这首著名的中秋词中,苏轼借吟咏月亮抒发了什么情感?”(1)学生探讨交流: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是中秋,目的是“兼怀子由”。苏轼借月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2)苏轼为何在这时会怀念他的弟弟呢?要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就要对作者和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有所了解,老师要求大家查阅了资料,谁能给大家说说呢?学生讨论并展示显示搜集到的背景资料,师:我也搜集到了一些资料,大家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对后代很有影响。苏轼和他弟弟苏辙(字子由)两兄弟从小感情特别好,他们志同道合,在文学上珠联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官到黄州,苏辙马上上书皇帝,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官位为他哥哥赎罪。这足以证明他们兄弟情深。他们的书信往来也是非常频繁的。苏轼写给苏辙的诗歌多达104首,而苏辙给苏轼的诗歌更多,有130首。苏轼写此词之时,他仕途失意贬官,心情抑郁。这时他的弟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俩已有七年多没见面了。这年中秋赏月,作者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之中写下这首词。(3)品读词句,你能不能从词中找到表现苏轼怀念子由,渴望和他团聚的句子呢?学生自由朗读,并勾画表达思念的语句,自由回答,发表观点。教师点拔追问。)语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何事长向别时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夜深人静,皓月当空,但骨肉分离,作者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学生探究、讨论,老师巡视、参与、指导)(四)品味1、通过学习这首词,你最喜欢词中哪一句或几句?请说明理由。(显示例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是与月亮有圆时也有缺时一样,原是自然的律。这里饱含着人生哲理,也体现了苏轼的豁达乐观,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娟婵。若是人能健康长久的活着那么,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够因共赏明月而得到些许安慰吧。这千古名句表达了对人生的美好祝愿!)谁愿把这美好的祝愿通过朗读送给大家?2、师小结:通过对词的解读,发现苏轼在这首词中紧紧围绕月亮,借助月亮抒发了对弟弟的怀念。虽然,苏轼不能和弟弟团聚,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悲观,最后还为天下不能相聚的人们发出美好的祝愿。苏轼这种乐观豁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谁愿意把你对这首词的体会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配乐朗读,品味意境。(选配古筝曲目《春江花月夜》,以及投影这首词的内容。)(师:看来你体会到了苏轼的乐观和他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所以你读得这么声情并茂。)四、拓展迁移1、创设生活情境,回答问题。(课件出示)(1)中秋之夜,思念外出工作的亲人,这时可以引用《水调歌头》中哪一句来表达祝福?(2)你妈妈十分想念你外出上学的哥哥,请你引用《水调歌头》中一句诗来劝劝她,你会怎么说?五、知识拓展:古往今来,人们爱月、赏月,有多少优美的诗词在诗人笔下流淌,我们再来诵读几首(课件出示:学生读)六、升华感情,结束学习: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词是可以唱的,古人怎么唱的,我们不得而知,我们来欣赏一下现代人唱的《水调歌头》,会唱的同学可以跟唱。喜欢这首词吗?这首词还被音乐示谱成曲子进行演唱呢!想听听吗?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先跟读,后自由诵读。再请几名学生朗读,在此过程中组织学生听读、评议,然后集体朗读。在这基础上,让学生配乐朗读。《明月几时有》这首乐曲节奏舒缓而有力,正好适宜这首诗的基调,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诗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诗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课堂上首先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展开联想,仔细体会和揣摩每首诗的意蕴,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能在日后的诗词阅读和鉴赏中学会迁移,拓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展开联想,体会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在教学中,坚持诵读、品味,思考相结合原则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诗词的意境美和内涵美。在课堂上,特别是诗歌教学,教给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诗词的方法,是教学的关键。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诗词知识,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家名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7、苏轼写这一首词难道只是为了借月表达对弟弟的思念吗?(这一问题的设计紧紧承接上一问题,层层推进,探寻作品的深层涵义。)(1)学生探词索句发现:从小序“兼怀子由”中的“兼”字看出苏轼写这首词还有其他目的。(2)苏轼还有什么目的呢?月亮在词中还代表什么呢?让我们先来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多媒体显示背景资料)“高处不胜寒”内涵非常丰富,确实表达出了作者禁不住朝廷党派相争,互相排挤的打击,害怕回去没有自己的立身之处的思想感情。但在人间也不错,做个地方官,逍遥自在,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为百姓造福。想通了,于是苏轼化解了心中的苦闷、抑郁之情,翩翩起舞。想象一下此时的苏轼的得意之状。从背景材料中我们可以得知,虽然苏轼一心报国,最后还是被贬黄州。政治上的失意让他心情十分悲痛。所以说本词除了表达他怀念子由,更传达了他政治上的失意。苏轼借助月亮表达了充满矛盾的心情:既渴望回到朝廷却又害怕朝廷中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3、讨论:对待政治上的失意,作者如此豁达,襟怀坦荡,真是了不起。4、全班同学再齐读全首词,归纳总结出作者的心理变化历程。(苦闷——矛盾——豁达——祝愿)(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在课堂上抛出一个主问题来带动学生对全篇进行质疑、分析、探讨,即一石可以激起千层浪;而不是象从前一样用一个个琐碎的问题来牵着学生鼻子走。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在探讨文意之初就抛出主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同时又统领全文的教学活动。)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情境,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把词的意境描绘出来。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后,教师边出示PPT课件边点拨:问题一:如果时空倒流,你化身为苏轼本人,试将词中的文句变成平实的语言表述出来。出示每个诗句的画面,同学描述,教师总结。(教师图画激趣,学生分小组自主、合作完成)丙辰年(1076年)的中秋夜,孤身在密州的苏轼一边饮酒,一边赏月。他端起酒杯,遥问青天: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于是,只好在月下慢慢起舞,虽然只有清影随人,但也令我陶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